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鹿版唐穿指南:对不住,本朝不供应“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森林鹿
太宗朝和高宗朝前期,勋贵很多,都是勋贵外出领兵打仗,边将都是小字辈哪有机会入朝抢位子。
高宗后来提拔了一些边将,比如刘仁轨在高宗、则天两朝为相,娄师德在则天朝为相。
到了开元时期,这一提拔路径还存在。往往是皇帝把中央的官员派到地方做都督、节度使,干出成绩了就召回拜相。像张嘉贞、张说都是这样起来的。牛仙客应该是最后一位,李林甫上位之后这条路就堵死了。
安史之乱后给经常给节度使加中书令、侍中、同平章事,都是虚衔了。
我记得因为太宗文皇帝曾任尚书令,此后该职无人敢任一直空缺,那制书上尚书令一栏是否一直就是“阙”着?
另,唐代刻石书法真是漂亮,世博会期间曾经看到两本敦煌出土的经卷写本,那个书法真是让人流口水。
顺便说,以李二当过尚书令来使这个职位长期空缺,只是当时朝野上下一个共同心照不宣的借口……李二他还当过中书令呢,还当过太尉、京兆尹、雍州牧、凉州总管、蒲州总管……这些以后都一直有人在当哼哼……
当时理想的政治状态是:皇帝只管用人,不管具体事务。事务由官员们去处理,处理得不好,皇帝就换人。
实际上,门下省封还诏书,和皇帝换门下省长官(宰相),都是很严重、要牵扯到方方面面、容易出乱子的大事,所以这两种情况都不经常发生。
大体上中书省是代表皇帝意志的,门下省代表官员意志,所以要避免的是这两省之间来回扯皮。中书出了诏,门下打回去,中书再重写,门下再打回……这样太耽误事,所以初唐就设立“政事堂”,让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们在一起先商量,取得意见一致后,中书再出诏,门下一般就不会打回了。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皇帝其实都追求绝对权力。唐朝制度虽好,但皇帝带头破坏的话,也是白搭。
南北朝五族乱华,战乱频繁,是中国自秦以来最大的分裂、战乱时期。但恰恰是这一时期孕育出了在隋唐时期繁盛无比的世家。
世家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在战乱时期反而是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世家亦可借此壮大自己的势力。
恰恰是唐朝大兴科举,到了中唐以后,即使是世家也多由科举做官。使得平民子弟越来越多的进入上层。且因科举导致社会上重文轻武思想的兴起。世家对子弟的培养因此偏重文化,而非武功。导致世家文盛武衰,在此后的战乱年代里缺乏懂兵法、能打仗的将才,大多是只会读书的秀才,因此无法利用自身资源组织乡勇,外不能扩张势力、安邦兴国,内不能保护家园。因此逐渐衰败。
世家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在战乱时期反而是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世家亦可借此壮大自己的势力。
从表面上看,五胡乱华与女真、蒙古入侵中原都是非汉族入侵。但是一个明显的区别是五胡没有一个能够形成压倒性的力量。
世家变成尾大不掉起源于东汉。到九品中正制变成了制度化。而五胡乱华,南朝的世家其实就是一个个的军阀。王马共天下,东山谢安石。王谢如果没军队,根本就维持不下去的。
而北朝的情况其实也不妙。各路胡汉豪杰杀来杀去,但没有一个大一统。各国内部其实也是势力林立。而各路胡人其实还处于部落状态。到后来北朝所谓的“世家”无非是把原来的部落和各地势力予以承认既成事实罢了。
所以到隋唐的时候,世家势力仍然强大。科举制度虽然在皇帝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说实话作用并不太大。后来的“牛李党争”中的李党领袖李德裕就鼓吹精英政治。认为世家子耳濡目暄,从小就接触实际政治,学习处理文书,比寒门出身的科举士子不知起点要高多少倍。
而女真灭掉北宋可不是五胡乱华式的乱糟糟各路人马大杂烩。而是一个与原来的地主阶层完全不同的外来势力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北中国扫荡了一遍。原有的人身依附关系被完全摧毁。这就把世家连根掘起了。而蒙古入侵又再次摧毁一遍,并扩展到了全国。这样一来,世家生存的土壤完全消失。
对比南北朝隋唐更替,可以发现基本就是各大贵族在那里造反。而到了元末,造反的各路首领就全是平民了。
各路军阀、五代诸开国皇帝皆是贫贱儿,宋太祖手下那帮人也多是平民。很明显,世家已经在唐末五代的大分裂、权力大洗牌中缺席了。金元的涤荡不过是扫除了世家最后的一点残根。
黄巢进入长安城之后,毁坏了大量的宗谱,搞得后来人没办法做认证,是不是原装货都敢往大族上靠,整个世族体系从根上被掘了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终于出来了,可惜鹿已经不在这里了,可能也不会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