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人都是变色龙 -- 淮夷

共:💬37 🌺4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猜有用的是6,7,8中的某一个

6,7至少表明对应聘公司有兴趣,可以衡量出花了多少工夫去了解,

8嘛,最真实的原因很难在面试中听到,如果上家是同行业薪水差别比较大的,薪水很可能主因,那么求职者至少也是打听了应聘公司的薪水级别和对自己的级别也有个定位。

但是上述也只是衡量求职者求职或跳槽意向强烈程度,跟他的真实创造业绩的能力也没什么关系。

家园 正解是6

您猜的差不多.

6是唯一不需对方编乱造的一个问题.

其余的问题,或者涉及预测未来(5年规划云云),而预测未来通常是毫无价值的信息,因为应试者不可能告诉你他们真正的未来计划. 虽然很多时候一个工作只是跳板,但是没人会傻到把这种想法表露出来.

有的问题则涉及重塑历史(辞职上个工作\喜欢课程等),重建个人历史往往意味着---过度包装,就跟相亲初见彼此讲述过去经历是差不多.

就算问题6,也谈不上很管用,勉强只是及格,在Huffcutt瞧来.....

家园 问题是提问的人不都是很有脑子的人

很多时候,高度理智的人不被看好,就是因为interview他们的人并非是理智的。很多工作interview, 比如faculty的interview,高度需要假话:比如未来工作如何开展呀。应付局面的方法是你一定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支支吾吾,显示出不成熟木有亲和力的姿态来。其实未来做啥,你有啥就做啥。谁知道两年以后的变化呢?也许未来真正给你做的方向的机会是一个偶然的合作,但是这个合作是你木有拿到位置就无法争取得到的呢?

面试就是人生世故捣浆糊玩忽悠的一场表演。

家园 您最后一句总结的太好了
家园 觉得NBA这段不大对

选秀是NBA挑选新球员的一个例行程序。有的球员被选中的早(故此序号靠前),有的选的晚(序号靠后)。一旦选秀结束,球员各自名花有主,理论上,这些选秀序号就不该再有什么意义了,就应该变成随机的统计数字了。

实则不然,球员第一次亮相的选秀序号,深深影响到球员的职业未来。教练和球队老板对选秀序号的“一见钟情”是一种超强的认知偏见,这种偏见妨碍他们的正确判断。序号在后面的球员在教练的心有个标签:此为“下驷”,少给他一些出场机会。

选秀号不是随便来的随机数字,而是根据球员身体素质和进NBA前

比赛的统计数据得来的,虽然不时有所例外,出现费柴状元和榜尾牛人,但是总体上还是选秀次序越靠前,球员能力越强,平均统计起来自然上场时间多和职业寿命长。

家园 选秀序号和选秀时候的表现有关

这是没问题的.但是,选秀结束后这些数字仍然支配选手上场命运就是第一印象作祟了. 上场时间是该看这个球员"选秀之后"能不能与球队配合度,他"选秀之后"的实际能力等各种指标. 那个研究的结论恰好是说,这些真实的能力都失去了关联,唯有选秀排序与上场最关联 --- 这就是作者所要关注的问题所在.

当然,我同意您说的选秀次序靠前更可能是牛人运动员的说法,这个可能性当然也是很大的. 我想作者要论述是一个略有不同的角度:选秀牛人上场多,榜尾牛人上场少.

家园 平均来说选秀号反映了球员能力

能力强的自然上场时间多,运动生命长,虽然有个别

特殊情况,但总体来说榜尾牛人要比榜头牛人少。。。

选秀号决定上场时间实际上是选秀号背后所代表的球员

能力决定了上场时间。。。

家园 也许一见钟情是一种生存本能

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下一代的延续。

为了巩固这种选择的稳定性,一见钟情后,后面的行为,绝大 部分是为了继续巩固这种选择。即使第一印象实际是错的,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如何,都会试图加强任何可能的有利因素,而忽略任何不利因素。

最后一个例子很有意思。再引申一下,也许是,别人对你的印象,从根本上可以完全取决于自己,只要自己哪怕是刻意给人制造一个假象。

家园 生存本能

该不是生存本能,而是人性的本能。是性心理的体现,本能的要求无可掩盖地流露。一见钟情其实从消费代价来讲是很昂贵的。

从传宗接代的角度来讲,男性挑的都是消费价格低廉的,他当时能够负担的起的。所以,才会有富裕了以后的包二奶行为。包的二奶多是满足他性心理要求的结果。

家园 可以考虑一下高考高分和大学毕业以后的表现

不过这个NBA的例子似乎的确需要一些表现如何的数据。出场时间还应该和表现作一下相关统计。

家园 高考高分和大学毕业以后的表现

高考着个测试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刻板刻苦的训练能拉上很多半死不活的智力平庸人,并把他们送到顶峰的位置。象以后工作需要的分析能力,果断的决断力这些才能很难体现。应付高考靠的知识的堆积-现在电脑都可以替代这些工作了。真的要烤学生,就是在他们好无准备的时候给一系列的智力测试。选锈的测试大体很合理,都是需要的才能。

家园 补充:观察者效应

有一个生物学的观察,是说着动物之间有同类相食的行为。比如螳螂,雌螳螂总会吃掉雄螳螂。这个现象被一些生物学家解释为雌螳螂为繁衍后代而做出的最佳生存选择。同样这个现象,我很喜欢的一个生物学科普书籍作者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有完全不同的解释:这种相残,其实是因为有实验者在观察螳螂,令螳螂产生不理智的反应。观察者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他们所见的螳螂行为,反观真正的自然界,似乎并无此种螳螂相残的普遍现象。

与这个生物学的效应类似。当---作父母的观察自己的小孩行为,作老师的观察自己的学生,作老板的观察自己的下属---观察者本身影响了观察对象的真实举止。

就像您说,假象是可以故意制造的。假象也常常是因为观察者存在而自动引触的,并成为观察者能感知到的唯一真实。当我们觉得“眼见为实”,当我们以为真的很了解某人,其实,未必如此。

另一个引申,是常说的“镜子理论“。你对别人的态度,欣赏也好,不屑也罢,最后都反射到你自己身上 --- 思之颇觉有理。

家园 有意思。换个角度,会不会有观察者有意无意筛选结果的成分?

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说,他做一个观察,所观察到的现象,有可能是因为观察行为本身所导致,还有一种比较大的可能,我觉得是观察者本身的偏向行为。比如“雌螳螂总会吃掉雄螳螂”这个现象,很可能是千例中的一例两例,但是被观察者强化(因为是一种偏离常规的行为,因而显得有趣),继而变得好像是总是如此。类似行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以观察到。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外面的世界让我们多了一些客观的了解,而是我们作为人,对客观世界有了一个主观的剪裁。

镜子理论的确很有道理,通常你对别人笑脸,别人也会自觉不自觉的笑脸回应,就相当于是镜子了。这也许是生存本能的另外一种要素,就是通过别人的反馈,来修饰自己的行为,来提高自己的被接受性,因而提高生存的可能。这种现象可能只存在社会动物群体中。

说到这个镜子理论,最近观察到小铁一些很有趣的行为,回头我写写。

家园 这个观察者效应倒是跟量子理论颇象

但是并不了解这个效应是什么时候兴起的,或许要比量子理论的测不准原理晚, 那么很可能是受了测不准原理的影响.

事实上,作为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就要尽量隐藏观察这个行为,让被观察者没有觉察到有人在观察. 那么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尽可能客观的现象.

观察手段作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联系的纽带,如果手段越隐蔽,得到的结果越客观;如果手段越显性,越易被 被观察者觉察,那么结果越有相关性,也就越不准确.

家园 关于雌螳螂吃掉雄螳螂

印象很深,都是看《黑猫警长》惹的,这种宣传无意间又强化了一次。现在有些怀疑这部动画片背后的动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