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帖木儿活着的时候,米兰沙坐镇的帖木儿帝国西部就一屁股。前面说了,米兰沙在1398年坠马伤脑,从此举止荒悖,截留应该上缴中央的税金,帖木儿怀疑米兰沙装疯卖傻,其实要造反,下令将剥夺米兰沙的统治权,由米兰沙的小儿子穆罕默德代行统治。米兰沙的儿子不少,重要的有三个,第一个是哈利勒,与长房长孙皮儿马黑麻争位,被四大叔沙哈鲁占了便宜,打发到地方做了个诸侯;第二个是阿布伯克尔,米兰沙的儿子中最能打的,曾在1403年大破喀拉穆罕默德的黑羊军;第三个是老小穆罕默德,帖木儿特别喜欢穆罕默德,指定他坐镇大不里士,监护米兰沙,统治西部。米兰沙和阿布伯克尔则被穆罕默德打发到迪亚巴克尔居住,远离权力中心,对此,这爷俩很是不满,只是机会没到而已。
帖木儿刚死,穆罕默德就担心父兄要“造反”,找了个借口把哥哥阿布伯克尔抓了起来,软禁到大不里士和德黑兰之间的孙丹尼牙。米兰沙担心遭小儿子的毒手,率部向东跑,准备投靠蒸蒸日上的小弟弟沙哈鲁。沙哈鲁正在与米兰沙的另一个儿子哈利勒争夺东部,不确定米兰沙的来意,派3员大将率兵1.5万军队相迎,指示他们,如果米兰沙来投靠就以礼相待,如果是来抢地盘的,就兵戎相见。那边的米兰沙,觉得老弟的派这么多人马过来,大概没安好心,一面表达善意,一面放弃投奔计划回西部。恰逢阿布伯克尔从孙丹尼牙逃出,爷俩兵合一处,回师西向,准备夺取大不里士。穆罕默德同样召集大军前来迎战,父子兄弟在德黑兰西北不远的加兹文(Qazin)会战,不分胜负,各自收兵。
穆罕默德本打算回到首都大不里士休整,然而他手下的土库曼雇佣兵军纪不好,大不里士市民害怕他们进城抢劫,闭门不让他进城。阿布伯克尔父子闻讯来到大不里士,没费吹灰之力,占据此城,在阿塞拜疆初步站稳脚跟。穆罕默德丧失根据地,打算到东部碰碰运气,遭到四大叔沙哈鲁的迎头痛击,重伤而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穆罕默德咽气之前,将儿子卜撒因托付给四大叔照管,沙哈鲁不仅接受托付,还把一个孙女嫁给卜撒因。
再说喀拉-优素福和艾哈迈德这对难兄难弟,从1403年起,都在埃及算端纳绥尔这里吃牢饭,哥俩在狱中冰释前嫌,赌咒发誓将来若有出头之日,伊拉克归艾哈迈德,阿塞拜疆归喀拉优素福,和睦相处互相提携云云。帖木儿的死讯传来,纳绥尔长舒一口气,把喀拉优素福和艾哈迈德放出去,让他俩回老家给米兰沙父子添乱。正赶上帖木儿帝国天下大乱,帖木儿的子孙打成一团,给了他俩复辟的机会,他们各自回家乡召集旧部,图谋复国。
1406年,米兰沙父子率军讨伐喀拉优素福,两军在纳希切万,今阿塞拜疆共和国的纳希切万飞地境内相遇,米兰沙父子大败,喀拉优素福乘胜占领大不里士,米兰沙父子不甘心失败,重整旗鼓,于1408年反攻,4月,双方在大不里士附近的萨德鲁德(Sardrud)会战,这次帖木儿人败的更惨,米兰沙阵亡,阿布伯克尔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也阵亡了,二是死于出逃途中。随着米兰沙父子的死,帖木儿家族对西伊朗、伊拉克的统治永远的结束了。喀拉优素福占据阿塞拜疆、艾哈迈德-札剌亦儿复辟伊拉克,一南一北,瓜分了米兰沙的领地,实现了他们狱中的规划。
然而就像他们在1403年的反目一样,随着他俩买卖的做大,又成了敌人。在艾哈迈德看来,阿塞拜疆是他爹兀外思打下的江山,札剌亦儿王朝是伊利汗国的继承者,所以他理所当然的应该占有阿塞拜疆,喀拉优素福只是个趁乱崛起的乱臣贼子和暴发户。
1410年,艾哈迈德趁着喀拉-优素福不在大不里士的机会,占领该城,喀拉-优素福立即反扑,8月,双方在大不里士会战,艾哈迈德阵亡,随着艾哈迈德的死,札剌亦儿王朝灰飞烟灭,虽然王朝的分支在地方上苟延到1431年。
大不里士战役后,喀拉优素福突然发现自己真成了暴发户,完全继承了当年札剌亦儿朝和米兰沙的遗产,版图北抵高加索山,南到波斯湾。再看看周围,东边的沙哈鲁正忙于整顿内部,西北的奥斯曼帝国陷入巴耶塞特死后的10年内战,西南的埃及、北方的钦察汗国陷入内乱。于是喀拉优素福睥睨自雄、不可一世,黑羊部落变成黑羊帝国,成了整个西亚的头号强国。至于老仇人白羊王朝,还是个安纳托利亚的地方势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东边的沙哈鲁逐步巩固了统治,成了黑羊王朝的最大对手。回历822年,西历1419/20年,沙哈鲁西征,为死去的三哥米兰沙报仇,白羊王兀斯曼以帖木儿帝国藩臣的身份带路。喀拉优素福带兵迎战,然而在两军交战前,喀拉优素福突然暴亡,终年约60岁。黑羊军群龙无首,顿时不战自溃,溃兵甚至割了喀拉优素福的耳朵,盗取耳环,遗体暴尸多日无人收葬,过了许久才由亲信收尸。沙哈鲁趁势跟着屁股穷追猛打,1421年7月,喀拉优素福4个活着的儿子中的最年长的喀拉-昔甘答儿(Qara Iskander)组织溃军反击,依然被沙哈鲁打败。喀拉-优素福的另一个儿子割据伊拉克独立,于是黑羊帝国一分为二,国势转衰。但沙哈鲁似乎对收复米兰沙故地兴趣不大,见喀拉优素福诸子陷入内战,与其父帖木儿的首次西伊朗之行一样,保留孙丹尼牙做西伊朗的桥头堡,便撤军东归了。
此后数年,喀拉-昔甘答儿(Qara Iskander)逐步巩固了权力和地位,黑羊帝国又强大起来,进攻孙丹尼牙。1429年,在白羊王兀斯曼的带路下,沙哈鲁第二次西征黑羊,喀拉-昔甘答儿与弟弟只罕沙,见帖木儿人来势汹汹,便按照土库曼人的传统,且战且退,消耗敌人的锐气,寻机破敌。9月,黑羊军退到今伊朗——土耳其边界上的萨勒马斯(Salmas)城,才与沙哈鲁会战,虽然哥俩奋力厮杀,依然不是沙哈鲁的对手,败逃到安纳托利亚深山躲风头。沙哈鲁虽然获胜,依然没建立直接统治,立喀拉优素福的另一个儿子为黑羊王,做自己藩臣就退兵了。
沙哈鲁走后,喀拉-昔甘答儿与这个身为帖木儿王朝代理人的弟弟,打了两年内战,终于夺回大不里士二度称王。
见喀拉-昔甘答儿如其父一般,破裤子缠腿,屡败屡战,沙哈鲁于1435年第三次西征黑羊,依然是兀斯曼带路,沙哈鲁的计划依然是拥立一位黑羊王子做代理人,只要不是喀拉-昔甘答儿就行。这回喀拉-昔甘答儿的弟弟只罕沙(Jahan Shah)主动投靠沙哈鲁,黑羊朝的异密们也站在只罕沙一边,众叛亲离之下,喀拉-昔甘答儿向西逃入安纳托利亚深山,在今土耳其东部城市埃尔祖鲁姆附近,遭到白羊王兀斯曼的截杀而死,兀斯曼也伤重身亡,终年80岁,俩人同归于尽。
兀斯曼死后,与众多伊斯兰王朝一样,陷入长达18年的内乱,直到1453年,兀斯曼的孙子乌宗哈桑(Uzun Hassan bin Ali bin Qara Yoluq Osman, 1423—1453~1478。乌宗意为高个子)继位,白羊朝才恢复了活力。
黑羊王只罕沙汲取父兄的教训,名义上做沙哈鲁的藩臣,毕恭毕敬不敢造次。1447年,沙哈鲁去世,终年70岁,与帖木儿死后的情况一样,帖木儿帝国陷入第二次内乱,诸王互相攻杀,乱成一锅粥,只罕沙趁机摆脱藩臣地位,甚至一度占领沙哈鲁的首都赫拉特,只是由于不孝之子在后方叛乱才撤军,虽然顺利平定叛乱,也就此放弃东扩的打算。
1451年,沙哈鲁的侄孙兼孙女婿、莫卧儿大帝巴布尔的爷爷——卜撒因-本-穆罕默德-本-米兰沙-本-帖木儿,排斥沙哈鲁的子孙们,统一了沙哈鲁的国土。黑羊王只罕沙、帖木儿王卜撒因,分别统治东、西伊朗,地位平等,两国关系恢复到1420年沙哈鲁首次西征之前的状态。
与此同时,白羊王乌宗哈桑逐步整合了白羊各部,国势蒸蒸日上。1453年,征服者买买提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东罗马帝国,身为东罗马分支的特拉比宗帝国,害怕会沦为买买提的下一个猎物,于1458年,再度与白羊王朝联姻,特拉比宗皇帝约翰四世将女儿——德斯皮娜可敦(Despina Khatun),嫁给乌宗哈桑。
在里海西南岸的阿尔达比勒(Ardabil),萨菲教团(Safi orders)也在迅速壮大,该教团由其创建者萨菲乌丁(Safi-ad-din Ardabili.1252—1334)的名字命名,教团团长的位置很顺利的世袭了3代,都是父死子继。1447年,第3代团长去世,他的弟弟和他的儿子祝奈德争位,黑羊王只罕沙趁机介入,支持前团长的弟弟,祝奈德斗不过国王和叔叔,便离开老家到外地游荡,顺便寻找外援,在白羊王乌宗哈桑这里,朱奈德受到热情款待,大概在1457年,白羊王将妹妹嫁给祝奈德,生下海达尔(Shaykh Haydar Safavi, ?—1460~1488)。后来海达尔又娶了乌宗哈桑与特拉比宗公主的女儿,自己的表妹玛莎(Martha)为妻,他们生下未来的萨非王朝太祖易司马仪大王,所以易司马仪大王是乌宗哈桑亲外孙,也是其妹妹的亲孙子。
1467年,黑羊王只罕沙终于坐不住了,决心西征灭掉白羊。黑羊军深入安纳托利亚山地,乌宗哈桑一面不战而退,一面寻找战机。黑羊王只罕沙认为乌宗哈桑软弱可欺,越前进越麻痹大意。关键时刻真主显灵,这年的冬季提前到来,牧草凋零,人马无食,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只罕沙,既没有撤军,也没有率部急进,赶在严冬到来前结束战争,而是将大部分人马送到后方过冬,自己只率少量人马追击。看到战机出现,乌宗哈桑以雷霆万钧之势杀了个回马枪。11月11日光棍节,现在的购物狂欢节,白羊军突袭在土耳其东部的查扑克楚儿(Chapakchur)的只罕沙大营,只罕沙猝不及防,当场阵亡。
查扑克楚儿战役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决定性的战役之一,倒不是它的过程多么曲折,投入兵力有多少,而是此役之后,盛极一时的黑羊帝国几乎瞬间消失,王室几乎被屠杀殆尽,乌宗哈桑的白羊帝国取而代之,足见黑羊王朝的脆弱性。
幸运的是,只罕沙的一个侄子的后代库利沙(Quli Qutb Mulk, 1453—1543),辗转逃到印度南部的巴赫曼算端国,趁着巴赫曼算端国陷入内乱的机会,跑到高康达(Golkonda)建立忽都不?沙希王朝(Qutb Shahi dynasty, 1518—1687),算是黑羊王朝的余脉,一直到莫卧儿帝国奥朗则布时代才亡国。
黑羊朝亡国,萨菲教团也跟着改朝换代,乌宗哈桑扶植其外甥兼女婿海达尔做教团团长,在白羊朝的支持下,萨菲教团迅速膨胀,终于在30年后反攻倒算,灭亡白羊朝,建立萨菲王朝,统一全伊朗。
从乌宗哈桑的爷爷兀斯曼时代起,白羊王朝一直是帖木儿帝国的忠臣,乌宗哈桑本以为帖木儿王卜撒因会乐见自己灭掉黑羊,事实却正相反,卜撒因的野心比其叔祖沙哈鲁大得多,偶像是曾祖帖木儿和更远的亲戚成吉思汗,见西伊朗陷入战乱,以为有机可乘,几乎立刻着手西征,灭掉新兴的白羊帝国。
查扑克楚儿战役的次年,1468年,卜撒因就以死去的只罕沙的儿子向自己求援为名,发动西征,杀向阿塞拜疆,打算将这个新兴国家掐死在摇篮中。乌宗哈桑知道自己不可能正面战胜对手,于是故技重施,一面不战而退,在运动中寻找战机,一面不断派遣使节求和,既是缓兵之计,也滋长了卜撒因的轻敌之心。卜撒因不断前进,同时厚待乌宗哈桑的使者,让他们转告白羊王,乌宗哈桑必须亲自来朝见自己,当面服输称臣。这年冬季,帖木儿军前进到现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争议的卡拉巴赫草原。
卜撒因毕竟是身经百战的沙场名将,知道乌宗哈桑可能在给自己挖坑设陷阱,但他依然信心十足的深入外高加索,因为卡拉巴赫草原以水草丰美,冬季气候宜人著称,从伊利汗国到黑羊、白羊王朝,这里历来是蒙古人、土库曼人最喜欢的冬季牧场,所以他也打算在此过冬,料乌宗哈桑也没啥办法。然而奇迹再次发生,1468/69年的冬季异常寒冷,牧草严重短缺,卜撒因的马匹大量冻饿而死,士卒纷纷逃亡,1469年2月,这个冬季最寒冷的时候,乌宗哈桑反击,几乎未经战斗就擒获了众叛亲离的卜撒因。乌宗哈桑将这个阶下囚交给其仇人——沙哈鲁的一个曾孙,后者根据血亲复仇的原则,将卜撒因杀掉,理由是卜撒因杀了沙哈鲁的遗孀,他的曾祖母。
相比经过多年卧薪尝胆才建立帝国的喀拉优素福,乌宗哈桑是个更大的暴发户,短短1年多一点,就连续干掉两大对手,灭黑羊帝国,重创帖木儿帝国,白羊帝国达到鼎盛。
不过白羊帝国与黑羊帝国一样,也是个很脆弱的游牧国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1477年,乌宗哈桑去世,子孙内讧,白羊帝国迅速分裂为一群互相仇视的公国。1501年,萨菲教团的教主,年仅14岁的军政天才易司马仪在大不里士称王,建立萨非王朝,迅速推平白羊朝的不肖子孙们,统一伊朗,建立起800年来,第一个波斯人的王朝,促成了近现代伊朗的形成。
卜撒因有11个儿子,也搞分封,他被擒杀后帖木儿帝国陷入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内乱,再也没统一过。帖木儿王公混战,竞相聘请外援,而在中亚的北方,曾经强大的钦察汗国,在莫斯科公国和帖木儿的打击下也解体了,成吉思汗长子朮赤的后代们,要么割据一方独立,要么离开家乡到异国碰运气。朮赤第五子昔班的后人,以乌兹别克人(Uzbeg)的名号来到中亚,起初是帖木儿帝国的藩臣,帖木儿帝国解体后,他们为宗王们做雇佣兵,最终,他们像黑羊人对待札剌亦儿王朝那样,利用帖木儿各公国的内乱,李代桃僵,灭掉中亚的帖木儿王朝,相继建立布哈拉、希瓦、浩罕三国。卜撒因的孙子巴布尔在中亚呆不下去,向南逃到阿富汗,又去了印度,终于撞上狗屎运,建立莫卧儿帝国。
从1408年喀拉优素福击毙米兰沙开始,两只羊的总寿命也才100年,只是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但他们对伊朗、中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了近代现代伊朗、乌兹别克、哈萨克、印度的形成。
===== 完 =====
经过慎重考虑,觉得帖木儿这个坑确实是坑,自己写吧,篇幅收不住,不写吧,承诺为楼主填坑了,不能食言,何况《伊朗通史》、《草原帝国》、《帖木儿帝国》珠玉在前,我最终决定把《伊朗通史》的帖木儿部分粘贴过来,就算填坑了。除了拷贝粘贴,我的工作主要是对译名和个别字句做了修改。
==========================
时代背景
根据成吉思汗对诸子的封地安排,原属西辽和河中的地方均归察合台掌管。身为兄长的察合台在窝阔台称汗时,从未有违抗之举,一直将窝阔台视为自己的汗王;察合台在巴鲁剌思(Barlas,四狗之首虎必来出自此族)部族的一位名为合剌察儿(Qarchar)那颜的部族头人的帮助下,对自己的领地进行统治。史学家们在家谱上把帖木儿(Timur)这位疆土征服者,在父系上追溯到这位巴鲁剌思部族的王公合剌察儿那颜那里。合剌察儿是帖木儿的第五代长辈。
察合台后裔所统治的朝代称为察合台王朝,亦可称为察合台兀鲁思(Ulus),在河中、花剌子模的部分地域以及喀什,进行了长达一百三十二年的统治(自1227至1359年),一共有近三十位统治者,其中有两位是窝阔台的后裔,他们亦当上了察合台汗国的汗王。这个朝代在历史上无甚突出之处,只有几位曾在伊利汗王朝时代经由打耳班关或呼罗珊向伊朗发起过攻击,例如八剌(1265~1270年)曾于伊利汗阿八哈执政期里,向伊朗进行征伐。八剌是察合台汗国中第一位接受伊斯兰教的汗,但是他的臣民对此举不以为然,因为八剌是一位屠杀成性者,因此他的臣民仍笃守先前的宗教信仰。 八剌的后继者中有一位名为答儿麻失里(1322~1327年),皈依了伊斯兰教。这次出现了与先前不同的情况,察合台汗国的大多数人均接受了伊斯兰教义;自此之后,伊斯兰教便成为河中地区诸汗王和当地蒙古族人所信仰的官方宗教了。
察合台汗们于公元十四世纪上半叶开始就很为虚弱了。到了公元1345年,统治大权便落入巴鲁剌思部族的一位头人,迦兹罕(Kazghan)的手中。这位王公随心所欲地任命或废黜察合台汗国的汗王们。在这位王公之后,其子异密阿卜杜拉亦掌有此权。直至合剌察儿那颜之孙异密?哈只?巴鲁剌思以及异密?伯颜?速勒都思王公,两人联合起来将异密阿卜杜拉王公和他拥戴的可汗一起杀死之后,将统治权夺到手。但是,他们没能像想象中那样执掌好政权,致使河中地区出现了混乱不堪的局面,各地均出现反叛的行动。 当河中地区出现反叛活动的消息传到喀什之后,当时在那儿进行统治的东察合台汗秃黑鲁帖木儿出兵往河中,此人是八剌汗的孙辈。秃忽鲁帖木儿曾两次讨伐该地域,一次是在1360年,另一次则是在1362年;在第二次讨伐时杀死了伯颜?速勒都思王公,并占领了河中。他把那儿的统治管理权交托给儿子也里牙思火者。也里牙思火者在该河中进行统治直至1364年,他被帖木儿和迦兹罕的孙子迷里忽辛(Amir Husayn)逐出河中为止。
帖木儿的谱系和早期经历
帖木儿是异密?塔剌海(Taraghay)之子,于1336年3月中下旬诞生于渴石城(Kesh, 亦译乞史城,今撒马儿罕以南的沙赫里夏勃兹城/Shahrisabz附近),此时距伊利汗不赛因(Abu Sa'id Bahadur, AB? SA’?D BAH?DOR KHAN, 1305—16~35)算端去世五个月左右。幼年时、他生活在其祖先部族——巴鲁剌思部族中间,在那种环境里他熟悉了剽悍的游牧部族狩猎、马术和射击等技艺习俗,而且骑术高超,射击准确。他有雄心壮志,一往无前,有强烈的统治欲。
帖木儿所在的巴鲁剌思部,权势很大,异密帖木儿对本部族虔敬的父老乡亲极表忠心,竭诚为他们服务,从他们那儿得到鼓励和动力。有关异密帖木儿的初期生活不太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年轻时尚不出名,过着普通的部族生活,没有发生什么可引人注意的重大事件,只是到了 1360年之后有关帖木儿的情况被记录下来,而且一年比一年更为清晰和明确。
东察合台的秃黑鲁帖木儿汗于1361年首次向河中地区进行讨伐。是时异密帖木儿正在异密?哈只?巴鲁剌思的政权机构里。异密?哈只由于不敌秃忽鲁帖木儿汗而逃往呼罗珊,帖木儿与他同行。不久之后帖木儿便回归河中并投靠到秃忽鲁帖木儿汗的门下。秃忽鲁帖木儿汗将原先一直由巴鲁剌思部族首领们继承的在渴石城的统治权交给了帖木儿。后来由于秃忽鲁帖木儿被迫回归东部的喀什噶尔,帖木儿便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独立统治,不久之后便把统治地域扩展至河中地区的大部分。
此时,迷里忽辛由于叔父被异密?伯颜?速勒都思所杀而悲恸,意欲为他报仇。他在河中地区拥有势力的诸王公帮助下击败异密?伯颜,使之逃任阿富汗西北部的巴达克山。这些王公们把迷里忽辛选为河中地域里的统治者,由他分封给各位王公以专门的领地范围进行统治。在这些王公中,帖木儿亦一如其祖辈那祥把渴石城定为自己的统治中心地。由于迷里忽辛于是时将胞妹下嫁给帖木儿,他们成了姻亲。此后,人们称帖木儿为帖木儿?古烈干(Timur Gurkan),意为帖木儿女婿。有些人则由于帖木儿在后来与秃忽鲁帖木儿的女儿完婚,因此在他的名字上加上古烈干的称号(Gurkan),意为女婿或驸马。
由于河中地区的形势一直动荡不安,诸王公为了称雄而相互为敌。秃忽鲁帖木儿于1362年又出兵征伐,杀死了异密?伯颜王公,迫使迷里忽辛出逃,他把在河中地区的统治权交给己子也里牙思火者,而帖木儿本人则仍留在渴石城进行统治。 不久,异密帖木儿考虑到也里牙思火者手下诸王公的暴虐行为,加上他本人亦意欲攻占河中地区,因此,他与逃遁的迷里忽辛联合起来向花剌子模发起了攻击,遭致败绩后,便与迷里忽辛一起逃往呼罗珊。但是由于与阿必瓦儿的地区的土库曼人发生矛盾,他便回归撒马儿罕隐居,最后回到了呼罗珊。他与迷里忽辛一起去投靠了廓尔特(Kurt dynasty)王朝的王公马利克?穆仪兹丁?侯赛因(Mu'izzu'd-Din, 1332~1369年)。
由于秃忽鲁帖木儿要求马利克?穆仪兹丁交出这两位王公,帖木儿和迷里忽辛便逃往坎大哈(KANDAHAR),并由那儿去往锡斯坦。锡斯坦的行政长官计赚此两人,使他们陷入困境。帖木儿的脚跟和右肩受伤,右手的末两指失去。他的右脚亦因重伤而无法复原,所以此后帖木儿就一直跛行。亦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帖木儿?兰格”(Tamerlane, 意为“跛子帖木儿”—译注)。
异密帖木儿伤愈之后,他和迷里忽辛一起集结了部队,并且在友军支持下自也里牙思火者的代理人手中夺取了嘎兹(Gaz, 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忒耳迷(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兹)、巴里黑、巴达克山和渴石城。正在此时,传来了秃忽鲁帖木儿去世以及也里牙思火者决意要返回喀什接班的消息,他俩勇气倍增,向也里牙思火者发起攻击,并且击败了他。这样他们便占领了河中地区。虽然也里牙思火者曾于1364年向帖木儿和迷里忽辛报了一箭之仇,并使他们败逃去往巴里黑方向,但是这两位王公于1365年再度征服了河中地区,从此消除了东察合台汗国在该地区的影响。
在再度得手于河中之后,迷里忽辛与帖木儿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加上迷里忽辛之妹、帖木儿的配偶(Aljai)亦于此时去世,这样亦就中断了两位王公之间的亲属关系。帖木儿公然起来反叛迷里忽辛,率军前去讨伐,但是由于发生内哄,被迫逃往阿必瓦儿的。帖木儿与迷里忽辛之间的冲突延续至1367年,直到塔什干和忽毡等地的宗教界人士从中斡旋,才使帖木儿对迷里忽辛表示放心,双方媾和。但是这个和平为时不长,因为双方仍心有疑虑。1369年迷里忽辛完全归顺于帖木儿,他为了保命而不再染指领导权和军事统领权,而帖木儿在表面上也保证了他的安全。但是他手下的王公们于1370年4月初(恰值伊斯兰教的斋月)在巴里黑附近将迷里忽辛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杀死。自此之后,河中便无可争议地被帖木儿?古烈干所征服,由他统领。帖木儿于1370年4月10日抵达撒马儿罕。他举行了由王公们、达官贵人和神学学者们参加的忽里台大会。虽然此时他尚未正式冠以国王统治的头衔,他把国王统治的头衔交托给察合台汗国的一位名为昔兀尔海迷失的王子,但是人们仍应把1370年4月视作是异密帖木儿独立的起始日期。
讨伐花剌子模(1371~1379年)
在成吉思汗的领地被分割之后,花剌子模属长子朮赤所有,在他之后则归由其后裔所统治。以后,察合台汗国占领这片领土,并将它并入自己的属地范围之内。 在帖木儿行将独立和昔兀尔海迷失汗行将登基之际,弘吉剌部族一位名为侯赛因?苏非者攻占了花剌子模。帖木儿考虑到该地域原属察合台汗,因此致函侯赛因?苏非,让他将该地域交还给察合台家族继承者昔兀尔海迷失。侯赛因?苏非没有同意,导致帖木儿出兵去讨伐花剌子模。
在1371至1379年间,帖木儿曾四次征伐花剌子模。第一次是侯赛因败阵,郁郁而死。帖木儿便把花剌子模的统治权交给了侯赛因之子,但是这个儿子在不久之后亦举行反叛,帖木儿又前往镇压,使之归顺。他又分别于1375年和1378年向该地区进行了第三和第四次讨伐。最后一次是在围困了三个月之后才于1379年第二季度初夺取了该地,并大肆破坏,此后花剌子模地域便并入帖木儿统领的疆域之内。自1374至1377年间讨伐蒙古和钦察草原帖木儿在几次征伐花剌子模间隙,亦曾几次讨伐了河中地域的东部和东北部,即喀什噶尔、蒙古和钦察草原。因为在秃忽鲁帖木儿去世之后,他手下的一位势力巨大的王公执掌全权,此人名为哈马儿丁?杜格拉特(Qamar-ud-din Khan Dughlat)。他亦在喀什噶尔进行残暴统治。帖木儿便乘机于1374~1377年间每当解决了花剌子模问题之后,便向哈马儿丁的部队和统领地域发起攻击,几次击败了哈马儿丁,使他逃往钦察草原。帖木儿于1385年占领了位于药杀水(即锡尔河—译注)、咸海和里海之间的钦察草原地带。他把当地的王权统治交给了脱脱迷失(Tokhtamysh),此人是一位出自朮赤家族的王子。此后,帖木儿便返回撒马儿罕。
1380~1381年和1382~1383年间讨伐呼罗珊
马利克?穆仪兹丁?廓尔特在世时一直与帖木儿友情深厚。但是自他去世之后,其子马利克?该牙思丁?皮儿?阿里(Ghiyas al-Din)却一反其父做法,未去出席异密帖木儿于1370年4月在撒马儿罕召开的忽里台(大会)。帖木儿在1376年遣使去往该牙思丁处,正在花剌子模地区征战的帖木儿的使者,向该牙思丁提及帖木儿与其父间的旧情。这次,该牙思丁热情地接待了帖木儿的使臣。帖木儿亦将外甥女许配给该牙思丁之子,以此来巩固这两个家族之间的友情。
一如在讲述赛尔巴朵尔王朝历史时所云,呼罗珊地区的形势在1380年时十分混乱。沙?舒贾、沙?曼苏尔、异密?瓦里、该牙思丁和火者?阿里?穆阿亦德等人在该地域相互争夺地盘。帖木儿认为可以乘此混乱形势去征服呼罗珊。由于他已不再惧怕花剌子模,便于1380年夏季委派自己年方14岁的儿子米兰沙(Miran Shah, 1366—1408)与属下诸王公中的一些达官贵人一起开赴呼罗珊。他自己随后亦去与他们汇合。他在尼沙普尔击败了该牙思丁?廓尔特的部队之后,便经由哈夫直奔赫拉特。起初,于1381年3月初攻克了布申格(Fūshanj)城(今名古里安/Ghurian),随后在经过四天的围困之后征服了赫拉特,战胜马利克?该牙思丁,但又宽恕了他。他在没收了廓尔特(Kurt dynasty)诸位马利克(国王)的财物后,便去往尼沙普尔和萨卜泽瓦尔。在此时刻,火者?阿里?穆阿亦德前来投靠帖木儿,而且得手于戈尔甘的异密?瓦里,亦归顺于帖木儿。这位异密?古烈干便返回布哈拉。这样,他首次出征呼罗珊便告结束。
正当异密帖木儿驻跸于布哈拉地区里的冬宫时,属赛尔巴朵尔朝代的火者?阿里的属下来到他的驻地并通报说,虽然异密?瓦里和阿必瓦儿的和尼萨地区的土库曼族首领,均已归顺于帖木儿,但是他们决意准备进攻萨卜泽瓦尔。帖木儿于1382年冬季末,在火者?阿里的协助下由布哈拉启程前往呼罗珊,奇袭并占领了土库曼族首领的庇护地—喀拉特(Kalat, 呼罗珊省南部)城堡。此后在马利克?该牙思丁的请求下,围困并且征服了当时被廓尔特背叛者所控制着的秃儿昔思城。
异密帖木儿由秃儿昔思前往马赞德兰,讨伐当地豪强异密?瓦里,但是异密?瓦里要求宽恕。事后帖木儿回归呼罗珊,在那儿他把马利克?该牙思丁和他的兄弟及儿子一起软禁起来,不准他们回到赫拉特去。他在回归撒马儿罕时,将他们一起带到当地,而把赫拉特交给一个自己任命的代理人,赫拉特民众于1383年起来反叛帖木儿的代理人。帖木儿之子米兰沙委派军事首领由呼罗珊出发前去镇压赫拉特人。他自己亦随后前往。帖木儿王朝的部队大肆屠杀赫拉特民众,尸骨首级堆积成山。帖木儿在闻悉赫拉特的反叛后愤怒至极,便在撒马儿罕处死了马利克?该牙思丁及其兄弟和儿子,灭掉廓尔特王朝。他本人于1383年秋季前往赫拉特,再度对当地的民众进行屠杀和掳掠。平息了锡斯坦和不思忒的骚动情绪,使锡斯坦的部分地区听命于他后,他便回归撒马儿罕。
1384~1385年间的征伐马赞德兰和阿斯特拉巴德
马赞德兰直至1349年一直是在鲍温德家族(Bavand Dynasty, ?L-E B?VAND, 651~1349)的统治之下,该家族是伊朗古代的一个王公贵族家庭(萨珊皇帝居和多/ Kavadh I的长子Kawus的后代)。到此时有一位名为阿甫拉昔牙卜?恰劳维(Kiya Afrasiyab)者将该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杀死,自立为王。
在阿甫拉昔牙卜?恰劳维发迹的日子里,有一位出身侯赛因圣门后裔者,在马赞德兰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尊重,此人名为赛义德?嘎旺木丁?马勒阿希(Kawam al-Din ibn Abdallah al-Marashi, Qewam-al-dīn b. ‘Abdallah Mar’asī)。他是第四伊玛目阿里?宰因?阿比丁(Ali ibn Husayn Zayn al-'Abidin)的后裔。阿甫拉昔牙卜?恰劳维亦是他的信奉者,他企图通过此举,来淡化人民对他由于杀死鲍温德朝代最后一位国王的丑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阿甫拉昔牙卜?恰劳维对赛义德?嘎旺木丁(Sayyid)的信念为时不长,不久,阿甫拉昔牙卜便将赛义德投入监狱。但是在他被释放之后,赛义德的信奉者则空前增多。最后在1359年,赛义德和阿甫拉昔牙卜之间爆发了战争,结果是阿甫拉昔牙卜被杀,赛义德?嘎旺木丁本人出任马赞德兰的统治者,建立了一个人称崇高的嘎旺木耶圣门后裔的朝代(Marashi dynasty, 1359~1596)。赛义德?嘎旺木丁在1359~1379年间,通过自己的儿辈将吉兰的重要地区、菲鲁兹库赫、克劳拉斯塔格(Kelarestaq)、讷儿(Nur, 马赞德兰省中部)、柯居尔(Kojur。马赞德兰中部),甚至赫扎尔贾里布(Hezarjarib, 马赞德兰省东部Neka郡)和加兹温等地均置于自己统辖之下。
赛义德?嘎旺木丁一共有十四个儿子。他去世之后,便由长子赛义德?卡玛如丁(Kamal al-Din I, Kam?l-al-dīn ‘Abdallah)继位。他向阿斯特拉巴德和戈尔甘土王异密?瓦里的统治领域发起进攻。他在1380年击败了异密?瓦里,使之败逃呼罗珊。在帖木儿第二次征伐呼罗珊时期,阿甫拉昔牙卜?恰劳维之子为了替父报仇雪耻,让帖木儿前去征服马赞德兰。帖木儿对异密?瓦里亦甚为不满,便于1384年为了推翻异密?瓦里以及嘎旺木耶的圣门后裔朝,由河中出发前去呼罗珊,并经由那儿去往客不的札蔑(在当今的阿失剌甫或贝赫沙赫尔/Behshahr附近,马赞德兰省东部)。异密帖木儿在客不的札蔑的丛林里击败了异密?瓦里,并一直追击到剌夷城。他于1384年春天前去攻击孙丹尼牙城,当时该城是在札剌亦儿王朝的算端?艾哈迈德之子统治之下,1385年初攻占了该城城堡。帖木儿于1385年春季启程前往阿模里和萨里城。但是赛义德?卡玛如丁拱手称臣于帖木儿,帖木儿将马赞德兰托付给赛义德?嘎旺木丁的儿辈,自己便回归撒马儿罕了。
1386~1388年的三年攻击(针对西伊朗)
异密?瓦里在帖木儿向戈尔甘和剌夷发起攻击之后,只得逃往阿塞拜疆,投靠札剌亦儿朝的算端?艾哈迈德(Sultan Ahmed Jalayir, 1382~1410)。不久之后便受命去向孙丹尼牙的统治者阿的勒?阿合说项,让他亦归顺札剌亦儿朝,并请他协助一起去攻打呼罗珊,但此举并无效用,异密?瓦里空手返回大不里士,由算端?艾哈迈德任命统治该城。
亦就在此时,由帖木儿委派在钦察草原进行王权统治的脱脱迷失汗(Tokhtamysh),经由打耳班关向大不里士发起进攻,自异密?瓦里手中夺取了该城,并在大肆掳掠和屠杀之后回归钦察草原。当时算端?艾哈迈德在巴格达。异密帖木儿在闻悉此事后便启程前往伊朗。这位古烈干王公在1386年越过了阿姆河,在此后的3年里,他一直征战于该河以南的诸行省之间。现代史学家们,将异密帖木儿的这段为期三年的征战称之为“3年攻击”。
在帖木儿抵达呼罗珊之前,阿的勒?阿合在米兰沙?本?帖木儿属下诸王公和军队的帮助下征服了哈马丹,并从札剌亦儿王艾哈迈德属下手中夺取了大不里士,还在阿塞拜疆的伽勒姆路德战胜了异密?瓦里(Amir Vali),并将他杀死。异密帖木儿仓促赶抵马赞德兰,在嘎旺木家族的赛义德?卡玛如丁,以及赛尔巴朵尔家族的火者?阿里宣布归顺于他之后,他便去往罗耳斯坦镇压罗耳人马利克?艾珠丁(1349~1401年)。在他向霍拉马巴德发起的攻击中,赛尔巴朵尔王朝的最后一位王公火者?阿里?穆阿亦德受伤而死。帖木儿在俘获了马利克?艾珠丁之后,闻悉札剌亦儿的算端?艾哈迈德由巴格达出发染指大不里士,便委派儿子米兰沙前去该地,自己亦随后赶往该城。算端?艾哈迈德放弃了大不里士而回归巴格达。帖木儿便独占了该地。然后又于1386年夏末征服了亚美尼亚,只一次进攻便攻占第比利斯,使当地的国王皈依了伊斯兰教。而设里汪(Shirvan)一地亦由于该地的王公已归顺而均表示臣服。
脱脱迷失汗(Tokhtamysh)于1387年春初再次出兵讨伐阿朗和阿塞拜疆。米兰沙领受父命在打耳班关击退了他们,并且俘获了大批人马。帖木儿向他们广赐馈赠之后,把他们遣送回脱脱迷失处,并且通过他们向脱脱迷失汗转述他对该汗以前的恩惠,要他不再作对。
帖木儿汗在征服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设里汪之后,还攻占了一些亚美尼亚城镇,例如巴耶塞特(Do?ubeyaz?t)、埃尔祖鲁姆和埃尔津詹等地。为了追击土库曼族首领黑羊王朝的喀喇?穆罕默德(Qara Muhammad Turemish),异密帖木儿派米兰沙一直追至凡城和巴耶塞特地域,喀喇?穆罕默德逃遁。帖木儿在围困凡城达二十七天之后攻克了该城,此后便回归阿塞拜疆。
在“三年攻击”初期,异密帖木儿曾根据穆扎法尔王朝前国王沙?舒贾遗嘱中,关于将自己的儿辈托付给异密帖木儿一事,致函给沙?舒贾之子及继承人算端?宰因?阿比丁,要求他归附。算端?宰因?阿比丁对此要求不予理睬,并且扣留了异密帖木儿的使臣。帖木儿对此颇为愤怒,为了惩处算端?宰因?阿比丁,他便经由哈马丹和戈勒派耶甘(Golpayegan)来到伊斯法罕。该地的神职人员请求帖木儿宽恕,并允诺向帖木儿赔礼。帖木儿接受了请求,并委派自己的一些王公进城去收受赔礼。这些王公在此期间不顾当地民众的死活,对伊斯法罕民众大肆掳掠。民众们起来反抗,残酷地处死了帖木儿收受赔礼的官员和代表们,伊斯法罕出现了巨大的混乱。
帖木儿在日落之际向伊斯法罕城发动进攻,与当地民众一直激战至次日。他进入该城后,便下令大屠杀,并立军令要将所杀的七万人的首级收齐后交给他。他的官员执行了此令。在这个嗜血成性者的命令下,该城出现了许多用被杀者的首级堆成的尖塔。当时在伊斯法罕城护城中的一半地域里有28个用首级堆成的尖塔,每个尖塔用一千五百个首级堆成,而在护城的另一半地域里这种用首级堆成的尖塔数则略少些。
在伊斯法罕城这件骇人听闻的事件之后,古烈干家族这位嗜血成性的王公便启程前往设拉子。在前面讲到的那位宰因?阿比丁出于恐惧,便逃往舒什塔尔寻求沙?曼苏尔的庇护,但是在那儿他却被囚禁起来。异密帖木儿于1387年年底不费吹灰之力便开进设拉子。此时传来脱脱迷失反叛的消息,他便将穆扎法尔王朝的疆土分配给沙?舒贾的孙辈沙?叶哈雅、伊麻德丁?艾哈迈德、阿布?易司哈格。帖木儿随即仓促前去防御撒马儿罕。
帖木儿与脱脱迷失之间的冲突(Tokhtamysh–Timur war, 1388~1391年)
在“三年攻击”期间,东察合台权臣哈马儿丁?杜格拉特,为报宿仇而去求助于脱脱迷失,要他同意一起从两侧向帖木儿的疆域领地发起攻击。
哈马儿丁和脱脱迷失两人,于1388年分别自大宛(今中亚拔汗那—译注)和布哈拉向河中地区发起进攻。花剌子模的民众,亦在脱脱迷失的鼓动下起来反叛帖木儿的代理人。但是,哈马儿丁败在帖木儿之子乌马儿沙黑(Umar Shaikh Mirza ibn Timur)手下,脱脱迷失亦在闻悉帖木儿回归的消息之后逃往钦察草原。帖木儿来到了花剌子模,他对该城进行彻底摧毁,不留一片城墙砖,见人便杀,在所有摧毁的场地上均种上大麦。在1391年帖木儿下令重建该城之前,当地荒芜人烟。亦正是在1388年12月里,昔兀儿海迷失汗这位由帖木儿于1370年任命在河中进行王权统治者谢世。帖木儿这位古烈干王公在表面上为了遵循察合台汗国的权力,而任命昔兀儿海迷失之子麻哈没的汗(速檀?马哈木)进行王权统治。
脱脱迷失(Tokhtamysh)在1389年年底前又一次向河中发起进攻,但是又为乌马儿沙黑所败。帖木儿一直追逐至蒙古和钦察草原,他在这些地域东征西伐之后便返回至撒马儿罕。在做好进攻的一切准备之后,帖木儿于1391年1月下旬再度开拔前往该地,于是年6月中旬在阿得水(即今伏尔加河—译注)左岸大败脱脱迷失,在掳掠大批战俘和财富之后,便回归自己的都城。
五年攻击(1392~1396年)
帖木儿自钦察草原回归之后,便将呼罗珊的统治权交给米兰沙,把加兹尼行省和喀布尔的统治权交给孙子皮儿?马黑麻。帖木儿本人在大病一场痊愈之后,于1392年7月启程前去平息伊朗出现的反叛,在那儿辗转五个年头。人们把帖木儿的这次征战称之为“五年攻击”。帖木儿首先来到了戈尔甘和马赞德兰。由于在这次行动里,赛义德?卡玛如丁?嘎旺木(Kamal al-Din I, Kam?l-al-dīn ‘Abdallah)参与了这次反叛,因此帖木儿将他及他的手下击败,用船把赛义德送往花剌子模。他在马赞德兰过完冬天后,于1392年12月经由剌夷、孙丹尼牙和算端奥保德(Sultānābād)去往舒什塔尔。当时在舒什塔尔享有独立权的穆扎法尔王朝的沙?曼苏尔(Shah Mansur)由于不敌帖木儿而逃往设拉子。帖木儿为了追踪他亦去往该城。
一如在前面讲述沙?曼苏尔(Shah Mansur)时所说的那样,由于帖木儿在设拉子附近的激战中,杀死了穆扎法尔王朝的这位勇敢的王公导致穆扎法尔朝的覆灭。帖木儿将法尔斯交给次子乌马儿沙黑(Umar Shaikh Mirza ibn Timur),而他自己则去往伊斯法罕。在那儿耽搁了几天之后便,启程前往阿塞拜疆和阿拉伯的伊拉克地域,去与札剌亦儿王朝的算端?艾哈迈德,以及黑羊王朝的喀喇?穆罕默德(Qara Muhammad Turemish. 应该是其子喀喇?优素福)开战。异密帖木儿打败了喀喇?穆罕默德,击溃了黑羊王朝,他自己则在1393年8月启程前往巴格达。
算端?艾哈迈德由于不敌而放弃了巴格达城,逃往叙利亚。帖木儿在巴格达民众的请求下,前往征服提克里特城堡,当时该城堡乃商队过客腐化堕落的巢穴。几经挫折后他终于征服了该堡,并将被杀死的守卫者的首级堆积成塔。他在降服了瓦西特和巴士拉之后,又去往美索不达米亚。乌马儿沙黑于1394年1月启程去会见父亲,在离巴格达城约四天路程之处被当地民众用箭射死。帖木儿随即任命其子继任其父之职,在法尔斯进行统治。
帖木儿在1394年间,一直在从事着征服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诸城镇,以及镇压土库曼人的活动。他于是年冬天来到了位于阿拉伯的伊拉克地区的避寒胜地;亦正是在此时,传来脱脱迷失再度向打耳班关和阿朗发起攻击的消息。帖木儿赶紧前往那些地域,并且经由那儿向钦察草原发起了攻击。
在1395年1月开始的此次行动中,在高加索北面的捷列克河渠岸边(Battle of the Terek River)帖木儿再次击败了脱脱迷失。他一路追赶,途经切尔克斯人和哥萨克人的行省,随后进入俄罗斯地区,还攻占了莫斯科。他在对这些地域进行掳掠之后便返回阿塞拜疆,然后又去镇压那些乘他离开期间在纳哈万德、锡尔詹、亚兹德和阿塞拜疆出现的反叛。他隨后将阿塞拜疆的统治权交托给米兰沙,而他自己则于 1396年7月启程前往撒马儿罕,并于次年将呼罗珊和赫拉特交给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沙哈鲁(Shahrukh Mirza ibn Timur, 1377—1409~1447)。
1398年征服印度
帖木儿在"五年攻击"之后回归本土,起初他意欲前去攻打契丹和于阗,亦即喀什噶尔以远和中国本土。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他却先去出征印度。当时他于1398年8月26日,打着与这些地域的异教徒进行圣战的名义来到了喀布尔。他在镇压了苏莱曼山地区阿富汗人的反叛之后,经由海伊巴尔山口(亦可译为开伯尔山口—译注),于1398年9月中下旬渡过了印度河。
当时信德行省和旁遮普行省的统治权是在算端?马哈茂德二世(Nasir-u Din Mehmud)的手中。此人出自图格卢克(Tughlaq dynasty, 1320—1413)土王家族,是穆罕默德?图格卢克之子。该家族的统治中心是德里(Delhi Sultanate)。
帖木儿在渡过印度河之后,首先便想去征服旁遮普行省最主要的城堡之一巴特尼尔堡,围攻了六天之后终于在1398年11月8日攻占了该堡,杀了将近一万名左右的印度人,然后他便向德里进发。帖木儿和算端?马哈茂德的部队于1398年12月17日在位于德里城附近的帕尼帕特(Panipat)遭遇。这次战斗,总的说来是帖木儿取胜,有十万名印度民众被帖木儿手下杀死。算端马哈茂德逃往德里。帖木儿于12月20 日得手于德里。他的部下对这座富庶城池大肆掳掠。他们在德里只呆了十五天,因为此时帖木儿闻悉在伊朗发生了反叛,便仓促离开了德里。他将图格卢克土王的属地平分给自己属下将领,而他本人则经由阿富汗返回撒马儿罕。
七年攻击(1399~1405年)
当异密帖木儿回归撒马儿罕之后,获悉其子米兰沙由于在狩猎时从马背上摔下而导致脑部功能混乱,常有不成体统的行为出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伊拉克等地被征服民众为此上街示威起义。异密帖木儿便再次作好准备去向伊朗和其他西部诸国发起攻击,接着便启程。这个被称之为“七年攻击”的征战是古烈干王公最后一次战斗行动。
在这次“七年攻击”里帖木儿首先来到了大不里士。他在惩治了米兰沙手下的宠臣们、恢复了当地的形势之后,便去镇压格鲁吉亚人,因为他们藉机进攻了阿塞拜疆。在他平定了这些格鲁吉亚人以及在该地域进行征伐之后,自阿塞拜疆传来消息说奥斯曼帝国的算端巴耶塞特一世(Bayezid I, 1389~1402年)要求当地行政长官向他进贡纳赋。双方在互致了充满火药味的信函之后,帖木儿便于1401年4月初启程去往罗姆城镇锡瓦斯(Sivas, 土耳其中东部省份和同名省会)。该城在被围困十天之后便吿失陷,随后帖木儿还得手于木腊迪耶(Muradiye, 土耳其东部凡省城市)以及黑海的南部沿岸地区,他把该地区交给了属白羊王朝土库曼族人的祖先—喀喇?奥斯曼?巴颜都儿(Qara Yoluq Osman Bayandor, 1403~1435),而他自已则开拔前往叙利亚地区。
1393年还在“五年攻击”时期时,当帖木儿在伊朗境内时,他曾遣使去往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的算端王—马利克?扎希尔?贝尔孤格(az-Zahir Saif ad-Din Barquq)之处,要求与他修好。但是马利克?扎希尔杀死了帖木儿的使臣。黑羊土库曼王喀喇?优素福(Qara Yusuf bin Qara Muhammad),将亚美尼亚的一个城堡的守卫长官俘获,押往埃及投入监狱。
异密帖木儿在征服了木腊迪耶之后,曾数度遣使去往马利克?纳绥尔?法拉奇(1398~1405年, An-Nasir Naseer ad-Din Faraj)之处,此人系马利克?扎希尔(Al-Malik Az-Zahir Sayf ad-Din Barquq,1382~1389 and 1390~1399)之子和继承者。帖木儿的使节要求法拉奇释放被监禁的城堡守卫长官。马利克?纳绥尔?法拉奇一如其父,对帖木儿的请求不予理睬,反把他的使臣亦投入狱中。帖木儿得知此消息后愤怒之至,便放弃了追赶奥斯曼的算端的打算,而先去进攻叙利亚和埃及。
他由美索不达米亚迳直去往阿勒颇,于1400年10月28日抵达该城城下,于10月30日攻克该城,在进行了掳掠和停留了十五天之后开拔前往大马士革。 是时,大马士革是马利克?纳绥尔部队的统帅部。这位马利克在叙利亚民众的请求下由埃及率大部队来到大马士革,但是他并不是异密帖木儿的对手,在与敌人稍一交手之后,他便由叙利亚逃向埃及。大马士革的民众为了免遭屠杀和掳掠只得归顺于这位古烈干王公。帖木儿接纳了他们,但是不久之后便找了一个不成理由的借口下令对大马士革这个繁荣昌盛的城市大肆掳掠,使该城出现了巨大的骚乱,给这座美丽城市及其民众带来巨大的损失。 异密帖木儿在征服了叙利亚之后,便回归伊拉克以图根除札剌亦儿王朝算端?艾哈迈德的腐败统治。因为算端?艾哈迈德一直未受到致命的挫折,而且一直在鱼肉自己的臣民百姓。异密帖木儿在征服了算端?艾哈迈德的都城巴格达之后,把该城归入自己属下的领土范围之内。
正当帖木儿忙于处理印度的事件以及出征格鲁吉亚、锡瓦斯和叙利亚期间,札剌亦儿王朝的算端?艾哈迈德在黑羊土库曼族的喀喇?优素福(Qara Yusuf bin Qara Muhammad)的支持下,又一次得手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格达。但是由于此人极端专横暴虐,巴格达地区的臣民将他逐出该城。算端?艾哈迈德去往摩苏尔城。他和喀喇?优素福一起在那儿投靠在奥斯曼帝国的算端巴耶塞特(Bayezid I)的门下。
虽然受到巴格达迷里忽辛行政长官的坚决抵抗,帖木儿还是于1401年7月9日向该城发起了攻击。在围城时他手下的几员将领被杀,为了报仇,帖木儿下令在该城进行大屠杀。他率领两万名士兵前往,要求每个士兵得杀死1名巴格达人,并将割下的首级交给帖木儿。他的属下照此执行。在此期间,巴格达的许多建筑物、学堂和清真寺都遭到破坏。
帖木儿在征服巴格达和伊拉克其他一些城镇之后,便去往卡拉巴赫过冬。他在那儿秣马厉兵准备去攻打罗姆诸国以及与巴耶塞特(Bayezid I)作战。
发生在1402年7月21日的安库里耶一战
在帖木儿自伊拉克返回之后,黑羊土库曼族的喀喇?优素福(Qara Yusuf bin Qara Muhammad)向巴格达发起了攻击,但是他被帖木儿的孙儿阿布?伯克尔以及伊拉克的行政官击败,只好前往算端王巴耶塞特(Bayezid I)处避难。他要求巴耶塞特对那些接受帖木儿保护的安纳托利亚地域的诸王公进行惩处。巴耶塞特算端由于先前在安纳托利亚所进行的征服而趾高气扬,洋洋自得,而对他自己在帖木儿向叙利亚和伊拉克进行怔伐时,在锡瓦斯所招致的败绩不引以为戒,根本没有想到要加强自己的部队以及得设法阻止古烈干王公的进攻。他甚至在战斗发生的前三天还去狩猎作乐。待到他欲仓促迎击帖木儿之时,由于帖木儿这位王公施计切断了算端王部队的水路,致使巴耶塞特部队中约五千名士兵死于饥渴。
1402年7月21日,在安库里耶城(即当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Battle of Ankara)的西南部爆发了这次战争。是日烈日炎炎,虽然算端王巴耶塞特竭力抵御但是由于气候炎热和部队损伤惨重,他只得逃离,在途中被捕。帖木儿待之以礼,将他留在自己跟前。算端一直留在帖木儿的斡儿朵营帐里,直至1403年3月去世为止。 异密帖木儿在征服了安纳托利亚诸城镇之后,便去往伊兹密尔和地中海沿岸。在那儿,埃及的马利克?纳绥尔国王的使节由于惧怕帖木儿征服而前来谒见帖木儿,要求归附,马利克?纳绥尔愿意自此之后以帖木儿的名义来进行祈祷,并且在钱币上铸上帖木儿的名字。 异密帖木儿在这些征战中得胜之后便返回卡拉巴赫,在那儿度过冬天便启程前往马赞德兰去镇压那儿的反叛者。他在离别撒马儿罕七年之后,于1404年7月返回该城。
当帖木儿于1402年向罗姆发动进攻时,昔兀儿海迷失之子算端?麻哈没的?沙,这位察合台汗国的最后一位后裔被帖木儿剥夺王位,并且被帖木儿刺死,亦有一说是被帖木儿下令杀死的。此后,帖木儿再也没有任命他人继任他的汗王职位。帖木儿下令以他自己的名义进行礼拜祈祷,并在钱币上铸上自己的名字。实际上自此之后便意味着帖木儿已承继了王位。
帖木儿殁于1405年2月17日
在帖木儿回归撒马儿罕之后,他为自己的几个儿孙完婚,并且隆重庆祝自己所取得的远征胜利。他自此便准备开拔前去征服中国,此乃他在出征印度前已有的宿愿。
帖木儿在集结好二十万步兵以及将近相同数量的骑兵之后,带上几名将领以及自己的儿孙于1404年11月27日向药杀水(今称锡尔河—译注)进发。是年冬天寒冷异常。帖木儿正逢久病初愈,在药杀水河畔的斡脱罗儿(亦可译为讹答剌—译注)患上感冒,并由于纵酒过度而病入膏肓,终于在1405年2月17日亡故,享年71岁。他的遗体被运回撒马儿罕,并葬于该处。
毫无疑问,异密帖木儿是一位伟大的疆土征服者,而且还是一位才智出众和勇敢无畏的统帅,但他也是一位残酷无情、涂炭生灵和诡计多端者。人们不能将他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因为成吉思汗除了在统治和讨伐方面才华出众之外,在下列两个方面是异密帖木儿所不能比拟的:一是在统治和管理被征服领土以及公正对待和以法治理上;二是不抱任何宗教偏见,对被征服地区民众的宗教信仰不加干涉。帖木儿在征伐印度和中国以及在掳掠大马士革时都找了宗教借口,而且在屠杀被征服民众时,对穆斯林和基督徒采用两个尺度。 成吉思汗所具有的这两个特性是帖木儿所没有的。亦正因此,与帖木儿的政权相反,成吉思汗的政权在它的创造者去世之后仍能长期维持下去。成吉思汗的后裔能在被成吉思汗所征服的自太平洋至地中海之间辽阔的疆域里,井井有条地进行了为期将近一个世纪的统治,而帖木儿政权一如纳迪尔政权在其创始者去世之后立即土崩瓦解。
在帖木儿之后,他的继承者中没有任何人能对该疆域进行有效的和完善的统治。 帖木儿所统辖的疆域略小于成吉思汗的统治疆域。虽然帖木儿所征服印度和俄罗斯的疆域较成吉思汗在该两地征服的面积要广,但是由于帖木儿没能征服中国,他的统辖疆域自然不及成吉思汗当年的范围。
帖木儿在治理国务时的专横跋扈和漫不经心,在他的统治期里没有涌现过像塞尔柱王朝以及成吉思汗时代所出现过的伟大的维齐尔。在帖木儿时代执掌维齐尔之职或其他各部诸要员者均是无名之辈,大多是异密帖木儿的贴身秘书等,在治理国务的才能均表现平平,而且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亦在稍微表露不同意见时便被杀害。
这位也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吗?
帖木儿所在的巴鲁剌思部,是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弟弟的合出里的后裔,从母系说,帖木儿的祖先,可能娶过成吉思汗的女性后裔。
按照惯例,问题俺还是要问的.......
此次西征历时5年,史称“五年攻击”....
于是帖木儿决定再度搁置东征中国的计划,发动规模最大,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远征,史称“七年攻击”。
可是这次没有七年啊,从出征到帖木儿转过头对付中国,总共才4-5年
1 前两次分别叫三年、五年攻击,第三次远征必须起新名字;
2 中亚属于波斯文化圈,极度崇拜七,叫七年攻击好听,不一定是七年;
3 回历是纯阴历,每年 354 年,比西历年365天短。
4 将东征中国也算进去了,共耗时 6周年,7 毛年。
今天又翻了翻《克拉维约东使记》,里面关于米兰沙父子、两只羊的记载不少,关心两羊的读者可以看看。
终于写完了....太累了。写不动了。
之后还会写,不过可能不在这个帖子里更新了。本帖可以宣布太监了。
以下是分割线
————————————————————————————
卡斯蒂利亚王国(西班牙语Reino de Castilla,英语Kingdom of Castile,所以常被翻译为卡斯提尔王国)。西班牙国徽六国之一(西班牙国徽六国是卡斯蒂利亚、莱昂、纳瓦拉、阿拉贡、格拉纳达和阿斯图里亚斯。西班牙国徽章中的城堡图案,就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家徽)卡斯蒂利亚王国有两个阶段,即卡斯蒂利亚王国和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阶段。总共有4个王朝。成4的历史跨越了两个阶段,含2个王朝(伊维拉王朝和特来斯玛拉王朝)。卡斯蒂利亚源自西班牙语,意思是“城堡”。引申义为“城堡之地”。因为卡斯蒂利亚建国时期外患严重,为巩固自己的国土,卡斯蒂利亚历代君主都大力修建军事城堡,使得这个地区城塞林立,因而得名。
卡斯蒂利亚王国是现代西班牙国家,西班牙语和西班牙文化的创始者。亦是西班牙民族和葡萄牙民族的前身。但是成4里面把所有伊比利亚半岛极毒教国的人物都给了卡斯蒂利亚,其实这里面不少人属于其他国家,例如葡萄牙、阿拉贡、纳瓦拉和莱昂。这些国家当时都是政治独立的国家实体,都是和卡斯蒂利亚地位对等的,而不是其一部分。成4里只以卡斯蒂利亚代之,是因为卡斯蒂利亚还是西班牙再征服运动(Reconquista,又叫做“收复失地运动”,指伊比利亚半岛受绿教入侵后,各极毒教国家将其失去土地夺回收复的历程,全历程耗时770年,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洗清绿教影响的历史事件)的主导国家。可以说卡斯蒂利亚的历史,就是中世纪西班牙的历史。以卡斯蒂利亚王国为代表的伊比利亚半岛极毒教国有两大特色,一是极为依赖外援。二是宗教性特别浓郁。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大多采用封建分封制度,中央集权极差。加之外部异族文明的干涉力度较大,所以国家分封后往往内讧频仍。伊比利亚半岛的统一耗时数百余年,主要原因就是内讧。由于内讧过多。这让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十分依赖其他国家的外援力量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和进行军事扩张。这使得伊比利亚半岛国家深深参与了其他国家的斗争中去。外战与内争交织,彼此相互影响深深地影响了西班牙国家的走向。后世西班牙地跨欧美的大帝国的建立和西班牙屡屡参与的欧洲外战,盖源于此。与此同时,由于内受严厉的封建身份限制,外受外国干涉和异族压迫,所以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底层人士往往把精神寄托在不问身份的教会上,而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上层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和进行民族动员,对宗教大力扶植。让宗教为西班牙再征服事业提供原动力。所以造成西班牙语世界宗教气氛浓厚,宗教势力庞大。西班牙能够驱逐外敌完成统一,宗教功不可没。但同时这亦为后世的西班牙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卡斯蒂利亚王国传国408年,有力的拓展和建设了西班牙民族。影响力及于当代。现代西班牙语就起源于卡斯蒂利亚语。1469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结婚,标志着西班牙民族完成统一。卡斯蒂利亚王国也从此走入历史,成为了新生的西班牙王国的一部分
另外西班牙语名字和英语名字其实是同源但是发音写法不同的。英语里的亨利,西班牙语叫恩里克、彼得叫佩德罗、约翰叫胡安(在葡萄牙语里叫若昂)。费迪南叫费尔南德斯或费尔南多。詹姆斯叫海梅。所以有的材料写作亨利X世的,就是恩里克X世。
阿尔丰沙八世:这位是卡斯蒂利亚伊维拉王朝(House of Ivrea)的三代目阿方索八世(Alfonso VIII of Castile,1155-1214),他因赢得再征服事业决定性战斗的胜利,所以在卡斯蒂利亚历史,西班牙历史和再征服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人送绰号“尊贵王”(the Noble)。
生于索里亚。三岁时因父亲病死而继位为卡斯蒂利亚国王,陷入主少国疑的卡斯蒂利亚立即陷入大乱。于是乎阿方索八世就被贵族们当做奇货争来夺去。幼年的阿方索八世经常当人质,而且绑票者往往还威胁虐待他,有时甚至让他挨饿。所以这位少年国王十分早熟,而且为人个性顽强。虽说阿方索八世能力比较有限,但早年的锻炼让他手腕并不差。1170年,15岁成人后他宣布亲政。他首先通过婚姻借得英国外援,随后通过割地而获得了圣地亚哥骑士团(Orden de Santiago)的骑士团长尊位。有钱有武力的阿方索八世终于暂时稳定了国家。但为了能真正被贵族们认同,而且也要为了补偿自己在领地上的损失,阿方索八世决定继续前辈的再征服事业,以打击南方的绿教国家来提升自己的实力。阿方索八世的决策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因为此世伊比利亚南方诸国处在所谓的“泰法诸国时期”。基本是一盘散沙,但是阿方索八世这次棋差一招 —— 完成了北非统一,正在崛起的穆瓦希德朝恢复了北非绿教国家对伊比利亚的传统兴趣,穆瓦希德朝四代目曼苏尔已经带来了他身经百战的军团来到了伊比利亚。这决定了对此不甚了了的阿方索八世的失败。
1179年,阿方索八世签署了《卡尔索拉条约》(Treaty of Cazola),宣布伊比利亚半岛极毒教国家军事同盟的重建。再征服事业正式恢复。1194年,极毒教联合军南进攻取塞维利亚,结果未能攻破。曼苏尔决定必须反击联合军,保障他北方边界的安全。于是他率领穆瓦希德朝大军赶来进攻卡斯蒂利亚南部的阿拉尔科斯要塞。阿拉尔科斯要塞是瓜迪亚纳河(Guadiana river)上卡斯蒂利亚军最主要的支撑点,是绝对不容有失的。于是阿方索八世立即率军赶来抵抗。1195年7月18日,卡斯蒂利亚军和穆瓦希德军对阵于阿拉尔科斯要塞外。由于阿方索八世经验不足发生误判,以为敌军数量寡于自己。所以自信心爆棚。不等待援军到来即投入战斗,结果在卡斯蒂利亚军在战斗中陷入重围,损失8000余人,卡斯蒂利亚国王御用骑士团 ---- 卡拉特拉瓦骑士团几乎全灭。阿方索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才逃出生天。阿拉尔科斯战役(Battle of Alarcos)是再征服事业中最大的几次惨败之一。在阿拉尔科斯战役中惨败的卡斯蒂利亚立即陷入经济危机,为了筹备军力,阿方索八世被迫下令聚敛。阿方索八世所用之人私心深重,导致聚敛政策迅速蜕变为横征暴敛,引起极大的民愤。结果阿方索八世不得不忙于平定卡斯蒂利亚各城市的各种内乱。穆瓦希德朝本欲借助内乱之机进击卡斯蒂利亚,但是因曼苏尔患病,且北非游牧国家一贯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暴乱的发生。曼苏尔不得不回军镇压。结果给了阿方索八世以喘息之机。阿方索八世最终以向犹太人借款而得以缓解财政危机。然后就是近18年的休养生息,直到1212年和平才被再次打破。穆瓦希德朝五代目纳赛尔的北进重新点燃了再征服事业的火焰。
1199年做了穆瓦希德朝五代目的纳赛尔为人平庸孤僻,尽管他勤于政事,但才具有限使得他总是做事事倍功半。虽然勤政不倦,但国内依然叛乱频仍的同时,撒哈拉游牧人侵袭不停。纳赛尔因此他被迫想要再次对北方的极毒教王国发动“圣战”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乎他动员近10万大军开始北进。受到威胁的卡斯蒂利亚一面下达总动员令,另一面立即求取外部支援。在最著名的铁血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呼吁下,大批十字军来到伊比利亚支援,同时深感穆瓦希德朝威胁的西班牙各诸侯如阿拉贡,卡斯蒂利亚,纳瓦尔和葡萄牙在英诺森三世的教谕下团结起来共同抗敌。极毒教联合军动员起五万人马,南下抢攻穆瓦希德朝。1212年7月13日。极毒教联合军和穆瓦希德朝军在纳瓦斯-德托罗莎平原相遇。在阿方索八世的指挥下,极毒教联合军表现出色。因其统帅在战斗中能身先士卒,在领袖激励下,极毒教联合军以巧妙的运动起其占优势的重骑兵扰乱敌军阵型,进而猛冲的战术,成功击败人数占优的穆瓦希德朝军队,取得纳瓦斯-德托罗莎会战(Battle of Las Navas de Tolosa)的辉煌胜利。纳瓦斯-德托罗莎会战是西班牙再征服事业的转折点,从此绿教彻底丧失了向北方极毒教国家发动进攻的军事能力,转入守势并逐步走向没落。只能任凭北方极毒教国家宰割。再征服事业可以说从这一战起就得以底定,剩下的征服战争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因此这一战也被认为是再征服事业的决定性战役。阿方索八世因此战功,被西班牙人尊称为“纳瓦斯的胜利者”(el de las Navas),并上尊贵王名号。然而卡斯蒂利亚王国却未能趁热打铁完成再征服事业,纳瓦斯-德托罗莎会战次年,伊比利亚半岛因干旱导致大饥荒,重创了卡斯蒂利亚王国。1214年阿方索八世死去,其子恩里克一世继位时仅十岁,这导致卡斯蒂利亚王国迅速陷入内乱,无力继续进行再征服事业。一直到费尔南多三世执政时混乱才告结束。
阿方索八世一生坎坷,紊乱和混乱是他治世的特征。他本人也不能说是才华横溢。但是他顽强、不认输的个性让他挺过了一系列危机,最终还取得了再征服事业的决定战的胜利。而且他很有前瞻性的建设了巴伦西亚公共学院(studium generale of Palencia,studium generale直译为“所有地方来的学生都可来之地”,这个词于13世纪出现,是西欧各大学的前身。比如牛津大学前身就叫牛津公共学院),这是西班牙大学教育的开始。所以阿方索八世无论是在西班牙的历史还是文化史上,都是一位很重要的王者。
德米尼克:这位是中世纪西班牙出身的著名学者和大神学家,多明我会(Dominican Order,拉丁语Ordo Dominicanorum)的创始人多明我-古兹曼(Dominic de Guzmán),一般称为圣多明我,圣道明修或者圣多米尼克(Saint Dominic)。他是天文学者的主保圣人。他创立的多明我会,一度是天主教会诸派系中执牛耳者。有一个时期里中世纪西欧神学家如果不是出自方济各会,就是出自多明我会。
生于卡斯蒂利亚的卡莱鲁埃加(Caleruega)一富贵人家。父名腓力,母名胡安娜。传说他出生之前就有异象。其母怀孕时曾去修道院祈求安产。在院内获一梦,梦见一猛犬从她腹内钻出,口吐火光燃烧大地(所以多明我会的口号叫Domini canis,就是主之猛犬的意思),因此他出生后很受父母宠爱,被认为将来必成大器,多明我成年后,因其舅舅是当地主教,所以获得推荐,到巴伦西亚公共学院求学,在此地游学十年,精修人文和神学。很快成为巴伦西亚公共学院中的学霸级人物。因此毕业后被学院礼聘为讲师。他首次出名是在1191年,这一年伊比利亚因长年战争和天气干旱,导致大饥荒。卡斯蒂利亚王国在这次大饥荒中遭到沉重打击。多明我面对饥民惨况十分不忍,拿出了自己所有钱物救济穷苦。后来为救济饥民,多明我甚至卖掉自己的衣服,家具和手稿来筹款救民,结果弄得自己家徒四壁。其学生见状十分不解,尤其是在见多明我出卖手稿时就拼命阻止。多明我见状训斥他的学生道“汝惜此老死之皮,可知当下人旦夕且死乎?”(当时书卷是记载在羊皮纸上的,所以他说是老死皮)。多明我因此善举而大受瞩目,之后被奥斯玛修道院礼聘成为本堂会士。1203年,多明我和奥斯玛修道院的主教奉命出使丹麦,为卡斯蒂利亚奉迎丹麦公主。但使团走到法国南部地区时因丹麦公主早逝,因此只能折返。多明我在法国南部地区旅居时,看到法国南部地区天主教异端横行的现状后非常不满,于是立志和异端作斗争。他在旅居时曾多次参加和当时法国南部地区阿尔比派(Albigensians)的论战里去,取得数次小胜。但是不能改变法国南部地区被异端派系控制的现实。
1215年多明我又受委派去到法国南部去对付阿尔比派。在他去之前,已经有好几批人前往该地和阿尔比派对辩,但都没有成功。多明我到任后,发现其原因在于之前派遣去的人总是弄一堆复杂又铺张的宗教礼仪,而且居高临下的和当地人讲话。讲话时往往满篇教条,丝毫不接地气。和当地百姓格格不入。所以他体会到为了扩张教会的影响,圣职人员不但要受良好教育,而且必须用一种更简单、与初代教会使徒制度类似的体制来向人传道,故他立志成立新的修士团。于是当年多明我在图卢兹,和他的几个弟子一起在一间借来的房子中成立了他的修士团。这就是日后的多明我会。多明我会的成立,受到了图卢兹主教的欢迎,并且在他的推荐下,多明我去到拉特兰,参加了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多明我会获得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支持。1216年8月,多明我和他的早期同志们在普依立会定规。然后在图卢兹设立本堂,开堂收徒。修会扩张速度很快,修士中不乏当时的名门贵族,比如1216年,意大利著名豪族蒙菲拉特家的古力耶莫(Guglielmo di Monferrato,游戏里法国的那个肯兰都和他是一家人)宣布入会。这是早期多明我会最有名的会士。1217年,教皇霍诺留三世正式颁布文书,承认多明我会为正规修士团。1218年宣布允许多明我会在圣萨比那大堂列座讲学,标志着教廷对多明我会的承认。
多明我会成立后一直借用图卢兹作为本堂。1220年因教皇霍诺留三世宣布多明我会可以用圣赛斯图-文切诺教堂(Basilica of San Sisto Vecchio)作为其女子分部的会所。因此将本堂搬至罗马(多明我创会之前,就成功收服几位女弟子。所以他创会后继续保持了这个规矩,因此多明我会是有女子分部的)霍诺留三世是多明我会的最大恩人。不但承认多明我会的地位,还多有周济,对多明我会的会士也委以重任。多明我会真正的发展是在他执政时期获得的。在被承认为正规修士团后,多明我就在各地旅行,进行扩张修会和处理各种会务而奔走。多明我本人晚年因执着于修行,生活清苦。经常禁食,而且有严重的饮食不调。结果健康江河日下。1221年,多明我因常年为劳碌,结果染上重病,逝世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
多明我会成立之初就特别注重训练传教士的语言艺术,讲究修士除了要精于神学知识,还要能言善辩。为此多明我会成立之初就注重向欧洲各大学校的神学院派修士。多明我会的训练让其会士很快就成为各大学校的讲师。比如巴黎大学。多明我会和另一个大修会方济各会之间关系很特殊,多明我据说在罗马有一次祈祷时入梦,于梦中见一人,被圣母指为大善。梦醒后出门见一衣着褴褛男子和梦中所见之人一样,便挽其手,邀其共进饮食,考教学理。其所见之人就是方济各会的会祖方济各。因会祖有此美谈,所以两会之间关系融洽交流甚广,两边的理论经过交流融合也差不多。现在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之间还相互携手,凡会中重大仪式,都邀请对方修会派员参加庆贺。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的携手,大大增强了影响力和组织的发展速度,最盛时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基本垄断了西欧大学神学院的讲坛。比如巴黎大学神学院在索邦之前,已经被两会垄断近50余年。
多明我会成员特征是皆穿黑色斗篷,所以又叫黑衣修士团。修会采用比较严格的圣奥古斯丁式会规,提倡会士应该济贫、乐道、勤奋,因为设立之初的就强调和异端思想对抗,因此比较强调传教、辩论和斗争而非体悟(所以多明我会又被称为宣教修会,拉丁语Ordo Praedicatorum)。虽然也赞赏修行,多明我本人也身体力行,并于逝世时强调修行的重要。但是个体修行仍不是多明我会的主要目标。多明我会主要强调辨识性。认为会士既非牧师亦非俗人,所以规定会士只要精修学术,勤于传道,日常济贫即可。只要做到这些,就允许会士积累产业,过世俗生活。这种很接地气的设计是日后多明我会的扩张迅速的一个原因,但由于不重自修,只看某些片面操行,导致在现实中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因为标准偏狭,所以让奸狡文痞,刀笔恶吏皆有了幸进之门。所以多明我会在后来走入极端,日后欧洲各国臭名昭著的异端审判所,其成员大多出自多明我会。因此原因,在18世纪后多明我会的势力有所削弱,但是现在依然是天主教会中相当有势力的大派系。多明我会最著名的作品是《玫瑰经》(The spread of the Rosary),是现在天主教信徒最常念诵的经文。
桑舒:独立的葡萄牙王国第二代国王桑乔一世(Sancho I of Portugal),因其一生喜欢建设城市,鼓励移民到新征服的土地,奠定了葡萄牙国家的基础。所以绰号殖民王(o Povoador,即the Populator,意思是使人口增长者)
生于科英布拉(Coimbra),16岁被封为骑士,然后随父亲阿方索一世参与了葡萄牙的建国战争,积有一些军功和人望。因此1185年父死后顺利继位。桑乔一世和其父亲不同,他是一位内政型的王者。因为葡萄牙是从卡斯蒂利亚之中又分裂出来的,所以他父亲死后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等王国就开始谋夺吞并葡萄牙。所以他的一生中主要专注于保障葡萄牙的独立免受其他极毒教国家的干涉,因此他对于再征服事业不甚热衷。其所参加的外战甚少。唯独可谈的武功是在1189年,这一年桑乔一世借助一支路过的十字军的力量,在整合了自己部队后坐船绕过圣文森特角,登陆奇袭穆瓦希德朝。成功夺取锡尔维斯和阿尔沃。扩大了葡萄牙的领土。但是桑乔一世不把重心放在再征服事业上,战后迅速将主力转移回北方来防御卡斯蒂利亚和莱昂。所以仅仅过了4年就丢掉了锡尔维斯(但保住了一部分土地)。再征服事业的葡萄牙阶段也就因此结束。
桑乔一世为了葡萄牙的独立付出很大心力,为了抵御莱昂和卡斯蒂利亚的并吞企图,他首先以政治婚姻的办法,娶了阿拉贡公主杜尔切(Dulce of Aragon),阿拉贡成为第一个承认葡萄牙的西欧国家。接下来他宣布停止和加利西亚的战争,这番外交折冲让葡萄牙进入到一个巩固和稳定的时期。桑乔一世创立了葡萄牙国库,从此葡萄牙政府的财政就不再是王家的私款。葡萄牙国家从此有了运行的基础。然后桑乔一世致力于开始在葡萄牙各边境地区建城殖民。当时葡萄牙全境因为长期的战争,几乎是十室九空,有些地方甚至荒无人烟。桑乔一世大力推行建城事业,招纳各地移民。不少弗莱芒人在桑乔一世的招募下来到葡萄牙的新城市里定居成为葡萄牙人。弗莱芒商业圈的影响力亦延伸到了葡萄牙,桑乔一世借机颁布奖励商业的政策,利用弗莱芒发达的商业圈的关系拓展葡萄牙的商业。桑乔一世统治葡萄牙27年,把这项政策贯彻始终,使得葡萄牙的商业经济有较大发展,早期的资产者和中间阶级开始出现。葡萄牙的边疆地区也因此得以巩固。因此葡萄牙史学家尊称他为殖民王。此外,桑乔一世本人文化水平很高,善于写诗,他本人为葡萄牙文学贡献了一批诗作。他创立国库后第一道支出,就是赞助葡萄牙的留学生到西欧各国的大学里去游学的赞助费。所以桑乔一世时期葡萄牙的文化也走上发展之路。
作为一位守成之君,桑乔一世十分合格。他即位时的葡萄牙是一切草创,他离去后的葡萄牙已经有了一个国家的样子。桑乔一世前的葡萄牙国境线经常变动,十分不稳定。桑乔一世后葡萄牙边疆基本已经牢牢控制在葡萄牙国家手中。桑乔一世27年的稳定统治,为日后葡萄牙国家和文化都奠定了基础。因此他被公认为是葡萄牙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君主。
斐迪南三世:这位是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明君,伊维拉王朝的第六代目费尔南多三世(Ferdinand III of Castile)。由于他开拓进取,武功赫赫,取得多次重大胜利。为卡斯蒂利亚王国拓地千里。所以被西班牙人称为圣王(el Santo)和大帝。
1199年左右生于莱昂王国的瓦尔帕莱索(Valparaíso ,当时叫Peleas de Arriba)。莱昂王国国王阿方索九世之子。母为卡斯蒂利亚女王贝伦加。阿方索九世在位期间一直为了实现莱昂和卡斯蒂利亚的再联合而努力,并很有成果。费尔南多三世幼年是在卡斯蒂利亚宫廷里渡过的,所以他对于卡斯蒂利亚很熟悉。而莱昂王国亦不反对他的继承权。所以在他即位后,莱昂和卡斯蒂利亚的再联合就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1217年,费尔南多三世的舅舅,卡斯蒂利亚摄政恩里克死去,死前将卡斯蒂利亚王位传给他。1230年,费尔南多三世签署《贝纳文特协议》,宣布继承莱昂王国。从而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王国再次实现联合。1231年,费尔南多三世宣布成立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实现了两国的再次统一。
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再生之后立即发生贵族叛乱,结果被费尔南多三世顺利平定。但是战后的费尔南多三世认识到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只有军功才是实打实的东西。因此费尔南多三世为了建立军功以稳定统治,发泄贵族的精力,同时为了完成民族解放事业。在统一了王国后全力投入对绿教徒的作战。此时正逢安达卢西亚的绿教国家陷入全面内乱,叛徒迭出。费尔南多三世见机不可失,立即发动全面进攻。在他的指挥下,卡斯蒂利亚军以瓜达基维尔河的作战基地为依托,不断出击袭击绿教徒国家。连破绿教军队,夺得不少城邑。首个高潮发生在1236年2月,这个月里费尔南多三世亲率军队出击,经过四个多月的围城战后攻克了科尔多瓦。科尔多瓦战役是再征服运动中一场意义极为重大的战役,它标志着绿教徒已经不可能在和极毒徒在伊比利亚一争短长。费尔南多三世还在这一战中夺回了西班牙第一国宝——圣雅各大教堂的大钟。这是西班牙民族主义的重大胜利。这件功绩让教会加封了费尔南多三世“圣王”名号。
获得胜利的费尔南多三世决定趁热打铁,绝不给对手喘息机会。于是卡斯蒂利亚军在他的领导下几乎每年都在发动进攻。1246年,费尔南多三世在反复拉锯后,成功夺取了哈恩城。获得前进基地的卡斯蒂利亚军开始冲向直布罗陀。为了实现冲向直布罗陀海峡的梦想。费尔南多三世使用焦土战术,不停袭击塞维利亚地区的绿教徒工事。掠夺其地盘。丧失野战力量的绿教徒只能成为自守贼而坐困愁城。卡斯蒂利亚的土地日益扩大。1247年年末,经过艰苦的16个月围攻后,卡斯蒂利亚军最终于12月22日攻克了安达卢西亚的第一大城塞维利亚。战后为了犒赏部下,费尔南多三世宣布将征服的土地上所有的绿教徒全部驱逐,将其地产赏给战斗中有功之人。费尔南多三世的政策让一大批人大发横财,许多新封建主迅速崛起。结果大获人心。塞维利亚战役的胜利和战胜后的政策,昭示了绿教暴徒在西班牙的黄昏。绿教徒被永远赶出西班牙的命运已经确定。1252年,费尔南多三世因病逝世。死前将全卡斯蒂利亚王国传给其子阿方索十世。自此莱昂王国被确定并入卡斯蒂利亚,进而从历史上消失。
费尔南多三世的一生是征伐的一生,代表着再征服运动的新高潮。他严格说只是一个善于“下山摘桃,顺水推舟”的人。比如莱昂-卡斯蒂利亚再联合基本是被他的父亲搞定的。而安达卢西亚的绿教徒国家,在纳瓦斯-德托罗莎会战之后就已经丧失了野战力量,自顾尚且不暇。所以费尔南多三世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只是顺水推舟完成前人遗留下的事业即可。但是费尔南多三世意志坚定,对政治嗅觉敏锐,利用贵族渴望武功的本性顺利维持了自己的统治。而且他军事指挥能力也不差。凭借自己的指挥连克对手的坚城大邑。把卡斯蒂利亚的国土扩张了近一倍。并且在他死后顺利传位给儿子,从此莱昂王国和卡斯蒂利亚再不分开。说明他依然是卡斯蒂利亚历史上一位伟大而能干的君主。
昆萨露:这位是中世伊比利亚宗教文学的大师,卡斯蒂利亚文学的始祖,西班牙中世纪神学家贡萨罗-德-贝尔赛奥(Gonzalo de Berceo,1197-1264)。他是西班牙语文学,西班牙语宗教文学和宗教主题文学的鼻祖。是西班牙文学史上开天辟地级别的人物。
生于贝尔赛奥一贫穷村庄,早年生涯不详,但可知从小即入教会修持。在教会中接触到了一些伊比利亚早期史诗文学作品后迷上了写作,随后写作成了他终身的爱好。他大约在1237年左右做上了神父,后来在瓦伦西亚进修。进修后成为一名中级教士。随后任职终身。贝尔赛奥一生作品很多,但基本都是宗教题材的诗作和理论著述。其他主题诗作甚少。虽然创作题材比较单一和狭隘,但贝尔赛奥的作品在西班牙文学史和西班牙的历史都有着重要地位。贝尔赛奥之前的西班牙文学里的宗教文学,基本都使用对于普通人十分晦涩和繁复的拉丁语来写作。因此很不亲民,实际上只是贵人和教士的玩物。而贝尔赛奥一改以往陋习,使用卡斯蒂利亚土语写作类似作品。所以他是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有据可考而无可置疑的纯用西班牙语系下各种土语创作作品,而不用拉丁语创作的文学家。他有一首赞美里奥哈葡萄酒的诗歌,是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首纯粹用西班牙语系下各土语,而不是用拉丁语或者参杂拉丁语写的诗。这首诗被称作是西班牙民族文学的初啼,历史意义十分重大。贝尔赛奥文风简练,极少使用冗繁的修辞,因此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备受欢迎。西班牙的教士们从而有了一件向信徒布道时的利器。贝尔赛奥比较擅长创作圣母赞歌,他的代表作品叫《圣母显圣记》(Milagros de Nuestra Se?ora)。这首圣母赞歌全部使用卡斯蒂利亚土语写作,因为遣词平易,造句近人。故很受本地人欢迎,为再征服事业提供了很大的精神动力(虽然罗马教廷因为此赞歌中使用了异端的理论而谴责这部作品)。贝尔赛奥发展了西班牙宗教主题诗作中著名的“学士诗”(Mester de clerecía)。所以他也是学士诗的鼻祖。贝尔赛奥开创了绝对意义上的西班牙民族文学。西班牙土语文学作品都是在他之后逐步出现和兴盛起来的。因此他被认为是西班牙民族独立事业的英雄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阿尔丰沙贤王:这位是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第一文化名王,伊维拉王朝的第七代目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of Castile)。因为他在西班牙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人送绰号“贤王”(el Sabio)
生于托莱多。父为卡斯蒂利亚历史上的明君费尔南多三世。费尔南多三世一生开拓进取,取得降服安达卢西亚,为卡斯蒂利亚拓地千里的不世之功。所以他在卡斯蒂利亚王国非常受各界欢迎,卡斯蒂利亚王权因而大振。阿方索早年就跟父亲出征,在战斗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才干,因此在即位后因受父亲余萌,国内一派升平。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他本能做出一番事业。但是父亲的成功也可以成为儿子失败的基础。这在阿方索十世上体现的很好。阿方索十世个性正派而浪漫,富于气魄宏大的理想。他本人能力也绝非弱鸡,所以一生中政治上虽然败笔不少,但是依然保留了王位。但是他确实不善权谋,杀伐不果断。缺乏王者应有的点水必偿睚眦必报的气魄。他富于理想的特点让他往往不顾实际。如果他是一个强大政府的大国领导,他的文人特质会让他成为一位大帝。但是在卡斯蒂利亚这个封建制度严格,中央权力虚弱,内外忧患严重的地方,他的这种书生气魄就容易脱离现实,招致内乱。所以阿方索十世的统治下,卡斯蒂利亚结连遭到几个失败政策的打击,国势一路下滑。所以成四评价他是“统治上失败重重”。这几个失败政策中影响较大的有“1257年神罗皇帝竞选”和卡斯蒂利亚羊毛业公会危机。
阿方索十世的母亲伊丽莎白出自著名的霍亨斯陶芬王族。所以阿方索在理论上是可以参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竞选的。而阿方索十世亦想凭借卡斯蒂利亚的国力成为西欧君主中公认是地位最尊贵的“皇帝”,把伊比利亚势力插入到德意志地区中。于是阿方索十世开始参选。历届神罗皇帝选举虽然不乏民族主义和教派冲突的背景,但是大体上来说都是纯看候选人的财力或武力的硬拼。选帝侯个个公开贿选卖票。而候选人为博得“皇帝”名号,也大肆举债借款买票。著名的1520年选举甚至造成了当时德意志第一富豪富格尔家的破产。阿方索十世这一点上自然也不会例外。阿方索十世先后两次参加皇帝选举,但因为他为了得到支持而拉拢意大利的吉贝林派,得罪了教皇。随后在和德意志的选帝侯的纵横中败给了鲁道夫一世,结果两次参选全部失败。这两次选举中阿方索十世为筹集贿款,大借外债。选战失败后他为了偿还债务,宣布贬值货币,提高关税,结果给卡斯蒂利亚的商贸造成沉重打击。随后卡斯蒂利亚又爆发了羊毛业公会危机。1273年,阿方索十世召集羊毛业者3000余人,宣布成立卡斯蒂利亚羊毛业公会(Honrado Concejo de la Mesta,简称Mesta)。阿方索十世的本意是要通过公会来增进卡斯蒂利亚羊毛业的发展,改善他由于外债高涨导致的外贸恶化。阿方索十世的这个决策促进了羊毛业的发展,让西班牙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内成为世界级的羊毛业大国。但当时阿方索十世只图改善外贸环境,考虑不够周详。对于该公会不加限制,缺乏监管,结果卡斯蒂利亚羊毛业在市场刺激下迅速陷入恶性无序发展,导致卡斯蒂利亚出现“羊吃人”现象。泛滥的养羊业一方面压低了羊毛价格,导致外贸形势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因为养羊业抢占农地,使卡斯蒂利亚食品价格暴涨。阿方索十世的经济政策完败,实在无钱的他企图从大贵族手里夺钱。结果惹怒了大贵族。使得大贵族团结起来准备推翻阿方索。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借口 —— 后嗣继承问题。
1262年,阿方索十世攻克战略要地加的斯。从此卡斯蒂利亚剑指直布罗陀,这让格拉纳达王国如坐针毡。于是格拉纳达王国联合马林朝,开始和卡斯蒂利亚反复争夺这一地区。1275年,格拉纳达-马林朝联合军在埃西哈战役(Battle of ?cija)中借助卡斯蒂利亚内部矛盾,充分发挥骑兵灵活性后,以突击大败卡斯蒂利亚军。阵斩阿方索十世长子费尔南多。主官战死的卡斯蒂利亚边防军大乱,多亏阿方索十世的次子桑乔出面组织,才抵挡住了联军的北进。此役中桑乔的表现深得众心,使得卡斯蒂利亚的大贵族们认为桑乔更有能力,故纷纷投到他的旗下。1278年,卡斯蒂利亚军在阿尔赫西拉斯海战中惨败而归,卡斯蒂利亚顿时陷入财政危机中,为了支付围攻时的费用,卡斯蒂利亚王国甚至收取所谓“围攻税”,结果因税负苛刻而民怨四起。结果这次军事失败导致卡斯蒂利亚基层民变蠢蠢欲动,国家动摇。阿方索十世情急之下,采用曹操借粮官人头的方法,杀了自己的犹太裔包税人来向臣民交代才避过一劫。见到有机可乘的桑乔在闻知阿方索十世却想把王位传给长孙后,立即借此机会造反。卡斯蒂利亚王国陷入内乱。阿方索十世对内经济惨败,对外武功不振,这使他不受贵族和城市阶层的欢迎。随后他又昏招迭出,他本想通过组织十字军的方法团结叛乱贵族,但是叛乱贵族宣布摩尔人是可利用的盟友。于是阿方索十世想结连摩尔人来抵抗叛军,结果叛军立即将这件事捅到罗马,使得教皇宣布阿方索十世是信仰的敌人。处处失利的阿方索十世迅速战败。1284年,阿方索十世被迫宣布传位给桑乔。随后病逝于塞维尔。
阿方索十世执政伊始,国内歌舞升平,国势如日中天。而当他执政结束时,卡斯蒂利亚经济衰退,内乱不休。这充分说明了阿方索十世的治政水平。但是,英雄不以成败论。政治也不是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全部。阿方索十世在政治上的失败,不能掩盖他为西班牙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作为西班牙民族文化史上的第一名王。阿方索十世对西班牙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能不大书特书一笔的。阿方索十世毕生热爱文化事业。他本人文化造诣很高,卡斯蒂利亚历史上许多文化上的第一部作品,不是出自他的资助,就是确定有他参与编写。他不类其他伊比利亚半岛政权的统治者,阿方索十世为人思想开放,对各种文化成果不问出处而只问效果。因此他既能辨别什么是卡斯蒂利亚需要的,又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它。所以在他的统治下,以犹太人、阿拉伯人为代表的各国人士经常往来卡斯蒂利亚,甚至不乏能在其宫廷内任职者。往来的诸国诸民族把各种不同的文化成果带入了卡斯蒂利亚,使得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文化事业能够同时获得东西方文化源泉的哺育,进而文化腾飞,景况繁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阿方索十世之前的卡斯蒂利亚因长期进行军事斗争,是个强梗尚武的地方,文化水平十分落后。不要说一般平民,就是贵族武士,学者教员也大多粗鄙无文。可以说除一些文学作品和宗教作品外,无论是文化还是学术,基本是一无所长,即便有一点学术,也是烦琐哲学或者玄学迷信。阿方索十世惩于此情,决心变革。于是他对学术发展慷慨解囊,大力引进外国学者并不惜金钱资助。1256年左右,阿方索十世以托莱多地区发达的翻译业和学术为基础,赞助成立了托莱多翻译学院(Escuela de Traductores de Toledo)。这是中世纪伊比利亚最伟大的学术团体,其历史地位在西欧历史上也是重量级的。在阿方索的赞助和领导下,托莱多翻译学院翻译制作了近千部作品,译作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从法典到童话书在内的各种外国学术、文艺和技术作品。而且尤为重要的是,阿方索要求学校在翻译时,必须将外国作品翻译为卡斯蒂利亚语,而不是一直以来的拉丁语。因此托莱多翻译学院的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卡斯蒂利亚语,把卡斯蒂利亚语这种粗陋的地方土语变成了一种内涵丰富,结构完整的语言。卡斯蒂利亚语从此成为一种完善的民族语言,并在日后逐步演变为我们所知的现代西班牙语。除此之外,在托莱多翻译学院的工作下,伊比利亚地区学术飞速发展。成绩极其显赫。比如天文学阿方索十世本人对天文学就有很深理解。所以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大力招募阿拉伯语译员并收集相关书籍,在自己的宫廷学校中组织学者对绿教世界的天文学进步成果予以翻译和整理。这是绿教世界天文学成果首次被有组织的翻译成西欧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后被介绍进入欧洲。是人类史上科学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在阿方索十世的组织下,西班牙的天文学因获得外国先进成果支持,实现了高速发展。短时间内就成为西欧天文学最发达的国家。1270年,卡斯蒂利亚天文学家在总结了中世纪多国的天文学成果后,制作出西班牙天文学的第一杰作《阿方索星表》(Tablas alfonsíes)。这是当时伊比利亚地区,乃至西欧地区最伟大的天文学成果。《阿方索星表》将一年的长度精确到365天5小时49分钟16秒,基本和现代数值一致。其对于恒星运动理论的记叙完善了托勒密体系,从而使托勒密体系成为欧洲天文学的统治性流派,《阿方索星表》因用法简易,记录精确,自印刷后一直被西欧各国使用了三百多年。是人类史上一大瑰宝。而西班牙的天文学的极大进步。为后世西班牙航海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阿方索因为赞助天文学发展,使西班牙成为天文学大国,所以后人赠他绰号“天文王”(el Astrólogo),以表彰到了现代月球上有一个陨石坑被称作阿方索陨石坑(Alphonsus),就是为了纪念阿方索十世的。文学上亦有极大发展。为了辅助王子的教育,阿方索十世命令托莱多翻译学院大规模翻译东方的文学作品,在这个命令下,许多东方的文学作品被翻译和介绍进西欧。其中最有名者就是印度的《五卷书》(Panchatantra,托莱多翻译学院用的是阿拉伯人仿照五卷书写成的《卡里莱和笛木乃》Kalila wa-Dimna)。东方文学元素的进入大大推动了西班牙本土文学的发展,卡斯蒂利亚语通俗文学基本都是在阿方索十世之后出现的。阿方索本人文采出众,他的《古诗集》是西班牙语四大抒情诗之一。但他本人力推新崛起的散文文学,在他的力推下,托莱多翻译学院大量翻译外国散文,使散文文体在西班牙语地位中大为攀升,并在日后结出累累硕果。所以西班牙语文学界奉阿方索十世为“西班牙散文之父”。除文学外,托莱多翻译学院对西班牙的法学和史学上亦有极大贡献。阿方索和下属学者一起合作,在汇集了罗马法和参考了其他国家法律后,于1265年写成了中世纪欧洲法学史上最著名的法学书籍《法典七章》(Siete Partidas)。《法典七章》共分七章,含宗教法,民法,商法,继承法等多项法学内容。这部书中关于骑士阶级的管辖法,据信出自阿方索十世本人。《法典七章》自诞生后,一直被西班牙语国家奉行。现今也是这些国家民法典的起源。美国民法典亦使用《法典七章》为法源。其影响力难以估量。为纪念这部法典的功勋,现在美国众议院将阿方索十世列为美国民法典法源创制的23贤人之一,将其名字刻在众议院内以资纪念。除了这部书外,阿方索十世还赞助出版了史学书籍,西班牙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西班牙编年通史》(Estoria de Espa?a)就是他赞助编写的。此书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初的居民写起,一直写到阿方索时期。全书篇幅完整,考据全面。不过为了完成此书,阿方索十世与他的合作者利用了各种材料,从古希腊、罗马历史学者撰写的书到外国旅游者的游记,甚至还采用战功歌中的唱词。所以该书的历史准确性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它作为伊比利亚半岛第一部编年史,且还是第一部完全使用卡斯蒂利亚语书写的史学书籍,因此无论从文化还是历史上来说,它的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阿方索还赞助制作了《世界通史》(General Estoria)这部书取自圣经故事,收集涵盖了所有当时西班牙已知地区和国家的已知历史。虽然这部书因为阿方索十世治政失败而没有完成。但是它在各方面为西班牙史学研究开创了范式,后世西班牙史学界基本是按照这部书的定下的方式方法来治史的。
阿方索十世完善国语,训民正音,力推文化事业,创设法律体系,建构民族记忆。使卡斯蒂利亚受了一次文化大洗礼。进而成为当时西欧著名的学术发达,文化昌明之国。他统治的32年里,卡斯蒂利亚和西班牙文化有着巨大发展,东方的知识在他的赞助下大规模传入西欧,惠泽后世,为西欧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坚持卡斯蒂利亚国家主体性,建设了民族的共同认知,直接导致了后世西班牙民族的诞生。阿方索十世在文化上功业赫赫。因此他被西班牙人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文化英雄。故西班牙人称其为贤王,为其在马德里和拉-普埃夫拉-德尔-里奥(La Puebla del Río)立像以永志纪念(阿方索十世的纪念像和其他西班牙君主纪念像都不一样。西班牙其他君主纪念像往往带剑或者权杖,而它的纪念像都带着一封或几封文书,以示他在文化上的功绩)。
佩罗德三世: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三世(Peter III of Aragon),他因为通过周密策划,利用那不勒斯王国的内讧,将西西里岛纳入阿拉贡治下,随后又挫败法国干涉,取得西法地中海争霸战的重大胜利。因拓地有功,而被阿拉贡王国尊为大帝(Pero lo Gran)。
生于瓦伦西亚,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长子。幼年即跟父亲从军打仗。参加了海梅一世实行的几次对外战争,他是在军营中长大成一个青年人的。所以他能征善战,精于权谋。不过他也为人处事过刚,加上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分封制的传统。所以他统治时期反叛不断,其父亲刚死马上就有人造反。但是佩德罗凭借自己的才干迅速平定反叛。为了安抚国内大贵族的不满,佩德罗打算挑起对外战争,借助战争来转移矛盾。而这时正好哈夫斯朝的新异密穆罕默德一世拒绝再向阿拉贡称臣,于是佩德罗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哈夫斯朝,1282年,佩德罗率领15000阿拉贡军登陆非洲,准备打击哈夫斯朝。就在这时,佩德罗收到他的大使发来的急讯 —— 他一直阴谋策划的西西里岛独立获得了成功。于是佩德罗立即率军转向西西里,这就是西法地中海争霸战的阿拉贡VS法国阶段的最高潮——西西里晚祈战争的开始。
西法地中海争霸战的起源是十字军东征。法国在几次十字军东征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法王路易九世甚至自己发动了两次十字军。因为法国在十字军东征中出了很大力气,所以法国的势力跟着法军很快蔓延到了整个地中海,这大大增加了法国的分量和话语权,同时让历代法王野心膨胀。法国妄图以通过扶植亲法势力统治地中海内国家的方法,建构一个法属地中海帝国。但是法国的野心损害了地中海内很多国家的利益。促使像西班牙这样的地中海内国家组成反法同盟。在这一阶段西班牙的代表就是阿拉贡。首先阿拉贡和法国本身就有世仇。阿拉贡王国的几任君主,都兼任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的领主。阿拉贡王国有一个时期是领土横跨比利牛斯山脉的。所以成为志在削藩的历代法王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历代法王的打击下,阿拉贡王国领土不断缩水,最后被迫成为一个伊比利亚半岛诸侯。所以阿拉贡十分仇视法国。其次,在当时船舶技术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地中海的海运贸易大多依赖桨帆船。而桨帆船的特点是只能沿岸航行,以便操纵和补给。而地中海南岸都被伊斯兰教势力控制。所以如果法国在地中海上取得一个关键据点的话,阿拉贡的对外贸易就只能听法国的漫天要价了。而且法国并没有放弃对伊比利亚半岛的领土野心。所以阿拉贡王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允许法国势力垄断西地中海。而正逢法国安茹王室在教皇的邀请下入主西西里岛(西西里是神罗皇帝弗雷德里希二世的地盘,他死后其子曼弗雷德继任。教皇长期以来仇恨弗雷德里希二世。因此邀请法国来攻杀了曼弗雷德。开创了那不勒斯王国的安茹王朝)。这顿时让阿拉贡坐立不安。而此世恰好尼西亚帝国皇帝米哈伊尔八世仇视法国(尼西亚帝国是拜占庭帝国的分支,而拜占庭帝国的死敌拉丁帝国,是法国拥立的。米哈伊尔八世灭拉丁帝国,恢复了拜占庭帝国,因而成为法国的敌人)所以两者一拍即合。两家立即开始东西夹击西西里的安茹王朝。佩德罗上任后就积极策划阴谋,派出间谍和煽动家潜入西西里岛,挑动当地人对法国的不满。安茹王朝的查理一世在就任那不勒斯国王后,因其是教皇拥立的,属于教皇党。所以他大肆任用法国人为官员,而对曾经属于皇帝党的当地贵族不予信任。使得当地贵族在法属地中海势力圈中无法获得晋升和相关的好处。因此对法国非常不满。在佩德罗的挑唆下,当地贵族对法国人对当地的行政管理造成的坏处以流言形式大肆夸张。西西里岛当地的自治程度本来就高于正在实现中央集权的法国,所以当地人把法国式的制度视作无端干涉,在各种间谍的挑唆下逐渐恨如寇仇。佩德罗见机会成熟,立即和米哈伊尔八世一起出资,在西西里组织地下军事部队准备暴乱。1282年3月30日,因传言法国官员侮辱当地妇女,在地下民兵的组织下,巴勒莫的西西里岛民在晚祈时分发动暴动,随后暴动蔓延全岛,地下民兵大肆搜杀法国人。屠杀持续一个月之久,法国在西西里的势力被连根拔起。这场大暴动史称“西西里的晚祈”。晚祈事件后,在西西里当地贵族的拥立下,佩德罗三世顺利入主西西里岛。西西里岛并入阿拉贡王国。并在接下来430余年里一直由西班牙系的君主所掌控。
丢掉了西西里的那不勒斯王查理一世自然不甘心,于是乎他一面集结军队,一面联系自己的盟友。因为查理一世和法王腓力三世之间是叔侄。而法国绝对不能看着自己的地中海势力圈被阿拉贡抢去。于是法属地中海帝国全面动员起来和阿拉贡开战。佩德罗三世行伍出身,不但本人十分善战,所用部下亦称得人。在阿拉贡海军名将罗杰(Roger of Lauria)的指挥下,阿拉贡海军三战三捷,几乎全灭那不勒斯-法国联合舰队,使那不勒斯军无法越过墨西拿海峡一步,取得西西里晚祈战争中意大利战线的胜利。腓力三世眼见叔叔一筹莫展,大怒。决定亲自下场和阿拉贡决战。在法王的操纵下,法国出身的教宗马丁四世宣布不承认佩德罗的西西里王位,鼓动反感佩德罗的阿拉贡大贵族造反。同时腓力三世粜尽国库,武装起来一支庞大的法军来侵攻阿拉贡。佩德罗为了抵抗法国,于1283年宣布实行“广泛特权”。承认大贵族们对其领地的习惯法为合法法律,并同意每年都会召开御前会议处理贵族间的问题,以此暂时稳住了贵族。但是他的兄弟海梅叛投了法国。打开了比利牛斯山脉的通道。获得叛徒相助的腓力三世动员起13万法军,大举入侵阿拉贡。阿拉贡军内有叛贼,外有强敌,结果连战皆北。但是佩德罗意志坚定,采用有秩序后退拖住法军的战术苦守待变。转机发生在1285年9月4日。这一天在罗杰的指挥下,阿拉贡海军以夜袭战术袭击法国补给舰队成功,取得福米戈斯群岛海战(Battle of Les Formigues)的大胜。缺乏补给品的法军流行起来痢疾,损失惨重,连腓力三世本人都病倒。因此被迫撤退。佩德罗见机会来临,亲率阿拉贡军追击撤退的法军。阿拉贡军在比利牛斯山的帕尼萨斯隘口(the Col de Panissars)追上法军,佩德罗三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率近卫队打头阵发动突击,阿拉贡军受主帅鼓舞,奋勇争先,顺利取得帕尼萨斯隘口战役的辉煌胜利。阿拉贡王国吞并西西里,力挫法王,打破了法国地中海势力圈。因而被公认是西地中海的第一强国。战役结束后不久佩德罗三世因病逝世,死前因其使用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分封制,将国家分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使得强盛一时的阿拉贡王国在他死后迅速陷入混乱,幸而他儿子海梅二世能力甚强,最后平息内乱方保阿拉贡威名不坠。
罗门鲁鲁:这位是当时西班牙地区很有名的传奇教士拉蒙-鲁尔(Ramon Llull)。不过他不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他是阿拉贡王国的人。他是当时西班牙地区很有名的作家和神秘主义者,也是个科学家。不过成4弄混了一些事情。他这个人在人工智能的历史上有点地位,所以成4说他“利用人工语言和符号论”,但是他没有用过这个东西跟人传道。而且他不是“与患病的有夫之妇相恋,以次为契机成为修道士”,他是因为找情妇因缘际会成为修士的。
出生于西班牙马略卡岛一富家。他在30多岁进入方济各会成为修士,据说是因为他给情妇写情书和歌曲的时候,看到耶稣向他显现。因此入会修行的。入会后一边四处教书,一边著书立说,成为一位很高产的作家。鲁尔一生成果丰硕,作品涵盖逻辑学、哲学、科学和文学等等。他在他最知名的作品《求道捷径》(Art Abreujada d'Atrobar Veritat)对博弈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类似后世的孔多塞标准和博尔达什数的成果。在这个基础上,他寻求要把当时各地人类的知识作一整理。为此鲁尔在引进了绿教的计算盘为基础,进一步开发了所谓“转盘”(volvelles)这种逻辑机来作为他整理知识的工具。他“开发了一些逻辑机,试图通过逻辑方法获取知识。鲁尔的机器能够将基本的,无可否认的真理通过机械手段用简单的逻辑操作进行组合,以求生成所有可能的知识”。鲁尔的这些努力被记载进了他的《技法之极》(Ars generalis ultima)里,鲁尔因为其对博弈问题的探索和对计算盘的革新,对后世的博弈论发展做出了贡献,进而被认可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先贤。鲁尔后来三次到北非传教,最后被穆斯林砸死殉道。死后被教会封圣为上师(Doctor Illuminatus)。现在巴塞罗那有纪念他的拉蒙?鲁尔大学,据说是西班牙享誉盛名和最具影响力的私立大学。(本校正式联合建立得比较晚1990年,是下面各分支联合而成的)
“拉蒙?鲁尔大学由10所享有盛誉、历史悠久的加泰罗尼亚高等教育机构联合组成:Sarria化学研究院(1905年建立)、Blanquerna师范学院(1948年)、la Salle学院(1903年)、加泰罗尼亚哲学院(1864年)、el Ebro天文台、ESADE工商管理学院(1958年)、Pere Tarres社会教育与社会工作学校、Mental Vidal I Barraquer卫生研究院、Borja de Bioética学院和ESDI高等设计学校(联合中心)。
玛妈厄:唐-胡安-曼努埃尔(Juan Manuel,1282-1348),比列纳的领主(Seigneury of Villena)和亲王。他是西班牙中世纪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成四提到的这部作品叫《卢卡诺尔伯爵》(El Conde Lucanor),2000年中国出版了《伊利比亚文学丛书-西班牙经典系列》中收录并翻译了这篇作品,此人在中国百科全书中亦有词条。
生于现在西班牙托莱多省的埃斯卡隆纳(Escalona),父名曼努埃尔,出身卡斯蒂利亚的王族。他是阿方索十世的侄子。自幼受宫廷教育,曼努埃尔继承的比列纳当时在卡斯蒂利亚王国中是边防重镇。因为这个地区是兵家争夺之地,所以经济难以发展。所以曼努埃尔继承后惩于此地贫弱。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故对内厉行改革,对外纵横捭阖。他为人六亲不认,为了利益连侍多主。反复无常,甚至和兄弟阿方索十一世相争,闹到要教皇出来主持和解。他使用婚姻战术,本人一生三次结婚,亦多次嫁女,几乎都是出于政治经济目的,以此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在曼努埃尔的经营下,比列纳成功维持住了多年的和平,进而经济复兴,他亦因此成为当时卡斯蒂利亚知名的大诸侯。后来甚至获得了亲王封号。曼努埃尔时降时叛,重利轻义的个性和其使用婚姻战术钻营的手法,有悖于当时中世纪人常见的道德,因此屡遭非议。但是他信奉持目的第一,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论点,对此不屑一顾,这种对俗世道德的鄙夷是他热爱写作的一大精神动力。所以后世人称他是“马基雅维里的祖师爷”。最后曼努埃尔作为卡斯蒂利亚将军之一参加了萨拉多河会战,并在战后以功臣之姿退隐。曼努埃尔一生喜欢写作,已知可考的作品有13部,其中有8部传世。他行文时不遵当时陋俗,不用拉丁语写作而用卡斯蒂利亚语(西班牙语的一个土话分支)写作。这使得他的文章因通俗易懂而极受欢迎,流传甚广。因此他在卡斯蒂利亚语文学和西班牙语文学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卢卡诺尔伯爵》是借卢卡诺尔伯爵和他老师对话引出的短篇故事集,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其原型是这个书里出来的,另外中国人的“一个鸡蛋的家当”的故事这里也有(一千零一夜里也有)。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中世纪西班牙语叙事主题文学的开山作,曼努埃尔也因为这部作品被称为卡斯蒂利亚叙事文学的缔造者。进而名列中世纪西班牙语文豪行列。
炎利克二世:这位是西班牙历史上的枭雄,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特来斯玛拉王朝(House of Trastámara)的始祖恩里克二世(Enrique II de Castilla)此人因为是先王情妇所生之庶子出身,所以得了个绰号叫“私生子”(The Bastard)。他杀死的这个“别罗多王”,是指他的兄长,卡斯蒂利亚国王佩德罗一世。所以恩里克在西班牙历史上也被称为弑兄者。
生于塞维利亚,母为阿方索十一世的情妇古兹曼的埃利诺(Eleanor de Guzmán)。绰号“正义王”的阿方索十一世是卡斯蒂利亚史上的明君,同时也是有名的花痴国王,和情妇先后生了十个孩子。所以和他正妻关系一直不好。在他的情妇中埃利诺最受宠爱。恩里克是埃利诺的几个男孩子中第一个成年的男孩。所以其母媚惑阿方索十一世,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地位。因此阿方索十一世先安排恩里克通过被认养而继承了阿斯图里亚斯领地,随后他又提拔他为特来斯玛拉伯爵,封给加利西亚的部分领地。恩里克的领地里含有加利西亚地区的几个重镇大邑,这让他迅速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中几个重要的大诸侯之一。与此同时埃利诺还为恩里克谋取了不少经济上的利益,进而让他地盘的独立性大为增加。埃利诺的行为大大惹恼了阿方索十一世的正室玛丽亚王后,因为她一直想把这些地区谋为王室直辖的领地,进而让她的儿子佩德罗继承。于是玛丽亚王后挑唆自己佩德罗敌视恩里克。这样阿方索十一世朝内部立即根据王子的不同而分裂出来了派系。而当派系斗争在结合了国内外局势后就逐渐升级为党派斗争。
1350年,阿方索十一世病逝,结果尸骨未寒之际就引发党派斗争白热化。因佩德罗是合法继承人,遗诏在手。所以这次斗争的结果是恩里克被迫逃亡国外。佩德罗加冕后,为粉饰太平,签协议同意恩里克回国。但随后佩德罗在他母亲的教唆下杀死了恩里克的母亲埃利诺。这让恩里克和他结下了血仇。于是恩里克开始和他的几个兄弟四处挑动卡斯蒂利亚诸侯造反。
佩德罗一世是西班牙历史上争议很大的君王,他上任后采用打击大贵族,而任用城市平民和小贵族来加强王权的措施,所以他在历史上毁誉参半。反对者称其为“冷酷王”,而支持者称其为“正义王”。佩德罗一世的这种政策使得恩里克很容易利用大贵族的不满来结党并鼓动他们造反。大贵族的叛乱让佩德罗一世的治世始终处于不稳状态。虽然佩德罗一世并非无能之辈,所以恩里克被迫多次逃亡国外。但因内乱而陷入不稳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因为外部因素,迅速滑向内战。首先是佩德罗执政时期持续的英法百年战争。卡斯蒂利亚王国在进行再征服事业时,从外国请了很多十字军助阵。所以外来武力在卡斯蒂利亚王国有着很大影响力。英法两国在进行战争时为了加强各自的力量,在外交上搞阵营划分,拉拢他国盟友助拳。而卡斯蒂利亚王国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被英法列为首要拉拢对象。佩德罗一世在阵营选边中选了英国。这就让法国立即把恩里克视作奇货,予以支持。然后佩德罗一世企图谋夺瓦伦西亚的继承权,这让把瓦伦西亚视作自己出海通道的阿拉贡王国立即和他翻脸。阿拉贡王国国王佩德罗四世为此和卡斯蒂利亚掀起被后世称为两佩德罗之战(La Guerra de los Dos Pedros)的一系列军事冲突。法王查理五世上台后,为了击败英军,采用在外交上加码,煽动周边各国诸侯亲法,结成军事联盟来打击英国的战略。所以恩里克的地位立即水涨船高,迅速成为法国-阿拉贡-特来斯玛拉联盟的核心。随着加莱条约的签订,英法百年战争进入另一段间歇期,这让法国能够腾出一定程度的军力支援恩里克。在法军名将杜-盖斯兰的带领下,大批法军涌入伊比利亚半岛来支援恩里克的军队。借得法国军队助阵的恩里克开始和佩德罗开始了绵延了3年的第一次卡斯蒂利亚内战(First Castilian Civil War)。恩里克先在纳胡拉战役中失败,但是随后在法国的支援下恢复了力量,最后于蒙蒂尔战役中获得决定性胜利,击败佩德罗的军队。随后恩里克在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决斗中借助杜-盖斯兰的帮助杀死佩德罗,进而加冕成为卡斯蒂利亚国王。
恩里克加冕后对他兄长的支持者进行了政治上的大规模报复清算活动。所以成4说他“实施高压政治”。在各种清算活动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对犹太人的严厉迫害。恩里克二世是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位有组织有预谋有具体政策的对犹太人实行迫害的君主。佩德罗一世生前对犹太人并不友善,但他为了筹集军资,曾向犹太商人借钱。并以少数政府公职相赠,他的财政大臣就是一个犹太人。这种行为被恩里克用作宣传材料,用以指称佩德罗是犹太人的傀儡。因此在他当权后,出于宣传的结果和敛财报答支持者的目的,他下令大规模迫害犹太人。卡斯蒂利亚犹太人被赶入他建立的集中营,在其中饱受虐待,并被勒令交出所有财物和产业。同时他下令设立双税制,勒令犹太人要额外交税。犹太人还要佩戴辨别的标志,同时禁止使用西班牙人的名字。最后他死前还禁止犹太人任任何公职。这些措施为后来西班牙迫害犹太人的运动开了先声。但同时恩里克对于自己的支持者颇为慷慨。他建立西班牙城市同盟,并从法国引进公爵、侯爵的称号。建立世袭领地制度。并把亲属和支持者都列为有世袭领地的大公。特来斯玛拉王朝通过迫害异族人,强调西班牙人的西班牙特性,所以相比前朝来说,它更加“西班牙”一点。这让恩里克二世在西班牙民族主义思想里占有一定位置,所以恩里克二世在西班牙历史上也是褒贬不一的。
通过迫害犹太人敛得军资后,恩里克二世开始了他的扩张战争。首先他对法国的援助投桃报李,在内战结束后即派出卡斯蒂利亚军援助法军作战,在卡斯蒂利亚军的援助下,法军取得拉罗舍勒战役的胜利,一举扭转战略态势转守为攻。随后恩里克二世和葡萄牙开始了后世称为费尔南德斯战争的军事冲突(Guerras Fernandinas)恩里克和葡萄牙王室之间仇恨甚深,因为他的死敌佩德罗一世的母亲玛利亚王太后是葡萄牙王国出身。葡萄牙王室也因此有卡斯蒂利亚王室的血统。所以得位不正的恩里克决心要把所有潜在敌人斩草除根好让自己儿子继位。但是葡萄牙在接连了英国后获得充足的外援,英军名将冈特的约翰和恩里克反复征战,多次挫败恩里克的图谋。1379年,恩里克死,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胡安一世。胡安一世最终和葡萄牙签署了萨瓦特拉条约(Treaty of Salvaterra)。这个条约规定了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亚两国王统的继承线。因此使特来斯玛拉王朝保住了自己在卡斯蒂利亚的传承。
附安:这位是卡斯蒂利亚第十七代国王,特来斯玛拉王朝的二代目胡安一世(Juan I de Castilla)。
恩里克二世的长子,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庸主。他上任后延续了恩里克二世对葡萄牙的仇恨。继续谋夺葡萄牙。胡安一世利用萨瓦特拉条约中的漏洞,想用自己妻子来自葡萄牙王室的关系来吞并葡萄牙(萨瓦特拉条约仅规定了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亚两国应该并行两套王统而不能相互吞并,没有规定葡萄牙王室不可以外国人来继承)。当时葡萄牙先王费尔南德斯一世一生无合法儿子,只有一位合法的女儿贝尔特丽丝(Beatrice of Portugal)嫁给了胡安当王后。于是胡安借助自己老丈人费尔南德斯一世死掉的机会,开始鼓动葡萄牙的亲卡斯蒂利亚派成员闹事。胡安的做法激励了另一位窥视王位者 —— 英国兰卡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John of Gaunt),因为约翰的妻子来自卡斯蒂利亚王室。也利用自己妻子的关系要求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继承权,这让胡安一世寝食难安。于是胡安一世决心延续自己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和葡萄牙的政策。胡安一世的政策刺激了葡萄牙,让葡萄牙加紧和英国的联系。在进行百年战争的英国见有机会,立即出来给葡萄牙撑腰打气。英国对葡萄牙的援助和进而的结盟,是日后绵延了数百年的英葡联盟的开始。葡萄牙一直到现代都采取亲英政策。并成为英国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外交政策的基点,都是源于这个援助。英国的行动刺激了法国的反应,于是法国进一步加紧了对卡斯蒂利亚的援助。得到英法增援撑腰打气的两派力量开始在伊比利亚半岛进行新一轮角逐。胡安一世开始组织力量向葡萄牙渗透,导致葡萄牙1383-1385危机的开始(Crisis of 1383–1385)。葡萄牙本土派对于卡斯蒂利亚的吞并企图洞若观火,于是以阿维斯骑士团为主的葡萄牙本土派力量开始武装起来对抗卡斯蒂利亚。随着葡萄牙本土派力量的日渐壮大,胡安一世按耐不住性子,亲自组织军队下场侵攻葡萄牙。眼见卡斯蒂利亚行动的英法两国立即大量动员军队来给自己的盟友提供支持。
1385年8月14日,胡安一世带领的卡斯蒂利亚-法国联合军和葡萄牙-英格兰联合军在阿茹巴罗塔地区遭遇,开启了葡萄牙历史上最重要的战斗之一的阿茹巴罗塔战役(Battle of Aljubarrota,就是成4提到的安鲁杰巴罗达之战)。葡萄牙军以6500人对阵卡斯蒂亚军31000人。葡萄牙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是葡萄牙军的指挥官,一代名将努诺-阿瓦雷斯(Nuno ?lvares Pereira)充分吸收了英法百年战争的经验,在分析了两军的情况后,他为葡萄牙制定了优越的战术。葡萄牙军在一个三面环绕不深不浅的小溪的山坡上构筑了防御阵地,这使得卡斯蒂利亚骑士无法提速冲击的同时,只能通过一个正面来冲击葡萄牙的军阵。随后葡萄牙军在阵地前大量布置障碍物,进一步妨碍了卡斯蒂利亚骑士发挥冲击力。葡萄牙军在战前除了英王派来的增援部队之外,还高价雇佣了其他英国长弓兵来支援自己,并训练自己的部队使用长弓,大大加强了火力。而且在战斗之前葡萄牙军经过充分休息,士兵状态很好。而卡斯蒂利亚军因是远道行军赶到战场的,士兵又累又饿。卡斯蒂利亚军指挥官见两军兵力差距大,急于建功立业,无视葡萄牙军优越的防御地位,企图单依靠骑士的冲击力来击破葡萄牙军,结果部队被地形挤入一个狭窄的冲击正面,在无以发挥兵力优势的同时,反而使葡萄牙军的弓箭几乎是百发百中。经过一小时的激战,卡斯蒂利亚军大败溃散,葡萄牙军取得胜利。阿茹巴罗塔战役在葡萄牙历史中被称为独立之战。因为在此战后胡安一世又连遭军事失败,被迫在艾莉翁条约(Treaty of Ayllón)中承认阿维斯王朝是葡萄牙的正统王室,并确认了它对葡萄牙王统的绝对权利。艾莉翁条约和之前的萨瓦特拉条约一起,确认了一个独立的和纯粹的,不受西班牙王室干扰的葡萄牙王国的诞生。之后葡萄牙王国的国王必须是葡萄牙人。所以阿茹巴罗塔战役在葡萄牙的民族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葡萄牙为纪念此战胜利,在巴塔利亚建立胜利之后大教堂(Mosteiro de Santa Maria da Vitória)。这是哥特式建筑在葡萄牙的最高杰作。连遭失败的胡安一世在国内遭到反对,不得不放弃征服葡萄牙的梦想。1390年,胡安一世在骑马出行时因马受惊,坠马而死。
裘安一世:这位是葡萄牙历史上的明君,葡萄牙阿维斯王朝的太祖若昂一世(Jo?o I, House of Aviz)。因为他任内击破卡斯蒂利亚的干涉,保住了葡萄牙王国的独立。还和儿子一起资助航海事业,使葡萄牙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因此深受葡萄牙人尊重和纪念,故被尊称为“缅怀王”(de Boa Memória,意思是of Happy Memory)和大帝。
生于里斯本,葡萄牙王佩德罗一世的私生子。母名特蕾莎(Teresa Gille Louren?o)。出自加利西亚王国一贵家。特蕾莎经一场艳遇后怀上若昂,随后就向佩德罗一世要名分。佩德罗一世承认了若昂的身份,但是将其过继给特蕾莎家,没有让若昂列入勃艮第王室。不过佩德罗一世对若昂甚是喜爱,为若昂找老师时不惜金钱。若昂为人自小聪颖,勤奋用功,在父亲的关照下仕途顺畅。结果于1364年做上了阿维斯骑士团的团长(Grand Master of the Order of Aviz)。阿维斯骑士团于1146年由第一位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一世仿效当时流行的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而创立,是葡萄牙历史最悠久的军事组织,也是葡萄牙王室御用的骑士团。在再征服事业中的葡萄牙征服战阶段功勋赫赫,影响及于当代。现在葡萄牙国家设立有阿维斯骑士团勋位,该勋位如荣誉军团勋位之于法国,嘉德骑士团勋位之于英国一样,是葡萄牙国家的高级勋奖。勋奖一共五级,最高级别称为阿维斯骑士团大十字骑士勋位(Grand Cross (GCA))。是葡萄牙国家重要的奖励。最新的一位获奖者是美军欧洲司令部第13任司令长官琼斯上将(2006年获得大十字骑士勋位)
有了武力支持的若昂雄心勃勃,而时代也很快给了他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1383费迪南一世死去,因其没有男性后裔,唯一的女儿又嫁给了卡斯蒂利亚王国。这葡萄牙王国内部各王公贵胄纷纷投身争夺最高权力,而卡斯蒂利亚亦借机开始干涉葡萄牙。葡萄牙1383-1385危机爆发。在这次危机中若昂借助卡斯蒂利亚干涉葡萄牙内政的机会,打出葡萄牙王国独立自主的旗号,结果成为葡萄牙独立派的旗帜。1385年葡萄牙诸省联合议会(Portuguese Cortes)宣布拥立若昂为葡萄牙国王,称为若昂一世。若昂一世上任后宣布他的三大政策:葡萄牙的独立自主不受干涉、和亲英国与对外扩张。这三大政策符合了葡萄牙的民族利益,所以大收人心。因此若昂一世所到之处,葡萄牙各地望风归顺。仅两个月时间,若昂一世就控制了大部分的葡萄牙王国。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胡安一世见自己阴谋失败,立即举大兵来攻。若昂一世则以和亲英国,娶英国公主为对应,借得英军相助。1385年8月14日,在葡萄牙名将努诺-阿瓦雷斯的指挥下,英国-葡萄牙联合军在阿茹巴罗塔战役中大破卡斯蒂利亚军,随后葡萄牙军又在瓦尔维德战役(Battle of Valverde)中以坚强的步兵方阵背水死战的战术大破卡斯蒂利亚军,夺回全部被卡斯蒂利亚夺取的葡萄牙领土。连遭惨败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不得不被迫签订艾莉翁条约,从而放弃对葡萄牙的干涉。若昂一世因击败外国干涉,成功捍卫民族独立,被葡萄牙议会上“大帝”尊号。
成为大帝后的若昂一世开始在葡萄牙进行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事业。因为受他儿子,“航海王子”恩里克的影响,所以他对葡萄牙的海运和商业发展很有兴趣。他听从儿子的建议,对海运和商业大行奖励政策。从而使葡萄牙的海运和外贸欣欣向荣。为了进一步拓展葡萄牙的商业利益,若昂一世决定率军占领非洲大陆上一等一的港口,有地中海的咽喉之称的休达港。若昂一世之所以这么决定,首先是因为他是阿维斯骑士团的团长,阿维斯骑士团本来就是为了再征服事业而成立和出名的。征伐异教徒是骑士团的使命,也是骑士团长的义务。其次若昂一世从恩里克那里听说到了著名的泛撒哈拉交易圈的存在。这个交易圈长期是被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把持的,欧洲人无法入内。而这个交易圈里包含了好几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例如非洲著名的黄金帝国马里。无疑,如果葡萄牙可以加入这个交易圈,甚至取得主导权的话,那么葡萄牙国运必然昌隆。第三,如果拿下休达港,就等于地中海的咽喉——直布罗陀海峡就落入了葡萄牙的控制之下。这样如果西地中海交易圈的商人想要运输货物去北方就只有两条路,即走正处于百年战争中盗匪横行官贼一体的法国陆路,和走葡萄牙控制的安全的海路。商人怎样选毫无疑问,而商人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利益,对于葡萄牙来说也是全无疑义的。所以动力十足的若昂一世立即召集兵马进军休达港。45000葡萄牙军坐着恩里克组织的200条军船,全副武装的登陆休达港。休达港此时正处在马林朝的管制下。但是马林朝此时国家陷入混乱,国主黯弱无能,所以休达港竟然全不设防。葡萄牙军仅仅正步走进去就控制了休达港。狂喜的若昂一世立即宣布将休达港变为殖民地。若昂一世的命令,宣告了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其影响远达今日,难以言说。
尽管葡萄牙控制了休达,但是泛撒哈拉交易圈依然是被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把持,他们排斥葡萄牙,把交易中心迅速转向丹吉尔,这让若昂一世大为失望。在恩里克的劝说下,若昂一世加大对远洋航海事业的支持,打算用远洋航海的办法越过阿拉伯和柏柏尔中间商,直接和西非黑人王国进行交易。在若昂一世的支持下,葡萄牙的远洋航海事业获得空前发展。在发现一系列中间岛屿后,葡萄牙航海家顺利突破传统禁忌,直接登陆和探索西非,获得极大成功。葡萄牙迅速在非洲沿岸建立起很多个殖民地,并猎取各种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后世的泛大西洋交易圈由此开启。在泛大西洋交易圈的刺激下,葡萄牙王国国势蒸蒸日上,最后以伊比利亚一隅之地成为一个地跨数个大洲的大国家,成为一个影响远及今日的欧洲大国。这样的成绩是和若昂一世的勤奋和努力分不开的。所以若昂一世被葡萄牙人目为明君,而他创建的,绵延了195年的阿维斯王朝,也被葡萄牙人认为是葡萄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炎利克:这位是葡萄牙王国的维塞公爵恩里克(Henrique of Portugal, Duke of Viseu。恩里克就是英语的亨利,)他是葡萄牙历史上的奇人,也是世界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一生热衷探索事业,敢于慷慨资助航海冒险。人类史上伟大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之所以能开启,和他对航海事业的资助密不可分。在他的资助下,葡萄牙的航海史得以开创。葡萄牙人作为地理大发现中成就最辉煌的族群,其成绩和兴盛可以说都起于他的赞助。而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一些重要的基础技术,也都是他赞助研发的。恩里克对于地理发现和航海技术开发的慷慨资助,和在他组织下葡萄牙探险队取得的斐然成果,使这位一生没有出过远洋的人,被后人尊称为“航海王子恩里克”(Henry the Navigator)
生于葡萄牙的波尔图(Porto),本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三儿子。因为其母是英国人,而此时英国正值英法百年战争时期,骑士道精神四处泛滥。与此同时各种关于欧洲之外的世界的传奇野史在这个时期开始在欧洲四处流行,因此恩里克幼时颇受影响。他自小喜欢阅读那些传奇故事,执着于骑士道式的使命感,因而立志要成为一位传奇人物。21岁时恩里克为了获得骑士头衔,跟随父兄参加了攻占休达港,控制直布罗陀海峡的军事行动。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他被派去负责打造船只和招募水手。恩里克因此接触到了航海技术,并认识了不少海员。1415年8月15日,葡萄牙军队坐海船发动奇袭,以微不足道的损失攻克了休达港。从此直布罗陀海峡落入了葡萄牙的控制中,因此海峡贸易也成为葡萄牙的一大收入来源。这场战斗被后人称为“西方殖民战争的第一场战役”,它为后来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先例。1417年,不甘失败的马林朝军队开始反过来包围休达,而恩里克则率军来援。为了解围,他在休达呆了3个月。这段时间里恩里克通过战俘和商人提供的信息进而知道了西非泛撒哈拉交易圈的内幕。这些信息极大的激发了恩里克的兴趣。他一方面想通过让葡萄牙插入这个交易圈里面来以获取巨大的收益,另一方面他也想通过进行探险事业来证实那些中世纪流行的传说,比如普莱斯特-约翰王国等是不是真实的。但是葡萄牙人因缺乏经验和地图,所以对撒哈拉的陆路交易不甚了了。早就对船舶和航海有兴趣的恩里克为达自己的目的,开始了对葡萄牙航海探险事业的资助。恩里克对政治兴趣不大,他更加关心自己的航海事业。所以对于葡萄牙王国的政治斗争他持实用主义态度。他26岁时加入了阿维斯骑士团,利用骑士团的政治影响力来保持自己的地位。随后在1433年恩里克因为支持兄长继位,并且以西非贸易圈的利益为理由来游说他的兄长,所以他得到优待,被他的兄长赋予了相关免税权力。他的探索事业也因此由葡萄牙一省的土政策升级成为葡萄牙国家的国策。1438年,葡萄牙王室宣布自博哈尔角以南的航海与贸易垄断权一体交给恩里克,并免除进行航海事业所得收益的一切税金。在国家和教会的支持下,恩里克获得了充足的资金进行他的航海事业,葡萄牙的航海史也因此开始。
1418年,恩里克获得了葡萄牙最南部的阿加维省(Algarve region)为自己的领地,然后他搬家到葡萄牙小城萨格里什(Sagres),在此大兴土木,招贤纳士,建造船舶,培训海员以准备探险。他建造了葡萄牙有史以来第一所专门的航海学院、航海图书馆和观象台。恩里克的航海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的旅行记,是当时世界上收纳旅行记最全的图书馆,其内容极大推动了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同时恩里克下令在航海学院设立技术部门,专注收集和改进各种航海设备。葡萄牙的技师们在恩里克的资助下开发出了早期的象限仪和横标仪,并改进了指南针。从而让葡萄牙航海家如虎添翼。在这些新航海仪器的支持下,远洋班船的航行成为可能,进而让葡萄牙能够在西非的岛屿和大陆上建设稳定的殖民地。同时,恩里克大力支持造船。为支持造船事业,他宣布优惠措施,规定任何建造100吨以上船只的人都可以从葡萄牙王家的森林里面免费得到木材,而任何其他必要的材料都可以免税进口。在恩里克的支持下,葡萄牙造船师的技术日益精进,他们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于1440年左右创造出了号称大航海时代西方三大船型之一的卡拉维尔式帆船(Caravel,另外两大船型是克拉克Carrack和盖伦Galleon)。卡拉维尔式帆船是大航海时代的一大杰作,也是世界早期远洋帆船中的最佼佼者。这一船型因其首次采用多面帆控制和浅吃水设计,所以操纵简单,帆效率高,速度和稳定性均十分优越。因而成为整个大航海时代中最具统治性的船型。后来的全帆远洋船型几乎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改进过来的。卡拉维尔式帆船被称作是大航海时代探险家的首选船,伟大的探险家哥伦布的第一艘旗舰尼娜号,就是一艘卡拉维尔式帆船。
在完成了相关准备后,恩里克开始派出他打造的探险船队进行探险,恩里克的探险队先后发现了大航海时代中战略意义极大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亚速尔群岛、阿尔金岛、绿角等等。这些群岛之后都被葡萄牙开发成为殖民地,随后成为向东方探险的中继点和桥头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中继点和桥头堡的支持,在那个海船自持力还不很高的年代,航海家们才能逐步拓展他们的探索范围。1433年,在葡萄牙的英雄船长吉尔?埃亚内斯(Gil Eanes)的指挥下,探险船巴尔卡号成功越过博哈尔角并返回。这是大航海时代第一个富有重大意义的成功。在埃亚内斯船长之前,博哈尔角被欧洲的海员认为是世界的尽头,是不可能越过的。还创造出种种吓人的传说来加以渲染。之前的船员受这种迷信的影响,都不敢越过博哈尔角。埃亚内斯的航行首次打破了这个心理障碍,并成功证明博哈尔角以南地区是有人类生命的存在的。埃亚内斯的成功掀起了欧洲人探险精神的大爆发,从此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不断探险扩张地盘。接下来葡萄牙人继续刷新大航海时代的新纪录。1435年,埃亚内斯和另一位船长越过博哈尔角320海里,到达一个叫尼奥?得?奥罗(Rio de Oro)的地方。在拓展了地理记录的同时还捕获大量海豹,并获得金砂样本。这是大航海时代第一次能够证明新的地区是可以实现商业盈利的航行。1441年,葡萄牙船长安陶-龚沙维斯(Ant?o Gon?alves)和努诺-特利斯坦(Nuno Trist?o)成功抵达现在的几内亚地区。并在这一地区通过和当地酋长交易换来了十几个奴隶,带回葡萄牙出售。之后葡萄牙王室承认这桩交易合法,导致这个模式被广泛复制,每年为了捕获奴隶和获取新鲜商品的葡萄牙私人贸易船很快就达到25只之多。这就是之后绵延了400余年的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开始。在特利斯坦探险后,恩里克因为葡萄牙卷入加纳利群岛宗主权的争夺战而不得不暂停航海,把他手下的船只调去打仗。直到1454年,恩里克才得以恢复其探险事业。这一年恩里克招募到了一位在群星闪耀的大航海时代里也非常显赫的明星船长,威尼斯航海家阿尔维塞?卡达莫斯托(Alvise Cadamosto)。在恩里克的资助下,卡达莫斯托沿着葡萄牙前辈的足迹,成功于1455年探索到了冈比西河河口,并首次观察到南十字星座。1456年,卡达莫斯托再次出发,沿冈比西河朔流而上,探索了冈比西河流域。他是第一个深入冈比亚河流域的西方人。在他之前,所有试图进入的探险者都遭到了土著的驱赶,但当1456年卡达莫斯托进入冈比亚河时,却神奇地没有遭到土著的攻击。受此好运,卡达莫斯托在冈比亚河流域的探索、沿途河流的标示和佛得角群岛的发现大大完善了西非的地图,是十年间葡萄牙探索非洲的最大一次突破。随后卡达莫斯托回国后留下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的第一部航海学和博物学专著《航海志》(Navigationi)。《航海志》详细记录了西非地区的风土人情,涉猎非常广泛,对当时泛撒哈拉交易圈,马里帝国和沃洛夫黑人王国的社会形态和文化风俗,西非地区富有特色的动植物都予以了详尽的描绘。是西非史研究上最为重要的史料之一。恩里克在这些英雄船长的探索的基础上,大力开发葡萄牙海外领地,建设起多个海外据点和城市。连接起来早期的大西洋贸易网,并让葡萄牙的探索范围越来越远。他于1460年逝世时,葡萄牙国家已经有了十分完善的航海贸易网络,从此走上了兴盛发达的康庄大道。恩里克的人格魅力、探索精神和显赫功绩,都被同时期的葡萄牙历史学者 戈梅斯?埃亚内斯?德祖拉拉(Gomes Eanes de Zurara)记录在他的《几内亚发现与征服编年史》(Chronicle of Discovery and Conquest of Guinea)中。这本书出版后,恩里克名声大噪,被世人公认为是一位伟大的英雄。葡萄牙人将这位王子视为自己民族的至高骄傲而深深的怀念他。因此葡萄牙特别设立了唐?阿方索?恩里克王子勋章,用来奖励对葡萄牙做出贡献的本国和外国的文化人士。1960年正值恩里克王子诞辰500周年之际,葡萄牙政府决定在贝连塔设立航海纪念碑(Padrao dos Descobrimentos)。纪念碑上刻了80位的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英雄,而恩里克王子在这80英雄中排首位。这座气势恢弘的纪念碑是葡萄牙光辉的300年航海史的不朽纪念,也是人类勇气、智慧和求知心的最佳象征。纪念碑自落成后游人四季不绝,是当代葡萄牙的一大胜景。
今天在更新一篇,一来是证明下其实自己还在做,只不过时间太少,工作太多,但是努力不太监。
二来是请各位来抓下虫,最近回看发现要补课的很多,虫也很多。本来想全写成之后一次性更新完再抓的。但是今天转念一想还是继续抓吧。
三来是深感最近河里原创作日少,昔日鼎盛气象没了。所以先顶一下,还是希望大家多做原创。不然西西河真的是泯然众人矣。我觉得对于一个论坛来说,没有比这个更糟得了
————————以下是正文——————-
吴哥王国(Angkor Empire或Khmer Empire,柬埔寨语អាណាចក្រខ្មែរ Anachak Khmer或Cakrabhub Khmer)中文史书多称为高棉。不过首都不叫吴哥,它有很多座首都,最有名的,也是吴哥窟的所在地,叫亚索哈拉普拉(Yasodharapura)。吴哥(Angkor)这个词来自于梵语的nagara,意思是“城市”。所以吴哥人原意大概跟“城里人”的意思差不多,只是一种身份称呼。成为王朝的名字是后世的讲法。吴哥窟的讲法也不准确,因为亚索哈拉普拉是城市而非“石窟”,据说是因为发现的时候遗迹已经被森林淹没,建筑与参天巨树共生,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窟的感觉而得名。
由于缺乏正规的历史记载,所以具体起源年代已不可考,只能依赖碑刻和他国史书进行考证。现代历史学者都以建城时期为王朝开始的起点。认为大概在802年左右作为真腊国的后继者由 闍耶跋摩二世建立。从王的名字(历代的吴哥王都叫XX跋摩,这是典型的印度教名字,因为跋摩来自于梵语,意思是铠甲,著名的佛教法师求那跋摩曾经在南北朝时期自印度来中国译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求那的意思是功德,求那跋摩就是功德铠),城市的名字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印度教王朝。但是随着小乘、大乘佛教的相继传入,佛教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最后在闍耶跋摩七世时期大乘佛教成为统治性的宗教(不过目前柬埔寨是信仰南传小乘佛教为主)。但是印度教势力在之后反扑,削弱了吴哥王国的统一性,又加以后继的统治者暗弱无能,所以王朝很快就被绵延不断的叛乱所削弱,最后首都被一场瘟疫所摧毁。吴哥朝和其他印度教王朝一样,本质上是一个城邦国家。一城就是一国,所以一旦国都丧失,国家也就告崩溃。随后因泰族逐步崛起,吴哥朝不能维持其国都,最终只能将其废弃,只能另择新地建都。迁都后的吴哥朝迅速萎缩成一个小势力,通过时而独立时而成为他国附庸,成功延长了自己的寿命。直到1431年金边王朝崛起,才最终被取代。吴哥朝传国超过600多年,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王朝之一。在其漫长的统治时期里,现代柬埔寨民族的民族意识的雏形开始诞生。但是由于这个国家的城邦国家本质,使得这种意识雏形锁死在比较低端的程度,始终不能进化为现代民族意识。同时它也限制了崩溃后的吴哥朝的文化水平,使得吴哥朝文化每况愈下,同样被锁死在比较低端的程度。当代的这个柬埔寨民族,其实是金边王朝时期形成的。金边王朝和前代的吴哥朝实际上在各方面关系都不大(吴哥朝信印度教和大乘佛教,金边王朝信小乘佛教)。也很难谈得上有文化记忆和法统的传承。但是在法国殖民中南半岛三国时期,由于法国殖民者发现和研究了吴哥窟。金边王朝为了团结国民,增加民族自豪感,认领了吴哥朝的历史。因此吴哥朝遂升级为现代柬埔寨国家的始祖,柬埔寨国旗正中的图案就是吴哥寺。(在游戏中,吴哥朝仅在第一剧本中存在,但是暗含了一个剧情:他国君主征服吴哥之后,如果本人在吴哥城,会参观吴哥窟精美的印度神话浮雕,并增加武力值。)
迦牙伏曼:这位是吴哥朝第一个大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吴哥朝的鼎盛年代的开创者。从他的朝代开始,现代柬埔寨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产生,所以他被认为是现代的柬埔寨民族的创建者。不过成4稍微弄错了一件事,闍耶跋摩七世驱逐的是占婆人,不是越南人。现代越南民族其实很年轻,形成比较晚。越南吞并占婆其实只有三百来年的时间,因此遗留下来的越-占矛盾,是当代越南国家南北矛盾的起源。吴哥王朝的敌人是占婆,而不是北方的越南李朝。而且他也没有“修筑吴哥窟”。吴哥窟是吴哥王朝多年修筑的建筑群的遗址,闍耶跋摩七世之前和之后都有在修筑,只不过闍耶跋摩七世的建筑之功最大最显著。
生年有多种说法,普遍定为1120年左右。卒年不详,但应该是一位老寿星,因为传说他活了90岁。名字亦有争议,因为闍耶跋摩很可能也是一个王号而不是本名(梵语里闍耶是胜利,跋摩是铠甲。闍耶跋摩就是胜铠)。但当代主流史学仍然当本名看待。
其父生前将其分封在占城(Champa),他上位后,娶占城当地豪族的女儿室利阇耶丽-德维(Jayaraja devi)为王后。后室利阇耶丽早逝,他二婚娶了她的姐姐。室利阇耶丽王后和她的姐姐都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姐姐甚至一度是佛学院的解经师),而且意志顽强,道行高深,堪称女中豪杰(现代碑刻考证能证明室利阇耶丽王后至少参与了一次他老公的军事行动,而且是参与军事)。这对姐妹花凭借自己的学识,为闍耶跋摩的崛起贡献了宝贵的力量,因此极大地影响了闍耶跋摩。闍耶跋摩之前,吴哥王大多信印度教,只有一位信佛。但是闍耶跋摩之后,佛教正式成为国教,几乎历任吴哥王皆为信徒。所以佛教在柬埔寨的发展和兴盛,并最终让柬埔寨成了一个佛国,是从闍耶跋摩时期起开始算的。闍耶跋摩一生都喜欢修佛寺,包括塔普伦寺、圣剑寺、涅槃寺和巴戎寺等吴哥王朝建筑的传世精品,都是他投资兴建的。(不过柬埔寨国旗上的吴哥寺不是,它是是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兴建的印度教寺庙)
占城当时是吴哥朝和占婆的边境上的重镇,当时柬埔寨和占婆就已经是敌手,所以作为边防要塞,需要分封皇子前来坐镇。闍耶跋摩上任后立即调集人马和占婆开撕,在他的指挥下,吴哥军在边境上和占婆不断进行小规模的战斗。通过战斗锻炼出了一支颇有战斗力的部队。但是闍耶跋摩长期在边境作战,远离国都,所以在中央里就根基薄弱。然而闍耶跋摩对这个问题认识很清楚,因此他很享受当边帅,不怎么想去争夺最高权力。1160年其父死,他的兄弟耶输跋摩二世(Yasovarman II)夺位自立,闍耶跋摩经过考虑决定支持兄弟继位,因此避免了内战的危险而得以继续经营自己的占城。随后吴哥发生政变,一个名为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Tribhuvanāditya)的阴谋分子暗杀耶输跋摩二世成功后篡位。闍耶跋摩本来想领兵打回中央去,但考虑到自己不想成为国都内势力的共同敌人,所以决定还是呆在占城继续经营自己的盘口。不过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和吴哥朝中央翻脸。
正如闍耶跋摩预料的那样,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的统治是失败的,耶输跋摩的支持者在他篡位后纷纷造反。他不能平定。因此也无力和闍耶跋摩开打。两家维持着不战不和的关系一直到1177年。这一年里占婆军队改变战术,采用水军溯湄公河而上的办法,奇袭吴哥成功,占婆军大掠城市,将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和其党羽杀掉,顺便也把吴哥朝中央贵族势力连根拔起。闍耶跋摩见中央里的不稳定力量都被占婆军根除,立即起兵反攻。经过五年苦战,1181年,闍耶跋摩成功夺回吴哥,以解放者之姿顺利入城,随后被群臣拥立为新的吴哥王。即位后闍耶跋摩继续扩张,成功实现了对占婆的反杀,把柬埔寨国家的疆域扩张到最盛。闍耶跋摩七世时期,西至部分缅甸,东至越南南部,南至马来半岛中部在内的几乎整个中南半岛都向他称臣。这是柬埔寨历史上领土最大的时期。
闍耶跋摩登位时年龄已经很大(史书里说有50多岁了),而且后来得了疾病(可能是麻风)。为了祈福和求医,他在任上对公共建设慷慨解囊,在他的主持下,吴哥朝首次修筑了辐射全国的官道。并设立了官营的客栈及医院,虽说这些建设开始时只是为了祈福,但后来还是成为了能惠及黎民的基建。比如吴哥朝诸寺之中的涅槃寺,一开始其实不是寺庙,而是一家国立医院。这些善政至今在柬埔寨尚有余脉,因为能在中古时期即实行这种善政,所以抛开建筑艺术角度,这些基建也堪称是柬埔寨国家和民族的骄傲。闍耶跋摩也因此被柬埔寨人民永恒怀念,授予了他大王的名号,他也是吴哥朝唯一一位大帝。
不过闍耶跋摩过于热衷土木建设,而且到后期出现很多催工导致的急就章,一方面在损害了这些建筑的艺术价值的同时,还给国家财政与人力造成极大困难。他的后人守不住边境领土,到了第三代就遭遇泰族入侵而几乎亡国,最后导致吴哥被废弃,吴哥朝的财政崩溃是一大原因。但是闍耶跋摩大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60岁大器晚成,依然堪称是柬埔寨历史上最荣耀的君王之一。他那尊代表着“高棉之微笑”的坐像,作为柬埔寨民族的象征和最高国宝,永远的留在了柬埔寨人民的心里(不过坐像本身在法国…)
撒姆太克:这位是吴哥朝国王 因陀罗跋摩二世(Indravarman II),之所以叫撒姆太克是受了三岛由纪夫的影响的一个小错误。闍耶跋摩七世是出名的长寿国王,所以子嗣众多,根据碑文考证他有名的儿子至少有三个,其中有一个叫叙利陀罗库玛,此人据碑文记载参加了征伐占婆的战斗,立有军功。其他碑刻则证明了闍耶跋摩七世传位给了因陀罗跋摩二世,但是这俩人是不是一个,则无法可考。后来柬埔寨的考古学成果传入日本,被三岛由纪夫看上,根据这个成果创作了三岛生前最后一个剧本《癞王的阳台》(这本子现在日本还有在演)。在里面三岛直接就叙利陀罗库玛这个名字给了太子。因为这个剧的影响,现在吴哥窟里有一个景点叫癞王台,是网红景点之一。(顺便说下,闍耶跋摩七世另外两个有名的儿子,一个据碑文考证是去过斯里兰卡留学求经回国,另一个,就是这些碑刻的碑文作者。圣剑寺碑文也是他的作品)
因继任的吴哥王闍耶跋摩八世上任后,对其历史记载进行了有计划的破坏,所以现在关于因陀罗跋摩二世的历史记载少到几乎没有,连生年和上位期都很难考证(现存唯一的提到他的铭文可以证明死于1243年)。历史学者也大多只能依靠只言片语来推测这位吴哥王的生平,
可以确认是佛教徒,他上任后可能是因为疾病(有麻风病说),所以继承了先王的兴盛土木的政策,继续修筑都城。吴哥窟里最著名的建筑“空中宫殿”(Phimeanakas),就是在其任内修筑完成的。
因为大兴土木浪费财力,身体又差,所以统治暗弱无能,不能钳制反叛。因陀罗跋摩二世统治期间,吴哥朝不断掀起叛乱,他无力平乱,只能默认叛乱分子裂土分疆。在他统治期间,柬埔寨丢掉了占婆和占城。同时素可泰王国崛起,夺走了吴哥朝的一些西部领土。
古罗马帝国东西分治之后的东系的正统继承者。不过当时人自称依然是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是后人的称呼。因为是继承了古代罗马帝国的传统,所以帝国本身的知识分子并无“东罗马帝国”开始自什么时候的概念,就像南宋朝廷不会自称自己为“南宋”一样。正统史家,比如著名的前南斯拉夫历史学者奥斯特洛格尔斯基(《拜占庭国家史》的作者),俄国学者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国史》的作者)以及我国的 陈志强先生(《拜占庭帝国通史》的作者),都以君士坦丁大帝迁都 君士坦丁堡 的330年为 东罗马历史开始的年代,我国某些百科辞书词条以 狄奥多西一世去世,东西帝国分治且从此未能正式统一的395年作为帝国开始的年代。所以东罗马帝国起源有两个年份。但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东罗马帝国特性 ”,要到七世纪绿教崛起导致地中海区域裂分才告形成。在那之前东罗马帝国一直保持了古罗马帝国的官僚机构、经济体系和文化特色,所以现在史学界一般把330年前(甚至上推到戴克里先皇帝继位的284年-610年间的历史时期) 称为“罗马帝国古典时代晚期”来论述。
拜占庭帝国这个称呼最早由德国史学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在其整理编纂的《历代拜占庭历史学家手稿》中,为了区分罗马时代以前的古典希腊文献与中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希腊文献而引入,提出的时间是1557年,距拜占庭灭亡的1453年已逾百年。拜占庭本来是古希腊时期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侧的希腊人城邦,传说最早在此建城筑居的是希腊人Byzas,所以称之为Byzantium,意思是Byzas之地。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将帝国都城迁到这里,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又称为“新”罗马城,同时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城市和皇宫,并在此建立了完整的帝国官僚系统,此后近千年,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地中海区域的重要都市和文化、宗教中心之一。1453年之后,又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近500年,目前 这个已经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的城市仍然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和土耳其乃至欧洲东南部的经济中心。
沃尔夫提出这个称呼,是用以代替了此前西方对东罗马皇帝的通常称呼“希腊皇帝”,因为古代学者缺少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国家和民族常常指称很不准确,比如查理曼时期的编年史管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哈伦叫波斯国王;相比之下,东罗马帝国的人民主体虽自称为罗马人,但是他们的语言文化主要传承自古代希腊。所以此前西欧人就把东罗马帝国称为希腊帝国。不过随着西欧文明进入启蒙时期,古希腊文化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这时候专制独裁的“拜占庭帝国”就成了反面教材,遭到以吉本(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为代表的主流史学家的贬低和唾弃。直到二十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史学界才逐渐能够正视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贡献和影响。
东罗马帝国传承众多,继承非常混乱。正统史家公认有十五个王朝。这种混乱的原因是因为东罗马帝国遵循罗马传统(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标准就是两位等权利同僚共同执政,在罗马帝国早期,虽然并不经常设立共治皇帝,但是也是有很多先例的),实行共治皇帝制度,很多情况下有正副两皇帝(还有一位正帝多位副帝的情况,但是不多;甚至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的330-395年间,有过多位正皇帝裂土分疆的情况,从而最终导致帝国东西分治)。原则上,副帝大部分与正帝有亲缘关系(或拟制亲缘:收养,或姻亲),很多皇帝生前就加冕皇子为副帝,但实际上副帝不完全等于中国的太子。由于罗马文化传统不实行一夫多妻制(东罗马帝国信奉基督教,对婚姻更是严格,原则上不许离婚),所以东罗马皇帝很多没有子嗣,因此帝国的副帝(通常是继承人)不像中国的太子必然是皇帝的儿子。在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上,大贵族、有能力的军头等等,都有可能被选中成为副帝,并通过收养或联姻方式名义上与正帝建立“亲缘”关系。而且副帝如果背景强大,反客为主也十分常见,这一点在接下来的人物小传里面会不止一次出现。这种混乱的,缺乏相关纲常伦理支撑,仅靠巨头相互承认背书的继承制度。既是东罗马帝国能长期延续下去的一大原因,也是东罗马帝国内讧不断,以致外兵临城下内斗仍不休的首要元凶。在这种制度下,东罗马帝国的皇统甚多,使得国政往往和一家之政混为一谈。这种家族政治发展到后来就是不断的分裂。前朝皇室家族失去权力,就举起叛旗裂土分疆,自立新国家新法统。外国君主进入君士坦丁堡宣布拥立,然后和前皇族通婚,就可以另立法统(甚至到最后,只要能说希腊语,尊重东正教庭的自治权,愿意遵守罗马法传统,连奥斯曼帝国算端都可以获得东罗皇帝的冠冕)诸法统间互相厮杀成为东罗马帝国的“日常茶饭事”。东罗马帝国的内斗频仍,治理能力逐步衰退,加之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衰落,使得国家日蹙。各种外部势力趁机崛起,并逐渐作为外援从各方面大力介入东罗马帝国的内政中,外援的不断入侵导致东罗自己在各方面都步步后退,使其更难应对内外部的挑战,直至最后整个断送。成4的各个剧本,就反映了东罗马帝国的这种逐渐下降,沉沦和灭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