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99):城镇化 -- 本嘉明

共:💬45 🌺1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茗谈(99):城镇化

(一)

西方一般习称的“城市化”(urbanization),中国官方则称为“城镇化”(urbanisatio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李克强与巴罗索,请注意背景横幅的内容。

这两个英文单词之间有什么区别,我才疏学浅,看不出来。但根据国内外的“一城各表”,我个人感觉,中文里的“城市化”和“城镇化”,差别还是很大的。

西方学者口中的“城市化”,主要是指把大量(轻壮年)劳力从农村抽出,补充到工业化的“(既有)老城市”和“新增城市”中去,脱离农业。而中国目前所鼓吹的“农村城镇化”,除了这一点,另一功能是把仍在务农的农村家庭,迁居到具有城市市政服务能力的新(村)镇里。

恰恰是这第二点,目前引起不小的反对声浪,认为“农村城市化”破坏了农村千百年凝聚生存智慧的“田园生态”,强行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性,下地干活是农民,回到高楼是市民。在合并数个自然村后,既形成了“农民的集中营”,又掠夺了他们原有的土地------这种批判有没有根据,因为我没有农村的生活经验,无法判断。

但西方所说的“城市化”,主要是指农民从农村剥离出来,“移民”进入城市,从此世世代代不再回归农村。这种情况,肯定有些副作用,但第一,这是全世界的大势所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世界争先恐后“城市化”。

第二,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至今还是利大于弊的。

先说城市的优点。

首先,城市是工业和商业的浓缩地区,资本的殖利效率,远远高于农村,因为企业家的信息灵通,各项服务配套齐全,生意机会多,资金周转快。同样的,一个农村青年进城学了CNC,开数控机床,生产效率可以比一年前提高50倍,收入可以提高5倍。而在农村务农,收入比上一年翻番都不大可能。

其次,城市里出产单位GDP的能耗,有潜力大大降低,甚至达到无碳化(比如服务业)。而农业如果要节省人力,就必然要依靠农业机械和机动车运输,碳排放是相对固定的,很难压缩。

第三,城市里人口稠密,对能源,市政服务(交通,医疗,教育,娱乐等)的利用率高,反过来又促进这些服务正循环,服务水平越来越高。

第四, 城市里的教育气氛好,就业压力大,迫使市民从小就专注于学习,培养一种紧凑的人生节奏。城市,一向是各种新技术革命的发源地。

第五, 培养一种开放的,“见过世面”的心态。一般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有类似的传统心态。

第六, 城市人口密集,服务到位,就业生活压力大,社会思潮开明,会降低出生率。这一条,既可以算好事,也可以算坏事,好坏参半吧。

再说城市的缺点。

第一, 就是人口过于集中,生存压力大,生活空间小,人情淡薄,物欲横流。

第二, 会形成热岛效应,对生态环境(气候,水源等)有负面影响。

第三, 天灾人祸时,尤其是遭受生态灾难,生化袭击,核打击时,容易构成巨大损失。

第四, 各种犯罪行为的总数量,比乡村要多,犯罪技术复杂。

第五, 对基本生存资源,严重依赖外部供应。

(二)

看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是:政府对通货膨胀持怎样的态度?如果是如临大敌,那么量化的“控制通胀指标”,又是多少?

看一个省份有没有前途,同样很重要的数据,是:这里的就业人口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全体居民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比如广东省,相比起全省人口年龄,就业人口的平均年龄偏低,就是因为外来就业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来的都是年轻人。

中国持续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好处也是有的,首先是大大减少了人口净增长;其次是权贵阶层苦于血缘继承人不足,不得不从平民阶层大批选拔有才干的“于连”,以拱卫本家族的利益,从而客观上给平民子弟一个上升的通道。

当然,“独生子女”政策的坏处也很明显,就是老龄化高速杀来,国家未富先老,目前以世界工厂之势,气贯长虹的对外部世界“全面进攻”,未来不得不转化为“重点进攻”。而要保住“重点进攻”的拳头部队,就必须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这三大“战区”,进行“洗牌”,把当地老年居民撤出来,集中全国的优质青年人口,填进去,如果还不够,就接纳五大洲的移民,精兵强将,杀它个稀里哗啦。

这个“洗牌”,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由人民自愿交换,一个自愿往后撤,一个自愿往前奔。这就要求政府,在本轮“城镇化”中,拾回“大三线”的宏伟构思,对于“沿海沿江沿线(沿欧亚铁路线)”的“一线”地区,大城市周边的乡村要偏向于“夕阳化”,便于城里老人就近养老,毕竟很多人不愿远离故土。对于“二线”和“三线”地区,要使得优秀的年轻人在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愿意离开家乡,到“一线”去实现远大的抱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

从这个角度出发,“城市化”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你用好了,就是好事。用稳了,先试点再推开,不急不躁,就是好事。

坦白讲,城市化,不搞是不可能的。搞了,搞得比较稳,对于中国经济的软着陆,至关重要。

有人说,目前中国有7000万套空置商品房,足够住2亿人口,楼市崩盘的危险很大。其实只要有楼市,就永远有崩盘的危险。而中国目前的城镇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50%不到,如果在未来20年内,达到70%,那么就有2.5亿以上的人口迁移进各个城市,这7000万套房,不就填满了?真正危险的,是15年后,2亿人已经进城了,他妈的市场上还有7000万套空置房,那我就跟着章家墩走了------如果章家墩到那时候不幸还活着的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以,现在有7000万套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用起来这7000万套,总不能打土豪,直接分给进城民工?

土豪还是可以打的。我的建议,是收取“物业空置费”。

因为政府批准一个楼盘的兴建,市政方面也要配套相应的道路,医疗,教育,商业,治安等服务。我配套完了,你们煤老板和公务员们把楼盘空置,鬼城,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吗?

中国的土地,只“卖”70年的使用权给商品房业主,所以收“地产税”是讲不通的。但对空置房收“空置费”,广大人民是欢迎的。

具体的做法是:各地设置“国土管理所”,每个正常居住(或出租)的业主持当月和上月的水/电/煤气/电话缴费单,在网上向“国土管理所”申报。“国土管理所”同水电费收缴单位的数据库核对后,确认数字是真实的,然后再看两月间的差额。差额达到规定数值,证明有人在居住,就免征“空置费”。

如果水电支出差额很小或不合理,判断是房屋空置,而且不是业主名下的首套房,那就征收“空置费”。以房屋的市场价(估值),首0.3%收上来,三七开,中央拿70%,地方拿30%;0.3%以上部分,倒三七,地方拿70%。假设上海市收0.7%,就是头0.3%,中央拿70%,后0.4%,中央拿30%。只要总值在房价的0.9%以内,由地方在0.3%到0.9%内自行决定百分比;超出0.9%,先报中央批准。

水电支出的差额应该是多少才合理?由中央根据各地情况发文规定,各地可以在中央的规定指标上,上下浮动10%。

这样,既避免了地方上为了保护“房叔公务员”,定一个极低的差额指标,方便业主达标;也避免了地方上为了多拿“空置费”分成,而定一个极高的指标滥收费,搞得人家杨白劳用电差了半度,也要缴“空置费”。

为了避免局长们把自己老妈的名字都拿来充“首套房”,规定所有房主在22岁以下或65岁以上的,只要确认是空置,不论是否“首套房”,都必须缴“空置费”。

这样,沿海地区一套500万元的单元,一年得白交4,5万,那还不如租出去,水电用起来,把这块“空置费”省下来。既然大家都拿出房来出租,供大于求,至于租金,低点就低点撒,租掉就好。当然,房叔局长们是不必费这个神的,自有小的们屁颠屁颠地替局长大人缴了。不过将来把长期缴“空置费”的房源清单拉出来,那就一打一个准了,普通老百姓谁舍得这么傻呼呼地,坚持不懈地缴“空置费”啊。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通宝推:只看不说话,梓童,贼不走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主意好!
家园 补充几句

1)国外的私人住宅物业税(美加也称为“地税”,因为该地块是户主永久拥有的,凭地而抽税),大致在屋价的0.8%--1.5%之间,当然有的地方(如纽约州部分县)会高达2.5%。收得少的郡县,是因为地方政府管治得法,另有大项财源补贴,比如说有个机场或者GOOGLE数据营运中心。所收的地税,用于本社区的教育等市政服务项目。所以房价越高,业主缴税越多,当地政府用于社区的经费越充实,社区的治安/教育/市容等越好,反过来又提升了社区品味和房价,形成“正能量”。当然,如果因为打仗而多收(中央拨款不足),也只能说活该你倒楣。

我们说的“空置费”(按月收),首0.3%中央拿大头(70%),是因为设置专门机构招募公务员,动用遥感卫星检查各地楼盘,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这都要中央一级花钱。这个钱收上去,也是专款专用的。而地方政府为了确保本地区对资本有吸引力,并不愿意征收太高比例的“空置费”(更何况很大一块“空置费”是收在地方官员头上,何苦得罪同僚呢),所以大多数地方政府,很可能就是勉强再加0.3%,既跟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又不多收一毫。这样总比例就是0.6%(全年收0.6%,摊为每月0.05%),地方和中央一人分一半,业主们也还承担得起。

2)判断是否空置,有5种途径。一是按水/电/煤气/固网电话的月费单据,只要这4样里有两样达标,或有一项明显超标,就算合格。比如说某单元在装修,无电话费,水和煤气基本不用,但电费超很多,这就行了。二是群众举报,街道大妈和路人都行,举报准确的有奖。三是国家动用卫星,中国自己的“谷哥地图”等,找出疑点,进行抽样排查。四是“国土管理所”派人上街不定期巡查,比如说夜间数灯光,登门询问,拍照留证。五是同媒体合作,揪房老鼠。

3)国家对于各地水电消耗的“达标数值”,先是按当地的生活习惯(比如北方居民习惯少用水)建立数字模型,取得中位数后,再乘一个参数(比如说0.65)。假设一家三口住一个二房一厅,那么每月只要在这单元住了20天,水电消耗就达标了,出门旅游几天也没事。

凡已住满1年以上的,可以申请“半年豁免”,就是我要出差几个月,又不想费事租出去,那可以,准你空关半年,期满才开始计征“空置费”。如果你要出差半年以上,那还是建议你找个中介公司替你租出去并日常打理。

4)中国的“城镇化”,同西欧和北美过往的经验很不同,就是即将面临“(全社会)迅速老龄化”,这迫使中国必须从大局着眼,把全国各县市分成“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划在“第一梯队”的,就是“第一梯队”的发展方向,而不能仅看当地当下的需求。

而西方的“城市化”,纯是根据当地居民的特征和喜好,服务於小社区的“逐步改善”。具体来说,如果中国真在全国多数城市执行“空置费”政策,那么哪里鼓励多收一些,哪里控制少收一些,哪里今年多收明年少收,这都很有讲究,不是省里县里想怎样就可以怎样的。

5)当然,改善施政,不能靠“城镇化”一招鲜。“三网融合”,让中西部能以BACK OFFICE的形式参与东部开放,在当地培养中高级白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设立培养“副学士”的民办“书院”制度,通过对书院就读生的奖学金支持,将“高中教育义务制”逐步向“大学(首二年级)义务制”延伸;牢牢控制通胀率,让老百姓过得安生,企业发展心中有底......这些都是“正能量,正循环”。

家园 主要问题还是要解决就业吧?

就业问题不解决,就可能出现城市流民,贫民窟。李克强有一个长篇好象就是专门讲城镇化。他2007-2008年就大讲土地流转,后来危机一闹,就缩回去了 ?!

“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可别在北上广郊区整出几个象巴黎郊区那样的(阿拉伯人)居民区来,几千/万没有工作的聚在一起,......

欧洲如果真心想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就开放市场,让中国制造无障碍进欧洲,好不好?

家园 经过30年的开放

中国早就搞清楚了:

对于全世界来说,就业机会始终是不足的。

对于中国来说,就业机会可以是充足的------只要跑得比别人快就行。

但现在不灵了,因为中国成了众矢之的,连美国都侧目,中国的就业机会很难继续用“全球化”从海外夺得。

所以中国有两条路走。一,继续忍让,忍受国内就业机会的相对不足,失业率升高,但只要失业率在可控范围内,国家不冒险,不投身于大的冲突,中国预设的战略目标还是能在15年后能达到。这就是死扛。

二,冒险。冒险可能会有重大损失,可能会赌赢,轻易有重大收益,机会一半一半。

中国明显是愿意走第一条路,走不下去才会考虑第二条路。不提“保增长”,就是愿意暂时弃守就业率。

这个状况,其实好几年前就可以看到。比较可行的解救办法,就是数年前就强行提速“三网融合”,使高速网服务又便宜又供应充足,从而诱使中国的西部自觉成为“班加罗尔”,从东部取得外包业务,全面参与东部的开放,分享开放成果,提升西部的教育水平和开放意识。当时,印度的外包业务已经实践了10年,中央从维稳经费里分一点出来,再打一打广电部和工信部的屁股,不要拘泥于部门利益和技术路径的争吵,他娘的先干起来,这条路是走得通的。美国通到印度都可以,反而上海通到甘肃就很难?

现在已经有点耽误了。

家园 房产税不如先收后退

本大的方案可执行性不高。我如果屋顶安一个光伏发电或雨水收集系统,难道还要收我的空置费?

不如按房子统一收取,有户籍落户的大产权0.6%,没有任何户口落户的大产权1%,小产权2%,直接征收。

乡产、军产也是先征收,然后交给村集体、军队,再按一定规则补贴回去就可以了。

然后按户籍和身份证按人头补贴。北京海淀区,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住一套旧房,房价200万,每年征收1.2万。然后按户口所在地地价,每人每年补5000-7000元。

如果家里人口多,5口人挤在一起蜗居,正好可以有多余的钱租房改善生活。

房姐房叔,1万平米的房子,价值3个亿,每年收180万,然后再按户口按人头每年补给他们5000-7000元。

社会的不平等,收入差距可能不是一个大问题。就像这个社会,没有人会妒忌微软的比尔盖茨和淘宝的马云。

因为资产和拥有的资源,造成的财富落差,才是引起社会动荡的大问题。这种方式,正好可以平衡财富带来的落差。

家园 这还是可行的

1) 我已经说过,4项指标里,只要2项达标,就可以了,你只要把这二项的单据号码/单据金额,在网上申报就行。如果你用太阳能发电,大可以用另外的3类单据去申报。

2) 从国外的经验教训看,任何税种,先收后退是最不划算的,一进一出工作量大,需要耗用极大的人力成本,误差也很多,不如收都不要收,公私两便。我这个方案,真正要上心的地方,是不要扩大打击面,收了不该收的。因为苛政猛于虎,个人永远斗不过公家,多一税就是多一难。这个“空置费”,是针对房叔房嫂,一家人占了十七八栋,而且是非法所得的那类坏人。因为正常合法的投资房产,白白晒着而不出租生钱,是讲不通的,只不过现在有些人爱惜房子,市场价的租金不高时就不愿出租。这个办法,就把这部分房源“赶羊”赶进了出租市场,造成供大于求,有利于外来人口租房,有利于拉低城市居民的平均年龄,增进城市活力。

而局长政委们的“黑房”,是见不得光的,不肯拿来出租,生怕有点租客纠纷,民警介入,查到房主头上来。这样一过滤后,剩下愿意缴“空置费”的都是什么业主,基本就清楚了。

在当下,中国社会的保值理财手段很有限,合法致富的人群以投资房产保值,没问题,但希望你们拿房子出来出租,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租得便宜点就不要太计较了,算是积德,往前推30年,你敢想自己有那么多房子吗?

3)全社会每人补贴,按人头算,这是效率极低的“均贫富”。要拉平社会收入,就应该只补弱势群体,每次补贴力度不大,但长期化,绵长轻柔。

家园 先收后退看似麻烦,却适合国情

如果军车过路费也进行先收后退,就无法伪造军牌了

家园 最好不要立税

所有商品房一律收税,也有不妥:

1)扰民。老老实实买了套房自住的老百姓,也被卷入。虽说有退税,也很麻烦,而且有出差错退错了的概率。

2)由于“70年土地使用权”这一属性,设置“物业税”是不恰当的。

“空置费”,首先是“费”,不是税,只针对一小部分业主。其次,它的作用,第一是筛选出“黑房”,使之无所遁形;第二才是催大出租房源,帮助“北漂蚁族”,有个小窝。

确实,所有的商品房里分三大块,一个极端是明显要征收“空置费”的,另一端是肯定不能收的,那么中间的灰色地带,可收可不收的争议房,如何操作呢?我的建议是:首先,反贪局介入,查他个祖宗八代,查下来确实没有贪污受贿疑点的案子,移交给下一道工序:“争议房仲裁庭”。

“争议房仲裁庭”由7名随机抽取的市民和6名专家组成,一人一票,复核一个案子后,无记名投票决定。仲裁结果有三种:免征“空置费”;全额征“空置费”;减半收“空置费”。

每个城市同时有多个“争议房仲裁庭”,每庭处理完20个案子后,自动解散,专家们打散了再组新队,市民组重新选拔,以避免形成利益团体。

就是说,如果是一般小老板,堂堂正正心不虚的,对于要征收“空置费”有异议,就可以申诉为“争议案”,过堂,滚钉板。你神木房姐,自己心虚的,就老实到另两块里呆着,混迹于一般群众,不要再出来老三老四。等锁定了那批逆来顺受缴“空置费”的房源后,哪些房产公司是“房洗洗”,黑名单也就水落石出了。

家园 空置费难以执行

本大的东西喜欢看,总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想法,受益匪浅。但收空置费这一提议不赞成,个人认为无法执行。且不说涉及多部门间的相互扯皮,空置本身就比较难界定,执行起来与被收费人纠纷会非常多。

俺认为推进有效城市化,让更多人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就是让他拥有一套房子。实现这一目标,就是对拥有多套房的人征税,人均超过一定面积就开征,技术上只要全国房产登记资料系统联网即可,征收也比较容易,房子是不会跑的,制定的标准清晰明确,执行成本低。

哎,即使这样,也得看制定政策的人想不想这么干,多方博弈,难

家园 如果人家故意浪费水浪费电呢
家园 中国是一个工程师模式管理的国家

本大的模式,是北美的所谓法制模式,人为操作的地方太多,在国内会出乱子的。

中国是一个工程师的国家,就我自己在国内看病,买房过户的体会,国内倾向于信息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正常模式下,管理比较规范,没有太多灰色地带。

比方在国内看病,每个市民有一个医保卡,每个月上交医疗保险。每年国家往医保卡里打一部分钱。

看病的时候,插入医保卡。计算机一看,本年度累计,还不到1800元,不好意思,只好自费了。然后超过1800元部分,不够60岁,按80%报销。然后再继续累加,超过了10万元,超出部分,按90%报销。

我们可以学习医保模式,每套房子一个房本,有固定的计税基础。同一个小区,按面积单价、面积、房型、楼层、朝向、年头,乘一个固定的系数。这样,每个房本,每年都可以算出一个固定的税基。

没有房本的房子,不得继承和转让,拆迁护不受国家保。

每个人有一个个人账户,按其户口所在地,每年补助一定的钱。让普通收入,普通居住条件的人,比方退休老两口,自住一套住房,可以没有太多的负担。

普通人,住房条件太差,甚至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可以用来改善住房。这种制度,比廉租房什么的,好得太多。

有些人所谓的收入低,住房好,住着别墅,拿着低保,多交钱,只能是他们活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里有多套房子,大家的户口都落在补助高的地方,而补助低的地方,都不去落户。这时候,就要对没有户口落户的房子,或者有落户,但人均面积特别大的房子,征税更高的税率。

比方一家三口,在城里有一个10平米的房子,在五环外有一个100平米的房子。落户在城里,按人头补助会更多。因此要对无户口落户的房子,征收更高的房产税。

同样,三口之家,2个人在城里10平米的房子落户,1个人在郊区100平米的房子落户,那么可以制定这么一条规则:每套房子,落户人均在40平米以下的,按低税率收税;超出部分,按高税率收税。

家园 有办法

1) 你浪费掉的水电,还是要你付钱的。

2) 浪费水电,要花时间,坐等,总不敢开着龙头就锁门回家了。我设定的用水用电量,至少是每月正常消耗的2/3,房姐们至少要派小保姆过去盯3天,那如果是18个单元,每月还得专雇两个保姆,光干这个了。如今的水表都智能了,记录一下哪几天在狂用,哪几天没用过,数据远程输送给总数据库,再用电脑自动检索排查,这不难吧?

3) 我们判断空置,至少有5种方法,主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等你放水放电完了,我把“暗查报告”和每天的拍照取证一亮,还是办你个“空置”,而且蓄意欺骗有关部门,加倍罚。如今仇富的多了去了,举报还有奖呢,你能收买全部群众吗?

家园 你这个还是地税模式

但我说过了,中国的业主不是永久拥有土地,而只拥有土地70年的使用权,期满后就比较难说了。

这种情况下,开征物业税,对业主是不公平的。

任何政府,都是开税容易停税难,这一开征,就别再指望停了。

其实全国造了这么多新房子,老公房也房改了,分产权了。这些房子里,总的看,会有多少百分比是黑房呢?何必为了高档商品房里的那一小撮,折腾全国绝大多数的无辜房主呢?

家园 浪费资源

不需要雇佣保姆,只需要安装一个定时器,每天按时开灯放水。

北京水费6元一顿,一个月放掉10吨,对有钱人算毛毛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