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爸爸的启蒙书之一 引子 -- 加祺爸爸
爸爸,
我最喜欢你和妈妈。
今天我的朋友来了。他们和我玩了。我抓到四个青蛙。
邓加祺
——六岁加祺写给爸爸的Email
学会拼音输入法后,儿子每天给我写一封Email,让我非常高兴。一直以来,我都担心他在国外长大,缺乏足够的中文环境,中文启蒙会很困难。现在我知道,他已经基本通过了“汉字关”,能够借助新华字典读书,还会写一句一句的话,不再是文盲了。他还不到七岁,我有十足的信心陪他在中文启蒙的路上继续走下去,直到……,直到他读完郑渊洁的童话书、金庸的武侠小说,并手写出几篇读后感来。
妻子和我带着儿子加祺、女儿加妮在加拿大伦敦市(不是英国伦敦,小多了,和北京上海比,只能算个村子)过着无忧有虑的生活。加祺六岁多,加妮刚刚三岁。和大多数中国人家庭一样,孩子的教育,特别是他们的中文启蒙教育,是我们关心的重中之重。除了在家里坚持不讲英语、只讲普通话外,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帮助孩子突破中文识字阅读难关的方法。
大约在前年底儿子满五岁不久的时候,我开始正式教儿子识字阅读。我的思路很清晰,就是把启蒙的目标定在自主阅读。一旦儿子能够自主阅读,就可以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学习生字,进而通过阅读我们为他挑选的中文书籍,接受中华文明的熏陶,加深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他最珍贵的财富莫过于此。
为了便于我教他学,我为儿子编写了一本启蒙书。篇幅很短,只有1536个最常用汉字,象《千字文》那样编成四言韵文。编写的过程很长,但不影响儿子的学习。基本上我编他学,等我编完,他也紧跟着学完。整个识字过程,只需要儿子听、读、玩,没有作业,没有负担,纯粹靠表扬鼓励维持兴趣。
阅读在中文启蒙中所起的作用是奇妙的。一旦认识的汉字能够使他基本看懂一本书(最初的书也是我编的),儿子的进步就只能用突飞猛进来描述。他梦寐以求要看的绘本西游记,尽管改编得半文半白,很快就被吭哧吭哧读完了。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一本一本下来,认识的常用汉字越来越熟悉,阅读能力越来越提高,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终于进入了我梦寐以求的良性循环。
妻子负责教儿子写汉字和查字典。她惊讶地发现,一直以来让我们犹豫再三到底要不要教的汉语拼音,不到一周就被儿子掌握了。(这可能是海外华人子弟在中文学习方面的唯一优势吧。)学会汉语拼音后,儿子立马迷上了在计算机上输汉字。拼音输入法在他看来就是个电脑游戏,当他看到自己输入的汉字变成句子,变成Email,发送出去,收到回信,高兴得要跳起来。
一直就想把儿子这一年多的启蒙过程写记下来,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孩子是怎么学、怎么玩的,过程中难点在哪里、收获在哪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趁着这次回国探亲的机会,我决心开始以博客的形式完成这个心愿。由衷希望众多的孩童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分享中文启蒙的经验、教训和无穷快乐!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外链出处,西西河家园: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谢谢送花送宝的朋友!
这个系列预计有50篇左右,准备每天更新一篇。
我现在人在国内,上西西河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想贴图的时候,西西河上传空间、flickr一概不灵,愁死人啦。
很希望在海外的朋友能教会自己孩子中文,肯定能做到的!
多谢多谢
这是之前的照片,还不到一岁半的时候:
小孩子可以同时说几种语言的,让幼儿园去负责外语(交钱的不是?),我们坚持说/教中文就行。
太不容易了。我认识的华人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说普通话完全没问题,即便如此,都十岁了也还是不能阅读汉字。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的中文像英文一样成为母语,但最终成功的不多,楼主这个帖非常有价值,加油!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 .
——英语儿歌《伦敦桥要塌啦》
在我们村,三个月以上的婴儿就可以进幼儿园。我们家两个宝贝都是一岁多一些就开始到London Bridge幼儿园混日子。每次看到幼儿园的名字,我就想到同名的儿歌,心里为老外的选择而奇怪:天天唱着伦敦桥要塌啦,是不是有点不太那个什么啊?
和国内大城市的幼儿园比,加拿大的幼儿园规模小一些,硬件设施差不多,一般显得更陈旧一些,满屋子都是老师自制的玩具、教具。孩子们的活动内容也很相似,以玩为主,唱歌、跳舞、运动、画画、阅读、手工等等,穿插着讲故事、认字母、学发音等学习内容。
差别最主要体现在孩子们的自由度上。这里规矩少,大人、小孩都习惯坐在地上,也没有什么固定位置的椅子。玩是疯玩,每次我到幼儿园去,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在地上摸爬滚打着,不论室内室外,甚至不论天晴下雨。学步儿(Toddler)隔天由老师带着到附近练习走步,如果见到一滩水,那是一定要轮流跳着踩一下的,目的就是要把水溅出来。幼儿园的院子里,有沙坑,有草地。我们家儿子喜欢在草地里捉虫,女儿钟意在沙坑里做饭。每天出门时打扮得利利索索,回到家都变成两只泥猴。
幼儿园根据年龄把小朋友分为几个班。3到12个月的叫Infant(婴儿),很可怜,活动余地不大,常常被大孩子围观;12到18个月的叫Tweenie(不好直译,中不溜的意思),我儿子、女儿的第一个头衔都是这个;18到24个月的叫Toddler(学步儿),有特权上街散步,不过要被绳子串在一起;2岁到3岁的叫Junior Preschooler(简称Junior,新进学前儿),3岁到4岁的叫Senior Preschooler(简称Senior,资深学前儿)。Junior和Senior是幼儿园的主力军,人数多,能量大,嗓门高,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四岁到六岁的小朋友就没有头衔,只有班名了,叫Kindergarten(学前班),相当于国内幼儿园的中班加大班。在我们居住的安大略省,每个小学都提供Kindergarten服务,只不过很多小学都只提供隔日限时制Kindergarten(例如:本周一三五,下周二四,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或者周一至周五,上午班或下午班),父母接送很不方便。尽管如此,由于小学提供的Kindergarten不收费,而幼儿园费用很高,仍然有不少家长选择上小学的Kindergarten,导致幼儿园里Kindergarten同学势单力薄,虽然跨越四到六岁,在数量上往往还不如一个Senior班。
在幼儿园里,Kindergarten理所当然是最受园方欢迎的生源,因为他们年纪大,按规定一个老师可带的孩子数目最多,又远远比处于“猫逃狗怕”年龄的Senior们容易管理。然而,令园方遗憾的是,这个生源数量注定还会持续下降。安大略省新的幼教政策已经出台,从2015年起,所有小学都必须向社会提供全日全时制的Kindergarten服务。到那个时候,四到六岁的孩子就不关幼儿园什么事了。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从名字上看,Junior和Senior的全称都带有Preschooler,就是学前儿的意思,这个学前的“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唯独Kindergarten没有孩子的头衔,只有正式的班名?为什么安大略省不顾诸多阻力,执意要把Kindergarten纳入免费的、正规的小学教育体系?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加拿大乃至北美的教育体系中,四岁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点。正规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材料的设计、阅读材料的设计往往从四岁开始,对应的正是Kindergarten入学年龄。所以,Kindergarten本来就被赋予了学校的部分功能、学校的部分含义,Preschooler里的school指的也正是Kindergarten。把Kindergarten纳入免费的、正规的小学教育体系,只不过是把一件多年来已经在做的事情规范化而已。
换句话说,那旮旯的孩子从四岁开始读书。
荷子在亲亲宝贝版的置顶贴(链接出处)中说:
深有同感!
学过四种字母歌,结果给记混了,最后只能唱英文的那首了。不过,咱是打小说普通话的,捡起来还是很快的。
This is a mountain. A mountain is made of rock. This is a boulder. It broke off the mountain.
This is a stone. It broke off the boulder. This is a pebble. It broke off the stone. This is sand.
It broke of the pebble. This is dust. Dust is the tiniest piece of rock. Rock is everywhere.
——幼儿阅读书《Rocks》,LEVELED BOOK LEVER C
四岁的孩子能读什么样的书?
“读书”这个词在中文里既有“上学”,又有“阅读”的意思,说明“阅读”在“上学”过程中意义重大,两者近乎等同。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书籍的作用显然是举足轻重的。一本书,老师家长可以读给孩子听,孩子可以看、读、画、写、做题,所有与语文相关的教学活动都要从书籍的使用展开。
在加拿大,四岁的孩子开始上学前班(Kindergarten),同时也开始频繁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幼儿园的活动中,Circle Time(围坐学习时间)、Group Time(分组活动,包括学习)的时间逐渐增长。教室里阅读角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家长们被告知多在家里进行亲子阅读,孩子们也被鼓励着经常借书回家看。
字母图表、图画书、词汇卡、故事书,都是孩子们的阅读对象。但是,在正规一些的幼儿园,尤其是小学主持的Kindergarten,老师们大量选用分级阅读丛书。这种丛书由专业教材公司出品,按照难易程度分级,级别对应读者年龄(4到11岁)和年级(从Kindergarten到小学五、六年级)。每一个级别的书籍有30-50本,足够一个班的学生以每人每天一两本书的频率循环使用。
分级阅读丛书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们在组织上既有针对性,又有系统性,在设计上目标明确、要求严格,便于老师和家长在轻松施教的同时,及时了解孩童的实际语文水平。此外,如果购买了丛书的电子版版权,还可以打印、分发丛书的素描版本和对应习题,供孩子们填色、画图、做题,做到一书多用、功能多样化。
下面的表格是根据儿子上过的幼儿园、小学采用的Reading A-Z丛书的各种信息编制的。Reading A-Z丛书共分aa、A、B、C、…、Z等27个等级,其中,学前班对应aa、A、B、C等四个等级。
本文篇头语摘录的阅读书《Rocks》以及照片中的《Fall》,都属于等级C,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将篇头语内容和上表中相应特征做对比,就很容易得到一个直观的印象。照片中的《Fall》是一个素描版本,孩子们拿到手后可以在上面填色画图。
等级C和等级P在使用时间上分别对应小学入学和小学二年级结束,反映了相应时刻加拿大基础教育系统孩童阅读水平的期望值。这两个时间有特殊意义,因为在现代中国,它们分别代表了汉语启蒙的起点和阶段终点。
俺用了有快十年了,从来没有出过问题,链接非常稳定。显示图片的时候,页面右侧的“View Original”就是原始链接地址。
在此,特地表扬一下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