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回复当主贴】美国貌似崇尚个性和特长, -- 侯登科
寻租无非两种手段,一种是鸡犬升天,一种就是偷天换日。
偷天换日的那种一般就不是靠正常机制来对付了,比如苏东巨变后的大规模贱卖,总的来说需要条件比较高。以廉租屋来说,至少得是能把整块地的性质变成商品住宅建设用地那种。
鸡犬升天却是常见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降低廉租屋的舒适度,至少可以让蹭车揩油的少一点。
另外贫民区不等于贫民窟。我们处于阶级社会这点是无法否认的。就算你想改变之,别说富有阶层,就是下层人士恐怕也不喜欢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的时候看到邻居开宝马出来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要能过的下去,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其实都是选择眼不见心为静。人民公社时期的社会稳定,既有农民政治地位较高的因素,但也不能否认严格的户籍管理下,将城乡差地域差有效分割开来,使得各种身份的人环顾四周看到的多数是同一阶层的人,能体会到“相对公平”而不是相形见拙。
淮夷兄的文章《失败是失败之母》链接出处里有个例子。
美国经济学家Thomas Schelling做过一个数学模型,为社会隔离现象提供了一个新颖思路。
这个模型在一张正方形表格里展开。红蓝两色可代表不同人群,你可当它们是穷人vs富人,黑人vs白人,教徒vs非教徒,甚至是红色共产党vs蓝色国民党,等等。最初设定全部人群是随机混杂分布的,或曰,这是一个“和谐社会”的样子。
Schelling设置一个简单的规则:以每个3X3的区块为单元,当一个人上下左右相邻的8个格中,同一颜色少于4个,他就随机的移动一步。否则,保持原地不动。
这个规则的潜台词是,一个人对异类有着很高的容忍度,而只对同类有轻微的偏好。只有当他变成某个区域内的少数人口之时,他才开始觉得不舒服,才肯选择搬离。
计算机按这个规则,只执行了两步运算,就已经出现了下面的结果:
首先,针对你说的“艺术不行练体育”,这个你觉得可行?对啊,不少小黑就靠这个上大学的,不过,正如你所言,“给我100万训练费我也不可能到运动员水平”,比如跑步,虽然不用花钱,可是门槛老高了,绝对不是如你所言“游泳不行练跑步”能够练出来的。体育特招生,这个在国内也是有的,可是大家都明白,这个可是真要达到运动员的标准才可以有照顾的,这个其实我不反对,真的不妨碍公平性,毕竟天才是极少数。
可是,比如钢琴吧,你练到10级,考大学就加分了,这个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绝大多数孩子,除非个别太没有乐感的,只要你愿意花钱,都是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的,这不就是一种基于经济实力的不公平么?
另外,大学招体育生,更多是为了一种广告效应,毕竟大学的运动队要人,要这些人为大学提升知名度和学生的自豪感。那么,钢琴加分又为了啥?指望这些人以学校的名义获奖?好像没有吧,几乎纯粹就是为了送分,让他们优先而已。
再有,说多才多艺,我不反对,就是大学不加分,我照样给自己的孩子学游泳,学绘画,学钢琴。你觉得靠加分,是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多才多艺??那为什么不说给能种得好菜,养得好猪,做得好木工的孩子加分呢?那些手艺就不是“艺”??
最后,说道教育的废品,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国外的废品率远远高于中国,我相信,你到西方国家踏踏实实地考察上几年,你一定会同意我的观点。只不过,西方国家的经济领先,这些废品毕业后,随便刷刷盘子也可以生活,你感觉不到而已。我可是见了太多西方的年轻人,也许玩得一手好滑板,跳的好街舞,画得好漫画,拉得好小提琴的人,除了极其个别的top0.1%能够靠这个谋生,最后基本上要么拼爹,要么混一个历史,社会,人文之类的文凭出来,到社会上找不到好工作,找到刷盘子的就下餐馆,找不到的,就到华尔街静坐。
而你所说的那些只会考试的废品,嘿嘿,我至少看到他们基本上读了理工科,大学毕业绝大多数也找到正儿八经的工作,要不,大学毕业卖猪肉也不会成新闻了。至少他们,你所谓的废品,比那些“多才多艺”,但是我眼中的废品,还是对社会进步有用些。
不过相比较于降低特权阶级寻租牟利空间,厕所造成的舒适度的降低更为重要,甚至会造成社会问题。
我之前的判断在于牟利空间并没有大到某一个程度,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不该执着于牟利空间,而在于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至于平民窟,如果缺乏后续的资金关注妥善的管理(这些还得要依赖地方政府,而地方又没钱又缺乏长久的关注力),迟早是现代版平民窟
你批判的很多观点并不是我的观点。麻烦你先搞清楚我到底想说什么。搞不清楚就不要乱批判。
比如我只是说要纠正现在完全以对课本的背诵能力为唯一考核标准的方式,把考试的难度降低。或者说考些更有用的东西。现在的高中题目拿给博士去做都不一定做得出来,为什么?学的东西用不到,自然就忘了。那是不是可以提前把一些技能型的知识放到中学,而把那些酸腐的题目剔除出去呢?
关于钢琴绘画加分加分制度,首先声明我绝非受益人。但是我可以说,只不过十几分,对成绩太差的学生来讲杯水车薪。别人的孩子周末加班加点学点其他的东西难道不该受到奖励?说是基于经济实力的不公平,那你告诉我,什么时候在经济实力面前绝对公平过?八股考试就公平了么?现在的教育制度下,上不了好高中基本上就等于上不了好大学。你敢说上好高中和经济实力没关系?
另外我想你误会了我说废品的意思。一个学生的天资比如有80分,大学毕业后如果没有达到他的天份下应该有的水平,那他就是学校的废品。我见过太多高中成绩很好的孩子进了大学后就荒废了。这个只是学生不够努力么?
呵呵,现在西西河风气真差,有道理可以辩论,但是投草给我一种武斗的感觉。什么问题都先高举公平的大旗,麻烦你们先想想别人为什么对你公平。我奶奶打字不认识几个,但是她从小跟我说,关系户再多也得要能干实事的人。我觉得我奶奶这个文盲可比这个论坛上好多人有文化的多了。我不想和喜欢投草的人讨论。你们都洗洗歇了吧。我也懒得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首先,我没投草,请你搞清楚。
不同意你我不会投草。
回头看看我的文章,感觉可没有你的文章火气大 :)
个人当然可以有自己的意见,我坚决反对才艺加分,别小看10几分,学习太差的,没有用,当然,作为一个阶级,会自动淘汰一些次品。但是,整体上,两个阶级间,就是这十几分拉开的档次。
要加分,那么就应该把诸如种菜,炒菜,养猪,养鸭,这些也作为可加分的才艺才公平。周末加班加点学了钢琴要奖励,那么天天放学帮家里人种地帮厨难道就不该奖励?能分辨贝多芬还是莫扎特的作品,是素质的体现,难道能分辨白菜还是油菜种子,不是更“有用”的素质么?
事实上,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将一些才艺作为高一等的才艺,某些人群作为高一等的人群来看待。
这个我同意,哈哈。起码可以把现在男孩子娘娘腔的毛病治一治了。
N多的砖家要靠出难题难为学生吃饭呢。不把学生都变成孔乙己,怎么能显出来他们有文化呢。
廉租屋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只是在城市化进程里,在一部分居住矛盾突出的地区起一段时间的作用,遍地铺开的结果最终只能是大量的闲置和失修。其实公屋的正确定位,我觉得相当于单身宿舍,最大前提是公司这个实体本身的存在和运行良好。
至于贫民窟的由来,和廉租屋并没有直接关系。不错,欧美有一些地方的公屋最后是变成贫民窟了,但公屋并非导致贫民窟的原因。事实上我看全球著名的贫民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贫民区,类似印度孟买(孟买有待商榷)、南非索维托(Soweto)和城中村那样,因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问题而形成的。对于这类,我觉得说建造公屋会导致贫民窟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滑稽,因为实际意义上的贫民区已经在那儿了,公屋起的作用恰恰是整治已经存在的贫民区,解决贫民的基本居住条件问题。
另一种就是我眼中货真价实的贫民窟,类似皇后区、底特律、伦敦东区、里约、铁西区这样的老工业区老城区。这类地方的确存在公屋变成贫民窟的情况,但导致这些地方变成贫民窟的原因并非造了公屋,而是这些地区本身原来的工商业衰败。公司关张走人,原来的单身宿舍没人打理,变成流浪汉的聚居地。或者更直接的,随着产业衰败,本来的产业工人中年失业后直接由中产变成赤贫,原来的中产小区断电断暖,直接变成贫民窟。
我们都知道,城市化是个难以逆转的过程,进入城市就等于放弃在小农经济环境中仅有的生产资料和自我雇佣的权力,要靠向雇主出卖劳动力来生存,从经济上说,城市化的结果就是彻底剥夺人在经济上的独立可能(除非男的炒股,女的做鸡),丧失重新自我雇佣,自食其力的技能,只能依附于产业和金融资本。所以真正的贫民窟,不过是资本失败后的一种副产品,即原来依附于那些失败资本的无产阶级“自谋出路”的结果。这些都看不出和公屋有什么关系。
但我坚持的是,公屋本身由于其居住人口复杂,且平均生活水平较低,在不加以妥善管理和维护的前提下,本身具有发展成贫民窟的倾向。
联合国人类居住规划署将贫民窟定义为“以低标准和贫穷为基本特征之高密度人口聚居区”
3条标准,贫穷,高密度,低标准
前两条已经达到
如果这类地区不加以妥善管理,并不是无法达到第三条
我一直想表述的是,地方政务由于种种原因,并不一定会按照我们所希望的方向避免第三点的出现。
其实对于贫民窟我还想加上一点是居民的社会组成复杂,所在区域治安状况堪忧,这点我想在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也是非常的可能的
前面的帖子我本来说的是廉租房成为贫民窟的趋势,不过感觉太极端了,于是改成的贫民区
搞竞赛的初衷是什么?通过竞赛选拔,提前发现有培养潜质的人而已。怎么才能让大家都参与选拔呢?必须利诱才行。考试加分、进名校等,都是利诱。要说白痴,其实陈景润在数学以外的其它地方真的够白痴的,在大学毕业后,连中学数学都教不好,但并不妨碍他站在学术的高峰上。
什么叫注定就是要从事简单劳动?你是上帝吗?阿门。
朱重八注定是一个放牛的。刘邦注定是个小混混。太祖注定只是一个图书管理员,李嘉诚注定只是一个杂货铺的小伙计。傅仪注定是要在龙椅上终老一身。。。。。
正如你所说,“通过竞赛选拔,提前发现有培养潜质的人”。但是初衷就可以让一切合理化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除了数学竞赛需要点智商,其他的只要多看书做题,保送绝对没任何问题。即便是数学,真正的研究工作中的大部分领域决定你成就的也不是智商。你觉着真正的大师是可以靠利诱培养出来的么?反正我见到的更多是进了大学就什么都不学,最后挂科甚至延期。
这个注定做什么当然不是由我去界定的,每个人都对自己有预期。有些的预期决定了他们的努力水平和将来的成就。你这番励志的话还是去和那些年纪轻轻就泡妞混社会的孩子说吧,希望你能挽救几个。我替他们谢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