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北瓜颠 (一) -- 老光

共:💬32 🌺5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啊,而且只叫“北瓜”,不叫“南瓜”

的,估计全国应该有不少地方这么称呼啦。

家园 据我所知,把‘南瓜’叫作‘北瓜’的地方不多……

大多是称呼南瓜。一直对这称呼心存疑惑,不知其中有何典故?

家园 baidu的,

”南瓜(nangua)(Cucurbita moschata)俗名倭瓜、番瓜、北瓜。原产亚洲南部“,猜是这个原因。不过湖南在南方,称“北瓜”有意思了,难道产于中部湖北一带。2000年前曾楚国包含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这些地区的。有可能就是那个时候统一了称呼,后来秦统一后湖南江苏还是比较落后的就保留方言了吧。

家园 光叔啊,又看了您的美食经,

发现您的家乡也和水乡环境差不多,吃的蔬果让我想起家乡啊。我想了一下,北瓜似乎生命力极强,不需要太好的阳光雨露啊,我家种的都在墙角房子后门那些地方,位置偏北。难道叫北瓜。至于南瓜是不是北方人这么叫,毕竟产于南方。

家园 这种长南瓜的嫩剐不如圆形的那种好吃啊……

口水无限回忆中……

家园 我吃过哦

这里叫南瓜藤或南瓜尖,一把大概要3、4元哩。买过一次,摘起来太麻烦了,呵呵,还毛呼呼的扎手,可能是就那么随便的一炒,没觉得怎么的,可惜了。有专门做农家小菜的地儿,那南瓜尖南瓜花的做得才叫好吃哩,呵呵手艺不同味道不同啦。

家园 如此看来,这“北瓜”的称呼,很有可能是当年楚国时代……

留传下来的。的确,现如今的湖南,也曾是当年楚的属地。俺一直奇怪着,全中国都呼之为:南瓜,为何俺这地方却把它称为“北瓜”呢,现有你的考证,还有苏中朋友的见证,相互印证了这“北瓜”所称不谬,乃是大有来历的啊!谢谢,又长了知识啊!

家园 是啊!这北瓜用咱老百姓的话语表示:纯一个生得贱!……

俺这地方,栽种这北瓜,多是寻那乱石成堆,或是沟边坎角,或是茅草成蓬的地方,用锄头挖个窝子,扒上个眼,往里面灌几瓢大粪,猪屎,然后,掩上土,在上面栽上几颗苗,从此,万事大吉,懒惰的,便不朝它划一字,天干也罢,落雨也罢。勤快人,或许一时想起,还望它几眼,来上几路,掰一掰横生的枝芽,拨开草丛看看长了几个瓜儿。等到瓜皮长成红黄色,便挑着箩筐摘回去。好在北瓜经放,好保存,搁它几月也不变质霉烂。到秋后,刨去皮,切成块子,熬上一锅,既能当菜,也能当饭。

家园 光叔的文字感觉相当奇妙啊。

浑朴自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略带方言的文字(故意的)和着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读起来历历在目还给人莫名的感动,这也许是来自真实生活的缘故吧。

就说这段吧,从北瓜的栽种到生长乃至采摘食用,寥寥数十字就把这北瓜的“贱”表现地淋漓尽致啊。

说起来湘西出文人啊,光叔驾驭文字的功夫很了得啊。您认为烧好菜和写好文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理工学生的一点浅见,说的不对望海涵。

家园 首先得谢谢你的赞赏!其实,俺也没什么文字功夫……

书也读得不多,更称不得什么文人之类。只是早年间得蒙领导抬爱,将黄牛当作马骑——搞了若干年的办公室工作,跟人家学着写写画画。俗话说嘛:久病成良医哦!时日一久,也就晓得依葫芦画瓢了吧!

天下事,万变不离其宗。一个是河里人常说的那话:屁股决定论。俺是寻常百姓,至今依然还是大耳朵一个,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老百姓鸡儿不长毛,鸭鸭不生蛋那些琐事儿。于是,写东西也是老百姓那话,直来直去,毫无遮拦,想到哪儿,便写到哪儿。写得一多,大约也就成了“风格”吧(莫误会了, 不是显摆哦),再想改变也就难。

做菜嘛,道理和这差不多,也没什么巧。就一宗,要多动手就是。俺这儿有句俚语: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只能告诉你常规作法,也就是所谓的规律吧。如果是照行的话,也就是一模一样。你想超过师傅,就得创新!我一般只看看菜谱,但不完全照搬它。我就自己琢磨着,如何把这菜弄出味道来,自己犒赏自己。弄得多了,自然 也就有了自己的章法。

这道理,不知你赞同啵?

家园 好,久病成良医,要多动手,创新

相当赞同。

家园 谢谢!!!
家园 要用米汤做才好吃噢!
家园 怎么做啊?

米汤里煮南瓜尖么?呵呵

家园 是啊!

不用水,用米汤。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