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解放军对战士的待遇看中国文明与西方的区别 -- 庄冬
- 作为一个独立的戏剧传统,相对於古典希腊,莎翁。这个应该是定论了吧!
可能因为中国文化的世俗性,而且古时生活太苦,大家只爱看大团圆。西方那种殉道士的宗教狂热和出世追求在中国没有市场。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悲伤,可能是唯一真正的“普世价值”。但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开出来的花都不一样。
请看我的
还有很多民歌呀。比如山西民歌里面就不少吧。比如杨柳青啊,想亲亲啊,桃花红杏花白啊,就连五哥放羊也可以说是美好欢乐的结尾吧。
古代婚俗里面好像没有奏乐这一项,当然放鞭炮如果算是的话?
《赛马》(二胡独奏)黄海怀曲沉利群改编. 乐曲描写蒙古族牧民在欢庆民族传统节日时举行赛马的盛况,气氛热烈,形象鲜明。 《良宵》. 刘天华作于1927年,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
新年好,两只老虎都很欢乐,但都是西方的曲子。赛马似乎也和蒙古族的民歌有关
山西民歌,我不知道你听过几首,其实调子都有点苍凉的
反正现在有狗狗,不过能歌善舞确实不是老中的民族特点
但是好像悲剧在文学艺术中的地位比喜剧高也是个普遍现象
都是受过现代音乐教育的音乐家根据民间小曲“改编"的,百鸟朝凤是任同祥老师根据鲁西南民间唢呐乐曲《快笛绞》改编的,金蛇狂舞是根据倒八板改编的,有条件可以去听一下原来的小曲看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AenDqf4a_E
至少倒八板很难说是欢乐的,不过另一方面,这种简单曲子的音色和人的演绎关系太大了,现代人的演绎未必和古代一样
歌词很严肃,但是歌里却是充满一种欢快乐观的基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fzRZuGEr04
不过这么一来,一定往欢快上找不大容易,中国文化讲含蓄,不会表达得太直白了。二胡方面除了江河水、病中吟啥的,我都不觉得悲凉啊。大部分是觉得空幽清静之类的。
陕西跟山西的民歌带点苍凉也正常啊,黄土高原嘛。况且我前面提到的几首也不苍凉呀,喜庆欢快的还有观灯、拜年啥的。而交城山则很有生活气息呀。何况苍凉跟悲凉差很多吧。
要比苍凉,蒙古长调更符合吧。端看听的人的心境了。你是先入为主说是苍凉,这个词多少有点负面味道,我觉得完全可以有另一个说法,可是一时想不起来啦。^_^。
观灯、拜年是很欢乐
交城山里面则是一种从无奈的自嘲里产生的幽默感,第一句是讲交城的水给了文水浇地,抢水抢不过人家,后面讲生活的穷苦,顿顿吃莜面,上山下山骑个毛驴,是一种山西人民典型的幽怨的乐观主义
日本军队对投降的态度与中国军队比有过之而不及,难道也要用保家卫国的战场因素来解释这样的文明因子,人家打遍太平洋无敌手的大日本皇军们要被您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