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正单衣试酒:澳大利亚新西兰游记 (1/6) -- 顾剑
2011年初北半球的冬天,到处都比往年寒冷,临行前,我几乎每周要有两次得从新落的厚雪中,把自己的车挖出来。那么,从冰天雪地的北半球飞到澳洲,再过个夏天怎么样?
从洛杉矶直飞悉尼的航班,净空时间都需要14个半小时。在飞机降落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周邦彦的这句词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单衣试酒”,真是应景。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于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从冬天来到夏天,棉袄换成了单衣,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又正好是出产葡萄酒的地方,最近三十年世界红酒市场上,加州,澳新,智利,代表了“新世界”红酒的异军突起,无论品质,名气和销量,大有和旧世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分庭抗礼之势。我这个酒鬼,平时对欧洲红酒在行,这次来了澳洲,自然不能放过尝酒的机会。
人在澳洲,正单衣试酒----逍遥飘逸,无过于此吧?
这次澳大利亚新西兰之旅,从悉尼开始,北上大堡礁潜水,再到黄金海岸放松两天,之后南下墨尔本,走大洋之路。从墨尔本飞新西兰南岛的基督城租车环游南岛,追寻电影《指环王》里的那些外景地,其间和基督城的6级地震交错于间不容发之际。因为新西兰南岛的自然风光胜于北岛,我这次旅行的大部分时间全花在南岛上,只是最后飞到北岛最大都市奥克兰玩了两天,可惜和醉清风擦肩而过。不算长途飞行的时间,总共为时三周,基本上把我特别想去的地方,全部覆盖下来了。
1。悉尼
我在悉尼呆的时间最长,近四个整天,除了伦敦和巴黎,还真从来没有一个城市一次玩那么长时间过,就连罗马,第一次去的时候也才3天半。这多少是出于飞机航班安排,如果单纯按照我暴走的一贯速度,悉尼应该安排两天。所以,这次我在悉尼用了不少时间去郊外甚至远郊,不但到了曼丽海滩Manly beach,邦代海滩Bondi beach,还去过郊外Pennant Hill的考拉园koala sanctuary,甚至蓝山一日游 Blue mountain。自然,在贝壳般的悉尼歌剧院里听一场歌剧,更是不能错过。
我对悉尼的整体印象特别鲜明:第一,悉尼是真漂亮。我觉得和南非开普敦有一比,还超过旧金山。不知为什么有种感觉:这三个城市的气质类似。第二,悉尼物价是真贵!一小瓶矿泉水,3块到3块5,比美国贵出三倍去。我在瑞士和挪威旅行的时候,都没有被当地的物价吓到过,这次在悉尼真的被吓到了。
悉尼机场有tourist information,可以索要地图,机场和市中心由airport link火车连接,在机场地下的火车站可以买单程和来回票,也可以买悉尼公交通票。原本还有Sydney Pass,包括3天或者7天的公交通票,外加一系列景点门票折扣,可是我到的时候,这种Sydney Pass刚刚取消不久。其实,悉尼的公共交通票比较复杂,各种交通方式还不一样:只能坐公共汽车的通票叫My Bus,悉尼没有地铁,近郊火车在市中心走地下,就是地铁了,只能坐火车的通票叫做My Train,悉尼城区广布在海湾沿岸,有很多轮渡,轮渡通票叫做My Ferry。作为旅游者,我们不需要记这么多,只要买三种交通方式都可以随便坐的通票,My Multi,就行了。My Multi有1天,7天,很奇怪,没有3天通票,我算了一下,1天通票20澳元,买两天就已经比7天票的41澳元相差无几。所以肯定直接买7天票。而且所有各种通票,都按照远近不同,有1,2,3区之分,悉尼几乎所有景点,包括Bondi Beach,动物园,Manly Beach,全在1区。如果偶尔要去远郊,比如我去蓝山,在3区,考拉园在2区,临时买一张来回票更合算。
说了这么多这么复杂,我觉得只要记住,买一张1区各种交通方式的My Multi七天通票,就能适合绝大多数游客。
我的旅馆订在Kings Cross,那个区域和市中心的环形码头Circular Quay相隔皇家植物园和Finger Wharf餐馆区,两站火车/地铁,步行都可以走到。那里有很多青年旅社之类的Backpacker hostel和小型旅馆。在Kings Cross火车站出来有两个口,Darlinghurst街那个口比较嘈杂,算是悉尼的红灯区,有色情场所,很多餐馆,酒吧,便利店,很多hostel。但是另一个出口Victoria街上就很安静。其实所谓红灯区嘈杂的地方,也就是三四个路口,出了那片地方,周围是相当昂贵的高级住宅区,晚上还是挺安全的。Victoria街上的建筑大概都是十九世纪的楼,看上去很古旧,很有味道,而且很多建筑的外阳台,都有繁复的铸铁雕花栏杆,再加上街道两边的梧桐树,让我想起美国新奥尔良波旁区的那些老房子。
我住的街区房子
我头一天先逛城市,后两天再去外围。这是悉尼的地图
悉尼市中心临海的地形,我把它比喻成三股叉,或者海神的三叉戟:悉尼港大铁桥,歌剧院,和皇家植物园的Mrs. MacQuarie's Point海角是三个尖端,(不用去打靠右更突出的尖岬 Potts Point的主意,那里是澳大利亚海军基地,不对游人开放)。环形码头Circular Quay是两个叉齿之间的凹陷部分。所以,白天从最右面的叉齿,Mrs. MacQuarie's Point拍照最好,可以把悉尼歌剧院和铁桥收入同一张照片里,用铁桥作背景,歌剧院作前景,照片会很漂亮。如果想晚上拍灯光夜景,这样却行不通,因为皇家植物园晚上关闭,至少从市中心走不过去。我有一天晚上曾经试过,想拍一张这样的夜景,结果走到了高速公路的隧道里。如果从Kings Cross那个方向步行,我白天走过,能行得通,但是夜里太黑,环境不安全。当然,那里有一条公路,Mrs. MacQuarie's Road,如果自己开车去的话,可能走的通。但是,我在悉尼观察了几天,歌剧院夜里的照明,如果不是节庆的话,平时根本就不很亮,拍夜景并不好看。所以,奉劝想从MacQuarie's Point拍摄铁桥和歌剧院夜景的朋友,还是不要费劲了。
还有一个角度,是从铁桥下面拍摄歌剧院,最好是在傍晚,因为铁桥在西,向东看夕阳里的歌剧院,正好顺着光线。
当然,坐轮渡从水面上拍摄歌剧院,以城市的高楼天际线作背景,或者铁桥作背景,都可以随心所欲。
悉尼歌剧院1959年动工,其间几度超越预算,工期几度延长。建造过程花了十四年时间。其实当时就没有人怀疑它的漂亮,可是花的钱太多了,技术上也有很多难题,遂因奢侈和异想天开而受到诟病。现在,歌剧院不仅是悉尼的城市名片,而且可以被称为全世界最漂亮的现代建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办大事,千万不能吝惜小钱,要给后世留下经典,就别去费心计算成本效益。办大事惜小钱的人,终归脱不了小家子气,成不了大气候。
全世界最负盛名的音乐圣殿之中,我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米兰斯卡拉,纽约林肯中心歌剧院,都看过演出,这次来悉尼,如果仅仅参加一个 guided tour,岂非入宝山而空回?(只有巴黎的国家歌剧院加尼埃宫我没看过演出,决心今年夏天一定要弥补这个缺憾)。那天晚上的剧目是悉尼歌剧团的《卡门》。我在美国看过歌剧卡门,是欧洲的剧团来演出的。在马德里还看过佛拉明戈舞剧卡门。就歌剧版而言,故事情节和音乐当然都是比才的原作,谁来演都一样。但是舞台设计,服装,舞美,这些东西,各个剧团大不相同。和欧洲的卡门相比,我的印象是,悉尼歌剧团的规模更大(这和场地有关,悉尼歌剧院的舞台进深特别深),舞蹈更奔放,但是服装设计的美感和细致不足,整体感觉上,粗放了一些。
悉尼歌剧院的白色贝壳下面,其实不仅一个剧院,还有交响乐厅,酒吧,餐厅,教室等各种综合设施。实际上,歌剧院在白色贝壳里面,并不是最大的。面积最大的是交响音乐厅,能容纳2690人,而歌剧院本身容纳观众1507人。
我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虽然悉尼城里饮料比美国和欧洲贵很多,但是悉尼歌剧院幕间休息时,出来喝东西的吧台,一点也不贵,无论是红白葡萄酒,还是sparkling wine(不是法国香槟区出产的,只能叫sparkling wine),一律每杯8元(现在澳元和美元差不多1比1)。在欧洲和美国的著名歌剧院和音乐厅里,红酒和白葡萄酒一般都是7到12元,香槟更贵,最少12美元或者欧元以上。
悉尼铁桥是城市第二著名的景点,建成通车于1932年,通车典礼剪彩仪式上,还有一段花絮:州长正准备拿起剪刀剪彩,人群里突然冲出一匹高头大马,马上骑着一名军装武士,挥起马刀,一刀就劈断彩带,替州长剪了彩。在场众人全都惊诧莫名,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调查发现,这哥们其实不是正牌的军人,只是穿军装混进场子来捣乱的右翼分子,他是英国王室的热心粉丝,气不过如此重大的英联邦工程剪彩仪式,居然没有邀请王室成员主持,于是就冒出来露了这一手。
这是悉尼港铁桥夜景,看歌剧的晚上,幕间休息从歌剧院大平台上拍的
悉尼大铁桥下,有这座城市最早的一批居民:英帝国发配来的劳改犯当年居住的纪念遗迹,叫做the rocks。现在,这片the rocks除了纪念博物馆,就是凯悦酒店,和许多临水的高档酒吧。铁桥本身不但可以免费地步行过桥,还可以顺着弧形铁梁爬上桥顶,铁梁里面有阶梯,实际上,爬桥是个著名的旅游项目,有guided tour,很贵的,我查的价格大约都在180到300澳元区间,历时3个多小时。如果你有钱,又不恐高的话,倒是可以试试。我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只能敬而远之。
悉尼市中心的其他景点,皇家植物园是个非常漂亮的地方,大片草坪,隔水远眺铁桥和歌剧院的观景台,喷泉,鲜花,小桥流水,水鸟在草坪上自由倘佯。在植物园范围以内,背靠歌剧院,有一栋哥特式的建筑,government house,建筑外面任何时候都可以免费参观,内部有免费guided tour,每周五六日每天有三到四次。
这座房子是新南威尔士州总督的正式官邸,实际上总督并不住在这里,只在这里举行正式仪式用。作为政府的公用建筑,免费开放给民众参观。
在夏天的晚上,皇家植物园水边上有看台,放映露天电影,隔水对岸就是歌剧院和铁桥的背景,在这里看露天电影一定很舒适,当然,票价也不会便宜:28澳元一场电影。我本来想去看,可是我在悉尼的4天只有一场,而且时间和我去看歌剧冲突,所以没看成。
从皇家植物园向南,沿着一条MacQuarie街,依次是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州议会,悉尼医院,三座古意盎然的优雅建筑。再向南,越过当年的海德公园兵营Barrack,就是新哥特式的圣玛丽教堂。
我去圣玛丽教堂的时候正好碰到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还是华裔,新娘非常漂亮。在整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能碰到很多华人,游客和居民都不少,特别是悉尼和墨尔本,街上经常能听见国语或者粤语的对话。出了这两大都市,尤其在新西兰南岛,来自大陆的旅游者,人数明显比来自台湾的少,街上遇见的亚洲面孔,要么是讲日语,要么讲台湾国语。
圣玛丽教堂再向南,有海德公园Hyde Park,海德公园的南端有一座澳新军纪念碑Anzac War Memorial,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组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陆军远征军的士兵。我对这座20-30年代新艺术风格浓郁的纪念碑有兴趣,主要是因为去过土耳其,看过一次大战中,澳新军浴血奋战和牺牲的加里波利战场。
从海德公园的中部向西走,有悉尼电视塔,曾是南半球最高的建筑物,1990年以后,这顶桂冠现在属于新西兰奥克兰电视塔。我对那些世界著名高楼的观景台,都会登上去俯瞰,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登电视塔兴趣不大,可能因为电视塔比高楼的建造难度太低?还是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不大?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事实是,无论国内或者国外那些最著名的电视塔,我一座都没有上去过。
电视塔附近,隔街相对的是两座新古典风格的宏伟建筑,维多利亚女王大厦Queen Victoria Building,和悉尼市政厅。市政厅落成于1880年代,是座维多利亚式建筑。
(解释一句,所谓“维多利亚式建筑”,是英国人对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帝国建筑自己的称谓,如果用世界艺术史上的通用称呼,我的理解,是以哥特复兴式为主,也有新古典式,比如悉尼市政厅正立面的希腊神庙式柱子和三角门楣,无论如何是新古典,不可能是新哥特的。英国人喜欢用王朝的名字来称呼建筑形式,自成一统,比如这个“维多利亚式建筑”。再比如所谓“乔治王式建筑”Georgian Style,大致上是欧洲大陆通称的新古典风格,希腊罗马神庙式的帕拉亭式样Palladian architecture,外加欧洲洛可可Rococco风格。时间上是18世纪,英王乔治一世到四世,直到1830年维多利亚女王之前。这个“乔治王式”,在美国又叫“殖民地式”。还有更早的“安妮女王式”Queen Anne,那是欧洲的巴洛克式在英国。再早,“都铎式”Tudor,是16世纪都铎王朝时代,我个人的理解,好像是欧洲的晚期哥特式样。英国人的叫法和欧洲艺术史的通用称谓不一样,而且没法一一对应,一直让我很头疼。
更糟糕的是,美国人也跟着英国人这么叫,也有“维多利亚式”,“安妮女王式”,“殖民地式”就是英国的“乔治王式”。而且美国更杂,英国的那套术语也用,欧洲的称谓也借来。比如国会大厦,直接叫做新古典式样。加州的很多建筑,那是西班牙式,比如斯坦福大学)。
悉尼市政厅旁边的新哥特式圣安德鲁教堂(Again,在英国就是维多利亚式啦)。
从市政厅再向西,到Darling Harbor,是又一个好玩的去处。这里原本是座渔港和游艇港湾,现在有悉尼水族馆,会展中心,航海博物馆,IMAX影院等等,还有很多餐馆和酒吧。其实,这些名堂里面具体哪一样,我兴趣都不大,为什么会喜欢Darling Harbor这整片地方呢?因为这里的气氛很好,坐在水边的咖啡馆,或者长椅上,看着水面,帆船,和来来往往的美女,这是个晒太阳和发呆的好地方。
悉尼市内差不多就是这些。从环形码头Circular Quay出发的轮渡,可以把你在20-30分钟之内,送到海湾对过的曼丽海滩Manly Beach,或者Taronga动物园。悉尼有很多片海滩,沙质都非常好,最有名的是三处:Bondi Beach,Manly Beach,和Lady Jane。其中 Lady Jane是天体海滩,正好在悉尼港湾的进口处南端,从环形码头Circular Quay坐轮渡去Watson's Bay,下船之后向北走,先经过Camp Cove海滩,下一段陡峭的台阶才到。这是我做作业时在网上查到的走法,但是我同时也查到,这个天体海滩似乎是个以同性恋为主的海滩。我个人对同性恋一向厌恶,所以打消了前往的念头。把走法列在这里,供有兴趣去看看的朋友参考,谁知道呢,也许也会有不穿衣服的美女在那里呢?同性恋么,也有可能有女性,也有可能有美女哦?
Manly 最容易到,轮渡下来直接就是通往滩头的购物步行街the Corso,沿街可以买到任何纪念品,从UGG靴子,到瑞士手表,到明信片。Manly的海鲜不错,步行街两边很多买海鲜的小餐馆,我最喜欢油炸鱿鱼圈,fried calamari,在一家叫做Original Manly Seafood from 1959的,买了十个一份,每个都很厚实,又脆又新鲜,而且韧劲十足,坐在街边的长椅上,5分钟就解决了一顿午饭,而且吃得饱饱的。
从逛街购物的角度,Manly 比Bondi beach好,但是从游泳的角度,Manly是冲浪海滩,海浪非常大,并不适合游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滔天巨浪,看起来赏心悦目,但并非游泳的去处。在Manly 海滩的整个区域,有长达9公里的海景步道系统,scenic Walkway,风景很漂亮。
同是海滩,邦代Bondi大概是悉尼最著名的,也确实名下无虚。去那里可以从市中心坐火车到Bondi Junction(其实才4站),出站转380--382路公共汽车,终点站就是Bondi Beach。另一种方法是从环形码头Circular Quay直接坐380, 382, 333路公共汽车。坐火车倒汽车的方法快一些。邦代海滩很长,公共汽车从一头到另一头要停三站。海滩非常宽阔,无论是下水游泳,还是顺着沙滩走走看景,都很舒服。而且,从海滩南端开始,悬崖峭壁的岩石上,有一条小道,通往邻近的海滩,长度大约4-5公里,既能回头拍摄Bondi Beach蓝天碧海白沙的舒缓全景,又能看到一路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这是我这次走过的风景最佳的海岸线小道。
说到动物,我最喜欢考拉了,连袋鼠都还在其次。考拉koala整天趴在树上吃了就睡,长得和泰迪熊一模一样,把活的考拉仍一堆Teddy Bear玩具里,根本分不出来谁是活的谁是玩具----没准泰迪熊就是按照考拉的样子设计的呢?koala以前翻译叫做树袋熊,其实它根本就不是熊的一种。以前在北美的动物园也见到过考拉,可是考拉吃桉树叶,桉树叶有毒,有镇静作用,他每天要有12到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每次动物园见到的考拉,都是睡着的样子。
这次我专门跑到悉尼郊外的koala Santuary。在黄金海岸和大堡礁的凯恩斯Cairns市,其实都有考拉园,离开城市近得多。因为我在悉尼呆的时间非常充裕,所以不怕远,坐火车到远郊的Pennant Hills,再倒631或632路公共汽车去那里(这里千万注意,考拉园官方网页上给的指示,说是651到655路,那是不对的,在火车站外根本就没有这几路车。我问了公车司机才坐对了车。至于为什么他们的官方网页也会出这样的错误,我确实觉得无法解释www.koalapark.com.au)。
去那里看考拉,比去综合性动物园好:考拉的数量多很多,我见到了醒过来吃树叶的考拉,爬下树到处散步的考拉,每天四次工作人员喂考拉的时候,游人可以一起喂它们,拍拍考拉的背和肩膀,和它们照相。
每次看见考拉的照片,我都会恶作剧地想:你说这考拉,是不是长得跟爱因斯坦有点像啊?
这里不仅有考拉,还有很多袋鼠,大的叫Kangaroo,小袋鼠叫Wallaby,袋鼠性情温良,你可以走进它们的场地近距离观察,也可以用动物园提供的食物喂它们。
这种呆呆的大蓝鸟,也是澳洲的特有动物,叫做Cassowary,据说脾气特别坏,攻击性强,所以关在栏杆后面。
去koala Santuary看考拉,比动物园好,绝对值得专程跑那么远。但是悉尼的Taronga动物园也值得去看看,它离开市区近得多,从Circular Quay码头坐轮渡15分钟,就在海湾对岸,每半小时一班轮渡。Taronga动物园坐落在一座小山上,不但动物种类繁多,而且风景很漂亮,给非洲的大象,长颈鹿拍照的时候,背景就是海水,悉尼高楼大厦的天际线,和歌剧院的轮廓。
我去年刚到非洲大草原safari过,自然对长颈鹿,狮子,大象这些非洲动物不稀奇,可是如果在你拍摄的照片上,本应在非洲草原上倘佯的长颈鹿,背景居然不是乞力马扎罗山,而是大海和悉尼歌剧院,是不是挺奇妙的?
这老虎,精神吧?特能盯住镜头,很有明星范儿呢
Taronga动物园里还能看到鸭嘴兽。不过鸭嘴兽喜欢呆在黑暗里,夜里才出来,所以动物园的鸭嘴兽馆里面光线非常暗,不能拍照。在袋鼠园里,管理员递给我一把葡萄干,让我喂给小道边一只站得笔直等在那里的大袋鼠,袋鼠可以从我的手里吃葡萄干,不会咬到我的。
蓝山是悉尼郊外著名的郊游景点,也是我这次在悉尼跑得最远的地方。原先没有计划,在地铁站里面看到广告,悉尼铁路卖一种联票:从市中心来回的火车票,附有车次时刻表,和在当地的观光旅游车票,可以在同一天里面随意上下,有司机讲解,这种连票对于出行非常方便,48澳元,我就一大早临时决定买了张票,登上8:24的火车,10:19到达小镇Katoomba。Gray Line的Blue Mountains Explorer bus站就在站外主街上的萨伏依咖啡馆Savoy cafe门口。
上车时,观光车司机会发给每位乘客一本小册子,里面注明26个停靠点,在悬崖附近景点之间,还注明了如果徒步,大约多长距离,多长时间。其实,Katoomga小镇不大,附近的蓝山景区,是在悬崖边上俯瞰脚下的蓝山山脉,包括著名的“三姐妹石”,而Katoomba镇和铁路线,就在悬崖顶上的台地。观光车虽然标明了26个停靠点,前8个和后7个,全是从镇中心来回悬崖边的博物馆,旅馆,我觉得可能有商务广告的原因,这些站,如果没有游客上下的话,就不停了。真正的景点在第9至18站,沿悬崖边一线展开。
第9站是悬崖两点之间的悬空索道站,从第10站到12站,沿悬崖边的小道上下蜿蜒,步行大约也就是20分钟的路程,能看到瀑布,峡谷,悬空索道在空中横跨,至少从远处来看,非常平稳的样子,好像在空中漂浮,鹅黄色的轿厢,在深蓝绿色的山脉背景映衬下,颜色鲜艳醒目。
从第12站重新上观光车到14站Echo Point,这是蓝山最中心的观景台,悬崖下就是著名的three sisters。
观景台第9到12,在第14站Echo Point的西侧,9最近,12在靠西最远端,所以从12到14要重新上车。而15到18,在Echo Point东侧,18最远,所有这些景点都是沿悬崖一线排开。从14到18这几站,每站之间相隔比较远,沿着悬崖小道每站都要走个45分钟到1个半小时。我算走得快的,从14到18完全没有坐车,单程走下来,总共3个小时,一路上有很多下临万丈悬崖的观景台,瀑布和溪水。如果不喜欢走长路的话,在每一站都可以回到公路边来搭上观光车前往下一站。
我觉得,如果你喜欢走山间小道,又有时间的话,打算在悬崖边的景点之间完全步行,那么其实也可以不必买联票:单独买当天来回的火车票到Katoomga站,也就10澳元多一点,也不必坐观光车了,从镇中心的火车站步行到悬崖边,大约1公里半的距离,无论步行或者打车都可以。
(未完待续)
虽然在未被激怒的情况下,袋鼠很少主动攻击;但如果出于某种原因袋鼠处于不爽的状态,或者认定人类有威胁,而袋鼠个头又碰巧很大(能长到两百磅),那就危险了。
看看袋鼠的大脚趾,它要是怒了,上来用腿一家伙可以把人的肚子破开:
其实我快半年没有登录上来,1年没写长篇帖子了,你知道,我来的时间挺早,但不是经常混论坛的,所以对规则完全不熟悉。
那心里得多美呀。
照老冰的说法,这叫蝎子拉屎,独一份呀。
我平时没有用花,通宝这些论坛设置的习惯,这些年只送过一次花,自己都特别好奇,究竟是什么帖子啊。早就忘了。最可能的情况是,当初第一次试一下送花的功能,试完以后就再也不管了。----倒是记得给人丢过草还是仍过臭鸡蛋,这个记得清楚,呵呵。
需至少满足以下条件:注册满 15 天,声望 100,乐善 100
现分别为:2661 天,声望 10523,乐善 1
就是说您老太吝啬了...简直只进不出啊...
这爪子真好看
2。大堡礁浮潜之旅 Great Barrier Reef Snorkeling Cruise
这些年在网上写文章,交到不少好朋友。最初专写历史和军事,最好的那些朋友多在小隐上,指点江山谈笑鸿儒,煮酒论古今;后来写游记多了,那些经常萍踪侠影浪迹天涯的朋友,渐渐也不乏红颜。经常会说起人生梦想,最想去的地方,有个朋友说是驾驶帆船,航行在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啜饮冰镇的罗姆酒;还有一位是登临乞力马扎罗山顶,踏足赤道冰川。我呢?我从小的人生梦想,是在大堡礁潜水看鱼!
真的,不骗你。从14岁开始。(感谢我初二的世界地理老师,我地理考试永远在95到100分之间,老师一定还记得我)
当时,只知道世上有这种地理奇观,只知道自己要去看,要和热带鱼一起游泳,可是怎么去,什么时候去,能不能去。。。一概不知。要不,怎么叫人生“梦想”呢?
后来,大约十二三年前,住在夏威夷的那段时间,喜欢上浮潜。
再后来,02年去加勒比海坐游轮,也喜欢上游轮假期,当时写的游记,大概算是中文网上相当早的详细描写游轮的长篇。算起来,也有快十年,当时那艘船都已经不在了。
今天,将近奔四,鬓边悄悄钻出一两根白头发的时候,终于第一次来到大堡礁,and, voila...all the pieces come together...finally!
所谓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是澳大利亚东北珊瑚海大陆架上,从南至北绵延一千六百公里的大片珊瑚礁。珊瑚是活的,是珊瑚虫的体外骨骼,珊瑚虫当然属于动物,并非植物,它的生长需要光,大量珊瑚虫的骨骼堆积在一起,就形成珊瑚礁,所以,多数珊瑚礁不可能生长在深海,一般都是在水下40米以上,可以透光的热带温暖海水里(其实也有深海珊瑚,据说马里亚纳海沟6千米水深处都发现过珊瑚,但是非常少)。如果海面下降,珊瑚虫露出海面,它就死了,死后留下的“白骨”珊瑚礁,就形成大洋里的珊瑚岛。世上所谓的“白沙滩”,大抵分三种情况,少数是真正的白色石英砂,还有是象美国新墨西哥州内陆的“白沙国家公园”那样,其实不是沙子,而是周围山上冲下来的石膏粉末累积而成,所以特别细腻,而且耀眼洁白。最多的第三种白沙滩,就是由白色的(死)珊瑚骨骼和贝壳渐渐风化粉碎形成的,它非常洁白,但是一般都不细腻。
热带岛屿和大洋里的珊瑚礁,在所多有,并不稀奇,可是澳大利亚东北的大陆架面积巨大,形成绵延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堡礁,从太空都可以看到,于是蔚为奇观。我从悉尼直飞凯恩斯Cairns,当晚住在海边大道上的Esplanade Backpackers Hostel。我在外旅行很少住hostel,因为即便自己包间,卫生间也不在自己房间里面,如果没有自己的淋浴和卫生间,我接受不了。不过澳大利亚的hostel管理相当成熟,大的连锁旅社,象Normad,青年旅社Hostel International这些系统,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显得嘈杂,但是卫生间厕所仍然保持得相当清洁,房间也干净。我既然明天就上船了,在hostel订单间住一晚也可以接受。
凯恩斯是座整洁漂亮的旅游小城,海边大道拥有大片绿化带,靠内陆这边,充满了各个档次的旅馆,餐馆,纪念品商店。
这是海滨大道的风景
但是这么漂亮的海滩,却禁止游泳。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里的纬度太低,夏天太热,海水里充斥着水母,有些水母蛰人足以致命,所以Cairns城在海边建造了一片广阔的人工泳池,就在海滩上,和海水分隔不远,却能保证绝对安全。这是凯恩斯的海边游泳场。
游泳场的设施很齐全,有足够的换衣间和储物柜。这是自动储物柜的机器。
凯恩斯是个旅游业城市,倒不象黄金海岸和夏威夷那样显得过度开发,可能因为城市规模小,摩天高楼不多,让人仍然可以有种亲切感。在这种游客多的地方,餐馆里基本可以吃到澳大利亚的各种珍稀动物,比如袋鼠肉----当然,都是合法的,在澳大利亚袋鼠数量很多,有限度地捕食还是可以允许。我的好奇心一向极重,在冰岛吃海鹦鹉肉和鲸鱼,在南非吃鸵鸟肉和羚羊,在爱沙尼亚吃野猪肉,在澳大利亚呢?当晚我在一家叫做樱花cherry blossom日本料理店里,点了“澳大利亚拼盘Aussie Animals”:袋鼠肉,鳄鱼肉,Emu(澳洲鸵鸟)。这几样肉有的油炸,有的烤熟。我个人觉得,还是鳄鱼肉最好吃。我今天晚上用一壶日本清酒就这三样澳洲野味,怎么说呢?吃得别出心裁,稀里糊涂。真的很新奇哦。这家的地址在Spencer 和Lake街的交口,二楼上。
我出海回来,在凯恩斯又住过一晚,那天晚上特意去了一家比较高档的餐厅,叫做Red Ochre Grill,地址在43 Shields Street, 他们有自己的网址www.ochrerestaurant.com.au。这家餐馆虽然贵一点,我觉得很值得推荐,它的老板就是大厨,用澳大利亚当地的野味,还有当地土著传统食用的植物,蔬菜,土法酿的酒,但是烹调方法完全创新,都是走的新派fine dining路线,有些匪夷所思的菜,比如我看到点心单上有Emu肉的炸春卷,鳄鱼肉馅的馄饨,我自己点的前菜是这个:
小菜挺精致,分别是5种当地小菜,不过我记不太清楚谁是谁。好像右上角的油炸馄饨里面是鳄鱼肉,左下角的冷肉火腿,好像是澳洲鸵鸟Emu,右下角是澳洲海里的烟熏鲑鱼片,中间的卷很好吃,记得是当地的某种鳄梨做的馅,左上角是某种我叫不上名字来的腌渍梅子。
主菜是烤袋鼠肉排,旁边油炸的象薯条,其实是某种当地特有的根茎类植物,而配菜是中国的小青菜和梅子,似乎还用中餐的手法炒过。(袋鼠肉排,简称......“鼠排”?有牛排,猪排,羊排,这“鼠排”,嗯?)
凯恩斯再好,也只是出海大堡礁的出发地。重头戏是出海:
这次三天两夜浮浅cruise,我事先联系了几乎所有Lonely Planet上面推荐的live onboard cruise旅行社,最后选定的是Cairns Dive Center,http://www.cairnsdive.com.au
这家公司不大,有自己的船,价格基本是我找的那些机构当中最便宜的,居住条件说不上豪华,但是下水看鱼才是最关键的事情,而这一点上,他们绝不含糊。我其实不会背氧气瓶的深潜,将来想学,最好考个潜水证,但绝不是最近这几年,这几年的游程太忙了。那家公司的网页上,氧气瓶深潜Scuba diving和浮潜Snorkeling都有报价,也都有两天一夜或者三天两夜的。我觉得既然跑这么远来到大堡礁,肯定选时间长一些的。其实,所谓三天,真正呆在船上的时间,也不过48小时,两天就更短了。
早上8点钟来到Cairns Dive Center的办公室,签一些文件,听听讲解,9点左右去码头登上摆渡快艇Sunkist号出海,疾驰将近两小时,与系泊在外海的Kangaroo Explorer号会合,我们上船进舱安顿下来,摆渡快艇再把今天下船的游客接回凯恩斯港。整个过程,Kangaroo Explorer号始终不回港,一直保持停在外海。
我们住的船不大,140吨,最高速度10节,最多搭载40名左右游客,不过我去的时候不是旺季,船上大概20来名游客吧。第二天清晨的时候,我从水里拍了这张船的照片。
船上住舱的走廊。大堡礁靠近赤道,天气闷热,所幸住舱和走廊全封闭有空调。
房间很小,上下铺。我同屋的瑞士小伙子比我早上船1天,第二天就下船了,所以我第二天中午到第三天都是自己的单间。
窗外的海
餐厅,早中晚三餐都是自助,老实说,吃得一般,至少管够。你来这里是潜水的,毕竟不是加勒比海的豪华游轮。
船上的服务人员和潜水教练总共9个人,除了船长,基本全是不拿工资的志愿人员,来大堡礁旅游和考高级潜水执照甚至教练和救生员执照。在大堡礁考潜水照挺贵的,在船上工作几个月不但免费吃住,而且免费考照,还能多认识很多爱海的朋友,何乐不为?当然了,这些人论服务水平,和豪华游轮上的职业服务生不能比,可是他们年轻,热情,非常友好,各个都有一肚子的冒险故事,在这里,很有陆地上青年旅社的感觉。我和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教练很聊得来,她长得有点象好莱坞的澳洲影星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一问才知道,她居然是津巴布韦人,在英国读书!
我半年前才去的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知道其实津巴布韦也有白人,和南非一样,都是当年的开拓者,农场主,很有钱,属于社会上层,总统穆加贝这几十年执行掠夺白人农场主,无偿分配给黑人的政策,结果毁了津巴布韦的经济(还记不记得我在非洲游记《闲庭信步,非洲之巅》里面提到的,我那张500亿津巴布韦元的纸币?)。我好几次打趣她“作为津巴布韦人,你不觉得自己太白了吗?”
这是从水中登船的潜水游客和教练。
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潜水的次数:每天清晨6点,上午8点,11点,下午2点,4点,傍晚7点,总共6次可以下水。因为船要从一个锚地驶到另一处锚地,所以严禁游客在非规定时间下水,每次下水和上船,都要逐个签字。船启动驶往下一个目的地之前,教练还要逐个清点船上总人数。这都是为了确保别把潜水的游客遗弃在海里。晚上7点的那次,天将擦黑,教练会带着潜水灯,把周围的鱼群吸引过来给游客看。可惜这次只有深潜Scuba diving的人能下水,我玩浮潜snorkeling就没我的份儿。
浮潜的游客如果想尝试scuba diving可以临时交钱下水,有教练单独一对一护送。其他有经验的深潜和浮潜者,象我这样的,都是一大群人只需要一两个教练救生员看住就行了。当然,船头船尾有瞭望员,如果我在水中遇到麻烦,可以举手示意,马上会有快艇来把我捞起来。----没想到,我后来还真有过险遇,让快艇捞了一把!
其实,每天5次潜水的机会尽够了,每次一个半小时挺消耗体力的,我最多一天下去三次,四次已经是极限。像我同屋那个瑞士小伙子说,“花那么多钱跑那么远来潜水,我一定得玩回本钱”,结果次次不落后,每天3次深潜,三次浮潜,这个体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人家刚满二十岁是九零后,又长得牛高马大好不好!
水底的世界,是个奇妙的世界。不仅看鱼,看海龟,还看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珊瑚礁。
热带海洋里的鱼类,多姿多彩
有时候碰到鱼群,就在你身边游来游去
常看我写游记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人在摄影方面特别懒惰,不思进取:我去过很多色友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天下美景,可是这么多年来,从来都不买单反,满足于用一个小傻瓜相机捏几张到此一游照走人。虽然我不会拍照,可是从90年代在夏威夷喜欢上snorkeling,浮潜的经验倒是蛮丰富的,如果把拍照和大堡礁潜水结合起来,有些经验之谈尽管肤浅,可能对后来者总还有些参考价值:
第1是水:在水下拍照的时候双手不得闲,面具很容易进水,一惊慌只能更糟糕,其实处置很简单:如果是通气管进水,使劲用嘴吹一口气就好,如果是面具进水,用手按住面具上沿,鼻子向下喷气,就能把水逼出去。要是碰上了海流,千万不能与之对抗,静止下来顺其自然,举手让快艇来捞就是。第2是找鱼的诀窍。找珊瑚礁的边缘,向深海沉下去的悬崖,那里藏的热带鱼,比浅水的珊瑚礁顶多得多。
第3是要静:我以前在夏威夷,加勒比海,红海浮潜从来不喜欢用脚蹼,噼哩啪啦一拍,鱼全都惊走了。况且你追鱼干什么呢?你和鱼都在运动中,就算追上了也来不及用相机聚焦。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静静地找一个鱼多的地方,要等,而不要追。在夏威夷和加勒比海我宁愿光脚,如果怕海底珊瑚划破脚板,穿双潜水鞋或者潜水袜。在大堡礁这样的外海,因为要游一段泳,海流又大,脚蹼还是必要的。只是看鱼的时候,诀窍还是一个“静”字。
这两只小鱼好玩吧?可能是它们对我的面具很有兴趣,我很安静,几乎不动,它们就在我鼻尖前面来回转。我最初根本没看见它们,因为太近了,只瞥见眼角两团模糊的黄影。发现是小鱼之后,有一时我还以为它随水流钻进我的面罩里了呢。后来我是把相机反转过来,对着自己的脸自拍,才能拍下这两只小鱼。
第4是水母:大堡礁在外海,水母很多,被蜇恐怕不可避免。其实也不用害怕,大多数水母没有传说中的剧毒,海里面多的是一种白色半透明条形,带鲜红色斑点的水母,很难避开,你尽可以放心让它蜇,没什么大不了,最多有些微的痛痒。如果女生皮肤细嫩敏感的话,可以选择穿长裤形的潜水服。我的潜水服是短裤,手上和腿上被蜇了不知道多少次,也只有一两次有痛痒的感觉,其他时候都属于浮云,可以直接华丽地无视。
第5和第6和水下拍照有关。第5,光线方面,早上6点钟那次潜水,海水最清澈,鱼也多,不过其时阳光不强,看鱼好,水下拍不清楚。拍照最好的时候是中午,阳光强烈,到水下则是正好。水下拍照会有水波纹的影子,就算拍鱼的角度时机都恰到好处,你还得祈祷这时候水波纹别正好来捣乱。
第6是有关水下的相机。古早之前,我用过一次防水的一次性相机,结果完全失焦,拍出来的照片根本没法看。所以千万不能图便宜买一次性的防水相机。另外两个选择,就是防水的傻瓜相机,或者防水罩。我好像没有见过市场上有防水的大单反,在众多的防水傻瓜机里面,价格差别很大。我自己用的是一款很便宜的Fujifilm Finepix XP,网上买不到100美元,3米防水,防尘防震,浮潜够了,还能用于雨雪天气,或者去大瀑布拍拍照什么的。其实有10米防水的相机,我觉得没有必要花那个钱:浮潜肯定不会超过3米,如果是深潜的话,那10米也未必够,你还得时刻担心是不是超过了10米,相机会不会hold不住,何必呢?再有就是防水罩:任何品牌的相机,因为按钮位置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防水塑料罩。在船上你可以租到大多数品牌相机的相应防水罩,从小傻瓜,到大单反都有罩,有些防水罩的确可以下潜到很深的地方。我个人不建议抱个单反相机加潜水罩下水,如果是不太熟悉水性的人,即便浮潜,对付面具通气管时不时地进水尚且手忙脚乱,更照顾不过来相机,何况你怎么知道防水罩会不会有裂纹,是否和相机严丝合缝?万一些微漏水,昂贵的单反相机损坏得不偿失。所以,个人建议拿个小傻瓜机加潜水罩尽可以了,单反就算了吧:隔着塑料罩,水下光线又弱,拿着单反也拍不出什么大片来。
最后,这次潜水还有个有惊无险的小小插曲。第三天在清晨6点,我下水之后从右舷船头开始,慢慢地绕圈游向左舷船尾。当时有股海流是从右向左的,速度不快,感觉并不明显,只是有点意外,从右向左游的时候,比平时轻松而且快得多。等我从船的左后尾开始想游回船上的时候,就是逆海流而上了,一开始只是觉得怎么游了半天,船还一点都不近?又游了一会儿,稍微加些力,还是没什么成效,这时候我仍没有想太多,一则我并没有被海流冲走,二则,这时我在水下看到很多平时不易见到的鱼类,拍照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深水处的一只扇子鱼。这种鱼一般游得比较深,浮潜的人不容易见到。
我一连遇到了好几只大海龟,而且都是向我迎面游来,从特别近的面前错肩而过,近得我几乎可以和它们握手。这是其中拍得最清楚的一只。
近距离和这么多海龟亲密接触,当时我非常兴奋,完全没有想到这是有原因的:这些海龟都是顺着海流游泳,而我是逆行,所以它们一只接一只地和我迎头相遇。
后来又努力游了一会儿,只能稍微接近船尾,我这才意识到不对劲,还好我不惊慌,举手示意船尾的瞭望员,很快远处的快艇就飞驰过来,把我从水里捞起来了。我上了快艇才知道,被捞起来的不止我一个,实际上去深潜的一整组人都是被捞上来的,我是最后一个仍在水中的游客。虽然没法自己回船,要被人捞起来,这种情况怎么说也算不上太丢人吧?
第三天中午11点是最后一次下水,上来吃过午饭,摆渡快艇Sunkist号送来今天登船的游客,把离开的我们接回凯恩斯港,大约下午3点左右登岸,结束了这次大堡礁潜水之旅。
至此,我的又一个人生梦想实现了。
(未完待续)
潜水拍鱼,非常好。只是海底生物看起来没有动物世界里面那么鲜艳,不知道是本来如此还是专业摄影能更好地保存自然色彩。
恭喜人生梦想成真!
所以专业摄影会好多了。我的相机就是一个防水的傻瓜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