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略谈文革 -- 史文恭

共:💬1222 🌺12102 🌵3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2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键是精力财力有限必然要有优先度的。

必然要有优先度的。不然中国那么多灾难事到临头的事情,怎么没有准备。比如地震就没有日本准备得好吧。

好象是这个事情考虑到了,但是仅仅是考虑到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行动有物质财力做保障的。但是财力就那么点儿的。

所以我认为哪种算无遗策的大旗党实际上工作经验不多的。

家园 即使过大于功,也不能全盘否定。

我们现在只是在认识历史,目的是还原历史原貌,得到正确的认识,先得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再去考虑在宣传上如何操作。

经济的确发展了,但经济发展与邓有多大关系?工业体系建立后经济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过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没有多大难度,工业经济理论上本来就是指数增长的,邓的胡搞实际是破坏了经济发展,把四化的实现推迟了至少20年。

邓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认为不宜轻易下结论,而且过大于功也不能全盘否定。至于宣传策略那是另一码事。

家园 我知道你的误区在哪儿了

我想,我们对这几顶大帽子是给谁定做的,应该没有异议吧:

党内不肯悔改的走资派----邓小平专用

四人帮的顾问----康生专用

四人帮在辽宁的代理人----远新专用

对周总理,江青张春桥等人还没有放肆到直呼其名的程度,多用影射:

(73年)11月16日,《学习与批判》第 3期发表《资产阶级和儒法斗争》,这篇文章说: “延续了2000多年的儒法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内容和形式继续进行着。”江青谈了《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 的斗争——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后,说:“这篇文章的好处,是批吕不韦,吕是个宰相。”在《学习与批判》第 4 期上发表的《汉代的一场儒法大论战——读〈盐铁论〉札记》中,说“丞相田千秋,在整个会议过程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这是一个相当圆滑的老官僚。 他善于摆平关系,模棱两可,始终不表态,最后各方面都不得罪”。“霍光没有出场,他用孔老二的徒子徒孙贤良文学作为他的炮筒子。这批贤良文学是汉朝奴隶主残余势力的思想代表。他们有霍光这个黑后台撑腰,有恃无恐,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大肆攻击汉武帝的内政外交政策。”

1974年2月4日,姚文元的批判《吕氏春 秋》:历史现象常常会有相似之处。《吕氏春秋》这种以折衷主义形式出现的反动 思潮在今天仍还可以看到。他们常常摆出一付平正、公允的面孔,用似是而非、 模棱两可的态度来掩盖自己的极右本质,表面上不偏不袒,实质上千方百计保护反动派,对革命派则是力图置之死地而后快。”

1974年 6月12日,江青说:“为什么要 批林批孔,林彪就是尊孔,就是儒。有一个批判继承问题。复辟和反复辟,前进和倒退的斗争,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一直到社会主义社会,都贯穿这个。现在还有人要复辟,不能说没有。要复辟必然要抬出儒家。我们要革命,对历史上法家就要批判继承。”6月14日,江青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批林批孔”大会上,要揪“现代大儒”,说:“中国长期伴随着儒法斗争,前期一定有儒,后期一定有儒,现在也一定有儒,要不,为什么批林批孔。”“凡是法家都是爱国主义者,儒家都是卖国主义者。” 18日,《人民日报》在社论《在斗争中培养理论队伍》(该社论由江青转来)中说:“ 2000年来的儒法斗争,一直影响到现在,继续到现在,还会影响到今后。”公开说 “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

6月17日至28日,江青到天津,主持召开了1千余人 参加的天津儒法斗争史报告会。江青大讲“儒法斗争史”,说,“你们不要以为社会主义没有儒了,我们党内就出了不少儒。”在一次谈话中,江青说:“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批‘党内的大儒’”。

(在江青主持的法注会上,)以罗思鼎为笔名的写作班子的头目说:“研究儒法斗争史,无非是为了今天。” 并提出“‘两千年’与‘五十年’是什么关系?儒法斗争与党内两条路线是什么关系? 注法家著作与党的建设是什么关系?”在他的“启发”下,有人说:“二千多年 来,儒法两条路线斗争贯穿着整个中国历史,一直影响到五十年来党内的十次路线斗 争”;“党内五十年来的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儒法斗争。”

罗思鼎写作组的某篇文章:“吕后是了解刘邦最深的,追随刘邦最紧,与刘邦生活时间最长, 刘邦所建立的功绩是与吕后分不开的”;“吕后是刘邦最合适的接班人,是刘邦 法家路线的忠实继承者”,“吕后是按照刘邦生前的法家路线办事的,除吕后外, 没有任何人能够完成刘邦的未竟之业”。

采诗MM,你不会以为江、张、姚等人是真在谈历史吧。什么田千秋、吕不韦、孔丘、刘邦吕后、霍光,你要是在当时的中国,我想应当看出点东西吧。

你要说以上是我心理阴暗过度解读的话,那长沙告状和“十一次路线斗争”可是确实存在的,这都是四人帮想扳倒周恩来的举动。毛泽东对周始终是信任和依靠的,周也享有巨大的威望,长沙告状和“十一次路线斗争”反而是四人帮在毛那儿碰了一鼻子灰。所以我说四人帮的目标是周,也是有根据的。

--------------------------------------------------

其实我觉得你的误区不是在这儿。虽然文革总体上负面的较多,但我不否认,文革对解除中国的积弊,对于促进中国社会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对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对于消除官僚系统权势的膨胀,具有积极的意义。邓上台后,特意抹杀了文革的积极方面,到今天这个地步,面对现实,引起了人们对文革的进一步反思。文革随着四人帮的倒台而结束,并不意味这文革的积极方面是和四人帮挂钩的。通过这两天的讨论,我认识到,你的误区在于,把文革的积极方面,都归功于四人帮了。虽然邓同时埋葬了文革和四人帮,但这两者决不是埋在同一个坑里的。

家园 遇着红卫兵,谁也说不清------恭喜萝卜兄光荣落伍
家园 萝卜兄很客观很理性。

花。

家园 就这么个田千秋啊

就这么个田千秋啊,这在中国历史上算哪号人物啊,这就影射攻击周总理啦,看来抓辫子扣帽子抡棍子也不光是四人帮的强项啊。据说四人帮大搞“批宰相”,可惜看了梁效、罗思鼎之流的批判文章后,发现人家捧的宰相要比批的宰相多的多。商鞅、李斯、萧何、晁错、曹操、诸葛亮、裴度、王安石、张居正。我觉得的呢,倒是可以研究一下,他们笔下的李斯有没有影射总理的问题,虽然总的说李斯也给写成了个正面法家人物,不过呢也谈了对赵高的软弱退让。至于赵高指谁,那又可以尽情的想象了。

家园 苏联没有在越南搁摊子,68年起苏联对越援助就超过了中国

60年代初,苏联对越南援助不多,因为根据原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工,越南是中共的“责任田”。中越两党60年有个协议,未经中国同意,越南不得接受第三方的军事援助。

当时中苏还没有彻底翻脸。老毛子也不会把手伸到越南。

到65年左右,中苏彻底决裂。苏联为了拉拢越南,开始大量向越南提供军事经济援助。68年起苏联援助越南的数量就超过了中国。中苏两国为了争取越南倒向自己,展开了援越竞赛。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卢布压倒了人民币。

家园 我也说过了,这些都是影射--但长沙告状和十一次路线斗争呢

对周还有些其他的称呼,如党内当代大儒,批周公,等等。从文字来看,只不过是在谈论历史,所以你要说四人帮就是一帮历史爱好者,那我也没辙。

但是长沙告状和“十一次路线斗争”,总是事实吧。这两次总理都是明确目标。

家园 葡萄的数字分析就是个消化

表当真, 还细节是魔归呢。

家园 连你这被公鲨视为毛粉的都被左左不容

建议不要再写,多说无用。在网络上如果有人说红卫兵是纳粹,除了被拍砖,还可能有人站出来高喊:就是要做革命的纳粹。

不在一个语境中是无法商榷的。

家园 这点葡萄早说过,苏联援助不多不是什么协议,而是插不上手

其中老挝是关键

而老毛抓住了老挝,就抓住从陆地上援助越南的七寸。

只不过随着局势的发展,中国技术落后,援助的物质不力,比如中国援助的防空炮对美新式飞机已经不起作用,而苏联的新式武器导弹大发神威,中国技不如人,自然越南偏向苏联了。

苏联援助越南,自然还是海路租借金兰港更可靠。

家园 扫盲班的水平和脱产教育出来的水平还是不一样的

多少土八路真适宜建国后的工业化生产?

这65%和45%恐怕还是统计口径不一致:一个是扫盲班水平,一个是按教育按部就班出来的水平。

家园 谈谈文汇报“三·二五”事件

“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一句,出自1976年3月25日文汇报的《走资派还在走 我们就要同他斗》,史称文汇报“三·二五”事件。该事件成为南京事件的导火索,并最终导致了四五运动与天安门事件。如果查阅网上关于这一事件的描述,或者翻看各种文史书籍的话,99%以上的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党内那个走资派”是指周,“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指邓,文汇报“三·二五”事件是四人帮授意他们在上海的爪牙恶毒攻击周总理。但是这种解读并非事实。

这篇报道是由文汇报报社为剖析所谓党内走资派还在走的根源而布置的。当时恰巧市仪表局党委中心学习组正在学习《人民日报》3月10日社论《翻案不得人心》,有关记者就请仪表局办公室通讯员写了这篇报道。前者“党内那个走资派”指的是邓小平,是前文的省略用句,后者“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指当时国务院副秘书长周荣鑫等老干部。该文节录如下:

走资派还在走 我们就要同他斗(节录)

(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党委中心学习小组的同志认真学习三月十日《人民日报》社论《翻案不得人心》中所传达的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的重要指示,围绕“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的专题展开了讨论。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呢?仪表局党委中心学习小组的同志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党经历的几次重大的路线斗争,看到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每当革命的关键时刻,总是跳出来,对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反对社会主义革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去年,他抛出了“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在教育、科技、文艺等领域向无产阶级全面进攻,竭力推行修正主义路线,顽固地走资本主义道路。通过分析批判,大家进一步看清了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反动本质。大家还从阶级根源上作了分析。他们学习了革命导师有关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论述,提高了认识。局党委副书记王德佐说:“我们党在解放前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因此,有不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派跑到革命队伍中来了。他们中有些人没有在革命斗争中改造世界观,顽固地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他们在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民主主义的口号时,并没有把这些口号同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整个斗争联系起来’。他们只接受党的最低纲领。从来不懂得也不准备实践党的最高纲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由民主革命的同盟军变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资产阶级民主派中那部分顽固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人也由革命的‘同路人’转变为革命的‘对头人’。他们和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一起,代表着新老资产阶级的利益,充当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理人。他们顽固地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由其阶级立场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局党委常委汤国权、委员乔根华说:“过去我们看不清党内走资派与资产阶级的必然联系,一谈到资产阶级,往往只看到有资本、拿定息的资本家,把眼睛盯住老的资产阶级,而看不到党内的资产阶级。实际上那些‘高高工资一幢楼,坐坐汽车开开口,大小事情不动手,朝着资本主义走’的党内走资派就是党内的资产阶级。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在文化大革命前大搞修正主义。当他重新工作后,又大刮右倾翻案风,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帐,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这充分说明走资派还在走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是阶级斗争的必然规律。

  走资派还在走的思想根源在那里?这个局党委中心学习组的同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的教导,认识到党内走资派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所决定的,是和他们所信奉的孔孟之道分不开的。局党委副书记戴梦鳌说:“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他对没落的旧制度、旧思想、旧意识恋恋不舍,奉为至宝,而对社会主义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却看不惯。他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迫不及待地刮起右倾翻案风;孔老二鼓吹‘仁政’,党内那个走资派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孔老二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大量事实说明,党内那个不肯改侮的走资派和孔老二唱的是一个调子,腐朽没落的孔孟之道、资产阶级世界砚,就是走资派还在走的思想根源。”

结合上下文,只要是具备基本的汉语阅读理解能力,不难看出,戴梦鳌发言中一系列排比句的主语,“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和“党内那个走资派”说的都是邓小平而不可能是其他人。至于当年是有人误读了文章出于义愤引发了南京事件,还是有人在故意扇阴风点鬼火,历史的真相已经无从得知了。

关于文汇报“三·二五”事件,上海的地方志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外链出处

76年10月后,事件的真相被查清,看来并没有为难编辑作者。应该说,这比起文革时期的文字狱和罗织构陷,是个进步。但进步的还不彻底,还没有公开地推翻在这个事件中强加在四人帮身上的一切不实之词,不真实的说法仍广为流传。

最后,补充一段当年批判还在走的走资派的戴梦鳌的与时俱进。

上海仪电系统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

公司老干部办公室组织离休干部党员观看了《上海市基层党建的难点和热点》录像报告,开展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工作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离退休老同志的热情。离休干部戴梦鳌看了录像感慨的说:辅导讲座能及时了解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一名社区离休党支部理论组长,将尽自己微薄力量,多作宣传,为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做奉献。

通宝推:ifuleu,采诗,铸剑,老老狐狸,
家园 要不然说评法批儒是部滑稽剧呢

要说101吧,那是真把孔老夫子的语录抄到小本本上当座右铭;咱们的小平同志呢,打桥牌什么的还行,四书五经什么的,根本就和他不搭界么,要不然说评法批儒是部滑稽剧呢。看看梁效的人是怎么回忆这段的吧。

梁效设支部书记一人,由迟群、谢静宜手下的八三四一部队的干部担任。记得在1976年批邓公开化之前,支部书记布置写了一篇《论孔丘其人》,矛头所指已极为明显。支部书记意犹未足,最后又加问一句: “能不能把孔老二描绘成身材矮小的人呢?”我立即指出,孔丘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决不能说矮小。
呵呵,非要想把孔老夫子描绘成一个矮子,这矛头是冲谁来的不是昭然若揭了么,四人帮的狼子野心,真是何其毒也啊。

追查梁效的罪行之中,很突出的一条是紧跟“四人帮”,反对周总理。如揭发出江青说总理是大儒,批儒目标指向总理,等等。我在梁效期间,从未意识到批儒是指周总理,也从未听到迟谢二人在任何会上暗示过。周总理逝世,梁效成员都很悲痛,不少人自动佩带白花。有两人在“四五”期间去了天安门,我是其中之一。注释组中后来查问,我当然如实报告。会后组长孙静告诉我“别紧张”,我当然也没认为犯了什么错误。审查期间,范达人和何芳川两个组的负责人分别找过我,严厉责成我老实交代他们两人反对周总理的罪行。我的回答是:两人都是历史系很好的学生,我认识他们快二十年了,敢保证他们不会反总理。

江青命令把《乡党》篇译成白话,供广大群众批判。这个任务当然落实到注释组。篇中讲到孔子在朝廷上的姿态,有一句“趋进,翼如也”,描写他向前急走的神情。几个人反复推敲捉摸,想不出恰当译法。魏建功老教授灵机一动,说“翼如也”指的是孔丘张开两臂,形如鸟之双翼。但直译“如鸟张翅”不太雅驯,不如说“端着两个胳臂向前急走”,更为传神。魏老说着站了起来,端起双臂,躬身向前快走了几步。大家连忙一致赞成他的说法,就这样定了稿。谁知“四人帮”倒台后,大量批判梁效影射史学的文章中,有人提出“端着两个胳臂”是影射周总理,对他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因为总理右臂受过伤,总是弯曲像端着。(据说是在延安时,江青骑的马惊了,把总理从马上撞下受伤)虽然总理只是端着右边一只胳臂,但批判文章对梁效欲加之罪,自然也就顾不得那些了。魏老当然多次被审讯,异常紧张。注释组的每个成员也都被提问。大家一致承认这句译文出自魏老,但都表示,他决无借此攻击总理之意。退一万步说,总理也不是端着“两个胳臂”呀!

家园 哈哈。。。

不给他们看,就给愿意看的人吧。。给公鲨老爷请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