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上) -- 冷酷的哲学
就是每个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实践发现除了浪费空间外一点用没有 反面效果更大
因为 直接读一个句子比一词一顿效率更高
这就好像开车
一百米一个路口还可以忍
五十米一个路口已经吐了
十米一个路口是要闹哪样?
高速路都是上百公里一个路口 图得就是效率
所以词式书写之类的设计不好铺开
不过那是引用某些人的说法而已。某些人不是说中文信息熵大所以效率低么?但既然平均三个英文字母才相当于一个汉字,那么按这种算法其实是英文效率低。
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数量很少,只有几百个,通常用的也就一百多,并且现在古埃及文字也解密了,几乎就可以说是一种口语语音文字。
发展路径可能是先有了一些象形符号来表示具体的含义,比如人头,手,脚之类的,直接照样子画,但是在后期文字的发展过程中直接用现成的这些符号的声音来写句子了,虽然一个句子也人像啥的符号很多,但是跟初始的意思没有任何联系,只是借用了这个单词的发音。
设想现在全中国认字的人几乎都死光光了,剩下几个只认识几十个汉字的孩子,拼音文字可能就因此诞生了。
古埃及大概也如此,古代能掌握文字的人是很少的,一旦因为战争等原因造成认识很多字的人死的七七八八了,后面的人只能照着以前装模作样的瞎编,然后就造出拼音问题。
拼音文字易学易写,但是象形文字没有三五年功夫很难熟练掌握的。
是语言学家们根据使用人群的说话习惯总结出来的。
从你说的内容来看大概大家是同行,那应该很清楚在计算机行业里大规模使用的协议升级换代是非常缓慢和慎重的。IPv4空间不足的问题大家早就知道了,IPv6的各种好处也显而易见,但是升级花了多少年?HTML4到HTML5的升级也谈了多少年?
与自然语言相比这些协议全都不过是小儿科,就真正的使用者(不是网络的使用者而是网络的开发人员)来说与汉语、英语这样的大语种相比也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就是这样升级都极其缓慢,您想升汉语的级,纯属乌托邦。
分词在口语中根本不是问题,在以双声词为主的现代汉语中也早已不是问题。语法确实有不足之处,如缺少从句——很不幸,这就是汉语的特色,有此需要的人自己想办法,如果你想的办法能让其他汉语的使用者接受,你就成功推动汉语向前演进了。
您说的非常对,现实就是如此。
说不定还真的是这样。
日籍意大利菜厨师按意菜菜谱做出来的菜也还是意菜,顶天了可以说是日式意菜,但绝对不是日菜。
你所举的所有这些,在日本人眼里都是“汉词”。
文字是对语言的记录,文言文时代讲究精练,对口语的反应不是那么准确,很多助词语气语就不记录了,到白话文时代要每音见字,有一些音对应的字是有变化的,底和的就是个例子。这对说汉语的人来说理解起来根本不是问题,念念就明白了。
http://m.zhihu.com/question/20859378
人类历史上几个独立发展的文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约公元前3200年)、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约公元前600年)、埃及的圣书体?(约公元前3000年)、中国的汉字?(约公元前1300年)
共同的特点:都使用象形文字。不幸的是另外几位都悲剧了,只有中华留了下来,倒显得我中华卓尔不群了。
相反,所有非原创文明都采用了字母,因为字母文字在引进外来文化和概念方面确实有优势。
甲骨文的考古和C14(AMS)的测定,早就证明了甲骨文早至3700年前就有了,而更早的龙山文化骨刻文, 更是可以上推到4600年前,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形成年代相当
如果短语也是函数,那么英语里也有大量短语。
数学意义上的函数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中的函数概念是不同的。不同计算机语言中的函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在目前主流高级语言中,函数通常描述一种操作,甚至在某些规范中强制函数名必须以动词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很少一类短语能作为函数,名词类短语通常只能是数据,也即操作的对象。
所以俺认为您的比喻不妥。
看各位争论了半天,都没说到汉字的根本特点所造成的最大好处。在过去通讯十分落后的年代,要统治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靠拼音文字根本实现不了国家的大一统管理。就拿现在来说,很多南方人哪怕读过书,但只要讲话有很重的口音,就很难用汉语拼音输入汉字,那么过去就更如此了,各省各地都有自己的口音,甚至方言,说极端了,福建一个县就能有七八种方言,互相说话都很困难,换成各自的拼音文字,别人谁能认呢?我现在要读港佬那种从粤语口语直接写成的花边周刊,我都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这都已经是现代社会,各种通讯媒体那么发达的年代了,而在当年会是什么情况?所谓十里不同音,那么换成拼音文字发展几百年,早就热闹了,十里就出一种新语言,那么中国早就分裂成几百个,几千个不同国家了。
当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搞车同轨,书同文,可没说要搞话同音,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否则中国的大一统根本无法实现,治理国家只能象罗马帝国、英帝国那样搞殖民统治,就是用讲自己话(或自己口音)的一小撮人和他们的后裔与奴仆去统治各地讲不同语言、方言甚至是不同口音的广大民众,那么一旦帝国崩溃就再也恢复不了了,就彻底完蛋了,新来的统治集团必然用他们自己讲不同语言的民族或族群来统治这个地区,没人会对过去的统治集团有半点怀念,所以他们的历史、文化和语言也就彻底终结了。
好比我现在住的加拿大,如果是在过去,如果有一天魁北克的法国后裔打来了,打败了英国后裔,他们会保留英语的所有文化果实和主流地位吗?绝对不会,不赶尽杀绝就算仁慈的结果了,最佳的结果就是英国后裔跑到哪个偏远省市或乡村去保留一小块地理和文化孤岛。那么将来再过几百年法国裔也被人打败了,其他人也会如此,所谓自古无不灭之国,那么这样发展下来,就有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和文化孤岛,而中国各地也都有类似的方言孤岛现象,但最大不同就是中国是象形文字,我们的文字与读音没有必然的联系,是直接与客观事物建立联系的,其方言或族群烙印不是很深,不会引起象拼音文字那么大的仇恨,比如‘山’字本来就是山的那个样子,‘水’字本来就是水的那个样子,‘田’字本来就是田的那个样子,所以当汉朝取代秦朝建立新政权的时候,没有必要因为不喜欢秦国人的方言或口音而把秦朝的文字也给废除,换上符合自己家乡口音的拼音文字。因为汉字的发音与字形是分离的,所以统治集团讲什么口音,都不妨使用前朝的多数象形文字,所以这么一代一代就把中国历史和文化都传承下来了。同样是读诗经,读尚书,春秋时代的人与唐朝人读,其口音肯定是不同的,与我们现代人读的口音更是不同的,但理解的大概意思是相通,其文化的亲近感几乎是近在咫尺。这与一个现代的英国人用英语读希腊著作的译文,甚至用希腊语读希腊文的陌生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象形文字是大一统的基础:是郡县制和科举制的必要工具,现在的中国学生为什么那么痛恨英语四六级呢?不就是因为我们平时不说英语,所以学英文很痛苦吗?如果突然有人说我们从现在开始,用英语来考科举选当官的,那么多数中国人就肯定造反了,因为明知肯定考不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但中国人用汉字考科举就没有这个问题,就拿最近两个朝代来说,明清两朝,国都在北京,官话是北京话,但这一点都不妨碍江南仕子总以绝对优势占尽科举成绩的鳌头,结果不得不分成南北两榜,照顾一下北方人,清朝是照顾满人和蒙古人。其实要想真正照顾,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开考满语和蒙语的四六级,满语和蒙语是拼音文字,江南仕子准傻眼,但要那样的话,恐怕清朝延续不了一百年就要完蛋了,因为笼络不了天下的人才了。所以,如果有一天全地球要用一种文字来统一管理的话,那么无疑只能是汉字,使用其他哪种文字都不可能,用英文则肯定讲法语、西班牙语和斯拉夫语的人不同意,用西班牙文则讲英语的,讲法语的都不同意,最后就是杀个血流成河也不能实现,最后只能用汉字来统一,各自保留自己的语言,把语法统一成国际标准,建立一个本国文字与汉字的对照表,然后各种商店招牌,法律文书和历史记载就都可以用汉字了,也没什么好反感的,还是上面的那几个例子,哪国的山不是那个样子?哪国的水不是那个样子?当然,有些特殊的文字要改得适用本地国情,比如‘家’字在MSL国家就只能改成上面一个宝盖,下面一个牛或羊字了,不然人家要骂街了。
所以研究历史文化一定要有逻辑性,要有科学性,更要有独立性。虽然逻辑和科学二字是西方人搞得最欢,叫得最欢的,但中国老祖宗传下的很多优秀的东西,在西方人眼里是看不到其优秀性的,一帮小国寡民的思维方式始终是小国寡民式的,拼音文字这种交流工具对自己也许是最方便的,但对别人则是最不方便的,而且是令人反感甚至让人仇恨的。
所以我们中国人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我们自己用独立、科学和富有逻辑的思维方法才能全面深入地发掘出来,靠西人和洋奴是不行地。
而且还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