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10年灰黄负发展,北京成了垃圾站 -- 龙眼就是维梁

共:💬107 🌺649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友情提醒

别再提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治不正确。现在都开始骂马寅初了。

家园 最恼残的是国务院已经发文确定上海才是金融中心

北京还要造金融街,4大行总部死活不迁

家园 北京的公交要是烂。。

那么多伦多的公交叫什么?垃圾,屎??

家园 多谢提醒。我属支持人口控制政策那一类的,其他的不太介意。
家园 并非香蕉人。

初读本文,也觉维粱同学多少有些优越感,所提部分意见好像没考虑清楚,比如国外小乡镇的布局需考量人均土地供应,距离拉开要考虑交通成本和能源消耗;说规划没有远见也要考虑龙国史无前例的急速发展,本人国企工作(见笑),几年前单位大着胆子上的项目转眼落伍,想来规划并非易与。不过相信维粱同学并无它意,还是希望故土山美水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弊病腐败已触目惊心,不作为、乱作为、官商交易积重难返。生于此间,人人皆受其累。犬子三岁,去冬今春雾霾连连,自己幼时艰苦但不至如此出门玩耍都要思量,不知这后帐啥时才能补完。小家伙可怜!

家园 地铁太挤,公交太晃荡

不太适合老人和孩子,出租车也不好打,高峰期更难。怎么解决,没别的办法,还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能缓解,解决不易啊

家园 不过为了离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近一点

和中国500强纷纷把总部放在北京一样,这是为了发改委近一点。

家园 无法越过

必要的阶段

家园 造楼运动固然是原因之一

更大的问题恐怕是汽车。中国这么大的人口,恐怕并不适合走汽车这条路。特别是现在更多的人口往城市里拥,假如硬要像北美那样发展到一家有几辆车,那估计以后全中国的人都得在汽车废气里生存了。

个人感觉人口密度大的都市还是搞好地铁这样的公共交通系统更为划算。

自己去过东京和纽约,通过这两个城市的比较就能有很大体会。东京的人口密度极大,比起北京上海恐怕差不多。但由于地铁和城市轻轨极为发达,铁道网络密布,车子干净整洁,虽然有时候难免人挤人,民众出行仍然更愿意选择地铁和轻轨。还有个原因是东京车道比较狭窄,开车还未必有坐地铁来得快。

相较之下,纽约人口密度就没那么大,所以地铁也不像东京那样人挤人。有条件的话,纽约人出行还是会开车的。但我个人感觉纽约的私家车其实不如出租车来得多。当然我也只去了曼哈顿,不知道是否和曼哈顿旅客比较多有关。总之,纽约的地铁就不像东京那样受人重视,虽然线路也很多,但大多老旧残破,铁道上到处是垃圾和老鼠。这些就都又是后话了。

家园 你也太犀利了.

要允许别人在网上找满足感不是, 不能让人家没地方快活.

家园 怎么觉得中国大城市挺漂亮的, 比美国的漂亮多了.

美国的大城市叫个脏乱差.

家园 洛杉矶那市中心那个叫灰闷闷, 老远就可以看见.

中国大城市绝对比美国的漂亮.

家园 河北共和国的钢产量顶一个欧洲,污染能不多吗?
家园 In my current city

any new skyscrappers can not exceed the average heights of buildings around it in its neighborhood. Otherwise, the plan will be refuted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my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limited to 5-storey.

西方发达国家建高楼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根本没有那个需求。

--new high-rise condos are approved only in certain areas. So there is still demand.

家园 【原创】请看公安部黄灯禁行的反人类反科学

都说新年新气象,可新年一过,很多国人都被公安部出台的一条关于黄灯禁行的新交规给恶心得够呛。公安部这帮2B难道全是小学文化,没学过物理,不懂物质惯性?更不懂人做动作需要反应时间,车做制动需要响应时间,刹车到0速需要磨擦减速时间?

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该规定为什么愚蠢无极限:

历史上最早的路口信号灯只有红灯和绿灯,但后来在美国根据人机学原理引入了黄灯,据说还是一位中国留美人员提出的主张,后来一直沿用至今。黄灯的用途是在红灯出现前,给司机预留判断和制动的时间和距离,注意不是公安部官员胡说的是为了清空路口,那是四向红灯的用途。单单使用红灯而不用黄灯,或将黄灯红灯混同,则很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危险:如,紧急刹车造成追尾、停车过线堵塞路口、过线后退造成撞车、载重车急刹翻车、公交车旅客跌倒,等等,其潜在的隐患要远远大于黄灯当停则停,不能停则过的正常规定。

说白了就是刹车预留的时间和距离不够,因为不是司机一看到黄灯,就能马上在0秒之间做出反应;也不是司机一做出反应,汽车就能立刻开始制动减速;更不是汽车一开始制动减速就能立刻减速到0公里、每小时。这个人-机反应的基本过程和具体环节应该是:

1 - 司机眼睛看到黄灯

2 - 司机大脑做出刹车的判断

3 - 大脑向神经发出脚踩刹车踏板的指令

4 - 神经将指令传递给司机下肢

5 - 司机下肢将刹车踏板全程踩下

6 - 踏板将刹车力通过机械和液压装置传递给刹车蹄片

7 - 刹车蹄片逐步阻止汽车轮毂的转动到0转速

8 - 地面摩擦阻止汽车的运动到0公里/每小时

这里有个术语叫:停止视线距离,其计算公式:SSD = 0.278tV + d,其中的 t 是司机见到禁行标志(如红灯或黄灯)而做出判断和反应的时间,以秒计算,在交通工程学上可以取2.5秒。其中的V是车速。如果公路的法定限速是60公里/每小时,那么假设V = 60公里/每小时(保守运算应该再加10公里/每小时作为设计速度)。而其中的d就是刹车距离,d = V / (254 f) 。其中V = 60公里/每小时,而f是轮胎和路面的摩擦系数,60公里/小时的轿车的f 取0.33。那么d = 43 米,则总的SSD =85 米。就是说如果要让司机进行安全和舒适的制动,那么至少要给司机预留85米的距离,让司机有所反应,再让汽车完成制动,这是任何交通法规都必须保证的两个基本的预留距离和预留时间,即司机的反应加汽车的制动。如果考虑到人的应急反应可能更快些,那么我们可以把停车视线距离减短一些,变成50米 – 60米,则按60公里每小时速度换算回时间,就恰好是3秒到4秒之间,就恰恰是一般城市路口黄灯的闪亮时间。如果按科学设计,有经验的司机一般不管在路口前的什么位置,通常都能作出及时判断:或紧急制动或顺势通过,应该没有问题。

针对国内大城市繁忙路段的繁忙时间,很多车辆频闯黄灯的情况,应该调整的不是该不该闯黄灯的法规,否则就使黄灯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根据交通工程学的原理,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比如可以缩短黄灯时间,补到全向红灯的时间上,这样很多闯黄灯的行为则自然成了闯红灯,就罚之有理有据,又能更好清空路口了。繁忙路段的车速较低,所以停止视线距离也较短,反算所要求的黄灯时间也就可以缩短,最短可以减到2秒左右,但应根据具体路段和时段进行具体计算,不能极端地减到0秒、1秒,那样就失去了黄灯使用的意义了.

还可以在路口附近的路段适当减低汽车行驶的限制速度,另加限制,比如50公里/每小时限速的公路,在路口附近规定为30公里/每小时,这样很多闯黄灯的汽车实际就是在超速了,那么按超速处罚则有理有据。但这是针对国内一些司机的不良习惯的特殊应对,虽然比一"闯黄灯"就处罚的一刀办法,或"闯黄灯"可罚可不罚的不严肃办法要好,但从交通工程学的原理上讲不值得大力提倡,因为交通系统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提供效率性。

如果不管在哪个地方,哪个时间,都要求司机在过路口时减速慢行,慢到一看见黄灯就能立刻在停止线前完成刹车这很不现实。参照交通部公布的图例,即右侧那辆白色轿车行驶到停止线前0米时发现黄灯也要立即停车在停止线前,那么么以公式 SSD = 0.278tV + d 试算来看,只有当那辆白色轿车以0公里/每小时行驶时才能实现。否则,哪怕以5公里/每小时行驶,完全停车也要大约距离停止线3.8米以外才能实现,这还不考虑载重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刹车问题。在路口密集的大城市,汽车在路网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只会低于,而不会高于过路口的速度。那么如果认真执行逢闯黄灯必罚的规定,每辆汽车都以低于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城市里行驶,那么请问汽车的价值又何在?哪怕事故率再低又有什么意义呢?大家干脆都走路算了。

这里还没考虑大型公交车和载重卡车的刹车距离问题。公交车可能装着半车(塞满车倒好了)站立的乘客包括老头老太太,那么请问公交车开到距离停车线零米,突然变成黄灯了,那么它能紧急刹车吗?如果不能,那么该不该罚?如果紧急刹车造成乘客跌倒受伤,请问谁来负责?是公安部赔医药费还是公交公司赔医药费?

同样,载重卡车可能装着一车沉重的危险物品包括液体或散装物品,那么请问这种车开到距离停车线零米,突然变成黄灯了,那么它们能紧急刹车吗? 如果不能,那么该不该罚?如果紧急刹车造成危险物品外泄甚至翻车、爆炸,请问谁来负责?

所以说这个新交通规则有多愚蠢?希望公安部的官员平时能多多钻研业务,不懂交通工程学就向交通专家虚心请教,别再闹这样的国内国际大笑话了,让国人骂你们"高薪不仅能养廉还能养猪",让外人以为中国人都是赶牛车上路,还不懂物理呢。

后来我一看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说"黄灯信号的作用是清空交叉路口"就明白为什么公安部出了这么个交规,泥马你不懂交通工程别胡说八道,胡干蛮干啊,你不懂交通工程怎么就当上交管局的负责人了???要是黄灯信号的作用是清空路口,那后面紧跟的四向红灯是干嘛用的? 为此我还以为国内的交通专家都死绝了呢?后面看有个砖家吞吞吐吐地反驳了交管局负责人一句,才明白,原来中国当领导的都不是专家,还非要不懂装懂,充大瓣蒜,真是'高薪养猪,高位养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