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最近中国政府用大量资金吸引海外各项人才? -- 香何沉

共:💬84 🌺165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意您的观点

我们对中国科教界需要变化,有必要从海外引进人才,这个观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确实是这样的。任何时候,闭关锁国都是要不得的,新中国最辉煌的成就,“两弹一星”,没有大批的海归,就搞不定。

其实在这个帖子里,我只是针对千人计划发表自己的看法,“千人计划”就是一个大大的鸡肋,达不到目的,反而浪费了资源。

千人计划的目的是引进国家急需的,科技界中的领军人物,这点儿,我想我的理解没错吧?

但是现在看来,千人计划至少有几个没考虑到,

1,摊子太大。既然是领军人物,那千人计划的标准就相当宽松了,(也可以理解,不宽松,相关部门怎么能凑足一千个来表政绩呢,某位领导可以洋洋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个人观点,应该高标准,严要求。

2,投入太少。既然已经没法拿精神层面的东西来忽悠大牛们回来,那现在这些投入,相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确是少得可怜,那点儿安家费甚至买不到大城市的一套房子。当然,对于像我这样的南郭先生,嗯,哈喇子都要流到地上了。

3,配置失当。世上不乏人才,但首先要配置在合适的位置上。马谡,赵括做参谋就很合格,在主帅的位置上就很悲剧。现在引进的这些人都有一技之长,但是如果要生生的把不合适的人拔高到领军人物的层次上,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可能劣币驱逐良币,造成更大的餐具。

最后,希望大家给这个计划和科研人员一点时间和耐心吧,大家都是在努力工作的啊。

再瞎比一个,每次国足大赛的时候,足协及国家队,都呼吁要给我们多一点时间和耐心,但是最后留下的都是伤心和遗憾。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有句俗语“人无压力轻飘飘”,呵呵,没压力,就没动力。

上班时间快到了,我也开始忙我的了。有空多聊聊。

家园 美国还能管到全球华人?

美国就算能管到在美华人,还能管到全球华人?

家园 印尼华人美国管不了,也不用管

那些在全球第三世界地区的华人不会掌握核心技术,美国人不会操心的。全球华人可能可以接触到核心技术的,不就是在欧美,尤其是美国吗?

可以说在欧洲和日本的华人,也不会被允许接触到核心技术。

家园 美国不等于全世界;英语不等于外语

欧洲,日本等国,美国有影响,但都已本国利益为先,华人专家是不少的。更不要小看第三世界(比如伊朗),有的技术的发展的已有相当的水平。核心技术不等于美国白人掌握的技术。(也不可能)

家园 要依据事实说话

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是管N代,全是猜测。

http://www.1000plan.org/qrjh/section/2?t=9

你看看里面的人,你自认为你的能力和成就超过别人再这样说话

家园 能保证赞助的非水货达到五成再吹比较好

本人低学历无业游民

只是说几句疑问

家园 我直觉地怀疑这个千人计划的思路

竞技体育和科研不大一样。

竞技体育成绩与运动员个人素质是强依赖关系,而个人素质受先天和发育、训练环境影响非常大。绝大多数健康人的体能远逊职业运动员,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

科研活动不这样。虽然历史上出现过几个传奇式的科学巨匠,但是大多数科学家在身体条件上并不远超同辈,而他们仍然不断地做出优秀成果。把近现代科研人员作为一个群体来考察,我认为其内部显著特点之一是传承。对任何一个当代科学大师,我们都可以找到他和上辈某一个或几个大师的师承关系。我认为,作为国家的科研战略,必须要包纳当今各主要学派的弟子和传人,这样最容易保证各独立学科内部有激烈的学术斗争,以及不同学科之间有天然的合作和斗争关系。

简单地比喻,国家的科研生态设计,应该是从园林起始,逐渐可扩展为有自持力的森林。千人计划开始时可以很壮观,但他们以后能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科研生态呢?

家园 我本来也以为是不一样的

写上一篇帖子时还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最后还是觉得两者可以类比。

二者在人才成长上有一个关键的相同点,就是都有先天和后天因素:后天培训可以保证比较中庸的职业水准,先天条件可以让天才们取得顶级成就。

他们的不同点会让你有体育更靠人的素质的错觉,就是体育运动标准客观,很多时候甚至是直接对抗,所以成绩和个人素质强相关显而易见;科研成果的衡量很难做到客观,直接竞争的情况比较少见,所以科学工作者的成绩和“个人素质”都难以直接比较,相关性就难以察觉。

其实科研工作者也是要靠先天和发育的,只是头脑的衡量不像身高这么直观,考试成绩虽直观,但只代表一个方面。而且世界范围内讨论人的智商差距也有点政治不正确。不过这个其实和“千人计划”这个话题没什么矛盾,我理解的千人计划其实是在构建一个后天培养人才的体系,也就是大规模把国外的科学传统传承到中国来。这个体系希望可以让中国的科学天才无须到国外的环境里被培养就可以脱颖而出,做出优秀的成果。以前留学生回国太少,体系构建太慢。现在有钱了就加快点速度。作为对比,日本科研界在这方面做的早,效果也好。本土诺贝尔奖人数就是证明呀。

我非常同意你说的“传承”,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兴趣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强化、尤其是创造力的培育,书本上很难学到。但是说不好听的其实那些“科学大师”,就算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很多人也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也是继承了国外的科学传统,毕竟现代科学根在国外。那“千人计划”从国外多引入几条支脉不是挺好的嘛,毕竟他们在国内讲座、带学生也是在传播科学精神和方法啊。他们很多人也是世界科学领军人物的徒子徒孙,而且国家也很势利的,愿意找回国的都是在国外学术界已经站住脚的出色的徒子徒孙,怎么说也传承了一些优秀科学家的素质吧。

话说回来,体育其实也是需要传承的,不管是血缘的传承还是培训体系的传承。中国的乒羽项目不只是天才少年的胜利,也是培训体系、职业体系的胜利。同样的,日本的众多本土诺贝尔奖也不是天才少年的胜利(没听说日本有什么天才少年,除了漫画里……),所以更是教育体系、科研体系的胜利。当然诺贝尔奖不是目的,我只是拿来做一个快捷直观的标准。

“千人计划”的推出,我想国家做到了他该做的。如果说做的不够,就是钱还不够多,引进的人也不够多。我们国家还无法大规模引进国际领先的科学家,那至少应该多吸引华人、留学生中的优秀人才把国外的科学传统带到国内去。吸引力靠啥体现?市场经济嘛,靠钱体现。结果靠啥体现?21世纪最珍贵的是人才,靠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体现。

最后,我觉得千人计划的结果,在国内是可以形成类似日本一样的一个独立于美欧科学界之外的体系,在国内可以足够培养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和科学普及教育人才,带动各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全民的科学素质;国际上和美欧日相比各有千秋,和各国有一些人员交流,但是还不足以大规模吸引全世界的留学生。

差的结果,成果没有想象的多。但是投入的钱最后还是花在国内,大头都是拨给高校或企业的,用在学校和企业发展上了,钱不能算白花;另外没有成果也是不太可能的,没有大成果总有小成果;没有物质成果,总还上了几堂课,培养了几个学生吧。

你最后的比喻,我觉得也有道理,但是园林不拆掉围墙,引入高大、速生的树种,什么时候才能长成森林?或许不是最高最大的那几棵,总比小草和青菜更有希望长高吧。

家园 当了博士不一定是件好事情

你肯定是不愿意回去种地的了,同时又耻于做贼,只好去当科学家。

然而,就像欧阳锋说过的,谁愿意雇一个赤脚科学家?其实,吸引科学家不必很多钱,只需要给他买双鞋。洪七穿上鞋,杀光了马贼,又干掉太尉府一众刀客。显然,洪七寻求的并不是大众意义的享受。洪七能做的,欧阳锋也能,而他为什么不做呢?因为他对大众意义的回报也是不感兴趣的,他的人生追求与洪七是同质的,虽然他一直不知道。

潜在的科学大师们,一定不会对自己能挣更多铜板感到高兴,但也决不乱花钱。科学家是一类高度特化的劳动者。实际上,科学领域的竞争之所以激烈且高效,一个原因正是科学成就所带来的独特荣誉,是任何金钱回报不可取代的。这是科学家自己研究发现的。此规律适用于其他领域。飞夺泸定桥的勇士获得的奖励是什么?刘文辉就是摆出价值一千倍一万倍的黄金白银,那也没用。

所以我给中组部的建议是,给科学家买双好鞋,然后告诉他:有个马贼只出了一招,就把我上个刀客杀了,你小心点。哦,门口那个提着一篮子鸡蛋的民女讨厌得很,你不要理她!科学家自己会成长为大师,会找到郭靖黄蓉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