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918给张学良带来了什么? -- 悠然见南山

共:💬85 🌺468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很赞同毛锥子这位兄台的说法

讨论中也惊异于有人可以脱离史料随意说话,于是,个人觉得吧,会说出“史料会骗人”这句话的,或是先入为主脱离史料得出结论,再看史料是否可以套这个结论——却发觉客观的史料套不了主观的结论,那只好说句“史料会骗人”。

与每一位笃信“有一份史料说一分话”的研史网友握手

家园 说红军打不过中央军不是扯淡吗?

山城堡打的是谁? 红军打胡宗南打到要张学良出来求情,说胡总南也是主张抗日的青年将领,要红军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红军东征失败?你发明的历史?红军在山西扩大了队伍,征集了粮饷,扩大了影响,然后全军安全返回陕北。这是失败?

家园 花谢,这两天正好看毛泽东传,里面讲到西路军,一笔带过

心里老大一个问号,看了这些,现在明白了。

家园 不是想请你当裁判

我是不想回他的帖子,就回在你这。

家园 关于“不抵抗”政策的史料,都给选择性无视了?

九一八的史料视而不见,现在彻底转移话题至锦州撤退?

需要继续给出什么史料?

家园 这些史料其实说明西安事变挽救红军是无稽之谈

没有西安事变,苏联不会改变援助计划,红军则会拥有这么多坦克大炮和其他多种武器

有了这么多苏械,至少局势上不会被动到等着某事变挽救

家园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我于历史完全是个门外汉。

只是先生的这些史料无意却解开了我前两天看书的疑惑,呵呵。

我知道书中为何只说了西路军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然后直到写事变时才又提到了。

家园 我无意充当你和老胡争论的裁判

如果这是你的意思

“说史料骗人,也很好理解吧,因为很多史料是冲突的,说法矛盾的,要互相验证的”

那我们可以达成共识了。我的意思也是这样。只要接受史料的“人”有辨别史料真伪的能力,就不会被史料所骗。我觉得吧,一个真正有志于研究历史的人,不应该草率对待某些史料。史家眼里,恐怕没有完全不可信的史料,只有完全不会甄别选用的人。

作为第三者,我想再说几句。

我看老胡第一个回复里对你文章的质疑,有两条,第一条你从善如流删了,也无需说了。第二条,是你对张学良实施“不抵抗”政策的动机的解释。老胡认为这种解释是“脱离史料而仅仅进行情绪化讨论”鉴于老胡在此之前在另一个文章里已经对张的动机进行专门的研讨,并主动在这个帖子下贴出了文章网址。你说他不拿出史料是不对的。

我对近代史问题不予置喙。但我还是觉得,你对张学良实施“不抵抗”政策的动机的解释,确实过于简单化、情绪化。当然与张执行不抵抗政策造成的恶果相比,其执行的动机到底是什么确实不重要。但即使是不重要的问题,也不代表你就可以给他扣个大傻逼的帽子,轻松带过。这种做法,不是热爱历史的人该做的事。以这种态度对待历史,历史也就不可能称其为学问。(在我所关注的古代史领域,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比如一说到宋朝和异族关系,遍地都是“宋朝皇帝懦弱”“宋朝军队无能”“宋人没有进取心”之类简单化、情绪化的结论。据我所知,凡喜欢说这种话的,十有八九恐怕连《长编》、《要录》作者是谁的都不知道。)

基本就这些。

通宝推:春秋的老胡,
家园 “九一八”事变------------锦州撤退

1931年2月26日,常凯申将胡汉民软禁,导致国民党内部矛盾尖锐起来,5月27日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两个国民政府针锋相对。12月15日,常凯申在各方压力之下被迫宣布下野,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及陆海空军总司令等职。

918事变后,学生开始请愿,11月24日,全国各地到南京请愿的学生5千多人到中央党部请愿,常凯申语:"如三个月内不出兵,砍蒋某之头,以谢国人。" 学生们不信,次日在国民政府的大门前悬挂一口大钟,不时敲打,以示警告。常凯申被迫"手书"答应学生"抗日"。 但是,12月15日,常凯申就已经下野,所谓出兵云云,都成了不能兑现的支票。孙科主政的南京政府终于在1931年12月25日致电张学良,“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本日决议,对于日本攻锦州应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从这一天开始,所谓常凯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借口,已然不存在了,因为常兄既然已经下野,如何下不抵抗的命令,再不抵抗,从法理上讲,就是张学良抗命不遵了。

那么得到中央明令的张学良,开始抵抗了么?

当时东北的中国军事力量,按照日军分析为--黑龙江省正规军1.5万,准军事部队1.8万,吉林军5.5万(其中熙洽率领的两万军队已经投降),锦州的辽宁军19.5万,是东北军的主力。沈阳失守后,张学良将东北军政机关搬到锦州。

而关东军当时的实力并不充分,其在东北总兵力只有关东军一万余,朝鲜军违令增援的三万余。黑省的一个马占山就让关东军手忙脚乱。如果张学良决定抵抗,结局犹未可知。

那么张学良做了些什么呢? 要钱,不给钱不打仗。他于25日电呈国民政府“火速饬拨现款百万元”、“速拨枪弹某口径者1600万发,某口径者800万粒”、各种炮弹45万发、步枪1 万枝,“所有弹款,务请于一星期内发到,”并“乞调遣大部援军,以厚实力,而资抵御。”26、28日又两次电催 。28日日军直逼锦州,张又借口等待调停,发表声明,撤出锦州,并在1月2日完成撤军。日军于1月3日占领锦州,兵不血刃。

有历史爱好者认为,从九一八起,东北军失掉了东北大部,没有了绝大部分的军饷来源,军工厂和主要弹药库更是已落入日军之手。经历这样猝不及防之变,到了 1931年底,弹药和军饷补给明显会出现问题。而且后路不安全,害怕日军从沿海登陆,所以从锦州撤退,是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让我想起了两年后喜峰口的二十九军,因为装备低劣,用大刀保卫长城。大刀都可杀敌,东北军的装备可是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外链出处

----------------------------------------------------------

锦州东北部的北镇县(今北镇市)即为明代广宁府,锦州西南面的兴城县即为明代的宁远城,菊花岛就是当年的觉华岛。

 广宁之战,发生于1622年,此役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辽西土地尽失。

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在孤城宁远创造了宁远大捷。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丢失热河

九一八之后,张少帅率领东北军退入关内,彻底放弃东北,盘踞到了在自己在华北的地盘上,这个地盘主要是河北、察哈尔、热河一带。日本鬼子忙着建立“满洲国”,消化已占领土地,发动一二八事变。因此,华北度过了相对平静的1932年。

热河省,大致位置是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一部,主要城市是承德、朝阳、赤峰,省会承德。这热河多数是山地,易守难攻,是抗击日本的大好战场。它的面积19万平方公里,和现在的江苏省差不多大,人口有450万。该省在195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撤销。

如果能够保住热河,一旦有机会可以随时反击,收复东三省。同时可以利用热河省,对关外的坚持战斗的义勇军进行物资支援。

但是,如果丢失了热河,那么华北平津一带就无险可守。如果张学良想要确保自己的华北,就必须保住热河。

早已重新上台的蒋介石一方面严令张学良必须保住热河,一方面试图使用江西剿共前线的六个主力师的中央军前往热河增援。但是张学良肯定不愿意中央军进入他的地盘,最终结果是调宋哲元,商震等人的晋军,西北军开入华北平津一带作为支援。

但是张学良怕中央军还是会乘虚而入,所以不应该把自己的主力部队投入热河腹地,而且太深入可能会被日军围歼,所以张决定把汤玉麟的部队和部分义勇军放到热河北部一线来打头阵,自己的主力则在中部和南部设防,部队应该节节抵抗,以较小的损失退到热河南部和长城沿线。所以,张学良的主力部队迟迟不进入热河,同时也拒绝了蒋介石六个中央军师开进热河的支援要求.

汤玉麟,时任热河省主席,是张作霖从绿林时期直至大元帅时期的长期伙伴。自1928年起,就一直主政热河。

汪精卫认为汤玉麟极不可靠,多次催促张学良更换汤玉麟,并且希望张学良尽早把东北军主力部队派往热河省,而不是集结于平津察绥一带。

而张学良在1932年7月份开出了一个长长的后勤帐单,和巨额的军费拨款要求,并且宣布如果中央满足了这些要求他就可以出兵。

8月初,对张学良忍无可忍的汪精卫发表声明

“张去年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十万土地,陷于敌手,致敌益骄,延及淞沪。此外惟兄拥兵最多,军容最盛,而敌兵所扰,正在兄防地以内。故以实力言之,以地理之便利言之,抵抗敌人,兄在职一日,断非他人所能越俎。须知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凡属族类,皆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当日第十九军及第五路军作战淞沪,实本斯义,岂有他求!及战事既酣,在中央固悉索敝赋,以供前方;而人民更裹粮景从,以助士气。今又未闻出一兵,放一矢,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敛。

张学良辖境中河北、察哈尔各处税收,迄未有分文解交中央,截留自用,每月至少500万元。而一有命令,即向中央要款,实属忍无可忍。今热河告急,平津危殆,张汉卿拥兵不前,民族危亡,指日可待,故救国唯有去军阀,统一内政。请中央政府让张学良辞职,以求打破军人割据局面”。

同时汪精卫表示自己作为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却无法左右张学良,愿意立即引咎辞职,以说明此并非是二人的权力斗争。此举一出,全国舆论哗然,一致指责张学良的军阀行为。

张学良此时在北平声泪俱下的表示愿意和汪精卫一起辞职,另外又让东北军将领向中央通电表示全力支持他,不让他下野,这样中央如何敢罢免他?明摆着,罢免了张,东北军就罢工了。

蒋介石一面让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暂时接替汪精卫的行政院长职务,一面督促张学良率主力进入热河作战,张学良被迫把部分主力调进热河。同时让宋子文拨款五十万元给张学良,后又拨款二百万元。

张学良的战前部署如下:

汤玉麟的部队共一个师,四个旅共2万多人,编组为第五军团,布置在热河省北边,作为第一防线.

同时还把非东北军但是归附与他的部队组成第六军团,主力是盗墓的孙殿英第41军,共2万多人,另外还有从东北退过来得各部义勇军5万多人的残部组成的所谓挺进军,战斗力较弱。

第二线则是万福麟的第四军团,是东北军的主力部队,有6个师,一个炮兵团,共4万多人.主要驻守热河省中部的重镇凌源,凌南一带.

也就是说,热河省驻防的东北军一共只有13万人左右,其中打头阵的还是不可靠的汤玉麟,和战斗力很差的义勇军余部.

至于东北军主力的第一,二,三,七军团几十万部队,都留在平津察绥一带作为预备队。那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放那么多部队干什么呢?

日军方面,有第六师团,第八师团二个精锐师团,共近5万人.还有伪满洲国的伪军包括张海鹏,刘桂堂等部5万多人。

2月17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发出进攻命令。23日,日军在飞机、坦克支援下,分三路开始向热河发动总攻:北路指向开鲁、赤峰;中路指向朝阳、凌源;南路指向凌南,以夺取承德为主要作战目标。

北路汤部驻防开鲁的汤部崔兴武第七骑兵旅全旅投降日军,日军攻占开鲁几乎没有损失!

日军随后集中3000多主力部队在3月1日进攻重镇赤峰,守军孙殿英虽然作战英勇,但是还是丢了赤峰。

中路驻守重镇朝阳的汤部第107旅一个团叛变投敌,该旅其他仓惶撤出朝阳。

日军机械化部队轻松占领朝阳,用大量的汽车仅用几个小时就赶到热河中部战略重镇凌源。驻守凌源的万福麟的130师做梦也没想到日军一天就能从朝阳打到凌源,仅仅一天之内,热河省中部防御核心凌源城就被日本攻陷。

南路,日军14旅团从山海关方向 向凌南进攻,东北军万福麟的119师和108师以二个师之众,在险要的沙帽山阵地仅仅守了2天,就全军溃败.日军14旅团随即进攻凌南.凌南很快为日军占领.凌南一失,日军可以随时从侧翼突进,切断热河中部大部分守军的退路.凌南一失,热河防御体系就全面崩溃了.此时只有撤退,不撤退就被合围了。

到3月2日,离日军进攻还不到10天,东北军一线二线守军全线崩溃。

日军攻占中部重镇凌源和凌南以后,随即向沿着公路向平泉方向推进,准备一举拿下承德.

万福麟命令从凌源败退的130师和129师在承德外围的平泉城会合,利用平泉现有工事保卫承德,但是这两个师害怕被包围,擅自后退到长城一线。

承德已经门户打开,汤玉麟驻守承德的部队还有二个主力旅,装备也还相当不错.但是汤玉麟对张作相谎称去前线督战,私自截留下二百多辆运送弹药补给的汽车,全部装满他私产,带着小老婆们逃到了天津租界。其部下两个旅全部溃散。

3月4日11时,日军第8师团骑兵侦察部队128个骑兵进入承德。发现承德已无人防守。

前后不过10天时间,热河就全部丢失.张学良准备用作中路决战的部队甚至没有机会开进热河

仗打成这样,3月10号,张学良被迫宣布下野, 去外国散心。

长城抗战开始了。[B][/B]

家园 这一阵事情多,简单回答下,仍觉得讨论历史问题不可脱离史料

36年12月6日徐陈致中央电:

“……3.甘北气候、地区、人粮、 物力与新疆、远方关系均便利。4.蒋不能移大兵到甘北,二马实力夜战削弱, 我主力可单独箝制之。”

当天中央致徐陈电:

“(甲)远方可于二个半月后,将货物送达安西。

(乙)你们第一步相机夺取甘州,第二步夺取肃州,并调查肃州至安西 道上各天是否便于行军,计算占领甘、肃两州,包括休息补充时间在内共需多少天……”

12月9日徐陈就上述问题,这样回中央电:

“……(丙)由永到安西,步行约十九天。永、 丹、安、西气候同甘泉,抚、高、肃较暖,敦煌最暖,安西风大,沿途有人、房、树林及煤,须日行军。肃以上须皮衣,盖厚棉亦可。我们拟在山丹、永 昌、凉州线上,争取三十到四十天休息,一月中须以九军、三十军移甘州以 西,抢占抚、高,以此带为根据(地),建议五军届时直出安西,连休息时间约二月十五以内到达安西,无论情况如何变动,五军可按时到达目的地。”

以上是“双十二”之前的明确局势,很多问题勿需多言

讨论历史问题,脱离史料而仅仅根据一些似是而非的记载的方式,个人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家园 鄂豫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

[B][/B]奉军及以后的东北军战斗力并不强,训练水平低,打仗主要靠装备。东北军的装备在当时是全国最好的,中央军都赶不上。奉天兵工厂当时是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有机器八千多台,近2万名工人,包括枪械厂和炮厂。不但可以制造包括轻重机枪在内的大量枪支弹药,还可以生产火炮。早在1929年的时候,奉天兵工厂就能月产4000支79步枪,月产1200万发子弹,另外年产轻重机枪数百挺。奉天兵工厂有年产野战榴弹炮150门的能力,是当时全国第一的。重炮口径从 75毫米到150毫米。

奉天兵工厂每月生产的武器,就足可以装备一个精锐旅。一年的产量,可以装备一个完整的军。所以说奉天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兵工厂,并不为过。

当时中国几乎不能制造重武器,各地军阀和中央军的火炮基本都是购买国外或者外国援助的。但是当时中国因为内战频繁,曾经遭到世界的武器禁运,重武器的进口受到严格限制。而东北军迫击炮和重炮数量有数千门,共编组为3个炮兵旅,共10个炮兵团。其中一个团就有36门以上的野战榴弹炮。

然而918发生了,奉天兵工厂完整的落到日军手里,在后来的抗战期间,为日军在大陆的军队提供了一半的武器。这里只有叹口气,给兵工厂放把火这种简单的事情,东北军都没想到。试想如果这家兵工厂能够转移出来,中国的抗战也不会那么艰难。

没有了兵工厂,张学良手里还有河北,热河、察哈尔等省地盘。二十多万东北军除了蒋的拨款以外,就靠河北省。河北省也不富裕,如何能养二十多万部队,军官的军饷都减少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士兵的军饷更是时有时无。

但是33年热河丢了,日军突破了长城,东北军抵抗不力,中央军进入河北参加长城抗战。其实这意味着,张已经没有自己只手遮天的地盘了。随后张去职留洋。张走后的东北军日子并不好过,何梅协定把中央军和东北军一起赶出河北,原来被张收编的西北军残部二十九军壮大了起来。

1934年1月,张回国,蒋介石命令张去鄂豫皖苏区的剿共,并给与他鄂豫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的头衔。

张学良调东北军的3个军:王以哲67军,何柱国57军,53军105师共计9个师的兵力,10万人参与剿共。

鄂豫皖苏区当时在中央军几次围剿下,已经被严重破坏,红四方面军主力已经突围,只有一些游击队和新转移来的红二十五军3000多人的残部驻守。10万对三千,这个兵力对比有够夸张了。更夸张的是人多的东北军竟然打输了。

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四处转战,,张学良布置兵力层层封锁,但是接连失败,始终无法找到红二十五军主力。

11月,东北军终于在扶山寨发现了红二十五军主力。张学良大喜过望,下令立即进攻。东北军总数10个团1万多人,向红二十五军发起全面进攻。

结果,红军不但没有被兵力优势的东北军围歼,反而主动反攻,一举将东北军进攻全部击溃,光是俘虏就抓了2000人。基层官兵根本不想作战,离家越来越远,还打什么红军。红军放俘虏回家,俘虏却说,已经没有家了。

好在红二十五军不久也开始长征,离开鄂豫皖苏区。蒋于是又命张的二十多万人马去陕北剿共。

家园 【剿共是张自己的选择】剿共还是去打刘黑七 二选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