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堕落与辉煌齐飞——秦汉时代的一个诡异现象(1) -- 江南水
以前免税的土地不能收回,国家的收入就会越来越少。这其实和分封诸侯一个样。只能是一时之计罢了。
明朝官绅可以免税。清朝可不是这样。摊丁入亩还是有用的。
只要限定了每人的亩数,不可继承。则这相当于以工抵税。
确实相当于低级贵族小诸侯。相当于西方的骑士制度。
这比分封诸侯好多了.
诸侯白占很大的地方,国家需要时是否出力还要看他是否愿意;国家力量弱时甚至觊觎问鼎。
不如分给职业骑士,不事生产,专业打仗。
东汉光武帝起三世还是狠抓了下儒家意识形态的。
汉是儒法杂用,其实一直到唐朝,刀笔吏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是宋朝以后,学究型官僚才一统天下。
其实历代都是外儒内法,不过外面加个包装而已
其实历代都是豪门政治,不过台上主角不同而已。
其实历朝历代,刀笔吏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是政务运行的基石和中坚。
唐律特别是是永徽律,可以说是古典法的一个顶峰。另外,唐代做官讲究身言书判,许多判词也挺好玩的。
战士军功授田,他就成为自耕农而不是佃农。十一税比起5-6成的地租,可少多了。对于战士来说,是降低了负担增加了收益。
要是军工田免税,估计几场大胜仗打下来,秦国就没有田赋可收了。那后面的仗也就不用打了。
的,可耕种的闲地是快速缩小的,中原的土地不足了,各国不约而同向少数民族地区扩展地盘。
战国的口号是“足食足兵,足兵足食”,粮食生产和军事是并重的。孔子时代,卫国周围还有“空地六邑”,战国时期人口密度比春秋增长了好几倍,这种事已经成为不可能了。
对六国的征伐,是有政府组织的领土扩张,被征服的人口迅速并入秦,生产活动是大致持续的。斩首虽多,总人口损失是有限的,以当时的生育率,可以迅速恢复。
秦末的农民大起义,属于无政府性的破坏,农业生产一旦中断,饿死的人就比战死的人多很多倍了。
到高祖的时候只有九百万,《史记》对秦统一后的人口记载又不详。所以没有准确的统一后的人口数字。但有人研究过是千多万到二千五百万左右。
湘西里耶出土的秦柬记录了一个事情,郡和县的文件靠一个犯妇来传递。你可想人口之缺乏。因为邮递需要屁股正确和人品。
秦末的战乱是死人,死的也极多,这样一来到汉高祖的时候剩下九百万。而十年统一战争前七国总人口超过四千万。虽然不知道统一后的人口,对从劳动力使用情况,可想。。。。。。
湘西里耶出土的秦柬还记载了一个事情,就是迁陵县为一个关中籍的士兵的债务推托,回信关中说该人在前线,无法找到。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是不是事实,但一个在外的士兵欠着国家的钱,而一级政府为其推托,就可想秦朝政府的向心力。
应该还是走得快了一点点,就是不知道如何消灭一个阶级,贵族阶级,李斯似乎是想缓和跟贵族的矛盾,显然不成功,头一次嘛。
刘邦就只封刘姓王算是消灭贵族阶级的一步,他消灭贵族阶级分两步走。
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相当于change management team,因为中国还是中国。下面是我的《庄冬:中国的路:从枪杆子到人民币》里的一段:
三,中国文明的“崛起”的第三步:改变管理
后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有了路线的变化,从今天的商业管理角度看中共的在长征途中的路线变化可以叫做“管理团队”的变化,英文叫“change management”或“management change”。随便维基一下就可以看到應變管理(又稱變革管理、變更管理)包括:
Missionary changes (目标变化)
Strategic changes (策略变化)
Operational changes (including Structural changes) (运作和组织变化)
Technological changes (技术或战术变化)
Changing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personnel (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变化)
特别有趣的是:这第5条的维基的中文版是“人力資源之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
怎么样?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再造(變革)”这些词儿用的重吧?如果对你进行“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的话,你会舒服吗?
所以,如果我说中共到延安以后的各种“整风运动”是这第5条的实施(即“变革管理”)的话,大家不会觉得奇怪吧?
那么,中共的在长征途中的路线变化或者叫“管理团队”的变化对应到中国文明的“崛起”是什么呢?
我以为,中共的在长征途中的路线变化或者叫“管理团队”的变化对应到中国文明的“崛起”是:中国文明的“管理团队”从“中华民国”的管理团队变化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管理团队,也就是说中国文明以前的管理或无管理变化到了由中共领导的团队的管理。
管理变化了嘛,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叫“改朝换代”也行,自然的相应的就必然有很多变化,其中就包括上面的
5. Changing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personnel (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变化)
或者按照维基的中文版翻译成:“人力資源之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
怎么样?所以,如果我说中共夺取中国政权以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包括文革)是那第5条的实施(即“变革管理”)的话,大家不会觉得奇怪吧?说文革是对中国人力資源之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很恰如其分吧?
当然了,对于中国文明来说,必须管理的“变革”还包括中国文明的生存环境变化了:基督教文明打到家里或家门口来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明已经到了延安了也有道理,也就是说中国文明经历了那第5条的实施(即“变革管理”),因为中共夺取中国政权以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包括文革)。后面我提“统一战线”时还要提到这一点。
秦朝的冶金还是青铜器,而匈奴是铁器。
文化水平,不谈文字系统,就看艺术水平--雕塑就知道当时的制造水平和工艺:
希腊投掷铁饼雕塑:
汉朝说唱俑(不属于雕塑):
为什么更早的希腊有雕塑而汉朝没有雕塑只有陶制的俑?
原因是雕塑的创造需要铁工具,而汉朝的铁器还不够坚硬,对付不了大理石。
所以找软的捏,用粘土造型再烧结硬化制造俑。
没有辉煌才是堕落的起因。
没有一个好的开头,后面怎么做都不得要领。
埃及现在很辉煌么?西方中世纪沉沦的时候也是因为祖先不够辉煌??
劳动对象的差异。
走遍中国,不管是缺水还是不缺水的地方,中国给人的感觉一般来说用一个字就能回答——“土”。中国的土特别多。
去欧洲走一遍,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第一个是干净,沙尘较少,第二个就是石材的丰富。
古建筑学的成就里,用石材和木材当建筑材料的,远比用土当建筑材料的为高。最明显的就是希腊的建筑,就比附近的伊朗附近的建筑水平为高。
中原和关中平原,由于人口过剩,农业发展太快,森林覆盖率降的很快,连木材都很少,更别说石材了。去河南的农村呆一呆,就能明白,这一地区如果经济被毁坏,光靠河南农村人自己从头发展,连石器时代都进入不了。
中国人的最大劳动对象,就是土。你觉得用泥土搞出来的东西,能达到西方那种用石头搞出来的东西吗?
在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氛围下,这个法律制度问题不解决,中国永远无法超越西方。单从经济上看,没有产权受保护的原创产品,中国的GDP再高也是给西方打工的。
埃及的大金字塔那些石块是用啥切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