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怀念廖厚泽师 -- 弦音醉舸

共:💬27 🌺6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怀念廖厚泽师

昨日赵师兄msn发来留言:《廖厚泽经方临证传心录》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在廖老辞世十三年祭日之时面世,可谓赵师兄一番苦心!我虽不是廖厚泽老师之衣钵传人,但廖老为我医学入门的引路人,为其恩德,当为廖老医学心传的传播,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此书新版,我尚无缘一睹,不知内容,但从赵师兄描述“一九九八年五月,恩师廖厚泽先生仙去,先生生前之病例资料原件大部不慎遗失,幸有林强、龚明哲等师兄曾对重点患者病例复印存档,而使部分珍贵的病例、处方得以保存。”一语来看,我应该是熟悉书中部分内容的,因为我保存有林强师兄当年廖老医论及医案的复印件,廖老用药的经验与法则在我求学过程中曾用心整理研读,说“熟悉”,应该也不为过,所以可以负责任的为大家引荐。

时光荏苒,一晃13载,廖老的音容笑貌仍能浮现于眼,在我甫入医学院校之门,便有缘遇廖老之授课,实为三生有幸。当年迎着北京冬日朔朔寒风,自和平里骑车赶往北医听课的热情,以及廖老的谆谆教诲,仍能时刻于脑海浮现,直到98年某月,突然被告知课程中止,当时我已经开始了求学路上自我成全的博览与杂涉,亦未留意何来变故,数年后,方得知廖老于98年5月11日仙逝。

自己之后的求学路上,所遇师长虽多,对我成长亦多有帮助,但都谈不上深刻影响,唯有廖老让我一路偏爱《伤寒》,求索六经,并因此博涉研读灵素之书及各家流传。时至如今,在临床一番摸爬滚打之后,自己对《伤寒论》的理解与领悟已经跳出“丹医”的门墙,临床亦多用针灸、推拿等技术,但用药的轨辙与法要,依然是廖老当年的示教,则廖老之恩,永难忘怀。

在此,深深缅怀廖厚泽老师,并对赵师兄的苦心努力,报以真挚敬意!

家园 我第一次看到一本书上有“徐仲舒师”四个字的时候还奇怪呢

我们这种没文化的人真的不习惯这样的行文。

另外我也不赞成在非纪念性的文章和书籍里这么用。

家园 作为门外汉,也久仰廖老大名,还知道他是周潜川先生的传人。

我总觉得丹医的传承,十分神秘。先生如有时间,也请讲述一二好么。

家园 刚看了一会《伤寒金匮汇证诠解》,其中一处深感得益

即探察病人伤寒有汗无汗,需医者亲手探测患者尺部皮肤,甚或背项处,切不可轻率。这个我是深有体会。观察小儿外感多日,有时头无汗,但尺部皮肤确实很潮润。

家园 丹医的传授

,我接触的并不多,廖老当年讲伤寒论的时候讲述相关内容,但并不是很多,之后周潜川的书我自己也都搜集并研读过,对丹医有一点小小认识,总的来说,其对医理的认知,大都依赖“内视”对经络及脏腑运动的把握,并因此对气的运动规律及特征有着鲜明的认知,强调气机的正常运转,这一点保留了传统医学的精髓,这在世医传承中也有强调的,但逐渐就落寞到了“辩证论治”这个死板板的平面感知上了。

至于现在一些所谓仙学家、丹医之类的徒子徒孙,大都是拉虎皮,扯大旗的行为,比如武某之类(《黄帝....手册》),切莫相信,另一些所谓道家中医著作,连丹医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就号称道家传授,也是滑天下之大稽,切莫崇信。

至于“内视”功能的有无,我个人并不强调,其实临床多了,医理通了,伸手便可感知人体的气机运动状态,更何况还有脉学、望诊、听诊等检查手段的辅助,这也是某一种状态的“内视”吧,如扁鹊服禁药而隔垣视人的状态,我是不敢追求,且认为也不必追求。

家园 嗯,

廖老讲尺诊,仅仅用于观察出汗不出汗,并因此判断是否用桂枝汤,这有用,但对于尺诊而言,是不全面的,尺诊意义要宏大的多,具体参见“尺肤诊的意义”弦音醉舸:尺肤诊的意义

家园 那个武某的书的内容,确实不是传统的丹道中医思维。

说实在的,“阴阳”这个符号,各家的内涵外延都不一致,也不是说注重“阳气”的就可以打道家中医的名号的。

家园 谢谢先生回复,

也解开了心中一些迷惑。

家园 内视实乃丹医道医的基础

传承傅青主医学的陈士铎就将他的著作称为《洞垣全书》。何谓洞垣?看扁鹊即知。

家园 其实针灸推拿在丹医中分量很重

因为针灸推拿可以直接调节人体气机,而各种神针和隔空按摩就更是内丹外用之法。

家园 看了兄台很多的贴子。说实话,

中医有两个问题,不加以解决的话将只能是西医的补充

1,make it visible

这里不是想用英文。这是一个公司的宣传口号。百闻不如一见的说。不管是经络也好,还是阴阳也好,只要能够用什么方法,让人看到,而且是反反复复地看到,自然就让人信服了。

2,统计可重复

这是近现代科学的基石。一门医学的兴旺,传承,不应该靠着名医名人来。而中医的统计可重复性有多少被认真研究,认真纪录,认真保留。

我是很喜欢中医的。所以不是想批评他。只是在想,上面两点应该是有志于中医的人认真思考的并实践的。

中医不应该是神秘的哲学。

家园 陈士铎

的书,都是抄袭来的,别听他忽悠,那么多书,基本上是在《华佗神医秘传》的基础上扩编而成。

家园 中医本来就不神秘

,只是大家不理解,《内经》那套理论,完全可以用现代医学内容翻译过来。

家园 是的,对中医界的人来说,一点都不神秘

但是对中医界以外的人来说,我说的那两点真的是非常致命的缺陷:

1,经络在哪里?内息流转方式是怎么样的?阴阳是如何在体内平衡的。

我说的可视化不是某几个人的实验,而是一整套的理论,设备,可以广泛而普遍地加以展示与验证。哪怕是可重复的数据的图示,都是可以接受的。

医学成像是很大的一门科学。只是可惜,国内的中医界似乎没什么参与。

2,我本人小时候是中医养大的。没办法,先天难产,又是在农村。但是我非常反感推广中医的人动辄拿名人的话,观点来说事,而不是踏踏实实地用统计,用病例来说事。去年在欧洲和一个搞中医的讨论,每当他说哪一个人就怎么怎么认为的时候,我总是要打断他,对不起,我不认识那个人。你有没有数据,有没有可重复的数据。

3,我自己也承认,我喜欢中医。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中医界需要更多的培养现代的科学素养。而不是简单地肤浅地将现代西方医学的概念,手段拿来套在中医身上。这样做,是得不到认可的,也没有办法真正地发展中医。这不是什么西方科学不能包容中医的问题。这是中医没办法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的问题。

4,至少在德国,有一项中医技术被德国的医学界认可,那就是针灸调整胎位。但是,这是建立在德国这边的大量统计案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一直认为,统计,统计,统计!科学的,认真的,踏实的,可重复的统计,比什么偏方,古方,名老中医都对中医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5,中医界需要敢于与现代医学界的人,病交流,探讨。但是必须用正确的语言。用病例,原理,逻辑,疗效来交流。目前还有很多的病西医在理论上,在实践上,都有很多的问题。那我自己的工作来说,就在广泛地与各类专家打交道。但是,这些都与中医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医会缺席。

6,一家之言,若有得罪,见谅。

家园 这么说,伤寒论也是抄袭辅行诀?

陈士铎得传自傅青主,傅青主得传自老道。如果傅青主的传承中本身就有《华佗神医秘传》,后人有所发挥,有什么问题?

从名称上来看,《华佗神医秘传》应该晚出,太白话了。

另外,从《华佗神医秘传》中有方子抄自《串雅内编》,如此看,《神医秘传》更是晚出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