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略谈文革 -- 史文恭
必然要有优先度的。不然中国那么多灾难事到临头的事情,怎么没有准备。比如地震就没有日本准备得好吧。
好象是这个事情考虑到了,但是仅仅是考虑到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行动有物质财力做保障的。但是财力就那么点儿的。
所以我认为哪种算无遗策的大旗党实际上工作经验不多的。
我们现在只是在认识历史,目的是还原历史原貌,得到正确的认识,先得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再去考虑在宣传上如何操作。
经济的确发展了,但经济发展与邓有多大关系?工业体系建立后经济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过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没有多大难度,工业经济理论上本来就是指数增长的,邓的胡搞实际是破坏了经济发展,把四化的实现推迟了至少20年。
邓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认为不宜轻易下结论,而且过大于功也不能全盘否定。至于宣传策略那是另一码事。
我想,我们对这几顶大帽子是给谁定做的,应该没有异议吧:
党内不肯悔改的走资派----邓小平专用
四人帮的顾问----康生专用
四人帮在辽宁的代理人----远新专用
对周总理,江青张春桥等人还没有放肆到直呼其名的程度,多用影射:
采诗MM,你不会以为江、张、姚等人是真在谈历史吧。什么田千秋、吕不韦、孔丘、刘邦吕后、霍光,你要是在当时的中国,我想应当看出点东西吧。
你要说以上是我心理阴暗过度解读的话,那长沙告状和“十一次路线斗争”可是确实存在的,这都是四人帮想扳倒周恩来的举动。毛泽东对周始终是信任和依靠的,周也享有巨大的威望,长沙告状和“十一次路线斗争”反而是四人帮在毛那儿碰了一鼻子灰。所以我说四人帮的目标是周,也是有根据的。
--------------------------------------------------
其实我觉得你的误区不是在这儿。虽然文革总体上负面的较多,但我不否认,文革对解除中国的积弊,对于促进中国社会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对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对于消除官僚系统权势的膨胀,具有积极的意义。邓上台后,特意抹杀了文革的积极方面,到今天这个地步,面对现实,引起了人们对文革的进一步反思。文革随着四人帮的倒台而结束,并不意味这文革的积极方面是和四人帮挂钩的。通过这两天的讨论,我认识到,你的误区在于,把文革的积极方面,都归功于四人帮了。虽然邓同时埋葬了文革和四人帮,但这两者决不是埋在同一个坑里的。
花。
就这么个田千秋啊,这在中国历史上算哪号人物啊,这就影射攻击周总理啦,看来抓辫子扣帽子抡棍子也不光是四人帮的强项啊。据说四人帮大搞“批宰相”,可惜看了梁效、罗思鼎之流的批判文章后,发现人家捧的宰相要比批的宰相多的多。商鞅、李斯、萧何、晁错、曹操、诸葛亮、裴度、王安石、张居正。我觉得的呢,倒是可以研究一下,他们笔下的李斯有没有影射总理的问题,虽然总的说李斯也给写成了个正面法家人物,不过呢也谈了对赵高的软弱退让。至于赵高指谁,那又可以尽情的想象了。
60年代初,苏联对越南援助不多,因为根据原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工,越南是中共的“责任田”。中越两党60年有个协议,未经中国同意,越南不得接受第三方的军事援助。
当时中苏还没有彻底翻脸。老毛子也不会把手伸到越南。
到65年左右,中苏彻底决裂。苏联为了拉拢越南,开始大量向越南提供军事经济援助。68年起苏联援助越南的数量就超过了中国。中苏两国为了争取越南倒向自己,展开了援越竞赛。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卢布压倒了人民币。
对周还有些其他的称呼,如党内当代大儒,批周公,等等。从文字来看,只不过是在谈论历史,所以你要说四人帮就是一帮历史爱好者,那我也没辙。
但是长沙告状和“十一次路线斗争”,总是事实吧。这两次总理都是明确目标。
表当真, 还细节是魔归呢。
建议不要再写,多说无用。在网络上如果有人说红卫兵是纳粹,除了被拍砖,还可能有人站出来高喊:就是要做革命的纳粹。
不在一个语境中是无法商榷的。
其中老挝是关键
而老毛抓住了老挝,就抓住从陆地上援助越南的七寸。
只不过随着局势的发展,中国技术落后,援助的物质不力,比如中国援助的防空炮对美新式飞机已经不起作用,而苏联的新式武器导弹大发神威,中国技不如人,自然越南偏向苏联了。
苏联援助越南,自然还是海路租借金兰港更可靠。
多少土八路真适宜建国后的工业化生产?
这65%和45%恐怕还是统计口径不一致:一个是扫盲班水平,一个是按教育按部就班出来的水平。
“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一句,出自1976年3月25日文汇报的《走资派还在走 我们就要同他斗》,史称文汇报“三·二五”事件。该事件成为南京事件的导火索,并最终导致了四五运动与天安门事件。如果查阅网上关于这一事件的描述,或者翻看各种文史书籍的话,99%以上的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党内那个走资派”是指周,“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指邓,文汇报“三·二五”事件是四人帮授意他们在上海的爪牙恶毒攻击周总理。但是这种解读并非事实。
这篇报道是由文汇报报社为剖析所谓党内走资派还在走的根源而布置的。当时恰巧市仪表局党委中心学习组正在学习《人民日报》3月10日社论《翻案不得人心》,有关记者就请仪表局办公室通讯员写了这篇报道。前者“党内那个走资派”指的是邓小平,是前文的省略用句,后者“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指当时国务院副秘书长周荣鑫等老干部。该文节录如下:
(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党委中心学习小组的同志认真学习三月十日《人民日报》社论《翻案不得人心》中所传达的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的重要指示,围绕“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的专题展开了讨论。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呢?仪表局党委中心学习小组的同志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党经历的几次重大的路线斗争,看到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每当革命的关键时刻,总是跳出来,对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反对社会主义革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去年,他抛出了“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在教育、科技、文艺等领域向无产阶级全面进攻,竭力推行修正主义路线,顽固地走资本主义道路。通过分析批判,大家进一步看清了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反动本质。大家还从阶级根源上作了分析。他们学习了革命导师有关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论述,提高了认识。局党委副书记王德佐说:“我们党在解放前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因此,有不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派跑到革命队伍中来了。他们中有些人没有在革命斗争中改造世界观,顽固地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他们在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民主主义的口号时,并没有把这些口号同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整个斗争联系起来’。他们只接受党的最低纲领。从来不懂得也不准备实践党的最高纲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由民主革命的同盟军变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资产阶级民主派中那部分顽固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人也由革命的‘同路人’转变为革命的‘对头人’。他们和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一起,代表着新老资产阶级的利益,充当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理人。他们顽固地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由其阶级立场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局党委常委汤国权、委员乔根华说:“过去我们看不清党内走资派与资产阶级的必然联系,一谈到资产阶级,往往只看到有资本、拿定息的资本家,把眼睛盯住老的资产阶级,而看不到党内的资产阶级。实际上那些‘高高工资一幢楼,坐坐汽车开开口,大小事情不动手,朝着资本主义走’的党内走资派就是党内的资产阶级。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在文化大革命前大搞修正主义。当他重新工作后,又大刮右倾翻案风,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帐,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这充分说明走资派还在走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是阶级斗争的必然规律。
走资派还在走的思想根源在那里?这个局党委中心学习组的同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的教导,认识到党内走资派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所决定的,是和他们所信奉的孔孟之道分不开的。局党委副书记戴梦鳌说:“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他对没落的旧制度、旧思想、旧意识恋恋不舍,奉为至宝,而对社会主义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却看不惯。他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迫不及待地刮起右倾翻案风;孔老二鼓吹‘仁政’,党内那个走资派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孔老二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大量事实说明,党内那个不肯改侮的走资派和孔老二唱的是一个调子,腐朽没落的孔孟之道、资产阶级世界砚,就是走资派还在走的思想根源。”
关于文汇报“三·二五”事件,上海的地方志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外链出处
76年10月后,事件的真相被查清,看来并没有为难编辑作者。应该说,这比起文革时期的文字狱和罗织构陷,是个进步。但进步的还不彻底,还没有公开地推翻在这个事件中强加在四人帮身上的一切不实之词,不真实的说法仍广为流传。
最后,补充一段当年批判还在走的走资派的戴梦鳌的与时俱进。
公司老干部办公室组织离休干部党员观看了《上海市基层党建的难点和热点》录像报告,开展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工作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离退休老同志的热情。离休干部戴梦鳌看了录像感慨的说:辅导讲座能及时了解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一名社区离休党支部理论组长,将尽自己微薄力量,多作宣传,为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做奉献。
要说101吧,那是真把孔老夫子的语录抄到小本本上当座右铭;咱们的小平同志呢,打桥牌什么的还行,四书五经什么的,根本就和他不搭界么,要不然说评法批儒是部滑稽剧呢。看看梁效的人是怎么回忆这段的吧。
不给他们看,就给愿意看的人吧。。给公鲨老爷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