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话82:美国黄巾军(1) -- 井底望天
干事的人需要专注。和井大相反的极端就像俺这样,一个原创帖子都没,只知道送花掺和各种话题
有一定数量中国留学生的大概几百所,这几百所大学一般有小本好学生,但优秀小本扎堆的学校大概只有几十所。
其实美国这边统计界老中占了小半江山,但哪怕一般的统计常识也不是一般留学生都懂,别看那么多F2上统计找工作。。。
GT都是Joke, 那一般学校岂不是垃圾,可别让您孩子委屈了。
美国小孩教育重视两点
社会教育,比如各个宗教机构都有专门的儿童培训教育环境,宗教教育同时也是品德,社会能力,领导力的教育,可以说生下来就开始了。
我写过参观犹太经堂的感受,不可否认这种教育的优势一面。对应于中国的私塾或者读经教育,但似乎更活泼些。
阅读教育
大量的课外阅读,非常非常重视。这一点国内当然也可以做。
但是总的来说,在这两点上的重视没有美国那么明显
油价上升是供求关系造成的结果,基本没有非法操作。
有政府签发的遵纪守法奖状,再伴随着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歌颂,零售油价继续欢快上升。
公案
就是那个有名的Monty Hall Problem,中文叫三扇门概率
参与者:一个游戏者和一个主持人。主持人事先知道各扇门后的物品,而游戏者不知道。
游戏目的:游戏者选择到车。
游戏过程:1、游戏者随机选定一扇门;2、在不打开此扇门的情况下,主持人打开另一扇有羊的门。3、此时面对剩下2扇门,游戏者有一次更改上次选择的机会。
问题是:游戏者是否应该改变上次的选择,以使选到车的概率较大?
Steve Selvin在American Statistician上发表解法如下。
http://montyhallproblem.com/as.html
结果,某欧洲大牌数学教授写了十几页的论文反驳说“应该是50%的概率......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数学是多么可怜”云云
诸位勿忧,木有生命危险,只是昏将过去也。
和四亿相距遥远,觉得还是“三亿多一点”比较准确
当年统计刚刚及格的飘过。
总说中国教育扼杀独立思考、扼杀原创性
看来美国教育也差不太多,只不过用的是软刀子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世俗文明,“敬鬼神而远之“,是中华文明对神的核心思想。我觉得这决定了中国的教育方式与西方会有本质的差异。
而且,我觉得这种道德之类软件的传承需要分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家庭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这个方面,东西方应该都是一样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继承了很多性格以及人际间交往的能力。而第二个层面,则是社会教育,中国确实没有西方宗教机构这样集中的教育,但文明仍然传承下来了,这说明一定有什么替代了西方宗教机构的形式,回想一下,你会发现,高的形态有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这样的典籍,当然,能够去读的人,大概只占到1/100都不到,但低层面的,比如民间传说、谚语、成语还有评书,则是平民人生成长中很重要的人生观养成手段。实际上,中国人的思维中深深地铬印着这些在成长过程中道听途说的东西。
而且我觉得,宗教教育具有极端的两面性。在思维上,其对上帝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淡定都让人惊叹,但封闭性和排它性却也不容置疑。家母是基督徒,所以我深有体会。平时的待人接物都十分平和,但涉及到宗教方面,其伤人的言行也是极为惊人。比如在祖坟前说希望祖先能够超脱地狱(《窃明》里的故事是真实的存在),还有对信佛之人的不恭敬之语。
大量的课外阅读方面,现在国内也非常非常重视,这方面应该显示不出差距来。从幼儿园开始,古文诵读是很多孩子的必选课(虽然我对此很不以为然),而几乎每个家庭,都在购买大量的书籍,从四大名著到诗词,再到世界名著。普遍而言,现在的中国孩子,一年级基本就能读通简单的儿童读物,三年级肯定会脱离拼音拥有全面的阅读能力。实际上,我觉得从四年级开始,反而是要限制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以便让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业方面。
当然,课外知识的掌握,家庭个体差别极大,但这主要是方法问题。每个家长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一样,很多人并不知道哪些书可读,哪些书不可读。比如漫画书的问题,有的理论说,漫画能够增加孩子的想象力,但我却认为,漫画到了一定阶段后实际上限制孩子的想象力的。我是在一年级就限制孩子看漫画,而强迫他看字书,现在看来,这个做法是对的。
还有一个现象一定要注意,当中国的媒体开始说中国教育某些方面欠缺的时候,也是大家开始注意并加强这方面的时候。比如前一阵子说对历史教育不够,而现在,小学生就知道历史朝代的已经是大多数,说对诗歌教育不够,现在的学生,几乎都能背百首诗歌(俺前几天刚给儿子下了七十首诗歌朗诵的MP3)。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应试教育的问题,现在的小学教材,都是图文并茂的,数学里面的推理题要多的多,当然,同时,原来的算术并没有拉下,100道题的二位数加法,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每周必考的。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不懈,这是这三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国各方面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教育,也在不停的改进,不停地加进新的东西的,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当然,如果不是我儿子正在这个年龄段,我也不可能有这么深入的体会。
当然我也是如此,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