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这回贱到家了 -- morotof

共:💬42 🌺236 🌵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回贱到家了

说的是张伟平呢? 还是张艺谋呢?还是国内其他的那些立场有问题的人呢?

反正连美国主子都看不下去了,犯贱也得有个边的吧,OMG!

“他们也不理解张艺谋展现南京大屠杀中女性遭遇性暴力的良苦用心,《好莱坞报导者》批评称,在好莱坞只有最愚钝的制片人才会在南京大屠杀这样的灾难中注入性的成份,但这却成了《金陵十三钗》的核心元素,整部影片做作而缺乏说服力。”

“美国著名电影批评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Emanuel Levy在《电影》杂志发表评论文章,批评《十三钗》片不是来自真实生活的灵感,而是张艺谋制造的一个杂混乱、严重缺少平衡、过度炫耀某些场景的电影大杂烩 (a hodgepodge of a movie),是张艺谋发迹以来最糟糕的一部电影。”

“《纽约时报》评论认为张艺谋最大的败笔在于对整个南京大屠杀采取了一种疏远的、甚至是轻描淡写的手法,全部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欧式教堂里,而且影片在一个日军屠城的大背景下却处处充满了性的暗示(虽然床戏很短,但整个剧情的核心就是日本兵对于13个女学生的凯觎)。”

“他们所否定《十三钗》片的,就是该片表现的严重缺陷在于:张艺谋导演迎合和炫耀性地使用商业电影元素的时候,并没有在尊重历史、尊重艺术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因而,没有赋予《十三钗》艺术的完整性和意义的生命力。”

关键词(Tags): #金陵十三钗(打发时间)
家园 立场这个事情真的很有意思

这几句我实在不知道是啥意思

美国著名电影批评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Emanuel Levy在《电影》杂志发表评论文章,批评《十三钗》片不是来自真实生活的灵感,而是张艺谋制造的一个杂混乱、严重缺少平衡、过度炫耀某些场景的电影大杂烩 (a hodgepodge of a movie)

真实的生活中找南京大屠杀的灵感?

“《纽约时报》评论认为张艺谋最大的败笔在于对整个南京大屠杀采取了一种疏远的、甚至是轻描淡写的手法,全部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欧式教堂里,而且影片在一个日军屠城的大背景下却处处充满了性的暗示(虽然床戏很短,但整个剧情的核心就是日本兵对于13个女学生的凯觎)。”

这么说是冤枉日本鬼子了,人家压根对于南京城的女孩没有“野望”?而且性暗示里面,本人也颇为反感张艺谋某些小想法导致的教堂里过多的感情戏,尤其是还以英语的思考方式来演对手戏。但是剩下的,我不知道哪里还有性暗示?是日本兵在教堂里大喊着“处女”追着女学生们跑?还是把回去找琵琶弦的女孩绑在凳子上那段?日本鬼子自始至终散发出的那种骨子里的兽性的气场太过强大,让美国主子都觉得看2个多小时电影无时不刻感受到那种野兽发情的味道,觉得这不合常理了,觉得这性的味道太浓了,觉得哪会有这种兽性的集体和人,觉得这不够“真实的生活”。

这个电影既得罪左派,也得罪右派(其实是带路党)。尤其是得罪右派(带路党)。左派只是觉得挖的不够纯粹,里面总有张艺谋那个出生年代那个成长背景下的个人小九九。左派很急,因为民国近在眼前,所以左派想要《上甘岭》这样堂堂正正的电影。《金陵》不够这么堂堂正正,不够这么纯粹,不是政治动员和思想洗礼的高亢号角,因而左派总觉得恨铁不成钢。不过对比《南京南京》《集结号》这样的电影,《金陵》可要纯粹那么一点点。可就这么一点点,就刺痛了带路党们脆弱的心肝。纵然有德械师千手观音的勇猛,但仍不挡首都沦陷的耻辱。妓女们对教导队长的耻笑,就是对带路党引以为豪的民国范儿的耻笑。左派怒斥为什么不先拍怎么沦落风尘的,什么样的吃人社会造就了卖儿鬻女逼良为娼,就如此,最后仍不能逃脱被屠杀的命运。阶级仇民族恨,怎么能只表现民族恨?可就仅有的这点民族恨,都让带路党心惊肉跳,生怕“友邦人士,莫名惊诧”。这不,连连拿出友邦的报纸来说事,这哪是主子打奴才脸,这明明是奴才担心主子惊诧,主子放话说自己确实惊诧,这心连心的啊。

这片子最过瘾的地方不是那个小队长神乎其技的杀敌本领,那种挣扎反而愈发让人觉得党国无能(也就刺痛带路党那纤细的小心灵)。而是最后日本鬼子毫不犹豫的拔枪照汉奸头上来一枪,比杀条狗还利落。不知道带路党们看到这是不是反射性的一惊,然后对老谋子各种嫉恨:看洋人调情尚可,这算怎么一回事?什么大行不顾细谨,洋人调情的主流都给你们看了,这点细节就不要纠结了吧。可老子最恨这种细节,这不给老子添堵么?这不给洋大人take China down的统一战线拆台么?怎么办?骂,什么破电影,一文不值,就靠煽动性噱头,拿民族耻辱当题材。不知道别人的观影感觉是怎么样的,除了洋人和花魁调情的场面我都想按快进,这算不耐烦吧,剩下还有哪里又能“性”致勃勃的地方?民族耻辱我到真感到了,不过我按“良心文青”“普世公知”的划分是个“傻粪”“五毛”加“毛左”,除了恨鬼子之外,我尤其很那些丢了首都自己转进的“民国范儿”的大老爷们;恨那个逼良为娼的制度。什么13岁被继父强奸沦落风尘多套路啊,你要在毛爷东哥治下,你看他敢!他要真敢,一枪崩了丫的。担心你们娘俩没了老爷们活不成?扯淡去,妇女也是劳动人民,照样能顶半边天!不知怎地,看着片中南京阴郁黑暗压抑的景象,我就在想同一时间的北国延安,应该是一副凛冽中和煦,粗陋质朴中孕育希望的景象吧。我是“傻粪”“五毛”加“毛左”脑补过头,可估计带路党也害怕看电影的其他人脑补。本来这些是左派希望电影堂堂正正告诉观影人的,老谋子肯定不是左派,现在的环境更不给你这个机会(《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都不能堂堂正正,你希望《金陵》能,你左派也太奢望了吧?)所以老谋子弄出个他以为可以,但是脑补脑补就有点意思的电影。结果竟然吓住右派带路党了,连美国主子也莫名惊诧了,别说人家没品位胡乱评说,《南京南京》就比《金陵》的评价高啊。你要不给侵略者弄点儿人性出来你都不好意思跟好莱坞和美国媒体打招呼。疼是你的我感觉不到,人性是大家的,你要让我有所感悟!

感悟你个头!你觉得别扭的地方就是我觉得不错的地方;你觉得能感悟的地方就是我觉得失败的地方。让你们看舒爽了,我们就真拿自己的民族耻辱当消遣当商品了。身受才能感同,你们too young加naive,哪凉快哪呆着去吧(当然不少犹太人认为自己才是二战的最大受害者。就跟《唐伯虎点秋香》里面死了旺财的那个人一样:你们谁能有我惨!你们的惨算个P!)。等哪一天被墨西哥人攻到纽约搞大屠杀了,咱们再讨论感悟的问题。

这之前,在南京大屠杀的问题上,你们外媒算个P!

另:我看凯蒂、猫扑倒是对转载LZ这个外媒恶评兴趣很大,天涯也有不少一日ID兴致勃勃的一会儿来一段外媒恶评。这肿么了?难道中统军统没协调好立场?

通宝推:红军迷,夜月空山,秦桑,发了胖的罗密欧,特里托格内亚,陈王奋起,acxp,
家园 不错

左派是要求太高,洋人的影评是看你堕落得还不够。这里面区别很大。所以,洋人的评论,一概不看。自己的狗自己打。

另外吐嘈下导演们的表现手段和想象力,政治环境是个问题,含蓄,分寸,这些都不是政治取向问题,而是纯粹的表现手法问题。我反对把所有的贫乏,用力过度都归类于我们所处的政治环境.如果从政治尺度上说,子弹飞突破的更大一些,但是妨碍人家赚得盆满钵满了么?所以,不一定是环境的问题,导演的眼界手段都是很个人的因素。

比如面对巨大的灾难,妓女们“下意识地”继续醉生梦死,毫不羞耻公开自己的身份是一种拍法;换个环境,隐瞒自己的身份,守望相助,身份的秘密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揭开,身份的故事成为电影的一个张力点,是另外一种拍法。所以,即便抛开三观的纯粹性不说(事实上我自己的三观也不纯粹),表现手法,叙事手段,艺术审美上的纯粹性也大大值得吐嘈。所以,我不喜欢老张的这部片子。一如既往地符号化场景,叙事手段的贫乏,强硬的灌输式的卖点,都让我感到很不舒服--看到她们走台步的那一段,我真的想马上离开电影院也找个地方暴走暴走。同样是走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开头的那一段却是那么让人难忘:

美丽的马莲娜象只高贵的天鹅一样矜持地走过海边的大道,乡村的土路,城市的街道,一群半大孩子骑着单车跟了她一程又一程,向她行不怀好意而又纯洁无比的注目礼。。。。

就这一串镜头,已经超过所有中国当代名导们所有的烘托气氛手段。。。。。。

我这不是要求高,秦淮河做得那么大,肯定有淫而不乱,情而不色,含而不露的手段的。。。岂是老谋子那种牛嚼牡丹般的土栏子里出来的审美观可比,就差没大块吃肉了。

最后,在一部反映国难事件的电影中谈论这种问题也不合时宜,都是老谋子勾起的火,两头不靠。

不错
家园 秦淮河肯定有淫而不乱含而不露的手段这个没错

不过在大屠杀中的孤岛教堂里,倒是用给谁看呢?

家园 看来某些ID确实和他们的美国主子心心相印啊!

“没有在尊重历史、尊重艺术的前提下进行创作”

嘿嘿!如出一辙啊!

二者怎么都是跟人民群众的感受不一样呢?

某些ID,为自己着想,还是早点站到人民的立场上来吧。

家园 你问我,我问张艺谋去?

那走台步给谁看呢?所谓悲剧就是美的东西打碎给人看,然后张艺谋给我一个土娼寮子的场景。。。我还窝火呢!

家园 如果有人看完了片子有性冲动或潜在性冲动, 他根本就不是人

他一定是畜生。

用充满性暗示来贬低十三钗纯属胡说。

不错
家园 没看电影前我以为自己误解了张艺谋

看了13钗的服装身体语言设计,特别是走台步发现是跟伦敦奥运8分钟一脉相承的啊

家园 原来原作者是河里的的

亏我还从天涯转回河里哩。宝推

家园 你们的脑袋啊

那是她们的习惯,是她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难道你们没有过遭遇突然情况之后下意识的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下意识的维持着原来生活的步调的经历吗?

家园 你没got到乌贼兄那段话的point吧

他的意思是十四钗在教堂里走的那个台步审美趣味上过于庸俗,不符合他内心对于秦淮河这等高级青楼妓女在待客时应当具备的“风雅”,后文“土娼寮子”一语可以作为印证。

我的意思是,十四钗在秦淮河里面对客人自然有她们“风雅”的手段,但是逃难在这个教堂里的时候,过得一时算一时,怎么恣意怎么来,尤其是在有点敌视她们但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小孩子们面前,就是要高调,就是要夸张,就是放浪了就是卖弄了你们这些小p孩能把我们怎么样?又不是要接客挣钱过生活,在教堂里施展所谓“淫而不乱含而不露”的手段,给谁看呢?这种批评,很容易让人想起唐吉可德先生的......

-------------------------

再多说两句。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标准,具体到秦淮河的高级青楼,每个人也都可以有自己的期待和想象。有乌贼兄这样认为十四钗走台步走成了“土娼寮子”的,但也要看到绝大多数观众的观后感是“秒杀啊”“太美了”“女神”这样的评语。因此,以“自己的狗自己打”为开头,以“在一部反映国难的影片中谈论这些问题也不合时宜”为结尾,既想占据制高点鄙视广大观众的口碑,又没忍住暴露出了内心那点小猥琐,这样的影评,难免将成为一种自娱自乐了。

家园 心态不同,美国人对南京大屠杀没那么深刻的理解

所以他们需要更直白的描述方式来战展现大屠杀的残酷。因为对核心背景理解上的不足,所以只能理解电影本身所描述这一部分,结果对于他们就是:"发生在一个教堂内日本兵对几个女学生的凯觎,对整个南京大屠杀采取了一种疏远的、甚至是轻描淡写的手法。"

但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对当年那段发生在自己首都那段历史都是切身的,痛彻骨髓的,对整个电影的背景,那个教堂外正在发生什么有着比美国人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不需要导演再用血淋淋的画面来提醒我们什么(也受不了那种刺激)。

这部电影对南京大屠杀的表现是相对含蓄一些的,对于国人来说含蓄的恰如其分,但对其他国家人来说,他们就会感到对大屠杀本身描述不够。不管张艺谋原本想法如何,这的确是一部拍给国人的电影。

家园 你就这么自信got了我的point?

我那句话不过是说妓女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段,不只是一种“土娼寮子”似的恶俗想象。即便按照自古风尘出英烈的恶趣味,那也可以编排得高贵点,和“拯救弱小”这个高贵主题撕裂感小一些,用一场主题班会似的内部讨论就定生死,从一群醉生梦死的妓女瞬间蜕变成舍生取义的烈士,灵魂的蜕变果然容易。。。说实话,最让我感到真实就是上车前大哭我不是女学生,我不要去的那位,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一个弱女生面对绝对叵测残酷的结局;何况,妓女从来不是一个高尚的标签,现实中,晚上出去卖,白天象个淑女的大有人在,换个环境夹着尾巴做人也不是不可能。。。所有这些选择当中,老谋子选了最恶俗最不合常理的一种,。。。你就不觉得片子里一开始出现的脸上涂着厚厚脂粉,身上穿着旗袍丝袜,没有一丝战火气息逃难的,一出场就贴了牢牢的“鸡”的标签的十三X,和破城后的南京没有一丝违和感么?

你认为这种趣味很高,我表示很不以为然。

年复一年被第N代的伟大导演们喂屎吃,稍微表示点不满,就是脱离大众趣味,你看看票房,你看看媒体评论,等等。你这个代表大众讨伐,真是很好的制高点啊,想起天涯70万马甲军团就瑟瑟发抖,所以我只好躲在角落里画圈。就让我自娱自乐堂吉珂德好了,毕竟判断是不是一陀屎是很个人的判断,人人都吃得津津有味的,在我未必就不觉得不是一陀屎。

最后,我家族里排行最小,比我小的都是儿子孙子辈的,不要叫我兄了。

家园 没有那个民族喜欢拿自己的女性说事。

张就是一只破鞋,洋人觉的他已无用处。

就像苏联的索尔仁尼琴。

完成了其使命,需要找另一只。

谁是另一只?

家园 我觉得兄台这解释更合理

花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