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 -- 北大28楼

共:💬498 🌺4517 🌵20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家园 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

这个学期给美国小孩上中国经济课,顺便整理一下相关统计资料,以下是根据麦迪逊的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计算的各地区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

1950-1980年,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

中国 2.9%

东亚和南亚平均(中国和日本除外) 2.4 %

西亚 3.5%

非洲 1.8%

拉丁美洲 2.6%

世界平均 2.6%

中国是大陆级的大国,在进行比较时必须选取人口与面积相当的地区,而不能专注于少数特例。以上比较说明,在二战以后的前三十年,与同时期的其它非欧洲或欧洲裔的地区(即历史上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相比较,中国的发展速度比除西亚以外的其它各个地区都快,比世界平均也快,虽然优势并不是很大。但是说中国在这个时期发展速度慢肯定是不对的。而西亚在这个时期的较快发展速度显然是由于石油财富的特殊因素。

再来看西方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时期的人均GDP增长速度:

美国 2.2%

西欧 3.6%

前苏联 2.8%

东欧 3.4%

前苏联和东欧的发展速度快于美国,低于西欧,在世界范围也是不慢的。1950年时,前苏联和东欧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西欧的一半,但是与拉美相当。与拉美相比,苏联和东欧其实很成功。

西欧在这个时期较快的发展其实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趋同(西欧在20世纪前半期与美国的差距拉大了,后来的较快发展不过是将这种差距部分凿补回来罢了)。但是这种趋同在世界体系范围内并不存在。直到本世纪初以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长期规律是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差距趋于不断扩大。苏联的工业化成功是对这一规律的暂时抵制,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仍然要服从这一规律。苏联虽然搞了计划经济,但是仍然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

再与中国自己历史上的状况相比,毛泽东时代以前,中国各个时期的人均GDP增长率分别为:

1820-1850年:0%

1850-1870年:-0.6%

1870-1890年:0.1%

1890-1900年:0.1%

1900-1913年:0.1%

1913-1929年:0.1%

1929-1936年:0.9%

1936-1950年:-2.0%

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相比,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增长极大地加速了,可以说实现了经济起飞,更不必说奠定工业技术基础和满足人民基本需要等方面的成就。与民国的“最好时期 ”(1929-1936年)相比,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成就也远在其上。而整个民国时期,中国人均GDP从1913年的552美元下降为1950年的448美元(1990年国际元)

最后,如果采用国家统计局而不是麦迪逊的数据,1950-198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大大超过除日本四小龙以外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哪组数据更合理?各位可以评说。根据麦迪逊的数据,1950年中国的人均GDP为448美元(1990年国际元)。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增长率推算,1950年的人均GDP为244美元(1990国际元)。增长率原因的差距,一是麦迪逊将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调低了一至二个百分点(从12%降至10%),但主要是麦迪逊在计算80年以前的增长率时采用了1987年固定价格,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在以前年份产值中的比重(因为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快,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慢,如果采用较前年份的价格,则工业品价格偏高;如果采用较后年份价格,则农业品价格偏高)。因为农业增长率低,只有3%左右,这样整个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就大大调低了。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根据年份变化,分别采取1952年,1970年,1980年等“可比价格”。据我所知,麦迪逊对于西方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并未做类似处理。

关键词(Tags): #经济(说了就走)通宝推:ranktend,盲人摸象,hwd99,老老狐狸,老虎五,踢细胞,煮酒正熟,唵啊吽,西安笨老虎,桥上,ifuleu,王树,

本帖一共被 1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人均预期寿命

(将另一个贴中的人均预期寿命资料抄在这里,供参考)

若干国家历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

1960年:中国47岁,巴西54岁,韩国54岁,印度42岁,中等收入(指2010年而不是1960年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48岁,世界平均52岁

1980年:中国66岁,巴西62岁,韩国66岁,印度55岁,中等收入平均61岁,世界平均63岁

2008年:中国73岁,巴西72岁,韩国80岁,印度64岁,中等收入平均69岁,世界平均69岁

1960年至198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改善的速度超过世界平均以及几乎所有国家。而1980年以后,中国的改善速度几乎落后于所有国家,被巴西赶上了,与印度差距缩小了,与韩国拉开了差距,更不必说与古巴等国相比。

人均预期寿命是可以综合反映营养、健康、社会安定、妇女地位等方面的指标。而收入与消费水平往往会受到所选用的物价指数以及全忠的强烈影响。

家园 好资料,收藏之!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给个资料链接吧

有意思的是,市面上能够找到的公开统计资料都是从大约1980年开始的,很多资料都不公开。

家园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可以去下面的网址

http://data.worldbank.org/data-catalog

然后在正面稍靠下的位置,找到“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然后注意要点击右面的“DATABANK”,然后自选国家、指标和年份,然后下载。

麦迪逊的数据,去下面的网址:

http://www.ggdc.net/MADDISON/oriindex.htm

然后找到“Historical Statistics”,然后下载如下文件“Statistics on World Population, GDP and Per Capita GDP, 1-2008 AD”

家园 再加一枚通宝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很好的资料,花之!

很好的资料,花之!

家园 好帖有好报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如果考虑中国人口在这段时期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会更可观。

前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总体并不差,只是其间有快有慢,自己跟自己比的话,好像快是应该的,慢就成了天大的罪过了。其实这个“罪过”,很大程度上是有人出于打击政敌的原因而片面夸大的。

家园 引一段罗斯基对70年代中国技术水平的评价

在美国搞中国经济大概都听说过托马斯.罗斯基,目前仍在匹兹堡大学。他在刚出道的时候,博士论文做的是毛泽东时代中国的生产资料工业。在1975年的一篇论文中,他认为:“生产资料部门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占有中心的地位,该部门为经济变革提供原材料和设备 。。。该部门是工业化的核心,它运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以实现这些部门的现代化 。。。中国企业已经活跃在生产资料部门的各个主要部门,其在技术方面的精致程度常常令具备专业能力的外国访问者感到吃惊。”

在1980年的一篇论文中,罗斯基又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有能力对工业技术进行分析、选择、改进,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创造全新的技术,在这些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国内的机械工业企业将越来越广泛的技术应用于它们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又为整个经济各个部门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一个广泛的通报系统将外国的和国内的技术信息以及工程技术知识传播到各个经济单位。行政机构和方法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促进对新生产方法的掌握和吸收。这些发展,对于任何大国实现向现代经济增长的转变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些论文中,罗斯基提到,1952年,中国对于进口机械的依赖率为50%;到1965年,已经下降到5%。罗斯基在他的论文中对中国的技术发展水平好评甚多,以致于他认为有必要说明一下,中国“尚未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所谓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七十年代呀!

家园 【求助】所谓的“三千万”在这些数据中是如何取舍的?
家园 谈谈三年自然灾害和饿死三千万

人均预期寿命和死亡率是两个概念,但有一定联系。

我不是学人口学的。但据我理解,计算人均预期寿命需要知道各个年龄层的存活率和死亡率,据此计算一个人活到各个年龄的概率,比如,只活一岁的可能性为1%,活过9岁但是只活10岁也是1%,活到50岁然后死掉是5%,活过100岁是0.1 %等,然后算一个加权平均。有专业的给进一步解释一下。

人均预期寿命与婴儿死亡率关系很大,因为婴儿死亡率高,很多人活不过一岁,人口平均的寿命自然低。

所谓三千万的问题涉及到人口死亡率(即当年人口死亡总数除以年中人口数)。按照1983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在历年统计年鉴中,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人口死亡率逐年公布的,这好像是唯一一版),1958,1959, 1960, 1961年的死亡率分别为千分之11.98,14.59, 25.43, 14.24。但这些指的是全部死亡人口。要得出“饿死”多少多少万,必须先从全部死亡人口中扣除正常死亡人口。所以,首先得确认“正常死亡率”。

“饿死”派的做法,一般是在1957年至1962年之间取线形趋势,这样正常死亡率只有千分之10左右,那么历年超出的部分就可以算做饿死。这样算出来“饿死”的人大概有1500万左右。后来又有人认为,中国的人口统计存在漏报,将历年的死亡率都按一定比率调高,这样算出来的总死亡人数和非正常死亡人数都比较多,就成了3000万。有一个印度学者对此专门有批评,指出即使在60年,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仍然超过印度并且中国的粮食分配肯定比印度更平均,所以饿死3000万不可信。

这里单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讨论。关键是以什么为正常死亡率。解放前,三十年代江南地区的死亡率估计是千分之30,以此为基础,那么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根本就没有多死人。1950年的死亡率是千分之20。以此为基础,只有1960年有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率千分之5,也就是0.5%,按6亿人口算,非正常死亡300万。

1957年,中国人口死亡率为千分之10.8%。也就是说,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了。饿死派一方面用这个解放后大大下降了的死亡率作为正常死亡率算三年期间饿死多少人,另一方面不提或拒不承认正是解放,才导致中国死亡率大大下降,从而造成了数以亿计的与解放前相比的非正常生存。仅1957年一年,就造成约600万非正常生存。

1960年,世界平均的死亡率为千分之18.5。所以,与当时世界平均相比,也可以说,中国只有1960年出现了非正常死亡,其余年份均为非正常生存。

同一时期,印度在1960年、1962年、1965年的死亡率分别为千分之23.5,千分之22.2,千分之20.3。中国1962年的死亡率回落到千分之10,1965年进一步降为千分之9.5。所以,与印度相比,中国也只有在1960年有少量非正常死亡,其余年份均为几百万的非正常生存。

只有采用当年美国的人口死亡率(1960年为千分之9.5)才基本上可以得出饿死派的结论。

换句话说,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仅仅用十几年时间就将人口死亡率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正常水平降低到了相当于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而即使遇到了真正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并且在农业生产尚未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仍然靠天吃饭的情况下,人口死亡率也仅仅是暂时返回了解放前或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正常水平,并且很快就战胜了灾难,再度以每年数以百万计的规模不断地创造着非正常生存。

通宝推:hwd99,扬子鳄,西安笨老虎,瀚海黄沙,梓童,山药糕,李根,老老狐狸,邻居大哥,左手拈花,
家园 说的不错,花!

这么说,“饿死”一人也好,一亿也好,人均预期寿命的计算应与之无直接联系。

家园 这两段推理和老百姓的观感吻合

1950年的死亡率是千分之20。以此为基础,只有1960年有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率千分之5,也就是0.5%,按6亿人口算,非正常死亡300万。

我们那老人提起困难时期,张口就是“60年的时候”,应该是60年最为困难,饿死人的可能性最大。

1957年,中国人口死亡率为千分之10.8%。也就是说,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了。饿死派一方面用这个解放后大大下降了的死亡率作为正常死亡率算三年期间饿死多少人,另一方面不提或拒不承认正是解放,才导致中国死亡率大大下降,从而造成了数以亿计的与解放前相比的非正常生存。仅1957年一年,就造成约600万非正常生存。

“非正常生存”我觉得应该用“超常生存”。我外婆就是这个观点,说很多老人不解放早就死了,结果解放后多活了几年,到困难时期饭不够吃,本来又有病,结果老人就死的比较多。

家园 那篇说饿死三千万的文章逻辑非常诡异

稍通统计学的应该都知道这种在理想假设之上的所谓逻辑,是可以直接扔垃圾桶了,根本不值花时间去驳。

按照同样逻辑,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饿死的人可以随意编造了。

通宝推:林静逾,
家园 非正常生存说得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