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要旗帜鲜明地为改开三十年大唱特唱赞歌 -- 不会飞的鱼儿

共:💬309 🌺2841 🌵17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两篇内容相差太大

这两篇内容相差太大,哪个数字是准确的?1961年安徽的亩产和总产是多少?和1960年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曾希圣是什么时候离职的?李葆华任省委书记后是不是延续了曾希圣时代开始搞的包产到户?

家园 ....
家园 党内民主制度的弊端。

大民主搞得天下大乱,党内民主的结果则是责任制不明确,有手腕的人可以拉帮结派,排斥异己,而严格遵守民主原则的人则处处被动,整个是一个逆向淘汰的机制。要不是主席的威望实在太高,很可能就被刘邓给完全架空了。

副省长级别的官员他咳嗽一声就能一撸到底,开除党籍撤到煤矿去?

副省长级别的官员的撤换是要中央批准的,但他控制了省委,歪曲事实还不容易?反正共产党没有欺君之罪这一说。

应该是他上下都有势力在,这种人就治不了是怎么着?

他的后台是邓总书记,在省委经营多年,势力很大。如果坚持党内民主制度,他这种人是治不了的,只有发动文革。

家园 改开后对前三十年的描述真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春秋笔法,什么是文人无行。

大跃进中曾希圣跟毛泽东很紧,甚至处分了敢讲真话,赈济百姓的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张恺帆,直接导致安徽饿死人在600万以上。

把排斥异己的行为解释为是紧跟毛泽东,真是恬不知耻,顺带还把安徽饿死人的数量大大夸大,并栽赃到主席头上。

曾希圣觉得对不起安徽百姓,于是在1960-1964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中冒着丢官的风险同意下边搞包产到户。

1961年12月,毛泽东到苏州视察,他打电话叫来曾希圣,明确地对他说:“生产已经恢复,是否把这个办法(指责任田)变回来?”曾希圣不解其意,恳求道,群众刚刚尝着甜头,再让群众搞一段时间?毛泽东沉默不语,但没有表示反对。  

自相矛盾。

到秋后,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占了全省的85.4%。据省里对36个县的调查表明,施行责任田后平均亩产比上年增长38.9%。

61年全国粮食产量增加了,安徽的反而继续下降到建国后的最低点,比49年都低。当然,这句话没有公然说粮食总产上升了,但是不知道的人肯定以为总产上升了。

农民得到了温饱,看到了希望;安徽各级干部增强了信心,遂继续普及推行责任田。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为历年来最高。

61年粮食产量继续下降,62年曾希圣下台后安徽开始逐步恢复集体生产,从62年起粮食产量稳步回升。

毛泽东的沉默意味深长,曾希圣没有正确体会,或者他猜测这是一种默许,或许他过于沉浸在成功之中。

开始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毛主席了。

不久风云突变,曾希圣搞的责任田遭到灭顶之灾。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所谓七千人会议),会议期间着重批评曾希圣领导的安徽省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死人甚多,同时批评曾希圣搞的责任制是“单干”,是复辟资本主义,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中央派人发动大家“揭发批判”。当时会议的气氛十分紧张,曾希圣连座位都没有,自己拉把椅子坐到会场边上。

这一段是蓄意误导,让人误以为会议气氛紧张是因为中央批判责任制。

在会上,曾希圣做了深刻检查,但对其推广的责任制持保留态度。于是,会上有的人主张开除曾希圣的党籍;有人提出要杀曾希圣的头……

有人主张开除党籍和杀头不是因为曾对推广责任制持保留态度,而是他在大跃进时期犯下的种种罪行:

刘少奇说:安徽这几年出现的非正常死亡、农业减产,工业现在也减产,明年还要减产,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天灾是主要的,还是工作中缺点错误是主要的?安徽的盖子还没有彻底揭开。

曾希圣被迫作检讨。他说:一是对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没有认真研究,不求甚解,贯彻不力;二是实际上形成了对中央封锁消息;三是对中央有些部门傲慢、胡乱顶撞,对友邻地区关系没搞好;四是对同级和下级不民主,不以平等态度待人。所有这些,都使党受到了严重损失,使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使工作受到了严重损失,造成了严重非正常死亡,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曾希圣的检讨多次被愤怒的代表打断,有人泣不成声、有人怒火万丈,甚至高呼极端口号。如果不是刘少奇极力维持秩序,很难想象当时会发生什么事。这天的会议中曾希圣连个座位都没有,最后还是自己找了把椅子坐到了会场边上。

  

通宝推:icedshining,
....
家园 看你的行文,好像对建国30年来那段时间

共产党对其权术的、急功近利的责任都是不背的

你在这块不停的弱化,可能用以实现一种妥协

但是不背负、不承担这些错误,共产党早亡了

人心如炉,杂质混在钢里,钢会折的

家园 非常失望,这就是体制派的说理能力吗

文革十年,家长里短的事情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大段,如果都是那么伟大光荣正确,那才是见鬼了,但那又如何?宏观的事情自有宏观的数据去判断。

家园 “不断革命论”就是蒯大富等人很快被打到的原因

他们连“三结合”阶段都撑不到。

....
家园 谢谢
家园 还是要看这些数据的原始出处在哪里

比如61年粮食亩产和总产的问题。平均亩产比上年增长38.9%和总产继续下降到建国后的最低点哪个是对的?还是都是对的,原因是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了?这些数字总该是有出处的吧,会不会是那里给搞错了?

家园 花你这个奇谈怪论

其实我还觉得这个帖子上花才是故意捣乱呢

家园 一个是统计数据,一种是为特定政治目的服务的粉饰文章。

10月18日看《人民日报》,第8版的文章《忠诚的战士 光辉的一生》是《曾希圣传》编纂委员会所作的一篇回忆文章,文章地址在http: //www.people.com.cn/GB/paper464/13175/1181714.html,文章中引用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数据:“1961年,安徽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89亿斤,比1960年增产54亿斤,增产幅度达40%”。

本来,为历史人物作传,澄清事实是最关键的,尤其是数据,我深为这个数据感动,于是找来相关统计资料证实。  

首先是《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P427记载:1961年安徽省粮食产量 “629.0万吨”。不是传中所说的189亿斤(945万吨),我开始以为是两个数据口径不一样,但是,同在P427,1953年安徽粮食产量908.4 万吨,1955年1152.9 万吨,与传中数据完全一致。  

同书P418记载:以1952年为基期100,安徽省1960年GDP为133.2,其中农业为85.9;1961年GDP为95.1,农业为 70.3。又,以上年为100,1961年GDP为71.4,其中农业为81.8,由于70.3/85.9=81.84%,这证明这些数据是自洽的,事实是 1961年无论是安徽整体经济,还是农业都是大幅度倒退的,那么,1961年粮食增产40%从何谈起?  

那么,是否《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的资料出处就有问题呢?我再用《安徽统计年鉴2000》记载的历史农业数据进行校核:P277记载,按照 1990年不变价格,1960年农牧渔业总产值862945亿元,其中种植业740705亿元;1961年农牧渔业总产值681173亿元,其中种植业 564072亿元,请注意,这里是不变价格,事实非常清楚,1961年安徽农业是大幅度倒退的,根本不存在什么粮食增产 40%的奇迹。  

又同书P12记录,1961年GDP为上年71.39%,其中农业为81.79%,与《新中国 50年统计资料汇编》里的数据是完全符合的。  

安徽省1961年粮食产量明明是629万吨,破了1949年水平,可是《曾希圣传》 编纂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数据拔高50%呢?(从文章 数据推算的1960年粮食产量与统计资料记载却是相符合的),出处何在呢?   

《《曾希圣传》编纂者为什么要伪造历史数据?》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0802/32093.html

家园 所以主席才招人骂。。。

他的派系和亲人要么就是死了(革命战争中这种人死得最快),

要么就是严格遵循他的理念,不求身居高位占住位子,也不拉帮结派,更不利用权力获取利益,优先在中基层为人民服务。结果就是这样的人呆不下去,挨整。

他要是把自己的战友,亲戚(比如他那个堂侄子毛特夫)全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去,敢整他们的人一律利用权力排除,死后政府里还有大量毛派势力,我看谁敢骂他?可是。。。

家园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主席在世时刘邓等人隔绝中外,欺君罔上,去世后还给主席泼脏水,真是无耻之尤。

何新曾很受邓的重视,但他最近也对刘邓之流有了新的评价: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他(毛泽东)的那些追随者无一不是猥琐渺小的卑劣之徒。”

家园 支持。这三十年把人趋利性严重放大了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家园 关键一点

包产到户是不是曾主持下搞的

当时包产到户是不是对解放生产力有好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