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梦秋桂林保卫战中提到王甲本,我恰好有一小段亲人的亲身经历 -- dfindy
以前春节去南方媳妇老家探亲,她外公跟我念叨的,现在老人家已经过世好几年了。
“大部队离的远些,军长手下人不多。后来看到军长的大狼狗自己跑过来,大家觉得可能情况不好,再过去看,原来军长已经牺牲了”
湖南话对我这个北方佬实在难懂,老人家讲了不少,可是我只听懂了一半。再加上那时候看的杂书还不够多,这个王甲本的名字非常不熟悉。
老人家湘北人士,抗战军兴,被拉丁参加国军。抗战加内战,七八年过去音信皆无,家里人都以为他已经为国献身。他的部队后来在四川缴械解散,老人家一路步行走回湖南的。
老人家话很少,就是那次看我有兴趣听历史才给我费劲地讲了一些,可惜我听懂记住的只是一小部分。我岳父母后来工作在湖北山区小三线军工单位,山区里是一些互相有些距离的大厂。老外公喜欢做的事就是带着小板凳,哪家工厂放战争片他就带着我媳妇和我内弟走山路去看,经常是小孩子走累了,老人家自己去看。
湖南话虽然听起来很吃力,但是我觉得非常有趣。近些年听过的相声里面让我最捧腹不住的是“洗脚城”,还有九十年代的电影“饮食男女”,里面吴倩莲角色的妈妈,一嘴湘味国语,“那个死老朱诶”,听起来非常亲切。
比如郝梦龄吧,牺牲经过有多个版本,出自不同人的回忆。刨去明显不合理的内容,象他两个女儿的文章,大致是这样的过程:
郝带司令部去前方督战,最后一站来到一个营指,得到的报告是前面去一个旅阵地的路(有20米说,也有200米说)已经被机枪封锁,派去的4个传令兵牺牲。郝带人通过,被日军发现,第一次开枪不中,郝起身再走时被击中。
如何安全通过一个机枪封锁的地段,也就是一个班排长的战术作业。郝是保定军校毕业,20几年的老兵,从底层一路做到军长。竟然给了一个最坏的答案。
指挥能力太差
偶然遇上日军小部队,狭路相逢,只能硬拼了。
类似地,有一次新四军干部走水路辗转赴延安,中途遇到日本鬼子,一次就牺牲两个旅级干部以下多位领导。这个和指挥没什么关系了。
印象里在山西战场,也有一次,八路的大领导也遇到鬼子,警卫战士用阎锡山兵工厂造的冲锋枪还击,因为冲锋枪的质量不过关,差点误事。
在很多回忆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在面临危险的时候,主要指挥官异常固执,不知道躲避危险。典型的比如老毛,老彭在敌人空袭的时候。有个电视剧里,老蒋和老何在谈话,空袭警报响了。老何拔腿就要出去,老蒋就很不满地说“慌什么?”,然后拿起桌上的军帽,慢慢走出去。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大将风度。
试想在面临危险的时候,主将都是一副贪生怕死,孬种的样子,如何能让地下的将士视死如归?
又如石友三,这人反复无常,历史早有定论,但此人带兵确有一套。据他部下回忆,在两军交战的时候,石友三常常站在两军之间的一处开阔的地方,悠闲地甩着马鞭子,好像自己能刀枪不入一样。部下们看到长官都这么不怕死,自然也士气大振。
所以我看郝军长的情况应该也是类似,在连死4个传令兵的情况下,还带队冒险,怎么也是个好汉。这个根本不是什么军事素质的问题。就像前面举的例子,难道彭总是因为军事素质差,在朝鲜不知道躲美国轰炸机吗?
您的讨论放在影音动漫比较好。
也许就在军部干活,从老人家的叙述看,他对王军长是熟悉的,也是挺有感情的。
当时新四军和八路的高官身边本来就没什么部队。走水路赴延安的,是遇上鬼子炮艇,木船打炮艇,结果可想知,他们又不是带着两个旅去延安,身边大概才100多人。八路的大领导身边也不会超过1个团,而且最后没出事。王本甲的殉国则很冤枉,带着一个军走,还会被鬼子小部队突袭,指挥部全军覆没。指挥能力自然会受到质疑。
据说有一哥们有点臭钱就去逍遥,出来的时候叫小妞等他,他去开车,小妞看他开桑塔纳2000,就和他说,还是开她得吧,那哥们一看小妞开了辆红色保时捷过来,一溜烟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