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在全黑的屋子里,你清醒着,你的眼睛会怎么动? -- jent

共:💬36 🌺7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太谢谢了。嗯,多了解了好多信息。^_^

如题。

家园 黑屋子里会有fixation的问题

所以感觉到一但有光子进入眼底,是否会引起眼球fixation控制的反应。

在正常光照下,人眼注视某个焦点时,其实也是有漂移的。

目前我们只是做到了实时的运动检测。

通过将实时 1666Hz 的运动检测数据与 10 Hz下全幅的眼底图像作出的运动检测数据作对照,以此证明运动检测的实时准确性 ---- 目前的累积误差有,约20微米。还不完全清楚究竟是我们的检测累积误差,还是 10 Hz下的运动检测误差。还须我们在美国的同事进一步验证,因为10 Hz下的运动检测是加州的同事提供的算法。

眼动补偿是下一步要做的。不过还不清楚是放到加州那边做,还是在我们这边做。因为三个月之前一些同事一直怀疑这个实时的眼动检测究竟能不能做出来,所以补偿这个事情一直没有正式立项,而只是在讨论之中。现在好了,通过对目前所拥有的所有数据证明,这个实时的micro saccade检测是做得到的。

We make the micro-saccade visible。

现在轮到别的同事头大了。呵呵呵呵。

我们是把全幅的眼底成像和实时的眼动检测绑在一起的,所以可以用眼底的视网膜结构定位。都用红外光源。

-----------------------------------------------

题外的话,不知道国内和国外几岁开始跟踪小孩的视力。前天给小孩做U7,就是第七次体检,在三岁的时候做。竟然是单眼视力检查和双眼立体视觉检查。

家园 看帖子,你的背景是计算机,对眼动和视觉方面了解并不多

通过对目前所拥有的所有数据证明,这个实时的micro saccade检测是做得到的。

人眼即使认真注视的时候也是不断运动的。主要有三种注视眼动:microsaccade, drift, microtremor。 microsaccade可以简单说时想纠正drift,当然不是真能纠正。因为Microsaccades的大小是2-120 角分(1/30 - 2度),所以检测Microsaccades,高档的摄像眼动仪比如eyelink II就够用,传统上是用线圈眼动仪。microtremor的频率高可达170Hz左右,幅度小(角秒级)。这个你可能会更感兴趣,因为microtremor的变化可能用来检测Parkinson还有一些脑干系统的病变。不过,"1666Hz 的时间采样频率和纳米级别的空间位移精度"用在这上面还是overkill。

人眼/脑系统对单光子有反应。

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对单光子有反应,神经系统则没这么灵敏,单光子产生的信号不足以产生足够的信噪比。至于人眼反应,不知道你说的什么?如果是说瞳孔反应,答案是否定的, 没那么灵敏。

PS: "1666Hz 的时间采样频率和纳米级别的空间位移精度"是记录单眼还是同时记录双眼?

家园 谢谢谢谢!我的背景不是视觉,是光学。

见笑了。

其实这项工作一开始的motivation是为眼底扫描而作的。眼底图像可以从眼底相机照相而来,也可以从眼底断层扫描而来。而后者总是面临着眼动补偿的问题。因为一幅眼底扫描由几百线(B-scan)组成,每条线由几百点组成,而每个点,也就是每一条A-scan,是若干次A-scan的叠加,而每次A-scan,都是几千个时间或者频率域采样点的信号 ---- 对高精度的眼底扫描镜而言,眼底运动检测 / 补偿是必须的。

PS: 因为是和眼底相机绑定的。所以,只是对单眼眼底运动进行成像和分析。不同于基于瞳孔的视觉研究,这里还是对眼底的东西更关心些。不过,作视觉研究能否用眼底的信息呢?

嗯,说多了,见笑。

家园 眼底信息

作视觉研究能否用眼底的信息呢?

临床上,眼底检查用于青光眼早检。由于高眼压的缘故,视网膜厚度和视神经盘大小等会在有明显症兆之前就已经产生一些变化了。因为你提到了眼底断层扫描(oct),估计你的技术可以应用在这方面。 另外,虽然你提到"纳米级别的空间位移精度",不清楚你这技术的成像精度(或者说分辨率),如果能成像分辨率达纳米级别,视网膜上感受细胞的大小是微米级别,这么高精度的成像在科研或者临床都是很有意义的。不过我认为我是把"空间位移精度"和"成像精度"搞混了。

另外,我还是不明白你说的 "1666Hz 的时间采样频率和纳米级别的空间位移精度"是记录单眼还是同时记录双眼时取得的。

还有找到这个,http://www.zhang.pi.titech.ac.jp/cn/ 不知道对你有用否。 "研究内容" 下有一个 "固视眼振" ,记录精度好像只是微米级别,不是用眼底图像,而是对眼白表面毛细血管追踪,通过图像处理把眼球微小运动检测出来。

家园 【讨论】继续讨论

谢谢你的信息。我粗略看了zhang的工作,很有意思。^_^

1666Hz 的时间采样频率和纳米级别的空间位移精度是记录单眼。准确地说是指被测试者在端坐状态下凝视某个点的时候记录下来的一只眼睛眼底的信息。目前我们的数据采集都是在5秒以内。

纳米级别是指的运动检测精度。成像我们还只能到微米。目前最高的成像精度是2.42微米/像素。不过这个成像精度下的运动跟踪还不是很完美。把它缩小一些,也就是3.87微米/像素的时候,运动跟踪就很完美了。

的确我们一开始的背景是高端oct。因为目前实验结果的鼓舞,我们非常想知道自己究竟对什么东西成像。在我们的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直接清晰地从图象上看到眼底的血管,血管之外眼底的其他动态活动,以及,更神奇的是,我们还看到了血管与其它动态活动明显的分层结构 ---- 在眼底,血管是在眼底的最外层。在没有血管的情况下,既然能够高精度地tracking,那么就一定有稳定的结构在里边。而且我们也得到了稳定的结构。现在我们在探讨,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什么。

---- 当然,这已经不仅仅是眼睛(底)运动的tracking了。

---- 另外,我们的成像条件是红外光。那么,回到楼顶,我们看到的是否会不一样,如果在黑屋子来了一个或者若干个光子?真是让人感到幸福的问题啊。

家园 明白了,只是track眼动

我们看到的是否会不一样,如果在黑屋子来了一个或者若干个光子?

光子足够就看到微弱闪光,如此而已。 不知道你说的“是否会不一样”是和什么比较。

。在没有血管的情况下,既然能够高精度地tracking,那么就一定有稳定的结构在里边。而且我们也得到了稳定的结构。现在我们在探讨,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什么。

成像是只有眼底,还是因为field of depth足够,图像也包括了视网膜细胞。如果是后者就一点不奇怪,因为视网膜细胞排列很整齐,而且你的成像精度对视杆细胞足够了。

1666Hz 的时间采样频率和纳米级别的空间位移精度是记录单眼。准确地说是指被测试者在端坐状态下凝视某个点的时候记录下来的一只眼睛眼底的信息。目前我们的数据采集都是在5秒以内。

因为最近偶和同事可以完美地以 1666Hz 的时间采样频率和纳米级别的空间位移精度来记录人眼的移动(Saccade / Vergence)

如果是单眼,怎么测vergence? 根本无法分辨记录的眼动是smooth pursuit, drift,还是 vergence 的。 另外,记录的视野多大?全视野吗?

家园 刚看了一个侦查眼球运动来玩游戏的

通过侦测出人的眼球运动作为鼠标来控制软件,不知道是不是和你的这东西类似的原理。

家园 不一样。你说的是指利用眼球信息,准确地说是指

pupil, iris, gaze 等等眼睛信息来跟踪。

上个月和 Tobii 的人讨论过。他们目前提供非常棒的产品来控制人机交互。

我们的东西更关注眼底的信息,眼底的动态运动,眼底细胞的动态。而且从信号处理的角度来说,眼球运动更宏观一些。而眼底的动态更微观一些。

当然,眼球的运动必然导致眼底的血管,细胞有一个整体的运动。目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整体与局部的分别。^_^

家园 费了老劲把这一段翻出来了,

希望指出错误,但愿能不产生误导。还希望专业大牛们不惜举手之劳尽量为我们这些小白们打中文上来,译文如下:

The human eye is very sensitive but can we see a single photon? The answer is that the sensors in the retina can respond to a single photon. However, neural filters only allow a signal to pass to the brain to trigger a conscious response when at least about five to nine arrive within less than 100 ms. If we could consciously see single photons we would experience too much visual "noise" in very low light, so this filter is a necessary adaptation, not a weakness.

人类的眼睛是非常敏感的但我们真能看到单个的光子吗?答案是视网膜上的感知器可以对单个的光子做出反应。但是,只有当短于100毫秒的时间区间内有至少大约五到九个光子到达时,神经上的过滤器才会允许一个信号传往大脑并触发意识层面的反应。如果我们的意识能够觉察单个的光子,我们在低光照环境中就会看到太多的光学“噪声”,所以这个过滤器是必要的适应,并非不够完美。

Some people have said that single photons can be seen and quote the fact that faint flashes from radioactive materials (for example) can be seen. This is an incorrect argument. Such flashes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photons. It is also not possible to determine sensitivity from the ability of amateur astronomers to see faint stars with the naked eye. They are limited by background light before the true limits are reached. To test visual sensitivity a more careful experiment must be performed.

有些人引用一些事例,(例如)出自放射性材料的微弱闪光也能被看到,以此证明人可以看到单个光子,但这是一个不正确的证据,上述闪光其实会产生大量的光子。同样的,也不能用业余天文学家以裸眼看到暗弱星体的能力来确定眼睛的灵敏度,因为背景光的强度高于灵敏度的低限。因此必须进行一些更加严密的关于视觉灵敏度的测试。

The retina at the back of the human eye has two types of receptors, known as cones and rods. The cones are responsible for colour vision, but are much less sensitive to low light than the rods. In bright light the cones are active and the iris is stopped down. This is called photopic vision. When we enter a dark room, the eyes first adapt by opening up the iris to allow more light in. Over a period of about 30 minutes, there are other chemical adaptations that make the rods become sensitive to light at about a 10,000th of the level needed for the cones to work. After this time we see much better in the dark, but we have very little colour vision. This is known as scotopic vision.

在人类眼底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接收器,所谓锥点和柱点。锥点负责彩色图像,但在低照度下的灵敏度远低于柱点,不过在高照度下,锥点会活跃起来,而瞳孔则会收缩,这称为明视觉。而当我们进入一个黑暗的空间内时,眼睛的第一个适应行为是扩张瞳孔以接收更多的光线,然后经过大约30分钟,眼睛会完成另一个化学方面的适应行为,把锥点变成了对光的灵敏度要高上大约10000倍的柱点。在此之后,我们在黑暗中可以看得更清楚,但对于色彩的感知则大大下降,这称为暗视觉。

The active substance in the rods is rhodopsin. A single photon can be absorbed by a single molecule that changes shape and chemically triggers a signal that is transmitted to the optic nerve. Vitamin A aldehyde also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as a light-absorbing pigment. A symptom of vitamin A deficiency is night blindness because of the failure of scotopic vision.

柱点中的活跃物质是视紫红质,单个光子可以被一个这种分子吸收,并改变其形状,并以化学的方式产生一个信号并传导到光感神经。醛化维A作为光吸收染料也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维A缺乏引发的夜盲症就是因为暗视觉缺失。

It is possible to test our visual sensitivity by using a very low level light source in a dark room. The experiment was first done successfully by in 1942. They concluded that the rods can respond to a single photon during scotopic vision.

采用非常低照度的光源在黑暗空间中测定我们的视觉灵敏度是有可能实现的,而首先实现这种实验的是Hecht,Schlaer和Pirenne,时间是1942年。他们认为在暗视觉条件下柱点可以对单个的光子产生反应。

In their experiment they allowed human subjects to have 30 minutes to get used to the dark. They positioned a controlled light source 20 degrees to the left of the point on which the subject's eyes were fixed, so that the light would fall on the region of the retina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rods. The light source was a disk that subtended an angle of 10 minutes of arc and emitted a faint flash of 1 millisecond to avoid too much spatial or temporal spreading of the light. The wavelength used was about 510 nm (green light). The subjects were asked to respond "yes" or "no" to say whether or not they thought they had seen a flash. The light was gradually reduced in intensity until the subjects could only guess the answer.

在他们的实验中,他们首先让受试者用30分钟适应黑暗的环境,然后他们将受试者的双眼固定,在其左侧放置一个20级可控的光源,这样其光线可落入视网膜中柱点密度最大的区域。上述光源是圆盘状的,占据视界10分的弧度,只发射时长1毫秒的微弱闪光,以避免光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散。采用的波长是510纳米(绿光),当闪光过后受试者必须回答是或否以表示他认为他是否看到了闪光。逐步降低光强,直到受试者完全是在瞎猜。

They found that about 90 photons had to enter the eye for a 60% success rate in responding. Since only about 10% of photons arriving at the eye actually reach the retina, this means that about 9 photons were actually required at the receptors. Since the photons would have been spread over about 350 rods, the experimenters were able to conclude statistically that the rods must be responding to single photons, even if the subjects were not able to see such photons when they arrived too infrequently.

他们发现:当进入眼中的光子为90个时,受试者回答的正确率在60%,由于落入眼中的光线只有10%到达视网膜,这就意味着接收器实际要求有大约9个光子才能起作用。由于光子分布在大约350个柱点上,实验者据此认为,即使受试者当光子来得太多时无法看到它们,但从统计上说柱点必然会对单个的光子做出反应。

In 1979 Baylor, Lamb and Yau were able to use toads' rods placed into electrodes to show directly that they respond to single photons.

到1979年,Baylor,Lamb和Yau把蟾蜍的柱点接入电极,直接证明了柱点可以对单个的光子做出反应。

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想:

虽然可能单个光子能被柱点看到,我觉得除了前面没落到视网膜上,后面被神经过滤器过滤掉了以外,是不是还有没落到柱点上,或没落到柱点上的正确位置的问题?请为咱这样的小白解惑。

家园 眼动补偿是什么?能解释一下吗?
家园 想象一下,你拿着摄像机拍飞机。

如果你的手不动,摄像机不动,那么你会得到飞机从你的视野中从左到右飞过的画面。当然,哥看的不是飞机,哥看的是飞机留下的云迹。

但是如果你的手,摄像机镜头跟着飞机的飞行轨迹转动,那么,你视野中的飞机就可能一直在你视野的中央,但是它的大小根据它距离你的远近在发生变化。

如果你的镜头是可以无限缩放的,也可以保证你视野中的飞机大小基本不变。

这些,就是运动补偿的问题。我们的人眼观察到飞机,人脑预估到飞机下一刻的位置,人手去移动摄像机,缩放镜头,以保证飞机在视野中的位置及大小。

-----------------------

在很多时候,我们拍照的条件并不很好。比如,光照不足,信号微弱,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增强信号强度。但是通常增强信号强度的时候会连噪声也一起增强的。那么,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若干图像叠加在一起 ---- 噪声加噪声,还是噪声。信号加信号,也还是信号。但是,这里信号增强的比例远大于噪声增强的比例。

这里,就要求若干图像之间,不存在额外的因为物体运动而造成的偏差,或者,已经对信号作过运动补偿后再叠加,才可能把信号增强。

--------------------------

我们目前大多使用数码摄像头。往往我们拍一幅图片的时候,CCD/CMOS感应器需要一点时间,来把一个个的像素点的数据读出来,并且保存至内存当中。这个时间很短。但是,很多时候就在这么一点点地时间里,被拍照物体就已经发生过运动了。那么,这样拍下来的物体,就有个运动模糊的问题。在很多体育摄像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要么是运动员不清楚,观众清楚,要么是运动员清楚,观众模糊。有没有可能在拍照的过程中把这个运动补偿掉呢?可以用超高速的摄像头,也可以用超高速的运动补偿器,当然,也可以在拍完后用数码后处理,作运动补偿 ---- 好像photoshop新推出的功能中有这个。

-----------------------------------

希望桥上兄能理解上面的解说。^_^

家园 相位補償的問題

1.

运动补偿=伽利略变换, I would think

[PDF]

Download cviu05revised.pdf - Idiap Publications

publications.idiap.ch/downloads/papers/2007/cviu05revised.pdf

File Format: PDF/Adobe Acrobat - Quick View

by I Laptev - Cited by 85 - Related articles

Local Velocity-Adapted Motion Events for. Spatio-Temporal Recognition. Ivan Laptev a. Barbara Caputo b. Tony Lindeberg b a. IRISA/INRIA. Campus de ...

2.

"相位補償"

"邁克森干涉儀也可以用來量測非脈衝光的時間同調長度。當我們改變干涉儀兩臂的長度

時,兩道光束的光程差會因此產生差異,若光程差在同調長度之內,就可以量到干涉條紋,

若光程差相距過大,超過了同調長度,干涉現象就會消失,因為兩道光的相位關係在同調長

度之外會變得相當上確定。此處提到的量測結果是指合成的光向量場經過時間平均後,其強

度會趨近一定值,向量場長度變化的頻率約為一般光頻1014Hz左右,而人的眼睛是看上出它

的變化,於是我們在同調時間(或長度)外只會量到一個沒有明暗變化的定值"

3.

"人的眼睛 (=视网膜神经,视网膜上的感知器, I guess, not sure if author means that )是看上出它

的變化", "我們在同調時間(或長度)外只會量到一個沒有明暗變化的定值"

my understanding: our 人的眼睛 can only see

同調時間(或長度)外, right?

"光程差在同調長度之內,就可以量到干涉條紋", but our 人的眼睛 would not be able to see it, I would think.

4.

the context, thanks to 桥上

"费了老劲把这一段翻出来了, [ 桥上 ] 桥上 "

据说视网膜神经有雪崩式的放大反应所以可以探测到单光子2 三力思 字118 2012-08-24 23:13:32

.. 谢谢兄台指点。jent 字54 2012-08-25 02:04:51

... google 一下3 三力思 字3749 2012-08-25 12:41:15

.... 费了老劲把这一段翻出来了,1 桥上 字6143 2013-02-25 22:54:20

5.

I have very limited knowledge here, asking questions, kind of related to my "AI"

research work.

thanks for this post, and all the discussions, very helpful

---------

PDF]

講義

phys171.phy.ntnu.edu.tw/photonic/index.php/downloads/.../1.html?...

檔案類型: PDF/Adobe Acrobat - 快速檢視

個方向前進,最後到達屏幕(Screen)。相位補償玻片是為了補償光波在分光鏡中相對於另一. 軸所多走的光程差,必須放在分光鏡鍍膜的那一側(示意圖中橘線的部分)。

家园 可见光=可见將來, "到底會發生??事"

thanks for 翻譯, a lot of hardwork, even just typing.

now your question:

"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想:

虽然可能单个光子能被柱点看到,我觉得除了前面没落到视网膜上,后面被神经过滤器过滤掉了以外,是不是还有没落到柱点上,或没落到柱点上的正确位置的问题?请为咱这样的小白解惑。"

first of all, I have not read those articles I listed here and I have very limited knowledge in this field, I am a 小白 and the following is just my guess as a 小白:

如果视网膜 here 是量子过程, or at least with some 量子成份, 那视网膜@this level至少不是经典物理(包括眼光学)only 可以描述解释的,你的问题很象是经典眼光学的问题.

I know little about 经典眼光学, but I am pretty sure we don't have a 量子眼光学 at the moment, if I may guess.

I hope others can make comments too.

1.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770~350纳米之间。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770~622nm,感觉为红色;622~597nm,橙色;597~577nm,黄色;577~492nm,绿色;492~455nm,蓝靛色;455~350nm,紫色。

相对应的,可见光的频率在3.9X10^14~8.6X10^14Hz之间。

2.

3.33 gigahertz = 3 330 000 000 hertz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en.wikipedia.org/wiki/Instructions_per_second - 翻譯這個網頁

... usually reported in Hz, as each instruction may require several clock cycles to ... Results on a 2.4 GHz Core 2 Duo (1 CPU 2007) vary from 9.7 MWIPS using BASIC .... Intel Core i7 Extreme Edition 980X (Hex core), 147,600 MIPS at 3.33 GHz ...

3.

"(V) 量子心電感應"

(Entanglement/糾纏)

預估以現行的半導體技術

縮小的速度,在2015左右,

device大小達50nm以下.

電子的波動性不可再被忽

略…

http://www.phys.nthu.edu.tw/~mou/teach/NTU.pdf

4.

PDF]

Quantum optics: quantum, classical, and metaphysical aspects

www.phi.kit.edu/.../Highly_Recommended_reading_Metaphysics_Q...

File Format: PDF/Adobe Acrobat - Quick View

by DN Klyshko - 1994 - Cited by 46 - Related articles

Mar 7, 2012 – retina quantum efficiency with the help of such light seem to be of interest.) Let us imagine that weak light from a star is observed by the naked ...

5.

Stanford's quantum entanglement device brings us one step closer ...

www.extremetech.com Computing

Nov 19, 2012 – Researcher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have taken another major step toward using quantum entanglement for communication, streamlining the ...

Quantum Entanglements: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www.crystalinks.com/Quantum_Entanglements.html

Quantum entanglement says that two particles can become intertwined so that ... bunch of photons that actually hit the retina are in this bizarre quantum state.

6.

李嗣涔:"意念與物質交互作用之現有理論"晓兵 字3032 2013-02-08 18:19:22

http://www.ccthere.com/alist/3808130

"從量子力學的觀點來看,任一粒子或系統之行為均可用一波函數),(trvΨ來描述,其中rv為粒子之位置,t為時間。雖然自1926年起,物理學家就接受2),(trvΨ代表粒子在時間t出現在rv之或然率,但是波函數Ψ本身為複數,是真實世界無法測量之物理量,因此Ψ本身之物理意義一直不太確定。這似乎隱含著一個重大的秘密,由θΨΨje=,似乎有一相位空間θ存

82

發表於《中國人體科學》第 9 卷第 3 期(1999 年 9 月)

在(可以稱為共軛空間或信息空間),與真實空間Ψ同時在運作,互相緊密相關,但是無法從真實的世界來測量,但是由「觀測理論」之解釋,這個空間仍可由人大腦意念來影響。「共軛空間」或「信息空間」之架構似乎有理論之基礎支持。問題仍在於宏觀之物體可以用宏觀之波函數來描述嗎?"

----------quoted---------

"一毫秒(千分之一秒)

典型照相机的最短曝光时间为一毫秒。一只家蝇每三毫秒扇一次翅膀;蜜蜂则每五毫秒扇一次。由于月亮绕地球的轨道逐渐变宽,它绕一圈所需的时间每年长两毫秒。在计算机科学中,10毫秒的间隔称为一个jiffy"

一秒等于1000毫秒,等于10的15次方皮秒.

10的18次方 |艾[可萨] | E

10的15次方 |拍[它] | P

10的12次方 |太[拉] | T

10的 9次方 |吉[咖] | G

10的 6次方 | 兆 | M

10的 3次方 | 千 | k

10的 2次方 | 百 | h

10的 1次方 | 十 | da

10的-1次方 | 分 | d

10的-2次方 | 厘 | c

10的-3次方 | 毫 | m

10的-6次方 | 微 | μ

10的-9次方 |纳[诺] | n

10的-12次方 |皮[可] | p

10的-15次方 |飞[母托] | f

10的-18次方 |阿[托] | a

时间单位的档案

编辑: 李瑛

撰文/David Labrader [崔琳琳/译 曾少立/校]

时间的单位可以从极小到极大,下面的描述是想传达一种超大时间跨度的感受。

一渺秒(十亿分之一秒的十亿分之一)

科学家是用渺秒来对瞬时事件进行计时的。

研究人员已经用稳定的高速激光产生了仅持续250渺秒的光脉冲。尽管这一时间间隔短得无法想像,但是和普朗克常数相比还是很长的。普朗克常数大约为10-43秒,被认为是可能持续的最短时间。

一飞秒(十亿分之一秒的百万分之一)

一个分子里的一个原子完成一次典型振动需要10到100飞秒。完成快速化学反应通常需要数百飞秒。光与视网膜上色素的相互作用(产生视觉的过程)约需200飞秒。

一皮秒(十亿分之一秒的千分之一)

最快晶体管的运行以皮秒计。一种高能加速器产生的罕见亚原子粒子b夸克在衰变之前可存在1皮秒。室温下水分子间氢键的平均存在时间是3皮秒。

一纳秒(十亿分之一秒)

光在真空中一纳秒仅传播30厘米(不足一个步长)。个人电脑的微处理器执行一道指令(如将两数相加)约需2至4纳秒。另一种罕见的亚原子粒子K介子的存在时间为12纳秒。

一微秒(百万分之一秒)

光在这个时间里可以传播300米,大约是3个足球场的长度,但是海平面上的声波只能传播1/3毫米。高速的商业频闪仪闪烁一次大约持续1微秒。一筒炸药在它的引信烧完之后大约24微秒开始爆炸。

一毫秒(千分之一秒)

典型照相机的最短曝光时间为一毫秒。一只家蝇每三毫秒扇一次翅膀;蜜蜂则每五毫秒扇一次。由于月亮绕地球的轨道逐渐变宽,它绕一圈所需的时间每年长两毫秒。在计算机科学中,10毫秒的间隔称为一个jiffy。

十分之一秒

寓言中常说的“一眨眼”的时间就是十分之一秒。人类的耳朵需要十分之一秒的时间来分辨发声回声。远离太阳系飞行的飞行器旅行者1号,每十分之一秒飞离太阳约两公里。蜂雀在这个时间里可以拍打7次翅膀。为A到中C定调的调音叉振动4次。

一秒

健康人的心跳大约持续一秒。美国人平均每一秒吃掉350块比萨饼。地球每一秒绕太阳旋转30公里,而与此同时太阳在银河系中穿行274公里。一秒钟不足以使月光到达地球(需1.3秒)。传统意义上,一秒是24分之一天的60分之一的60分之一,但是科学家给出了一个更精确的定义:铯133原子基态超精细能阶跃迁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称为一秒。

家园 Hi,

Sorry I haven't fully understood your problem.

^_^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