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票选和我们的禅让制 -- 长风1983
完全抹杀了“民主”的更多含义,譬如:以民为主是以民生为主;民权应以生存权为第一;而西方民主教传教士告诉大家“民主”=“选举”;“民权”=“选票”;所以只要有了选票,就有了民权;只要有了选举就是民主。完全无视那些有了选票的人民却即没有实现温饱也没有得到和平安宁,他们只能毫无选择地把选票卖掉换取一点施舍以求果腹,或者听信一些煽动寻找替罪羊来发泄怒火和仇恨。
世袭制这方面就好得多,但因为父子、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造成的内乱也还是不少,如果古代中国不强调“孝道”,世袭制都可能进行不下去,因为这么大的国家,矛盾一定会很多,如果一直都禅让,那只会有无休无止的战乱,不会是什么公平、无私、效率或者功业。这只是说古代。
来保证民生为主?靠道德?靠觉悟?靠自律?
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现在中国实行的应该叫“层层遴选制”或者叫“层层淘汰制”。
这种制度实际上比西方的票选制更透明,现在大部分高级干部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县处级干部,都能在网上找到详细履历。每一步提拔任用合规不合规、合理不合理,一目了然。
而西方那些议员、总理、总统,他们参选的过程是公开的,但是如何成为参选人,这最关键的一步却是不透明的。
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情况。在以前的那个时代,最高权力的混乱这个后果太严重,一票否决禅让。现在又可以绕回来了。
说白了就是年功序列熬资历。而政务官是靠选举。
中国是把两种混在一起了
是这样,严格的说,应该是选贤与票选的对比。这个是在18大换届时敲得,所以不自主的着眼于老大的产生方式,更普遍的官员选举,是层层遴选,即使老大本人也是层层遴选的结果。只是最后一步颇有禅让的感觉。
中国选举最大的特点是,1.高一级精英选举低级精英然后培养2.选举依据是业绩。这个老外也写过,这个是龙空翻译的新乡时报写的,华尔街日报也有和这个基本一致观点的文章(我找不到了)。大意都是中国的可能选贤优于美国的票选:“它实际上涉及的是两种政治模式之间的竞争:一种是更强调选贤任能的模式,另一种则迷信选票的模式。相比之下,中国选贤任能的模式可能胜出。”
http://www.ltaa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3934&highlight=
这个他们写的不错了,我不在赘述。我想多说一句是,落后者学习先进者是常态,而先进者容易盲目乐观,固步自封。事实上,先进者绝不会处处先进,落后者也绝不会处处落后。落后者更容易学习了先进者的优点,(要学对了先进点,像大部分国家普遍的学普选,显然错了)先进者固步自封这是老天爷调节不同国家民族发展的有力工具。老天爷不想让一个国家或民族始终先进,他用这个工具让先进和落后国家交替(呵呵,鄙人无神论者,可以把老天爷换为自然规律)。
不过比以前更能保持稳定了,能不能稳定还是不完全确定。现在我比较担心其他国家的影响,在对外交往很重要,自己又不够强大的情况下,这是最值得担心的。
我们可以知道西方官员的亲友是谁、开什么公司、从哪里挣钱,但在“比西方更透明的中国”呢?
我终于知道古代的禅让是怎么回事了。
目前,公职人员任免制度有两套,一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二是《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
前者可以看做是针对政务官的,后者可以看做是针对事务官的。
和你的说的是两个问题,而且你说的那个问题,中国现在也在逐步向西方靠拢。
我们搞科举都搞了快1500年了。
古代遴选制:
例如资治通鉴霍光选刘贺罢刘贺的过程。
还有武则天罢中宗
【中宗欲以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裴炎固争,中宗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炎惧,白太后,密谋废立。二月,戊午,太后集百官于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勒兵入宫,宣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扶下殿。中宗曰:“我何罪?”太后曰:“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乃幽于别所。】
只有被看中的人才有被选举权,进入遴选名单。选中后看不顺眼或干砸了就成替罪羊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