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联产承包的记忆 -- wanghexinnian

共:💬178 🌺704 🌵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于联产承包的记忆

我上大学之前生活在东北农村。1982年,根据上面的精神开始实行联产承包。在联产承包的酝酿期间,很多人反对实行联产承包。集体所有制干了多年,自己如何干很茫然。当然也有支持联产承包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当时40多岁的人,他们家孩子比较多,当时生活相对而言更艰难一些。现在想来,劳动力多可能是他支持联产承包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农业生产需要较为密集的劳动力。以种地为例,当时至少需要5至8个人才能进行。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意见,联产承包还是搞起来了。我们家人口不少,但是当时劳动力只有父母和我的大哥大姐。生产工具,特别是当时种地需要的畜力远远不足。我们家在·分队·,也就是联产承包实施时,分到了一头牛。但是一头牛还是不够,我们家和另外一家合伙种地。

开始联产承包时遇到的困难,在收获时得到了回报。印象很深的是我父亲说的一句话,今年四五家的产量和当年全生产队的产量差不多。

我们家乡有一条河,河对岸的生产大队在当时经营得不错。更多的人反对联产承包。所以在我们开始分队的那年他们坚持了集体所有制经营。但是,在看到对岸的收入变化后,一年后他们也实行了承包。

30年前,的确有很多东西值得怀念,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环境,污染小,空气好,水流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虚幻一个桃源世界。我相信,当时的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买上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些东西不是两弹一星能够取代的,尽管两弹一星也极其重要。

这大概也是中国的一个文化传承吧。总是愿意相信过去有一个完美世界,当今社会一无是处。从尧舜禹的传说开始,就有对上古社会的无限留恋。

通宝推:柴门夜归,
家园 就想问楼主

你是仅仅生活在农村,还是参加农业劳动?

如果参加农业劳动,每年劳动时间大约有多长?

你父亲说的一句话,“今年四五家的产量和当年全生产队的产量差不多”,这句话里当年是哪一年?

你父亲谈没谈产量差的那年村民劳动积极性同产量好的今年有无差别?

我感觉你可能不怎么下地干活,同真正的农民可能有一种隔膜,希望我是错的吧。

家园 我答第三问

今年四五家的产量和当年全生产队的产量差不多

估计只在一种情况下是,就是当年全生产队也不过四五家。

一句话要重复说三十多年,也不容易呢。

家园 我父亲谈到当年还是相当肯定化肥的作用的,

话说有熟知农业的谈谈劳动积极性在农业生产中有多大增产作用吗?

家园 劳动积极性这个问题

我是这么看的,的确有作用。

同一片地,土地承包后,肯吃苦受累多劳动的,一般都比其他不爱耕作的多收点

但更大的区别在水利,肥料,农药,种子这些上面。

关键一点,我在农村时,大家都觉得农村辛苦,是至始至终的辛苦,从没听人说起过土地承包前有清闲的日子,有偷懒的时光。相反,大家说起合作社等等,都说那时更辛苦。

因此我非常怀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曾经有过根本性的差别这一前提。

家园 同意

其实很简单的逆推

如果联产承包改善了积极性

那么就证明合作社的时候大家有大把空闲的时间

就跟现在的某些国企一样

工作时间都在打牌混日子

这该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但是我父母的回忆却是苦

不停的劳动,很少的有闲下来的时候

因此我认为劳动积极性的改善不是关键因素

还是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产量的增长

我想历朝历代都不用怀疑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家园 劳动积极性是非常扯淡的事

现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最差的时候,但仍然单产屡创新高。

家园 你的话缺乏逻辑

如果整个生产队只有四五家,这种感慨也就没必要了。

如果希望比较精确地调查,其实很容易。对于一些对过去充满无限憧憬的人们而言,去东北农村不是特别难吧?即使离东北远,也可以就近到农村去。曾经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很多,做一个抽样调查应该是可行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很认同这句话。

家园 你这又是什么逻辑?

对于一些对过去充满无限憧憬的人们

我只不过议论了一句,就成了“对过去充满无限憧憬”的人们?你这又是什么逻辑?

在湖北农村,承包前后差别不大,有时由于承包后个人反倒不如生产队时管理精心,产量还不如生产队时高也是有的。

没听说过一包就高很多的情况。有一段时间土地的利用率没有生产队时高,抛荒严重。

另外,

家园 真正的农民

我印象最深的劳动是·劈烟·。为了提高收入,我们家种过烤烟。春天,把烟草的籽播种在大棚的苗圃里,等烟苗长到一定程度,就把它们移到大田里。之后还有铲地,趟地,和喷农药等项工作。从夏天开始,就要把长大了的烟叶从烟杆上劈下来,实际上就是掰下来。

为什么对劈烟印象深呢?原因之一是劈烟是从烟杆底部的烟叶开始的。烟叶和地面很接近,要深弯腰。劈完烟,感觉腰都直不起来了。烟杆长大后,劈烟的部位逐渐上移,弯腰之痛渐渐减小。不过,由于烟杆越长越高,变成了青纱帐。劈烟是整个人是钻进烟地里,太闷了。烟油也越来越多。劈完一次烟,又脏又累。如果是雨后劈烟,难受程度又要增加几成。

其实,烤烟的过程中还有几个工种比较累。比如烤烟本身,也就是根据不同的阶段控制烟炉的温度和湿度。这个工作很难睡整觉,需要持续几天。还有下烟,也就是烤烟结束后,把烟从烟炉里运出去。其中有一个人需要站在烟炉的杆子上,烟炉很高,有点危险。此外,息了火没多久的烟炉,温度特别高,人在里面很难受。不过,这两项工作我都没做过。烤烟是我父亲,在烟炉里出烟是我姐。

在刚上大学的时候,非常关心家里的晴雨。旱涝都能牵动自己的心。离开家乡的时间长了,的确对这些事情不是像当年那样关心了。尽管和家里打电话时也还会说起雨雪或者旱情。

家园 对我爷爷奶奶这样的农民来说,把地荒着是造孽

在种地时不尽心尽力也是造孽,不管他这个地是替地主种的还是替生产队种的。造孽这个词是我小时候从爷爷奶奶嘴里听得最多的,吃饭时不小心落下一颗米也是造孽。

文革后期已经能记点事了,那时爷爷奶奶在队里上工时也会把我们带过去。印象中那时的田埂做的非常好,秧田很平整,田里的土块也翻得更小更均匀,还有河边积肥的肥堆也比后来的大而整齐,那时候收完稻子麦子后还会再跟在后面是拾拉下来稻穗麦穗,每年冬天都会抽干河水,清理河泥。对比一下现在,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对土地更尽心更尽力了。

家园 你可以不属于此集合

如果你对过去没有什么好印象,那么你可能对过去充满痛苦的回忆?或是对过去的印象好坏参半?不管怎样,你是否属于此集合并不重要。

至于湖北,我没去过湖北农村,只是去过湖北的几个大城市。我对你的说法不能做出判断。不过,湖北出了个[昌平],我听过他的报告。他所说所写的问题主要是关于改开之后的事情。任何改变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来了。

不过你说,[由于承包后个人反倒不如生产队是管理精心,产量还不如生产队高],这种说法不容易为人理解。如果说生产队期间的某个劳动模范,比承包后的某个懒汉管理精心,那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种比较有意义吗?如果一个劳动模范,在集体所有制时期任劳任怨,承包给自己之后反而破罐破摔。这种说法有多大的可信度?

你的逻辑,我不想再讨论了。

家园 我们这里种过两年烟叶

但我家没种,倒是看到邻居家烤烟的

大致上和我家烤生地差不多,烤烟的土房也是用烤生地的土房改的,一进去大汗淋漓,的确难熬,不过一般时间也就几天。

东北的人均土地多,各家收成多,可能要时间长很多吧。

家园 你的印象简直和我的一样!

是的,尤其是那时的田埂,做得非常认真!有的田埂上还糊上泥种上黄豆。

现在的利用没有以前充分。

田地抛荒在湖北是90年代时的事。

同意
家园 不仅是劳动积极性的问题。

承包之前的某些劳动强度可能比之后的强度还要高一些。生产队组织劳动力积肥,就是到县城里掏厕所,这个活比较累。承包后干这个的人就少了。自己的畜力多了,产生的粪肥基本够了,很多人也就不愿干了。

承包之前的效率总体而言是比较低的。同样是铲地,也就是除草和松土,生产队铲一遍地和个人铲一遍地,效果有很大差别。生产队可能要产三遍地。个人干一般铲两遍地,之后拔些大草就可以了。

还有几位河友提到化肥种子的作用。毫无疑问,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前面我说过,当时种地需要5至8个人,现在一个人就能种地。

但是,要使用化肥种子,就要有资本,也就是有钱买这些东西。商品流动起来让农民可能买种子化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