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航母之路 -- 晨枫

共:💬88 🌺1317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国航母之路

2012年9月25日,“辽宁”号航母在胡锦涛主席的主持下正式入役,舷号16号。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航母。两个月后的11月25日,第一架歼-15在“辽宁”号上着陆成功,然后成功地起飞。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固定翼战斗机在航母上的起飞、着陆。这两个是中国海军乃至中国军事历史上的大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强军之路。

“辽宁”号原名“瓦良格”号,由于冷战结束,没有完工就被搁置在乌克兰,中国买下的是空壳子,没有动力和飞行相关设备,船体严重失修。要从这样一个起点开始修复,这是对没有研制航母经验的中国造船工业的巨大挑战,当然也是巨大的机会。坊间流传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瓦良格”号的全套图纸和设计资料,有人就开始遐想,既然有了全套图纸和资料,就可以容易地修复“瓦良格”号,安装所有缺失的设备,可以很快形成战斗力。但事情不那么简单。中国只可能得到乌克兰手头的全套图纸和设计资料,乌克兰自己的资料到底有多全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俄罗斯在为印度改装“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过程中,遇到大量图纸和资料缺失或对不上的问题,严重影响改装的进度。沈飞在引进生产苏-27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问题。苏联技术传统对于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和精确性向来比较散漫,尤其对原始设计完成后的改动所涉及的图纸和技术资料更新比较“自由主义”,只有当事人对更改的原因、过程、结果比较清楚,换了一个人,可能就两眼一摸黑了。这个问题在苏联解体导致技术队伍流散以后更加严重。 “瓦良格”号的图纸资料和船坞里的实际脱节将不奇怪。另外,船厂只有船体本身的资料,没有非本厂制造的配套系统的资料,而这些资料是按原样恢复“瓦良格”号的关键。

“瓦良格”号在乌克兰停工是由于苏联解体,所以未完成部分不仅设备没有到货,连重新订货都不可能。即使中国引进配套系统没有政治上的障碍,相关工厂也不一定有能力继续供货,事实上连这些工厂是否还存在都成问题。已经完成但被拆除的部分更加不可能,部分关键系统已经装舰但在被拖往中国前被拆除,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局不愿意这些技术流到中国。这样,修复的工作量就扩大到配套系统,需要复建整个相关军工基础,工作量很大,而且和中国已有的军工体系平行。唯一合理的做法是不拘泥于原设计,大量使用中国技术和设备。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瓦良格”号的时代。这是苏联80年代的技术水平,从姐妹舰“库兹涅佐夫”号的情况来看,直接复原“瓦良格”号的话,技术上将严重落后,尤其是电子技术。不管是雷达还是战斗管理,“库兹涅佐夫”号的水平不超过60-70年代美国水平,这是不可接受的。另外,“瓦良格”号和“库兹涅佐夫”号一样,计划在飞行甲板下安装12管垂直发射的P-700(北约代号SS-N-19)远程反舰导弹和24管垂直发射的3K95(北约代号SA-N-9)防空导弹(总备弹192枚),这些不是中国海军的标准装备,中国也没有计划引进。航母装备重型导弹火力是苏联海军的独特做法,中国海军并不认同,但把这些空间转用于其它舰载系统或者更多的机库空间的话,就远远不是简单修复所能做到的了。

“瓦良格”号是中国第一次修建航母,不管考虑如何周全,肯定在实际过程中会有遗憾,或者有更有潜力但尚未成熟的新技术来不及装用,需要在修复过程中就预留升级余地。“瓦良格”号是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但不会是唯一一艘航母,中国将建造更多更好的航母。“瓦良格”号改装、升级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基础,而简单修复就获益不多。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瓦良格”号的修复只能走第二条道路,也就是说,大量采用中国技术、材料和系统,在修复的过程中,实际上重新设计,全面改装和升级,使之符合中国海军的需要。但第二条路的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不仅需要吃透“瓦良格”号的原设计和建造,还需要改进、升级和整合大量全新技术。

改进、升级的基础是深度掌握原设计基础和设计思维过程,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谈得上改装和升级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瓦良格”号的设计是根据苏联海军的战术需要确定的。假象作战海区、假象作战对象、飞机起飞重量、飞机出动强度、甲板上飞机停放数量、甲板上作业方式、机库内飞机停放数量、机库内作业方式、维修区安排、生活区安排、指挥区安排、舰载武器的种类、数量和位置、飞行控制要求、舰载武器火力控制要求、护航舰队的指挥和协调要求等一系列设计基础需要按照中国海军的要求重新确定,结果必然会对“瓦良格”号的设计有所调整。

取消重型反舰和防空导弹后,甲板下和舰桥前后的空间需要重新划分,甲板结构也要重新做过;中国海军对航母额定舰员和生活区的要求导致对生活舱室的重新划分和配备;装用中国的雷达和战斗管理系统也需要对相关舱室重新安排;按照中国海军对航母自卫火力的需要和装备现实,甲板周边武器站的位置、性质要重新安排;中国的雷达、升降机和动力系统的大小、重量都可能和原设计有所不同,这些都将改变全舰重量分布,甚至改变总重量和吃水,需要对稳定性、损管、抗沉性等重新考虑,还要对供电、暖通、电磁兼容等重新考虑,这相当于在舰壳、舰桥基本几何尺度确定的条件下全盘重新设计了。

在细节层面,管线、电路、设备的走向、间距、位置和安装标准不仅要考虑建造的便利和日常运行的可靠,更要考虑维修、损管。损管的关键是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发生事故或者受到战损时限制危害的扩散,这不光需要加固、冗余和连锁保护,还要利用概率和故障树理论,根据每一个节点的故障概率,计算系统的故障概率。然后反过来根据对系统故障概率的要求,反推分系统乃至节点的故障概率要求,这样反复迭代,最后在设计上确保可靠性。所谓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就是这样出来的。损管设计还包括对断电、爆炸、漏水、火灾、通道坍塌、控制失灵、浓烟等紧急情况科学制定应急操作规程,明确规定抢救措施,指定平时抢救器材的位置和准备状态,避免临时抱佛脚、拍脑袋。美国海军军舰的抗战损性和抗沉性特别好,“斯塔克”号护卫舰在波斯湾挨了一枚“飞鱼”导弹,严重倾斜;“科尔”号驱逐舰在亚丁被炸了一个大洞,丧失自航能力;“旧金山”号潜艇在海底撞山,艇首撞没了;“哈特福德”号潜艇上浮时和水面船只相撞,可以穿透北冰洋冰层的坚固围壳也撞歪了;这些舰艇都没有沉没,设计时的危害评估和由此制定的危害控制手段功不可没。损管设计失败的例子也很多,福岛核电站就是一个。

军舰到了海上,不沉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还要能打仗。对于官兵来说,就是要有完整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需要涵盖具体功能的启动、关停、模式转换、功能操作等,还要包括典型故障的识别和对应保障部门的呼叫办法。操作规范的目的不是束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向最优操作靠拢,减少随意性和人为错误。对于航母来说,飞机在甲板上和机库里的调度是很有艺术性的事情,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堵塞或者碰撞。装弹、卸弹、加油、加气有操作规程,飞机、系统、弹药的维修有操作规程,舰载武器系统的交战更有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和设计要求是互动的,两者都需要在“瓦良格”号开始修复之前就制定,修复设计才有明确目标指引,否则冲突和返工不可避免。

在“瓦良格”号到“辽宁”号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得到了一艘航母,还建立了一整套相关的科研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一整套航母的使用概念和发展路线。这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巨大财富。在和中国修复“瓦良格”号的大体同期,印度委托俄罗斯修复“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并改装为可以让米格-29K起落的滑跃起飞、拦阻索降落型航母。不仅出现严重的延期和超支问题,印度航母的研制和建造行业没有从中得益,印度自主研制的“维克兰”号航母建造了一半就泡在海里,没有消息了。另一方面,据《中国日报》11月20日报道,中船党组书记胡问鸣表示,中国正在准备建造更多的“海上飞机平台”,并且将采用弹射起飞技术。弹射将是舰载战斗机可以更大的重量起飞,这对增加燃油和载弹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将容许航母上搭载性能远远超过直升机的固定翼预警机,对航母战斗群的整体战斗力意义巨大。英国新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改回滑跃起飞,最大的损失不是F-35B相对于F-35C的航程和载弹量损失,而是不再能使用E-2D一级的预警机。

舰载战斗机是航母战斗力的刀尖,中国舰载战斗机的发展也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已经服役和在研的新型战斗机有多种,但中国没有选用中型的歼-10,没有选用隐身的歼-20,而是以成熟的歼-11为基础研发了歼-15。这个来自于苏-27的重型战斗机尽管基本技术开始于30多年前,其超前的基本设计和宽大的机内空间使其在今天依然不失先进,正所谓大块头有大智慧。中国正在从苏-27的引进制造“升级”为采用最新航空技术的“重新研制”,最新的歼-11已经和苏-27貌合神离。在某种意义上,这好比后期歼-7和早期米格-21的差别。这些升级都可以用于歼-11的舰载型。更重要的是,在全面掌握歼-11的制造技术之后,中国已经有条件在苏-27的基本设计上进行局部但关键的更改,用不大的代价使歼-11/15达到四代半的水平,而不必受30年前苏联设计水平的制约。中国已经积累起来的歼-11的使用、维修和技术保障经验也降低了歼-11/15和航母运作整合上的技术风险。更加有利的是,苏-27的舰载型苏-33已经在“瓦良格”号的姐妹舰“库兹涅佐夫”号上使用多年,即使没有俄罗斯的合作,也有足够的公开信息,可以在设计和使用经验上加以借鉴。据说中国从乌克兰得到了苏-33早期研发时的研究机T-10K,这对加快歼-11的改装更加有利,但反向研制不是测绘仿制那么简单,否则伊朗早已批量生产F-14和F-16了,伊朗拥有伊斯兰革命前已经交付的79架F-14,委内瑞拉提供过至少一架F-16供伊朗研究和用作反制演练。

但有人质疑,歼-15上舰根本没有必要,因为“辽宁”号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所以只要改装教练机上舰就可以了,改装和使用成本都低,还更加适合训练。这是不对的。“辽宁”号的任务很多,训练是一个广义的说法,不只是飞行员训练。“辽宁”号是中国第一艘航母,采用了大量国产设备,这些设备在海上长期高强度使用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只有通过实际使用来检验,比如说,拦阻索、升降机、灯光助降、甲板机位固定、牵引车、装弹、加油、加气、弹药转运等,还有甲板强度和耐用性,这些都不是通过重量轻得多的教练机可能检验的。中国为航母运作开发了一整套操作规程,这些规程的有效性也只有通过长期高强度使用才能得到检验。航母作为战斗群主力,在出动、保障、攻击、防御上的特点也需要实际搭载战斗机才能评估,而不是用教练机模拟。另外,舰载教练机可以解决舰上起飞、降落的基本技能,但这只是向重型战斗机的过渡,而不是替代。舰载教练机训练后不过渡到重型战斗机,舰载飞行员只能说是“残废”的,所以歼-15是必须的。

另一方面,舰载教练机在现阶段反而不是必须的。应该注意的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中国在未来若干年里将只有这一艘航母。中国或许正在计划建造更多的航母,也有财力和需求,但在几年内不会这样做。道理很简单:中国需要消化在“辽宁”号在修复、改装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更加需要在实用中对航母的特性和要求有更多的理解,才能把这些经验用到新的航母上去。接下去是继续建造滑跃起飞的“辽宁之子”,还是跃进到弹射起飞,这些都对新航母的定位、基本技术和其他有关问题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些都不是在短时间里能理清的。比较合理的时间是在2015年以后启动新航母的工程设计和建造,2020年以后才会有新航母入役。在那以前,“辽宁”号上没有舰载教练机的空间,舰载飞行员只能从现有的尖子飞行员中选拔,以地面训练为主,然后过渡到歼-15直接上舰,或许会有双座型,用作训练,同时保持战斗能力。用战斗教练机作为训练有训练成本高、耗用战斗机有效寿命的问题,但考虑到需要的数量和舰上的保障要求,综合下来并不比另外保障一种不同型飞机更糟。当然,更多航母入役后,那时就有专用舰载教练机的需求了,“辽宁”号或许会退居二线,真正成为专用于飞行员训练的教练航母了。

“辽宁”号以训练为主,这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的试验性作战部署,以达到某种政治军事目的。这也要求歼-15上舰。好在中国现阶段的战略态势容许这样的循序渐进。简单来说,需要航母的地方打不起来,用航母可以打起来的地方没有航母也能做到,所以等得起。这当然不是说航母不重要了。空中战场是决定未来战争的地方,丧失了天空就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0%,航母作为海上机场,其重要性是怎么说也不过分的。但毋庸讳言的是,“辽宁”号和歼-15不代表世界上航母和舰载战斗机的最高水平,中国的航母和舰载战斗机的发展是漫长的,未来依然将保持稳步但不一定飞速的发展。这很重要。中国追求的是可持续的发展。在有条件用引进技术缩短技术差距的时候,果断出手;在遇到封锁和刁难的时候,坚决突破。扎实稳健,不焦不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节奏,才有不可阻挡的发展,才有“辽宁”号的今天,才有中国海军的今天。

还记得龟兔赛跑吗?坚定的乌龟跑得并不快,但持之以恒,势不可挡,最终将笑在最后。那兔子是谁呢?呃,这很重要吗?

关键词(Tags): #纸上谈兵通宝推:故乡在喀什,朝雨,小瀚,十亿星阵,朱红明,醉寺,梓童,stamilo,北纬42度,小书童,jboyin,strain2,沾花富翁,不懂中,tollerson,菜菜丛,乘波而来,躲雨的猫,种植园土,岳阳,南风,浣花岛主,我不是海洋,唐家山,里海虎,前驱,云中飞,奥森,羽羊,朝之阳,车雨田,
家园 first sofa
家园 据某位搞科研的网友说

反舰导弹垂直发射区被改成了小卖部,红牛5块钱一瓶

家园 回禀晨老大兔子现在是我朝的爱称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3;铢钱:20。你,乐善:4;铢钱:-28。本帖花:3

家园 哈,这小卖部也太大了一点
家园 老瓦修复的意义堪比J-10的研发

诚如晨枫兄所言,通过老瓦的修复中国打造了整个航母科研军工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批相关人才。除了电磁弹射和隐身舰载机,大部分航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中国可大量山寨之。虽有技术封锁,但通过美俄的实例中国可以知道哪些方向可行,哪些方向不可,而不必在未知领域瞎折腾,所谓后发优势是也。

关于国产航母的进度,俺更倾向于相信网上流行的半官方消息:南北两厂都“正在”造国产航母。科研军工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人才济济,资金充裕,国产航母下水理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年J-10的研发让中国吃尽了苦头,但是J-20的研发就要顺利得多。为什么?J-10的研发过程中,中国的战机研发体系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进步,涌现了大批人才,再加上这几年资金充裕,不出成果才怪!同理,修复老瓦过程中的诸多艰难困苦,只会让中国的航母研发体系变得更强大,只会让国产航母技术更快成熟。

其实综合各种渠道的消息来看,中国在航母项目上很有些雄心壮志,而且准备工作也相当扎实。舰载机方面,据说最早的研究是分析越战时搞到的F-4舰载机残骸,而且似乎还从中悟出了些道理。后来还上马然后下马了J-8舰载型,直到J-15修成正果。舰体方面,大家都知道中国是拆卸废旧航母的专业户,有河友还自带干粮打过广告的。训练方面,有河友说他们家乡十多年前海军就来招飞了。从这次央视的官泄来看,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个个都是老油条,怎么看也不像菜鸟。老瓦才服役两个月,就已经这个水平,可见在陆地上面的模拟训练有多刻苦。

综上所述,今后几年内如果国产航母突飞猛进,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些年美国衰落了,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战机军舰的研发举步维艰。很多人因此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的研发就应该比美国花更长的时间才合理。其实美国当年真正强大时(比如二战时期)其军工体系的爆发力是惊人的,当时是以“本周的最新技术”来谈论技术进步的。今日之中国上升势头很猛,所以不能够用衰落中的美国的标准来评估上升中的中国的进步。当然,中国的上升势头还能够维持多久,中国可否达到美国当年在世界上的相对地位,这些都是悬念。

最后借晨枫兄的宝地乱侃几句,发发牢骚。少说多干甚至埋头苦干只干不说,这是TG的传统美德。但是这些年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头,跟"自主知识产权"耗上了,动不动就自夸某某新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典型的弱者心态;真有雄心壮志的,根本就懒得跟狗屁记者媒体啰嗦。16号舰本来就是别人的老瓦,J-15跟Su-27/Su-33有很深的渊源,早期的J-10/J-11也大量采用AL-31发动机,这些大家都知道。你作为一个后来者,山寨也好,借鉴也好,实在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当年美国苏联不也争先恐后地抄袭德国英国的技术吗?本来应该回避的事情,体制内有些人却偏要强调16号舰和J-15战机的"自主知识产权",哪壶不开提哪壶,自取其辱,令人无语。

通宝推:沾花富翁,石狼,乘波而来,
家园 龟兔赛跑?晨枫兄肯定是乌龟了

对土共这只兔子而言,楼下浣花岛主的消息是准确的。

家园 提到美国的军工产业,它们早已本末倒置

根本不是为了保卫国家而造枪造炮,是反过来的,为了养活军工巨兽而不断黑白颠倒凭空制造敌人。

既然目的是这样的,F-35超支,F-22憋死飞行员什么的就太正常不过了。

管理学基本,团队机构,无论规模大小,明确的mission和vision是优良表现的第一步。既然军工产业的mission是养活巨兽,那么造出白象型F-35就不是失败,但没把罗姆尼扶成总统则是整个产业的巨大败绩。

提到最后这点,美国军工产业本质以前只有业内人士和外国人看得清楚,但今年大选反映出很多美国普通百姓也都看出点端详。

家园 而且还是好几层的
家园 不是甜豆腐脑制作点吗?

家园 说“自主知识产权”的是记者、主持人

真正做事的谁去管啥“自主知识产权”?跟军火谈产权,那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嘛。连懂行点的军迷也不会去鸟啥“自主知识产权”的,往往是初入门者甚至不入门者采取纠结这些东西。

家园 晨大此文

那是相当滴有道理哈!!!

家园 兔子的眼光向来长远

不玩则以,要玩就玩大的。想当初眼巴巴的看着鬼子的“日向”和棒子的“独岛”服役时,对比一下兔子这边,啥都没有啊!甚至连泰国都能弄一艘航母玩玩。当时看的我等众多军迷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那时候的理想是兔子啥时候才能玩得起直升机航母啊!哪知道兔子不是玩不起,而是看不上,兔子要玩就玩大的,直接上来就是中型航母,前边的都省了。

现在“辽宁”服役了,再对比一下“日向”和“独岛”,那心情真是无比的好啊,笑的牙都快掉出来了!

家园 有点不对头

“辽宁”号目前局外人并不知道达到何种程度的成功。有可能非常成功,也完全可能是很失败。

评价可能太早了。

家园 失败与成功与否并不是由局外人来判定的

更不是由媒体与妓者来说的,这个要看兔子对第一艘航母的要求是什么,达到的要求越多,那就越说明成功,反之则说明不太成功,总之,你的有一个判定的标准。至于兔子的详细要求是什么,估计很多年内都不会为外人所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