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决定世界格局的两个平淡公式 -- 种植园土
非常精彩的理论,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用公司理论和交易成本看待时事问题,非常有意思。如果是老兄自己创立的方法,实在佩服。
对其中‘每个决策都看做一个期权'部分,不太赞同。因为期权的持有者已经支付过价格,持有期权过程中无可失去,决定行使期权的决策非常简单 - 收益是否为正。而决策是有连续性和收益/成本非确定性。
例子都是现成的-罗斯福决定参战的时候,没有100%的把握二战会给美国带来如此巨大的红利。同样,布什决定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时刻,又何曾想到会陷入如此麻烦的泥潭?
如果强要打比方的话,‘每个决策都看做一个工程竞标的机会’更符合现实的情况,不竞标,不会输,也没有任何获利的可能,久而久之,也没有人带你玩儿了;竞标的话,可能获巨利,也可能被拖下水。我理解的种植园土的看法,是想说,即使我们压根就不想竞标,也要把是否参与竞标来当一张牌打,获取更大的利益,更何况把握比较大的时候应该勇于出手竞标,攫取自己的利益,越是这样,越可以把某次不竞标来作为砝码和其他想出手的各方谈判,这样即使不出手,也能小有斩获。对于这部分,我赞同。
由于对期权的比喻不同意,所以我觉得‘波动越大,意味着期权的价值也越大’对我们就不成立了,波动越大,工程的风险越大,对于我们完全不想竞标的地方(我们实力和利益还无法完全触及的地区和领域),固然我们无所谓。但是对于我们准备出手的工程,还是稳定更符合我们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利比亚那里乱一点,而东南亚一定要稳定。
这种看法,我觉得比期权说更能解释一些政策的出发角度。不过还是要称赞种植园土在一篇文章中抛出了不少新鲜的有启发的观点。
Vega(ν):衡量波动性变动时,期权价格的变化幅度。
Theta(θ)是用来测量时间变化对期权理论价值的影响。表示时间每经过一天,期权价值会损失多少。
对于期权持有方而言,Vega值始终大于零,Theta始终小于0.
(1)当系统发生急剧变化,系统风险有待释放之时,避免任何结盟或利益交换总的来说有利。因为Vega带来的价值远大于Theta。这次王副总、陈总长无功而返对国家是有利的。
用西方法律理论解释,偏离2011年初制定的中美合作框架符合Richard Posner所说的有效率违约(Efficient Breach)。
(2)现实中的期权是美式期权,是path dependent。用black-shole并不贴切,实则用若干binormial来累加模拟还更合适些。
附带说一点,理解交易成本最小化,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双边行为。但目前不适合讲得太多。
B-S模型是70年代才有的,但是option是很早就出现了。在BS公式没有的时候,option的交易可是照常在进行的。在想,当时的交易员是根据什么来估计option的价格从而交易的呢?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度的,“消费者至上”已经同大工会一样,走过头了。
而大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在欧美本土市场的占有率。由于反垄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几大竞争者,谁敢第一个停下来不跑?
欧美大企业苟延残喘的方法,第一阶段,是加工外移,于是有了四小龙一大龙;第二阶段,是服务外移,于是有了印度的“世界办公室”;现在到了第三阶段,是市场外移,就是被迫追求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比如GM对中国市场的巨大依赖。
可以说,现在已经差不多到了西方大企业求着中国的时候了,不久以后,500强的CEO如果女儿嫁给了某省长的官二代,他会睡得比较香甜,毕竟自己的竞争者可能死得更早。
数值模拟,如果没有公式可求解析解的话。。。。。。
首先讲“术”。
记得二项分布的累加,可以得出一个正态分布吧?由于欧式期权中间不行权,所以B-S实际上就是把无数的二项分布累加在一起,用一个正态分布公式直接得出最终结果。实际上所有的期权--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二项分布,然后给每个二项分布的期权定价,累积起来就是期权的价值。二项分布的期权定价公式:
但是这些只是“术”的一面,还有“法”的一面--经济及社会活动的游戏规则。假如,你花了1万块钱定金买了个设备,但是你又发现了一套更优的设备,你想违约,那么,如果法律认为这1万块钱买的是一个期权,你就不必再赔偿对方其余损失,但是如果认为它只是定金,你就必须赔偿这个合同项下的期望收益(expectation value)或者依赖成本(reliance cost)乃至返还不当得利(restitution basis)。
“势”则是指你把这些道理运用到国家战略--获得期权即争取主动,但以(1)什么样的代价(2)如何争取(3)什么样的主动,这就是一门大学问了。
option应该是30,40年代就有了,在那个时候,还没有BS模型,也没有二叉树,但是那个时候的交易是正常进行的。
记得BS模型的原始论文中有一段就是验证模型正确的那一段,它讨论的就是BS给出的价格和实际中市场的交易价格是很接近的,考虑到当时trader根本没有公式可以辅助定价,所以我很好奇,那个当时的市场价格是怎么产生的。
顺便,当时应该也是没有vega,delta之类BS模型衍生参数的。
不知道是否了解这段历史 ^_^
其实也简单呀,假如你有一个warrant可以购买股票,市场估计行权的可能性及收益,再贴现回来,就差不多是期权价值了。哪怕这个计算是口算的,具体原理也是类似binomial的。
这个计算恐怕在那个时候还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但是市场就可以正常进行了三十年。
在思考中国股市,中国没有option,但是听说是可以用已有数据做模拟期权,进而来计算类似VIX的市场隐含波动率。
为啥印度崛起后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对西方的影响和威胁都比中国大呢?
悲催的Bo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