主题:【原创】几个关于购房的实例 -- 梦秋
击鼓传花,已经传到街上老太太都接棒的时候,想再传下去就无人接棒了。所以当街边卖菜的老太太都在谈论某种投机性产品时,这种投机也快要走到尽头了。
朝鲜显然不是投机性产品。现在中国的房子至少有一半算投机性产品。
我妈一朋友,和儿子媳妇孙女,共四口住在福利房里,40多平方两房一厅,无电梯九楼。孙女目前已经念中学,老人年近70,上9楼感觉有困难。
一亲戚的亲戚,自有内街房2层,每层20多平米,下层开个小商店赚取一家人的生活费,上层一家人居住。现儿子想结婚,无力购房。
以上两个家庭的收入都不低到可以申请保障房,但实际上连经适房都买不起,要买普通商品房更只能做做梦而已。如租房居住的话,租金占收入比重很大,会造成生活水平的下降。
有房不代表就没有购房的需求。很多需求,即使5年后或者10年后真能实现,现在这个过程也是很痛苦的。
所以政府如果能提供大量的公租房,并且逐步降低公租房的门槛,实乃德政。
事情,农村的家长里短热点是谁家在城里买房了,谁家买了几套。
毕业在外工作的我却还在蜗居。究其原因,两难。
办个工作居住证,在两限上和本地户籍同等待遇。
也坚持在市区买房。房价贵就买的小一点吧,起码上班、孩子上学方便。孩子的一个同学周末补课学英语,要从金沙州跑过来,来回路上就要两个多小时,还得要父母接送。那个培训中心就在我住的小区外面,孩子自己走过去只要几分钟。
等养老时候再去郊区买房住吧。
其实我比梦秋大一些,孩子都上初中了
梦秋兄何时解决个人问题啊,你现在是有房一族,应该是mm们来泡你了吧?据说北京是老婆好找,房子不好找,有几套房子就能找几个老婆??
那个东西名存实亡了。有些承诺迟迟未能兑现。现在新居住证正在酝酿推行中。
再说街上随便问个人,是了解楼市多一些还是朝鲜多一些?
年轻一点的小夫妇没有孩子的时候,谁能够考虑这么多?我的一个同事刚刚买了番禺祈福新村的房子。每天上班单程75分钟。就这样她都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感觉城市人口增长过于迅速,世界上所有现存的城建模型完全不适合中国大城市的发展。
北京出了四环之后交通秩序那个混乱,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在上面举的例子只是达到买房及格线附近的情况。很多人的情况,连个响都没有。廉租房的推广和运作,的确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经济周期来说,上行和下行都是成波浪状的。此外,楼市新政是在中央政府严令下出台的。但是它是法规而不是法律,这就注定了它只是一种应对措施,而非长久战略。
买车,购房,小孩上一小保险,生育保险都是有的呀。
目前两限经适廉租房是没戏了。
具体说一下吧
2003年6月,北京市人事局正式出台《关于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持《工作居住证》满3年经聘用单位考核推荐,并符合年度人才开发目录要求的,可申请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但持“绿卡”者焦虑地发现,“三年之约”并未按规定兑现,其具体考核标准细则至今也未出台。“绿卡”制度中的有关子女受教育“享受市民待遇”这一条,可以参加中考,却在高考上是“双重标准。”
许多“绿卡”家长的孩子已面临高考,但北京人事局网站上关于“绿卡”转落户的测评系统,6年来一直只显示“在建设中”。
直到2009年4月,北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网站突然发布消息:“绿卡”在30天内完成年检。很多人错过这一时间,“绿卡”被冻结。
在实际操作当中存在这一些问题。我觉得相关政府部门或者是企事业单位只认户口不认“绿卡”,或者不注意沟通协调。这也是一个问题。工作居住证执行力和公信力都比户口差了不止一个等级。
住郊区确实很麻烦,特别是孩子读书太不方便了。我有个同事住番禺大学城,每天孩子早起坐公交去五山上学,太辛苦了!
反正现在有年轻同事征求意见我都是拼命灌输市区买房论,听不听在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