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笨狼对长平决战末期的战役进程猜想 -- 迷途笨狼
笨狼对长平决战末期的战役进程猜想
作者博客笨狼出山http://mememevvv.blog.tianya.cn
作者西西河文集—— http://www.talkcc.com/user/迷途笨狼
先说一下赵括战术能力
赵括理论不错,实际也不会差,之前肯定从军多年,在父亲军中屡建战功,少年得志而且相对磨难少所以敢于冒大险。几十万人调度对战术能力还有心机手腕要求比遵守所谓不离开坚固阵地、不仰攻难度高千倍不止。后勤保障能力欠缺的前提下,刚接手不久,能让白起的优势兵力“死者过半”,战术水平怎么贬低也是优秀。战后秦赵和谈(赵国价码没兑现)也是因为秦军损失惨重,“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大部分损失应该是长平决战产生,打邯郸老弱病残(人口不可能太多),不是不断强攻,伤亡不会太大。
所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廉颇,面对白起副手进攻吃败仗,防守丢阵地,长平战役初期某种意义上是廉颇主动挑衅,结果打不过对手,第一道预设阵地守不住才变得保守。从更少的兵力(还是刚接手,白起毕竟以前指挥过多次)能让白起统帅的“秦卒死者过半”看,赵括战术能力比习惯自吹自擂的名将廉颇强多了。不用说刚接手的几十万人调度,熟悉的几百人指挥不乱套,那就有相当经验了,古代科技没现在发达,战术协同要求更高。
笨狼对长平决战末期的战役进程猜想
笨狼看法,赵括出兵目的就是决战,所谓“包围圈”里46天,赵军实际携行量肯定远远超过正常基数。所谓秦军一开战就诈败瞒不了高级将领,几百平方公里地盘,彼此知根知底,几十万人根本没有被包围的可能。所谓截断粮道很可能是故意露出破绽,决战前赵国已经没有多少余粮了,撤退就是惨败。趁着还有几十天粮食寻求决战,粮道断了就断了,丢个空仓库给敌人抢有利于减少主战场兵力差距,白起好像也用过这招,修空仓库迷惑赵军(分兵强攻?),留下了“空仓岭”这个地名。
古往今来,集中优势兵力都是胜利的重要手段,如果兵力优势至多两倍,还想包抄对方(不是伏击),主战场的兵力优势就不存在了。哪怕是几万精锐骑兵包抄,兵力也更加捉襟见肘,况且还有战术补给难题。笨狼看法,几万秦军骑兵走战场以南出太行山攻击河北平原可以,要是按一般标注的路线,就是步兵也很难走,还是在敌军不干扰的前提下,另外水粮难以解决。再说一下防守,长城很长,实际防守兵力都在九边重镇,除了主要山口,多数山头哪怕把弩拉上去也没什么作用,白白消耗粮食,长平周围高山驻军多数也就是观察哨,除非是犯傻才派大军去抢。
大军决战,补给最重要,分兵包抄,抢不到粮食,不能迅速战胜对手,秦军侧翼突击的部队生存也是大问题,主战场失败就是白送。赵括冒险,白起何尝不是?有心算无心,集中优势兵力突击一点,利用时间差冒死决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赵括出发点。
那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百万大军拥挤在几十公里长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主动出击打得就是时间差和情报延后,集中兵力截断丹河河谷南边一处,逼秦军拼死决战,否则后者一样可能挨饿。所谓“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个人猜想是初战告捷,继续进攻秦军主阵地不利,“因筑壁坚守”依托的大概是“西垒”南段,堵住秦军前线最重要的补给线(靠山走跟河谷走难度差别太大了,就按50里算),阴历八月,遥远的秦国新粮运输过去的不会太充足。“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个人理解是赵军精锐持续攻击秦军补给线,逼迫秦军决战,如果缩回去或强攻坚固阵地,“秦卒死者过半”就是笑话了,赵军被分割为两块可能是正兵奇兵划分导致。秦昭王紧急动员16-60岁的老百姓上战场,说明了形势的危急,一点不像胜利在望的样子。
可以搜索一下长平之战简略地图和google地形图,狭长河谷对峙,如果赵军全面出击,截断南部河谷,北边秦军补给一样受不了(河谷不能走,截断一处,存储物资能支撑多久)。赵军出击胜利并筑垒,秦昭王动员新领土16-60男子,不走河谷走“太行道”(支援骑兵补给还是运粮+守山口?),估计秦军最重要后勤线(沿丹河)已经被赵括掐断了,另一条从端氏-长平,更远水路+百里山路(地图直线距离70多里),供应60万大军,每天人马最低消耗150-200万斤,500斤/车,三天一个来回,不考虑天气、维修等,就得上万辆车和几万人马,消耗占运到的百分之十几,也就秦国紧急动员能补缺。从关中到长平运输距离和难度比邯郸到长平多三倍,从邯郸南部产粮区到前线也就三百多里,大部分可以走漳河运输,最难走的是长治往南一点(可以找找地形图),路上损耗有限,个人估计路上消耗也得20-30%。前送不算,1/3路途车运,2/3拉纤水运,水陆中转等也得有人,水路肯定慢得多,百里山路,每车来回大约3-4天,2个车夫和2匹牛马(500-800斤/车)。
双方各几十万大军基本物资需求算不好,考证越多错误越多,过去很穷的时候,和平时期解放军每人每天最低消耗,主食0.75公斤,副食(蔬菜油肉鸡蛋豆腐等)0.76公斤,燃料0.45公斤(煤炭?),自己养的猪种的菜不在内。还有水,最低也得2升(不超过三天),一般10升(缺水5升也可)以上。马的需求更大,居然有说赵军骑兵为主力的,一匹马消耗至少抵3-5个步兵,长平及周边山地多,双方骑兵都只能占极小比例,马镫普及前正面突击也不行。
冷兵器时代,战时每人每天需求只会更多,仅40万赵军(说少点,30万),每天得需要多少物资?就算水和柴就地解决,蔬菜基本不管,主食节约点,每天每人至少1公斤,每天就是40万公斤(400吨),40天16000吨最起码(还没算马),路上损耗不算,运这么多过去,壮劳力绝大多数在前线,国内还剩什么? 秦军补给更困难,但秦国国力能撑更久。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所谓反间计换将,跟为猿某翻案的弘历一样,就是后人杜撰,骂廉颇无能用不着反间计,换哪个司令能调动赵王,还用等到那时候?还有列女转中的赵将括母,说儿子不行无非保身(全家族)手段罢了,赵奢可以演戏,老婆孩子也可以演戏。
只看《六韬》、《孙子兵法》等指挥作战是纸上谈兵,熟悉部队的训练、协同、后勤、装备(实际应用,不是纸面数字,譬如坦克速度、行程、保养等)等又有多年从军经验不是。赵括战死的时候应该年过不惑了,他老爹在上一次大战(离长平之战9年)4年后去世,大约60岁左右。像长平这个规模的战役,当年只有白起有经验,没有演习的可能。冷兵器时代,没有体力基本就完了,一直到最后(少说30天),赵括还领兵突击,骂他纸上谈兵容易,谁有更好的方案?前提——粮食还剩几十天(上千万斤),死守静待变化或撤退都不可行。
关于长平之战的讨论很多,不过发言者基本是纯军盲,要是按部分爱好者的考证,赵军投降的有40万,才5万阵亡就消灭半数秦军(怎么也得30万以上),那赵括简直是神仙了。廉颇屡战屡败,赵括刚接手用5万阵亡换对手半数死亡,哪怕主帅阵亡,几十万大军居然会投降?能战胜有兵力和物资优势的秦军,不管统帅是不是战神白起,赵括就是新战神。尽人力回天,打输了,他也是殉职。
赵国最大错误是四战之国(中国就是四战之地)还四面树敌,魏齐秦都得罪了,而不是有明确的战略方向,等打起来再抱佛脚就晚了。国与国讲究的是利益,秦赵两败俱伤是其他诸侯国巴不得的,后来所谓长安君当人质无非齐国给粮的由头,不是所谓利益让步就能解决的,秦赵两败俱伤是最大的利益!长平决战前,赵国已经粮食不足了,向齐国借粮未果,主动决战是不得已的必然选择,当初(赵王&平原君下令)赵军倾巢出动,目的就是迅速打赢而不是坚守。廉颇防守思路看似正确,相对国力却是战略错误,对方补给难度大三倍前提下,长期对峙还是耗不过秦国。按廉颇思路,拖下去赵国问题更严重。赵括接手的时候,赵国已经把粮食潜力挖到极致了,从进攻战役角度,前线物资并不少,以拖待变战略似乎没错,但在家门口居然没秦军物资充足,这就是制度(商鞅变法)和国力还有情报问题了。
全军能否后撤只有赵王(平原君)有权决定,肯定讨论了许久,当时李牧还小,名将乐毅、田单都在赵国。撤退或逃跑也不现实,已经顶牛了,一方撑不住劲主动退让损失最大,拖下去都难受,不过赵国耗不过秦国,也不知道对手还能熬多久,赵国熬不到下一个播种季节是肯定的,枯水期不好利用漳河运输,能运的差不多了。笨狼认为在严酷的战国年代子楚之所以能继位,吕不韦之所以为相,绝不仅仅是会走夫人路线这么简单。笨狼猜测,吕不韦通过粮食贸易等信息提炼出大量有价值情报,为长平之战立下了赫赫功勋。
求和?秦国拖几周很容易,邯郸、咸阳来往扯皮时间也少不了。除非无条件投降,几乎没有实现可能——所谓完璧归赵笨狼看法是赵国耍秦国,已经有了先例,即使对方假意答应,赵国就敢相信吗?几十万人在几十万大军压力下后撤,很容易溃退被屠杀。另外除了城池,邯郸附近无险可守,要是兵败如山倒回去,断后者损失(小不了)不算,自己核心区域当战区,会严重破坏经济。秦军不时从上党出击制造麻烦,不投降还得再打,上党盆地(长平只是一部分)如果在其他强国手里,邯郸睡觉也不踏实,不投降,冒险决战是唯一的选择。
尾声
赵国兵败后来坚守,是假妥协赢得备战时间结果,而且万众一心报仇结果,人少粮食压力也小,齐楚魏抑强扶弱提供支援。
注明作者和出处,本文全文网络转载一律免费,作者西西河文集—— http://www.talkcc.com/user/迷途笨狼 博客笨狼出山http://mememevvv.blog.tianya.cn
壮志豪发,海天阔,鹿鼎明灭。翻坤乾,明分日月,扬善惩恶。天下兴亡百姓苦,古今治乱英雄业。厌逐流,浸凉满腔血,禄蠹孽。
庚子耻,明日雪。裂土恨,回归克。运妙笔、划补中华图缺。卧薪尝胆上下责,纵横捭阖寻常策。砺倚天、锋刃利屠龙,万邦贺。
如果坚守的话,就是吃人肉还是能多坚持个半年一年的。
赵括出兵目的就是决战,这就要了他的命。
按照你的描述,“秦昭王紧急动员16-60岁的老百姓上战场”,证明秦国也没有准备决战,只是准备把赵国拖垮。
而赵括急于打破战略平衡。
你说的“赵括接手的时候,赵国已经把粮食潜力挖到极致了,从进攻战役角度,前线物资并不少”。但粮食可能趋于短缺,这包括在前线物资之中?
因为战略储备趋于枯竭就是发动进攻的动机?那赵国同日本攻击珍珠港前的情况差不多啊---日本当时石油储备只够供应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
回头看今天钓鱼岛,是不是到了摊牌决战,打破战略平衡之际?在每年进口6000万吨大豆,粮食自给率只有70%的粮食短缺现状下,是不是算把粮食潜力挖到极致了?中国的石油自给率44%。
TG战争机器开动起来,能不能将6000万吨大豆,近60%的石油的缺口补起来?还是不当心把仅有的6艘先进驱逐舰也搭进去?
看来TG应该任命戴旭大校为当代赵括,前去东海踏破万顷浪了。
““秦昭王紧急动员16-60岁的老百姓上战场”,证明秦国也没有准备决战,只是准备把赵国拖垮。”
证明秦国低估了赵括指挥下的赵军战斗力
以前廉颇指挥对付秦军可不占便宜
钓鱼岛问题,摊牌中美都难受,维持现状让tg得寸进尺是既成事实
粮食和能源自给方面,倭寇最弱
后者霉菌也不强
弹道导弹打油轮比打航母容易
TG战争机器开动起来,能不能将6000万吨大豆,近60%的石油的缺口补起来?还是不当心把仅有的6艘先进驱逐舰也搭进去?
你的意思现在不是摊牌的时候,因为中国缺粮少油,一但开战,就很可能把自家新战舰也赔进去了。
那么十年后,中国就足粮多油了吗?可以摊牌开战了吗?如果还是不行,还得再等十年吗?一直被人牵着鼻子走吗?大国一直被小国欺负吗?
立刻军心混乱,大败而归。最后郁闷而死。
农业国家,粮食只够当年收成的一年,没有多余,所以粮食储备一旦用尽,来年收成还跟不上,青黄不接,国运也就完了。
朱元璋的谋士给其出的招数也就是广积粮,高筑墙而后图之。
中日两国在东海的战略纵深都不够,双方进行一次大规模军事冲突都面临缺粮缺装备,都要从准备渔翁得利的美国那里得到装备或粮食才能发动战争,现在中日双方都希望对方先眨眼睛,就有面子下台。钓鱼岛事件只要拖入持久战,中日冲突就是个在美国可控制下的有限度的冲突。
赵国先辈移民秦国的典故在那里,为什么赵国人要移民秦国?
我只知道嬴政是出生在赵国。
会蒙蔽一些人的眼睛的。只要中国政府有决心跟美日斗个鱼死网破,大多数中国人民一定会支持的。钓鱼台岛是不能退了。你的年纪应该不会很大吧,别老想着太太平平地混日子。
你我还是不要谈下去了。人家的主题是长平,不是钓鱼岛。
赵括年纪轻就是不应该过太太平平的日子?就是做炮灰的料?
说“哼哼”很容易,你相信赵括将军的下场是个好榜样吗?你每年从美帝那里进口6000万吨大豆(是不是粮食?),还要挑战美帝?还不广积粮,不怕士兵哗变?
更背的是,他还不知道自个儿碰上了白起,于是背包变成了餐具。。。。。。
有一件事儿,我很纳闷儿,赵国有没有针对白起个人的情报工作?哪怕派狗仔队十二个时辰蹲守在武安君的府门口,也不至于不知道白起上了前线啊!!
美国农业部的公开消息。虽没PBS说的那么多,但也确实不少。
除了对现实生活不满之外,也看不到什么实际意义
这是何等玄妙的神逻辑啊……
PS:说真的,说中文的TG万能黑见过不少,但是说中文的天朝万能黑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