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这些天听到的一个让人高兴的事情 -- 滴语
父亲的朋友从农村千里迢迢来作客,给家里带来了十几斤龙眼。
这些龙眼个头都很大,比鹌鹑蛋还大。
说起这些龙眼,父亲的朋友一脸得意。
去年他儿子从大学毕业回来,把家里果场的土壤送去了化验,根据化验的结果改良了土壤和用肥。今年龙眼的个头就这么大。
更得意的他那几十棵糯米糍荔枝老树,全村数他家打的最大最多最甜,收购商抢着要,还包采摘。十几苗的果园,今年多赚了6万多。
多年前,他还曾想过把果树砍了当木材卖掉,幸好坚持了下来。
是啊,幸好能坚持了下来。
儿子的大学没有白念。一下子多赚6万,大学的投资就差不多回来了吧。哈哈。
学以致用,就在身边啊。
前一阵在新闻联播里看到要推广测土施肥的新闻了,希望能早点推广
但是,基层科技人员严重不足是个问题,现在农村农技站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所以要求农村科技人员主动去推广测土施肥非常困难,只能依靠基层政府主导或农民自己主动去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农村对于耕地的不重视,这个问题现在非常严重了,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产量保持基本完全依靠过度施用化肥。
经济作物用地相对好一点,类似楼主所说这种自主配方施肥其实很普遍,比如山东,稍大一点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都能做到配方施肥,10年前我们专业就长期跟寿光蔬菜基地合作指导农民合理施用肥料。比如我家乡,最近几年大力推广葡萄种植,也是有不少农业科技人员长期给予技术支持的。
总之,以我了解的情况就是,经济作物用地施肥相对更加有目的性配方施肥推广也比较容易。而纯粹的粮食用地基本无人去管其生产力,农民也没有动力去关注这个问题,所以一直推广不了。
还有就是现在大学专业方向问题,比如我们这个正宗的土壤农化专业早就取消了,其实这是满伤感的一件事,而且现在的大学生真正能够到农村去为农民服务的太少了。所以这方面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少。
这个真的是体制问题。对农民而言,口粮田就那么一点,完全没必要去搞针对性的施肥,投入太高而回报几乎没有。
所以对推广配方施肥的人来说,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去蔬菜基地水果基地,人家种水稻小麦的根本不甩你,他们关注的焦点是种子问题。
城乡差异,特别是户籍差异,是农村缺乏人才的罪魁祸首。人才下乡,其个人或许能有一番天地,但其家庭和子女的发展,却比城市的机会少的可怜。
户籍制度非改不可了。
共识!首先,它使普通百姓认识到,肥不是越多越好。其次,它深入到农村,普及到了个体农户,不再是什么大型农场,农业公司的专利。更最关键的是,配套完善,价格非常低廉,各种各样的农具,针对微量元素的化肥,经济作物的技术,在家门口就能搞定。这种深入和普及,才是让人由衷感到高兴的原因。
中国火箭人,忍受着嘲笑和寂寞,20年磨一剑。
28日,剑已出鞘!
中国军迷,翘首企盼了整整24年。
28日,中国火箭人,给了全国人民一个激动人心的答案。
固体!全机动!1.4万公里!
壮哉!中国火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