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神八天宫二次对接为啥又是在阴影区进行? -- 你我
按照之前的报道:
因此我以为二次对接要全程在阳照区进行,可是看今天的报道,说是二次对接的分离和靠近阶段都在阳照区,最后对接还是在阴影区,这个是为什么?是轨道设计的原因?还是咱们对设备没有信心?
非常清晰。
倒是这次没直播,我比较好奇。
你去看看直播就知道为什么了
因为绕地一周时间太短
记得看事后的新闻,好像是说从进纳米比亚测控站2分钟后开始分离,然后貌似在中国东海上面合拢,如果是在北京时间下午进行,应该可以全程在阳照下吧?
有看新闻,那个解说员也在说,最后合拢是在阴影区的。那个载人航天总设计师也在解释为什么最后合拢是在阴影区。但是他解释的类似楼上的回帖,说是地球自转一圈时间太短,说是飞行速度太快,分开是在光照区,等合拢到最后就跑到阴影区了。
但是,实际上好像从分开到合拢一共用了才30多分钟。地球自转一圈是90分钟,就算半圈光照半圈阴影来计算,也有45分钟的光照区间,我觉得应该可以设计好时间,整个分开及对接过程是在光照区进行呀。
仔细看了视频,分离是从19点27分开始的,最后捕获是在19点58分。
不过我也确实是感觉到没有直播,很奇怪。是不是信心不足的原因?
分离和对接的整个过程,需要在地面监控下进行。也许当飞船进入日照区后,地面没有足够的监控站,所以不能马上进行分离和对接的操作。
好像不太好理解,如果是人眼,那显然是有光照更保险。如果对接用的是光学系统来确定位置,那就更应该是在光照区而不是阴影区,为什么在阴影区反而变得没有信心了?如果不是用光学系统来对接,那有没有光照根本就没有影响了。
对接的难度,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高速公路上,后面一辆车要追上前面一辆车,车头贴上前车的车屁股,还不能撞车。
因为第二次对接主要测试光照的影响,就是对前一部分阶段测距能力的测试。
而后来一部分过程无所谓光照的影响,所以就放在阴影区了。
在有光照的区域,受阳光照射和不受阳光照射的部位会产生很大的温差。温差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在阴影区则没有这个问题。
所以阴影区的对接难度是低于光照区的。
主要是因为对接是要靠光传感器定位的,在有光照的区域会受到干扰
对接需要全程测控,所以具体时间段是受限的,90分钟周期,光影区各半,整个光区就45分钟,如果模拟30分钟,就很难找到全程在光照区。
另外光照对于对接的影响主要是对光传感器和对接机构温度等等的影响,到最后阶段,这种影响已经显现,最后一段在阴影区对测试结果不造成大的影响。
不过我怀疑对接的最后阶段的定位,是靠灯光和激光设备的,而不是靠图像识别来定位的,所以如果有阳光的存在,会对灯光和激光设备造成干扰。
在看视频的时候,最后对接的时候,好像是飞船端有2个灯在照明,这2个灯是不是定位的一个标记?
不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很是好奇,所以求助大牛解答。
太阳射线对雷达也有干扰,甚至对内存芯片也会有干扰。
记得看过一个讲座,说中国的第一颗也许是通讯卫星,定位后没多久姿态就乱了,发现是程序出问题卫星翻了个个变成底朝天,重新注入程序后没几天又这样,最后确定是太阳射线把内存改了。
好像有个新闻说这次太阳能帆板和原来的不一样,原来是个整体的,这次是一片一片挂在一个网装结构上,仔细看一下好像掉了很多,不知道怎么回事
可见光的光照强度不可控,光强度的Calibration也不是那么容易,于是在精密测量领域就比较麻烦。
阴影区虽然自然/环境照明很弱,但老大可以用主动照明光啊。于是一切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