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干戈满地容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定军山下武侯墓 -- 不周山下

共:💬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干戈满地容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定军山下武侯墓

定军山下武侯墓 左汤泉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钻研历史、地理、兵法。后刘备三顾茅庐,亮提出隆中对策,联吴破曹,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刘备死后,亮辅佐刘禅,南征北伐,立志收复中原,统一中国,恢复汉室。第五次北伐时234年,他病逝五丈原(今陕西岐山),终年54岁。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俭以时服,不须器物”。部属杨仪、姜维、费伟等扶柩回汉中,遵遗命葬于今陕西勉县定军山下。

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足智多谋,任人唯贤,奖罚分明,鞠躬尽瘁,“德范遐迩,勋盖季世”,深受各族人民爱戴。他病逝后,人民请求朝庭修祠飨祀,但朝廷认为有碍冖秩,不允许。因此百姓只好“巷祭”,少数民族只能“野祀”。后刘禅迫于形势,为“断其私祀,以崇正礼”,于景耀六年263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今勉县)”。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故纪念他的庙宇称武候祠。全国各地现存武侯祠十余处,勉县武侯祠最早,且为后主刘禅御旨所建。

三国以降,勉县武侯祠历代迭有修葺。明正德八年(1513),都御史兰璋认为祠在定军山下,每每祀奉要涉汉江,行十余里,诸多不便。于是,在当时的勉县城(今老城)附近,昔日诸葛亮的行营、相府阳平另建了一处规模宏大,现存18个院落的武侯祠。新祠邻县城,便于达官显贵凭吊;再者新祠在通巴蜀的金牛道旁,来往商贾行人亦可进祠瞻仰。

新祠建成了,但原汉江南岸定军山下墓前的祠宇并未废弃,为使名称不致重复,便更名为武侯墓。现墓庙、祠宇俱存,均为凭吊先贤、观光旅游的佳地。

武侯墓在今勉县城南10里的定军山,二水环抱,古木荫翳,云雾缭绕。整个陵园占地320亩,内外两道垣墙卫护,既是纪念场所,又为风景胜地。

进头道大门所见横卧的黄土岗中书案梁,寓意诸葛亮虽长眠却仍日埋军国大事,墓前之岗是其办公事之书案。岗上古木遍布,郁郁葱葱。岗西有一乐楼,楼前有草坪,是昔日人们祭祀诸葛亮时唱戏的地方。每年清明节,这里都有盛大庙会。

“武侯墓”三个金光熠熠的大字,高悬在二道大门之上。跨进此门,楹联幅幅,匾额款款,使人应接不暇。或颂其功德,赞其才智;或发思古之幽情,叹天下之兴衰。

献殿三间,高大宏敞,琉璃生辉。大门与献殿间左右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展出勉县出土文物及诸葛亮研制的扎马钉、弩机、木牛流马模型等。大殿与献殿紧接,殿内龛上为诸葛亮塑像,左手按膝,右手握卷,似沉思,似运筹,神采奕奕,道貌俨然。两书童侍立左右,一持剑,一捧印。龛下关兴、张苞侍卫两旁。

大殿后为武侯墓冢。墓前有碑亭,内立碑石多通。墓呈“覆斗形”,周围砌以砖墙,头东脚西,有“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墓后有两株高约20米的桂树护坟,桂树后有武侯寝宫三间。

大殿东西两侧,还有两院配殿。其东为诸葛亮五次北伐事迹展;其西为当代书画大师墨迹绘画展。

大殿西南角还有一座“武侯墓冢”,墓前也有碑亭及刻石。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清嘉庆四年(1799),陕甘总督松筠来凭吊武侯,随行幕僚谭南宫自称“精于勘舆之学,”妄说殿后之墓为假,诸葛亮应葬在这里。松筠信以为真,乃命沔县知县马允刚推土造坟,于是就多出一座墓冢来。

祠宇内原有松柏54株,象征诸葛亮享年54岁。现仅存20余株,传说为三国时所植,距今1700余年。

定军山为驰名中外的古战场院,古柏参天,景致宜人,久负盛名。这里有黄忠斩夏侯渊的“斩将桥”;诸葛亮“屯兵盈万”的“仰天洼”;推演八阵图的“高坪故垒”;用以抵挡敌箭的“遮箭牌”还有“八角琉璃进等遗物遗址,现今山上经常可拾到铜铁“扎马钉”,就更为吸引游人。

“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定军山因诸葛亮而闻名于世,武候墓自古至今观瞻者络绎不绝,古人今人在这里留下了很多诗文佳篇与墓庙相映生辉,同为激励后人的力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