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各国的单兵野战口粮 -- 潮起潮落
只知道土共海军如何处理:
快到期的低价卖出去,叫“价拨”(尺度问题,有时还在保质期的也价拨)。80年代,1公斤一筒的罐筒1块钱,好像军用压缩饼干也是这个价。
进厂例行中修时要卸载应急食品,就都发给大家了。我们曾发过一九六几年的罐筒,跟艇员的年纪差不多。
至于外国,比照二战后美国处理战时剩余物资,低价甩卖、拍卖,作为美援赠送之类。
现在发出来恐怕也没人要了吧
估计那时候穷,不舍的扔,现在应该不会了吧?
而且吃后肚子也没啥不良反应。现在大家活的那么在意,给谁谁要啊?
认为罐头食品保质期长是因为添加防腐剂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误解。
想问一句,多次食用罐头食品是否会影响健康?
罐头食品只要是大厂生产的有质量标准的,基本可以放心食用。很多罐头食品的营养价值甚至保留得比其他加工方法更好。
虽然如此但也不是说鼓励一日三餐这么吃,和其他食品一样对待就可以了。
转载自新浪军事频道说一件当时很传奇的故事。
最近在SC上看到很多朋友在说关于压缩干粮的话题,我不由想起在平暴中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和压缩干粮有关,也和平暴有关。
761压缩干粮是上海益民食品四厂生产的,这个厂子看过《江泽民传》的朋友都知道。干粮装在锡封的铁皮盒子里,开封的时候要用专用的小刀打开盒口。每个用塑料独立包装的干粮是一天的量,里面有四块用油纸包着的干粮块。干粮主要是用炒面和奶粉混合压缩所成。特别硬,特别重。上学的时候有年夏天家里没人,只好吃压缩干粮,拿的时候不小心掉到的脚上,居然把脚指甲砸出了血,呵呵。
在新疆的时候,有天晚上巡逻。后半夜了,风很大,很冷。我们又睏又累,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在一家商店的门楼下休息一会儿。商店的南侧是一个果园,外边围着一圈干打垒的土墙。干打垒是西北特有的一种建筑方式,在准备砌墙的地面根据分段枪体的长度和宽度挖四个坑,埋进木桩,在木桩内侧横置两根与墙体长度一致的木棒,将和好的土(粘度大的土,拌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以一捏成型,一碰既散为宜)倒入,用碗大的石夯夯实,再加土夯,等与横置的木棒一样高的时候再放两根木棒......如此类推,就可以打出一面坚硬结实的土墙,30CM的土墙,用12。7MM的高机都不一定打穿。
大家瑟缩在商店的门楼下,相互挤着取暖。有人掏出装在挎包里的压缩干粮,干啃起来。水壶里的水早就结了冰,一滴都倒不出来。说实话,761压缩干粮不好吃,刚开始还能嚼嚼,到后来就难以下咽,拉嗓子。
坐着坐着,一个陕西渭南兵说出去小便,出去后嘴里就喊:啊~~~!给我们吓了一大跳。等我们拎着枪跑出去的时候,就看见他在月光下站在一个趴着的人旁边。我们呼啦啦的围了上去,用手电筒一照,是个维族人,后脑勺流着血,粘粘的顺着头发往下滴。
我们问他怎么回事,他惊魂未定的说他刚走出来,就从墙里就翻出来一个人,落到他旁边,那人和他一打照面转身就跑,他一紧张就把手里一包还没有开封的压缩干粮扔了出去,打在那个人的后脑勺上。我们问那你喊什么啊?他说他当时太害怕了,那人像鬼一样飘到了他身边,把他吓得喊。我们仔细一检查,那人腰里别着一把自制的手枪。当时我们分析这个园子另有文章,赶紧呼叫指挥部。
少时,指挥部带着部队赶了过来,包围了园子。这个园子由于我们从没有进去过,里面的情况不了解,遂打算现场审问那个被打晕的维族人,可惜的是那人还在昏迷中。指挥部现场现场决定采取先喊话,再用火力掩护进攻的战术。三番五次的喊话后,里面没有任何动静,我们随即用一个排提供火力掩护,一个班的战士分成两个大的战斗小组交替掩护的方式突入到园子里。园子里全是香梨树,在明晃晃的月光下看得很清楚,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西侧的小房子上。房子黑着灯,掩着门,有战士丢了块石头,里面没有任何反应。
大家小心翼翼的围了上去,几个短促的点射后一个小组冲了进去,里面除了几个空空的柜子外什么都没有。大家悬着的心都放了下去。在撤出的时候,一个战士发现地上有个草蒲团掩着洞口的放果子的地洞。大家小心的挑开草蒲团,喊话、点射......里面也没有人,派两个战士下去一检查,结果发现了大问题:里面藏有大量武器和炸药。清点后,共计自制步枪5枝,自制手枪20枝,各类子弹三千多发,炸药一百多公斤,雷管上千发,还有大量的传单。
这个渭南籍的战士因此立了三等功。遗憾的是,那个被他打晕的维族人再也没能说话,是被他扔出去的压缩干粮伤到了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