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1:引言 -- 唵啊吽
其实按照我自己的设想这个价格模型是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的。
一种个体间的博弈可以形成新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而一种宏观层次的可以形成新的贸易学说。
无论微观和宏观却都是可以统一理解为一种政治关系。
正如计划经济的适用范围有限,无限推高也是有害的。但是对市场的迷信现在大行其道,是现在主要的问题。
还记得美丽心灵里面,约翰·纳什发现亚当斯密斯理论中经济人假设的谬误,然后提出自己的博弈论的那一段么?
换句话说,人人为己不一定能达到共同利益最大化,只有人人为己和集体才能达到共同利益最大化。
你的证明方向是对的。如果论述的单位从公司缩小成为个人,也能达到相同的结论,可能效果还能好。
最后就变成大道理大家口头说说了.市场经济下人是需要经济刺激才能有效工作的,问题只是要把个人的"有效"和社会总体的"有效"引导到一起做战友,而不能让他们南辕北辙,否则社会的健康发展就没戏了.西方"经纪人"其实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只是在中国社会结构的构成中对他考虑得不够多,并且中国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比较高,所以在中国文化里,"经纪人"形象不是理想的君子形象,而是典型的小人,大家不会也没法大张旗鼓的树立他.但即使如此,"经纪人"在当下的社会里是真实且大量存在着的,很多的社会现象正是因为个人的"经纪人"利益跟社会的总体利益没有被有机的挂钩起来导致的,如果能构建出引导他们自觉的拥护社会总体利益的一种社会结构,那很多的乱象就自然解决了.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这个很难说是性善性恶的.说他是价值中立也不为过。
关键在于对利害的判断.一个判断的发生,就必然有人和(人)物的基本关系在其中.
人对自身,他人,和物的把握都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比如:
a,自身拥有的资源的可靠性---由此衍生出保证/提高可靠性的经济性问题。
b.对他人行为的不可预测性---比如一群羊可能可以赶跑一只狼,但是只有一只羊和狼斗,其他羊都跑了,那这只勇敢的羊就悲剧了。股市上也一样,长期趋势的预判即便正确,大量的人在短时间内反向操作,聪明人也很可能是悲剧的。所以,由此可以自然引入意识形态,商业环境等宏观背景因素,由此标定他人在微观运行中的行为概率。
c.对新的物性的发现---茶缸显然不只是用来喝茶,砸人脑袋也是可以的。某一副产品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害,但对某些掌握了可以把他转化为有需求的产品的人来说,那是极大的利。。由此引出科技的重要性。
等等。。。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博弈中的不可控因素让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依靠经验,而经验很多时候都意味着价值判断。
严格意义上讲,我认为只要是一个名词,就必然有区分.比如饭区别于屎,那么也在价值空间里发生了些什么?
利和害这一区分要得以产生就不可能仅仅停留在描述上,你必须确定一个标准。而且与价值有关的对立往往不可能从物品的意义上得到描述。饭和屎是两种物,可以直接诉诸描述性。但是价值关系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西方的实证科学体系一般声称自己是描述性的,而规范科学就需要处理与标准有关的抽象价值概念。
西方经济学的问题就是过分追求细微化,如果能够引入模糊变量,拟真度肯定不一样。经济学的模型难搞,就在于变量的权重很难分配,而且还存在大量“一票否决式”的变量,你引入这些变量,它们可能绝大部分时间都不起作用,徒然增加运算量,可是不引入,等它们起作用时,模型就成了废物。本质上,经济学内部存在大量“临界状态”,即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可是量变的过程很可能非常迅捷,这就造成了一种“不连续性”的无规律状态,预测无效化也就成为必然。
利害,如果我换成profit和loss,还存在这个问题么?
我可以直接描述成帐面上钱多了还是少了。非常清楚。
但是显然,利害不仅包括profit和loss,还暗含着好坏-good/bad这样的区分,这才涉及到你上面的那个问题吧。
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和饭有关的词组,饭局,饭碗,吃饭,米饭,诉诸直接描述,那要写一篇长文了吧,可不是rice那么简单。
账面上的钱多钱少——钱或者货币也是价值尺度。
呵呵,所以语言中到处都是价值的陷阱阿。
总之真正的“中立性描述”虽然是实证科学的理想,但是我们这样仔细探讨起来,确实发现实际上非常难于做到。
用最简单的体力劳动分析出社会的内能,组织化,熵化.
定一个标准劳动, 挑一百斤的重物走100米, 街头随机找人统计要多少钱. 统计平均值, 均方根, 分布. 当然平均工资越高的地方,内能就越大. 组织化就是找当地专业人报价, (平均随机报价-平均专业报价)/(平均随机报价) = 组织化常数. 组织化其实就是工业化的另一个名字. 平均工资越高不等于组织化越高, 组织化越高, 只是表明组织生产的利润率高, 商机好. 实际上黑社会的组织化常数会最高,因为黑社会找免费劳力最容易. 熵化量化其实也很简单, 多次标准劳动后, 个人心理报价的提升度. 换句话说有多能吃苦. 越能吃苦, 熵化量越低. 和组织化矛盾的地方就是熵化量越大, 组织化越困难. 简单体力劳动者不需要经验, 个人心理价位提升后, 继续组织劳动就会面对劳力流失, 利润减少. 人往高处走, 熵化量总是越来越大, 除非经历长时间的失业,内能减少,个人报价熵化量才会降低.
体力劳动换成标准脑力劳动分检也可以量化. 特殊劳动(明星效应)要特别分析.
有个量化模型, 经济模型才能有个推理基础.更具体完善的内燃机热机原理,宏观调控模式才能架构起来. 光挑汽油机味道很大之类毛病, 是造不出更好地热机出来的.
(1)经济人假设是限定在商业社会的有关人的行为的基本假定.设立这样的假定是从商业社会实际出发的,也是为了能研究和解决商业社会中的实际经济问题.
(2)经济人假设强调个人利益,个人利益的确有可能损害集体利益而产生不合作问题.但合作并不一定都是利他引起的,利己行为也可产生合作.西方经济学有许多关于追求个人利益的人如何合作的论题(例如重复博弈),这些论题可以解释商业社会中的合作现象,并为促成合作提供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例如,重复博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快退休的干部容易犯错误,以及为什么责权利不统一的单位内同事不能和睦相处等问题.
(3)在商业社会中,经济人的利己行为是一种优势策略,它会使利他行为带来的合作瓦解,这是一种排斥.所以利他行为往往只存在于家庭内部.家庭以外的合作是以利己行为为基础的,是有条件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些条件也有论述.例如,孔子认为一个在家孝顺的人,在外也是好的合作对象;合作要有良好的风气,"泛爱众,要亲仁",要与仁者打成一片,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人与人关系中要讲个"信"字,缺乏诚信难有合作等等.显然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创造合作所需的这些条件.在现实中,是不是因为太相信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以至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没能及时得到解决?这确实值得考虑.
(4)从中国的实践来看,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之一就是为了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传统经济体制是忽视甚至轻视个人利益的,这种忽视和轻视在于不承认客观存在的人的差异,包括体力,脑力,甚至风险偏好的差异;把这些差异作为资本的东东加以批判,(按"马经"的说法)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放权让利,承包制,还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个人利益得到肯定,追求个人利益受到鼓励的过程(当然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这才有了"让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的做法.
(5)"囚徒困境"的确是"看不见的手"的缺陷,但它不是不能克服的.例如,如果监狱里有黑帮,在黑帮帮规的威慑下,囚徒的最优策略只能是"不坦白"从而实现囚徒的合作.这是借助制度手段促成合作,用"看得见的手"弥补"看不见的手"缺陷的实例.一个社会最大的团体是国家,但国家不会鼓励囚徒合作,于是可以构建类似"囚徒困境"的实际问题来考察"看得见的手"是如何运作促成合作的.
假定一个社会,两个人要决定是否投资生产,每人可选两个策略,投资或不投资.
(a)如果双方都不投资,每个人得到银行利息.
(b)如果一方投资另一方不投资,则投资方得到利润,而不投资方得到银行利息;假定投资会导致经济过热并出现通涨,不投资方的存款则会出现损失.
(c)如果双方都投资,假定会出现生产过剩而引起经济衰退,结果谁都不会得利.
这是一个有关宏观经济的"囚徒困境"问题,均衡解是大家都去投资,结果引发经济衰退(有时候不是不能准确预测,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呵!).如何摆脱"困境"?不说大家都能猜到:宏观政策调控.例如,通过紧缩银根,使银行提高利率,一方面令不投资方的收益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投资方的资金成本,从而抑制投资冲动.这时每个人的最优策略都是不投资,从而实现了合作解.
当然,这里强调的在现实中往往是"囚徒困境"问题的事后解决,事前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是客观事实.市场效率--资源不浪费(已经不是计划--市场了),是一个由社会选择决定的权衡问题,中国所选择的经济管理体制能否协调好这两个方面,至今仍是个谜,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经济人假设有其合理性也尤其局限性。深层的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深层的反思而不是在这种假设下修修补补。
实际上,至今为止美国为了解决2008金融危机的手法完全背离建立在这个假设上的西方经济理论。如解救欧债问题,一定是政府紧缩,而美国政府自2008年以来都无需紧缩。原因之一是国家利益和全球军事投射,用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价值观。
经济人假设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价值观的合理化理论。如今危害大的不是经济人假设本身,而是经济人假设底层的价值观危害很大。如美国这次就量化宽松转嫁危机,是经济人的应用更是无视国际各国利益的巧取豪夺。
这种把利益最大化天然合理化是强盗逻辑。他们有能量发动战争,并且认为发动战争符合国家利益,就发动战争。所以有鸦片战争。打完鸦片战争,获取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以后,他们认为战争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至今庆祝他们战争的伟大。而且认为是普世价值。李鸿章和西方人打交道好多年以后才认识到西方这个强盗逻辑。2008年以来美国一直在做小动作以挑起中国周边的战争,而我们至今许多人无视这一系列事实,依然崇拜西方这种价值的普世。西方经济系把这种价值做为“客观规律”加以肯定,这是强权逻辑。他强大的时候,就是我有能力拿到国家利益就拿,就是他们的普世原则,置于他们的国家利益造成多少人沦为奴隶,多少人吸毒成瘾倾家荡产,他们不在乎,不单不在乎,而且还认为这是道德高尚的战争。日本侵略中国在他们眼里也是道德高尚的普世原则,所以他们不谴责靖国神社,一些运运也认为日本侵略中国比毛泽东道德高尚得多,我说我外公在沦陷区饿死了,他们回帖说毛泽东放弃要日本赔偿,言下之意是说毛泽东比日本侵略者邪恶。他们吹捧奴隶主、吹捧殖民者的占领亚非拉的荣誉,有感恩节感谢上帝让他们占领了印地安人的土地,到处为发动全球战争的维多利亚女王树碑立传。这就是经济人假设合理化的他们的价值观。
我这系列,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没有达到价值中立,主要是为了批判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西方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当今世界和平的最大障碍。
企业内部的管理是关于企业运作中如何引导和规范职工行为的学问。一起管理归根结底是关于企业内部人的行为的问题。
这是构建社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马克思称之为“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经济基础,即社会生产运行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今工业化了,主导一个社会运行的是公司,各种规模的公司配置社会大部分的资源。如此,大部分劳动力在公司里就职,没有一个人的生活不受到这个或哪个公司的决策的影响。如华尔街的行为在2008年影响到东莞农民工以及他们在乡下的家人。三鹿奶粉影响千家万户,等等。8小时在在公司里的工作时间占据了职工生命中最重要的时间,因为每天余下的16小时中有8小时是睡觉,剩下8小时中大约四小时是做饭吃饭。后者说,每天24小时中,有12小时是为了维持生命用于8小时的生产,余下4小时是个人可支配时间,可以用于娱乐和业余爱好。可见,用于生产的8小时的质量是构成一个人生命效用的大部分。
然而,至今为止的西方管理学并没有把企业职工做为人来看待,这就违反了经济学有效性原则。经济学是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科学,而有效性是相当于人的生命的有效性。而西方管理学从一开始就把劳动力做为资源,而不是做为人来看待,这是违反经济学科学的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把人事部门称为人力资源,把人物化,做为资源来看待。而不管理目标锁定在利润上,管理层对资本负责。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人类的异化。资本是物化的劳动,称为统治劳动的怪物,把活的人的生命视为受资本自配的物。经济学是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科学,配置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配置的客体是物不是人,而西方管理学恰恰把配置资源的主体客体到过来,因此构造了一个人类异化的社会。
为什么大英帝国贩卖奴隶,把人做为财产来买卖。为什么美国建国头一个世纪实行奴隶制?把人做为资源。为什么美国加拿大教科书书写了铁路华工建筑跨大陆铁路的丰功伟绩,在其文化中却不纪念铁路华工?这和诺贝尔科学家奖给科学家而不奖给科学家使用的仪器设备一样,在西方文化中铁路华工根本就没有被当着人来看待,而是被当着物来看待。美国和加拿大至今没有给予铁路华工的基本人的尊严,除非他们的文化中有一个铁路华工纪念日,纪念为北美地理和政治统一和北美工业革命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的铁路华工。
西方管理学在一开始就是所谓“科学管理”,把工人做为资源来看待,如几件血汗工资等。西方资本积累过程中除了积累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之外,还掠夺了工人的生命价值。
管理学第一原则就是把员工做为人而不是做为劳动力市场上可购买来的物来看待。符合科学经济学原理的管理学是建立在人的尊严平等的社会分工合作的劳资关系,而不是金钱雇佣的劳资关系。把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蜕变为金钱雇佣关系是生产社会化产生人的异化的根源。不构造人与人之间尊严平等的劳资合作关系就无法构建和谐的社会,因为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