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父亲村庄的变迁 -- 小戎
柴油在七十年代中前期大约是400多元一吨(各省价格并不一样),农用柴油,国家补贴25%,那也得300多元,所以起码要1毛5分以上一斤。
农用柴油是走供销社体系给生产队,供销社是从国家划拨来的柴油。
下次去的时候,借出来看看,复印下来。
当然,要多谢您的指点!
就咱国家当年那柴油产量,根本不可能可劲儿造
虽然不像个人用品凭票,肯定也得有指标有数儿限制的
《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355页)提到
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
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
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这个论述现在来看是有远见的。
农业的规模经营,有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当下的城市化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污染问题等等诸多,要破题,也必须走这条路。
北图是高级的,首图是普及的,所以北图我不敢保证有。而且北图我记得不让进书库。
综观国内外,没有那个农场是需要集体化来进行生产的。
只有工业才需要集约化。
还有,农村必须全等于第一产业吗?
农民们就不可以凭借集体的积累和人力进入制造工业、运输业、销售业?
在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体化合作化难道不优于单干?
在市场信息调查上,单干、集体化合作化,力量孰强孰弱?
这个对农村自身的生产力发展几乎找不出正面作用。从推行那天起就注定了未来出现“三农问题”。
看看楼主的系列“二”吧,在很多人所谓的“牺牲农民”的年代农民们自己能干出来的事情,后三十年还有能力干出来吗?
集体化代表着什么?代表分工合作。而农业实际上是一个基本上不需要分工合作的产业。
一个人播种100亩和十个人1000亩能有多大效率区别?要追求效率,唯一出路就是机械化。也许你没在农村呆过,你能说出哪个农活是需要大集体合作的吗?
农村当然可以组成集体进入制造业,但这就不是农业了,而是工业需要集体化。然而你能想像全国大部分工业都是由小队、大队、公社这种单位组成吗?这不是开玩笑吗。工业有工业的特点,是根本工业的特点来集体化合作,而不是先组成了集体再发展工业,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成功的集体只有大邱庄等少数几个,多数的社办企业队办企业都垮了。
水利道路等建设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当然是集体优于求单干。但就像上面所说的,你要进行水利道路建设时,完全可以组成临时的集体来做事,而不是给集体一直找活干。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人民公社也是可以干成水利道路的。
至于市场信息等方面,我还真没看出集体能优于个人的地方。中国改开发展起来的能人,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低于他们原来所在的集体吗?
众所周知,在化肥大规模应用前,中国就是个小农社会,人民公社的作用除了一个水利,其他就没说嘴了。但水利在江南建一年可以用几十年,而河南的水利建设也有溃坝造成大灾难的事实。年复一年的水利建设在后期边际效益降到接近零。有很多调查报告都指出,农村水利建设近三十年毫无寸进,但是粮食产量下降了吗?
讨论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把人组织起来搞农业就是瞎胡闹。只能扼杀人的能动性,而对生产毫无帮助。
这两条显然不符合tg所搞的土地革命之目的。土地私有是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比如收获,一组只管割、一组打捆、一组运送,不可以?
当然了,这个得地多点才能提高效率,要是一个工作单位就三、五亩地,您就免了吧!
你真懂工业吗?工业并非是上来就分工搞得很清楚的,那也是从手工作坊发展到流水线的。雇工很多的大地主们在农业生产上搞没搞过分工协作,您没经历过旧社会,您知道吗?
不过我可以退一步,就算是你说的农业不需要集体化合作化能够成立,那么农民们就不可以集体化合作化起来进军手工业制造工业、、、吗?社队企业在那摆着呢,共产党没有坚决不允许农民们搞这些。
至于只有大邱庄、南街村那么寥寥几处比较成功,你得找老邓。其他的公社大队都被他硬性砍掉了,留下的基本活的不错;小岗村倒是穷的叮当响了。
至于社队企业嘛,都垮了吗?据我所知很多是落到私人手里了。国企改制的榜样而已,先想法搞垮才能贱卖获利呀。
临时的集体,投资谁出啊?人小戎他爹的村庄当年修柏油道,和现在的“村村通”不一样,人家是自己出钱,人家有能力自力更生。
谁家的水利设施是修好了只管用不要维护也能完好无损发挥作用的?
至于劳动积极性,为啥没把农民定为领导阶级那是有原因的。短视好占小便宜,TG只能教育引导而不能像地主们那样去强力压迫。
土地集体化了,新增人口没有地的矛盾就解决了?新鲜啊。那样还搞什么计划生育啊,一直集体化下去好了。新增人口的土地矛盾跟土地私有和公有完全没关系,没地就是没地。
中国的现状就是人均不到二亩地,而地多的地方比如东北,也根本不是靠合作来解决问题的,而是靠机械化。
想像一下农村种田“老头,你把肥起出来”“儿子啊,你送到田头去”“老婆子,你去施肥".那要多二的家庭才会这样做啊!
这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先搞集体化是盲目的,无效的。而为了工业搞集体化是有目的,是实际的。全国那么多公社,真正成功的社办企业有几个?事实在此,你还要说什么?
现在没时间了,待续
90年代初,某北方大学,一个女生寝室,其它人号称”金瓶梅”系列,只有一个模样五官气质相差巨大,没人追,后来退学了
70年前后,每桶石油大概是5元人民币左右(当时中国外贸官方以瑞士币计量),点灯用的煤油(城乡都有出售,随便买)我记得也就是毛把钱一斤。
农用柴油补贴那是70年代后期物价普遍上涨后(油品涨价)的事情。
这里的农业要限定一下,是指种植业和部分牧业。
以世界范围来看,以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模式是主流。而企业化的农场,不管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还是所谓社会主义的都不成功。封建主义的,比如拉美的庄园,在衰落。资本主义的农场,在19世纪,是经济学家(不管是左派(比如马克思)还是右派)普遍预测的未来,但是在20世纪,就是没有变成现实。所谓社会主义的,不管是苏联还是中国,全失败了,活下来的,大约只有以色列的基不兹。
为何会这样?
农业与工商业有很大的不同。1.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对于企业,风险难以估算。2.农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大,农闲与农忙,工作量相差巨大。3.农业的劳动难以量化,难以核算。4.农业生产者的生活与生产的联系更为紧密。迁移、转业的成本比非农者高。
所以农业在种植和部分养殖放牧等环节,很难产生分工,没有分工,没有真正的核算,也就没有资本主义企业,没有资本主义企业,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反叛继承者——社会主义企业化农场(或公社)。在传统农业可以产生分工的环节,比如肥料制造,就可以被资本主义所吸纳,从而从农业中分离出去。所谓社会主义的农场,实际是在干一件资本主义没有实现的事,把农业企业化(当然是公有制),但是这个企业内部实际无法进行真正的核算,也就没有合理的激励和约束,良好的管理自然不会有。同时国家又需要农产品,所以不管苏联还是中国,都只能依靠国家的权力,对农民定任务、定价格、限制迁移、转业自由,进行类军事化管制,这种模式显然不能长久。
这就是为何自耕农模式占主流的原因。
这个问题,现实已经给了答案。
在市场或类市场经济(比如我国8、90年代)情况下,在市场竞争下,必然会产生优胜劣汰。不管是公有还是私有,都会大部分死掉,这在我国90年代已经演化完成了。在我国非市场经济下,由于一直处于短缺经济中,还没有到最后的结局,只能猜测,结局要么被纳入国家体制内,要不被国家砍掉。但谁被砍掉,谁又被纳入体制呢?是以经济绩效,还是政治态度,还是领导人的好恶呢?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