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中国数控机床在“突围” -- 崇山彩云
像这种只在实验环境中测试,没有在实际中大规模、较长期应用的技术,转移到其他行业,风险控制方面如何考虑?
忙总你在考查中注意的重点是哪方面?制造流程、质量控制,还是投资评估?谢谢
终于可以看到一点一点往上吃的步伐啦 很高兴
就是那栋五层全是通宵教室,在偏远的东南角的6号楼。
3楼正中的牌匾:钩深驭远,沈元老校长手书。
校长不但科学上著作等身(八卦下,他是陈景润的中学数学老师,陈景润就是从他那听说的“哥德巴赫猜想”),国学功底也令人佩服。
中国终于实现太祖、总理的赶英超美,四个现代化了。。。
2011年1月中美发电量(快报数)一览(据北海居)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月度工业数据显示,2011年1月,中国规模以上发电厂总发电量为3672.1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月的3394.2亿千瓦时增长8.2%。其中,火电3113.2亿千瓦时,水电398.4亿千瓦时,核电76亿千瓦时,风电62亿千瓦时。
按照中电联的行业统计数据,2011年1月全国发电厂用电率约为5.43%,以此测算,当月净发电量为3472.70亿千瓦时,相当于美国净发电量的95.9%,较上年同月的88.7%提高7.2个百分点。
为我们国家的每一点进步高兴
就是太监企业一汽二汽上汽之流的所谓“长子”,能搞出名堂出来就见鬼了。除非这几家企业通通倒闭,或者其代表竺某人苗某人等等买办们通通到马克思那报告去了,否则中国汽车永无出头之日。
有些国企是国家真正的脊梁,有些国企则是大肠里的隔夜臭屎,不排出来是浑身不爽的。
北航当年8大系。
1 - 材料
2 - 电子
3 - 自控
4 - 发动机
5 - 飞机
6 - 计算机
7 - 材料
8 - 管理
其他都是小系。
后来就多了,什么学院之类的也满天飞,搞不懂了。
日韩的技术主要是买来的(技术引进),美国和欧洲对日韩的技术出口限制几乎没有,对日韩也不存在市场封锁,所以只要日韩足够勤劳,出口商品换汇,然后就可以买到所需的技术,回来搞技改+新厂投资,循环几次就可以完成产业升级(包括台湾、新加坡)。
在这个过程中,日韩等国的技术的获取路径是公开畅通的、无歧视的,只要有足够的外汇啥企业都能够完成产业升级,日韩政府也就容易维持和治理市场的无序竞争行为,专利技术也就得到了尊重,市场的次序也被保持住了,于是看起来啥都是好的。(甚至只要和西方国家关系好,你不去建设基础工业也可以直接去买完成品,对于有些和美国关系特别好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很多制造业的“高级玩具”何必自己造呢)
中国不同,西方对华技术封锁,中国人再勤劳积累再多外汇也买不来先进技术,但中国需要先进机床,中国的工厂需要升级换代,外国人对华技术封锁后有的企业几千个工人玩命干一年才赚的出买一台外国机床的钱,你叫我们老百姓咋活呀。
那中国的制造产业咋升级?唯有忽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默认甚至支持各单位去测绘、去山寨。于是中国的制造业环境自然就差了,不断抄袭别家技术的无序竞争自然就演变成现状了(具体代价请参看《艰难的制造》)。行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也造成深刻的破坏。
所以中国人的发展充满了痛苦,在这种发展环境下,中国人追赶世界一流的努力会不断伤害自己的行业、规则和大部分人的信心。
但是各个制造企业都缓慢升级了,大部分企业的产品毛利率都逐年提高了。数控化率都慢慢增长了,导致国外的机床也不那么贵了。资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循环积累了。
而当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人看中国时,他们肯定有优越感,他们市场次序好,知识产权得到尊重,企业的道德水平高等等,但造成这些现状的本质是脱亚入欧,挟洋自重。
不同国家身处的国际环境和贸易环境不一样,各国的身份不一样。
小弟是六系的
应该是3-4年可以正式批量装备四代了
都快没信心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