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科普】中国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短缺告诉人们什么是休克疗法 -- 思想的行者

共:💬14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科普】中国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短缺告诉人们什么是休克疗法

很多中国人都听说过休克疗法,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俄罗斯休克疗法失败,工商业崩溃,物价猛烈飙升,但是休克疗法究竟是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以为什么而休克的,很多人是不知道。

很多人简单的以为休克疗法就是长痛不如短痛的激进的价格改革,这确实是当年盖达尔所实施休克疗法的一个部分,但是休克疗法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会陷入休克呢?

人被掐住了脖子会休克,经济被掐住了脖子也会休克

要掐住一个经济体的脖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管住货币,减少货币发行,严厉控制货币发行量,让企业得不到贷款而倒闭,让银行缺乏资金不敢对外贷款,企业因为得不到贷款于是只好借钱,无法还钱,最后他的下家又只好借钱,造成下一家又缺钱,这就造成了类似于休克一样的大面积的组织坏死---即大面积的三角债。

当然了,人家要让你心甘情愿的管住自己的货币,让你心甘情愿的看着那么多的企业没有钱却不贷款给他们,是要有理由的,最好是要有高深的理由的,而这个理由,当然就由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来完成。

于是弗里德曼来了,弗里德曼警告人们说,你给企业贷了款,那么你就会通货膨胀,你敢吗?

于是萨克斯来了,他给出一个天才的解决方案,你只要管住货币,那么价格就一定不会上去,然后你爱怎么干都可以;然后哈佛大学就给了他一个校长的职务。

然后,1988年,中国的不懂得外语的却到昧国做访问学者的据说因此有了一肚子学问的吴敬琏大声的鼓吹,货币是老虎,要把货币关进笼子里。

据说是因为官倒的原因而不是因为休克疗法的原因那两年中国物价涨得很快了。

1990年,中国领导人把货币老虎从笼子里放出来了,结果这只老虎却变成了温顺的绵羊,中国的物价反而平稳了下来。

时间到了2007年,这个时候俄罗斯已经不再搞休克疗法了,中国要准备奥运会了,这个时候据说是经济学家的良心的吴敬琏开始高喊---中国流动性过剩。

所谓流动性过剩的意思就是说中国企业的钱太多了,特别是中国出口企业的钱太多了---因为中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啊,所以中国出口企业的钱一定是多得要死。

吴敬琏神通广大,当年央行就开始管住货币了,然后出口业竟然一下子就没有钱了,这个时候温总理出手了,放松货币,吴敬琏那一套不要管他。

放松货币?怎么行呢?你这不是放水吗?这个时候众多的经济学家们语重心长的站出来说,你这样是不行,会通货膨胀的,热钱也凑热闹的来炒作大豆大蒜,果然大豆大蒜价格上去了,看大豆大蒜就是因为总理放松货币造成的,还不收手?

媒体的鼓噪加上经济学家的语重心长,最后央行货币政策终于回到紧缩的轨道上来了,被吴敬琏认为钱多得要死的出口业现在是因为货币管制而半死不活了,然后

然后就是2013年,人们发现商业银行的钱也不够了,或者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出了问题,短缺了?

吴敬琏不是说流动性过剩吗?

现在怎么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短缺了呢?

什么是休克疗法,就是掐住你的流动性,让你休克的经济疗法,你的经济没有流动性,于是你休克了。

让你休克有什么好处?反正你休克了也不知道了,你也不需要知道了,那些还清醒的人---当然是外国人啦,他们会知道的,告不诉你是他们的自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盲从的百姓,谄媚的学奴,高明的西方骗子

共同导致休克疗法在中国大行其道。

家园 经济要转型,政府要恩威并用

政府拿了税收,难道放手不管就OK了,那他们不是吃白饭吗?

企业界总是会面临各种困难,这个时候政府就要帮扶?

什么扯淡的经济学,要知道经济学上的模型都有多少假设的,以完全竞争模型而言,有信息完全假设(企业的信息完全吗?很多企业对世界市场变化完全是懵懵懂懂的)理性假设(企业决策者都足够聪明?都不会犯错),竞争均衡假设(所有的企业的实力都一般般,扯淡,跨国公司的竞争力与普通企业的竞争力一样吗?你不是帮着跨国公司说话吗)进出自由假设(扯淡,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很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你随便就可以进去,你没有几个钱,像文盲一样的可以进去吗?)边际收益递减假设(扯淡,要这样,企业家就不会去搞各种兼并,不会去追求规模优势了)等等,可以说完全竞争理论是一个建立在太多的假设的基础上的几乎完全无用的理论,而且实际推导过程也有问题(因为规模收益,因而完全竞争不可能出现边际收益等于0的情况)而且就算结论是对的,也没有意义--帕累托最优也并非最优状态等等。

政府该帮的时候就要帮,政府可以集中更多的资源集中更多的人才,集中更多的信息,为什么不帮?

木桶效应,如果一块短板导致其他的木板都无法发挥作用,那么政府能够帮怎么就不要帮呢?

但是有了政府的扶持是不是就足够了?

为什么中国股市,中国食品市场一塌糊涂?

因为中国没有经济法制,基本上中国的经济法制就停留在封建社会一样,由政府升堂处理一切,而不是由法庭由律师进行辩论来决定,一些经济法规的规定也十分可笑,例如污染渤海的企业竟然按规定,只要罚10万元。

法制是什么?

法制就是政府(广义的概念)的威

只有扶持,而没有威,那么就会造成放纵,造成依赖

有了威,就会有规矩,就会产生在规矩的基础上的竞争。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中国基本上缺乏法制,因此没有规矩,因此就没有真正的竞争,就没有拼企业真正实力的竞争,而是拼谁更会犯规,谁更敢于犯规这样的所谓的“竞争”

这样的拼小动作的竞争实际上是什么,就是恶性竞争,就是导致逆向选择的恶性竞争。

如果没有法制来避免恶性竞争,培育良性竞争,只有政府的扶持确实只能起到姑息养奸的作用,效果如果不是负的也是非常小的。

所以中国需要法制,需要政府对企业的扶持,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行。

例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政府需要在资金方面给以支持(注意,现在实际上实施的是休克疗法,你让人家怎么玩高新技术,没有钱怎么玩?),提供担保,提供低利率,需要在技术上提供扶持,例如组织官产学研一体化(吴敬琏竟然反对这一点,也没有人反对),需要在市场营销方面提供扶持---例如政府采购,例如外务活动中的推荐等等)而这一些都是昧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这些IT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已经做了并且还在做的事情。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言,显然也还需要法制,特别的是需要反盗版的法制。

没有反盗版的严格的法制,中国软件业怎么发展?

以通用操作系统而言,如果中国企业辛辛苦苦做出来,马上被盗版,或者人们使用盗版的外国软件---不要钱,而中国企业自己做的显然要钱,那么中国企业怎么可能成功?

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成功,需要品牌,需要规模优势,但是如果对品牌,对技术的各种侵权行为不断,那么品牌企业就无法壮大,企业无法壮大,那么在高新产业竞争中也就难以维持必要的竞争力。

中国政府是要做奶妈,同时也要做铁面无私的包公。

恩威并用

家园 不要盲目的用昧国的M2来比较中国的M2

中国的M2凭什么就多了?

凭什么就认为中国的M2就太多?

也许有人将中国的M2数字与昧国的M2数字相比较,认为中国的M2数字偏高

这里分析一下

1)如前面所分析,中国的总投资效率偏低,而投资效率低就使得相应的产出就需要有更大的货币流通量

2)中国和昧国的融资体制不一样,中国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所谓间接融资,而昧国则主要是通过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我们知道昧国的股市债市是全球开放的,有大量的外国资本进入昧国资本市场填充昧国的流动性。

3,中国和昧国的产业构成不一样,昧国的制造业趋于空心化,主要GDP构成是服务业,而服务业本身对资金的需求没有制造业的需求那样高

4,是否应该比较的是双方的购买力平价基础上的生产总值,而不是汇率基础上的国民生产总值?

5,实际上现在构成中国的M2的相当部分是海外热钱,这部分热钱并不投入实业,因而中国实业的流动性更加的少

等等,国情不同,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人已经犯了太多次不顾国情生搬硬套的错误了

家园 从费雪方程出发分析历史与今天的中日俄欧昧的金融政策及后果

中国人普遍的相信弗里德曼,连老百姓也以为只要货币投放增加了,那就是放水,价格就会上涨云云,难道经济真的是那么简单的吗?

显然经济学不是那么简单的,连普通老百姓都以为一定是对的那么很可能就是错的了。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还是从费雪方程出发来论证一下,可以看出货币和价格的关系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

费雪方程是

平均物价=流通总货币*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次数/流通总商品

这个式子是普遍适用的,但是其中每个量的变化都可以很大

例如流通总货币,并不是那么多的货币都进入流通,注意这一点,我们以后可以用来分析日本实施零利率的货币政策20多年还一直物价下降,通货紧缩【1】

流通商品显然也不是所有的商品,注意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来解释投机所产生的物价上涨【2】

物价也是平均物价,即有的商品的价格会上涨,有的商品价格更容易上涨,有的却不容易,然后各种商品的价格之间有联动关系。【3】

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次数也是一个值得考察的量

弗里德曼通过考察昧国的近百年的经济史,得出货币流通次数基本不变,那么是否符合所有的情形呢,是否在所有的情形下货币流通次数或者说货币流通次数基本不变呢,注意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来分析俄罗斯自从1992年开始实施休克疗法以后为什么当年物价就上涨了26倍【4】

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流通总货币与流通总商品量之间的关系

弗里德曼宣称货币政策的变化导致的流通商品量的长期变化相比于制度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量的变化很小,就算他说 的是对的。

那么相比于制度变化引发的变化是小的,就可以说货币政策变化导致的商品量的变化就小吗?

地球比太阳小,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地球不存在呢?

实际上我们只要注意这样一点,企业家只要进行投资,肯定是会制造出商品来的,也就是说只要增加了货币的投入就可以得到商品,这里资本量与商品量的比值我们可以定义为投资效率。

显然这个投资效率是变化缓慢的,可以说基本不变

现在我们确定商品总流通量/货币总流通量=投资效率

那么费雪方程就改变为平均物价=货币周转次数/投资效率。

可以看出平均物价没有总货币量什么事,至少不是直接相关。

那么弗里德曼为什么能够得出物价只跟流通货币相关呢,这里关键的就是他把货币增加,商品也同步增加这一点给忽略了,实际上他这样的人不太应该犯这样的错误,我认为基本上只能说他是在故意的欺骗。

然后我们结合前面的【1】,【2】,【3】,【4】

来分析日本欧洲昧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投机对物价产生的影响

【1】陷入金融危机以后的昧国和欧洲以及日本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场信心的丧失,这意味着投资者没有信心进行投资,也就意味着虽然央行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资金,但是市场并不积极的把这些资金用于流通,即总流通货币并不会随着增加,特别是对于日本而言,20多年的零利率政策,物价依然在低位徘徊。

昧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金融危机以后开始实施了紧缩政策,以后马上修正,但是价格依然在低位徘徊,也与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投资信心受挫,流通总资金因而涨不上去有关

所以看到昧国政府放出几个QE计划就放言昧国物价会上涨的人还是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逻辑

【2】【3】

我们来分析投机的影响

投机的方式很多,我们这里仅仅分析最传统的一种投机方式,就是囤积居奇

囤积居奇是什么意思呢,注意费雪方程中的商品量是指流通中的商品量,我把那么多的商品囤积起来不进行流通,那么物价不就上去了吗?

食品是人们每天都要吃的,你把食品涨上去了以后,那么人们要买到足够的食品就需要有更多的工资,这个时候企业就不得不涨工资,而涨工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企业的支出增加,意味着企业不得不给自己的商品涨价,这就造成了商品价格上涨的联动机制,而且工资涨上去了以后,就降不下来了,这个物价上涨趋势也就是刚性的,物价因而显得上涨容易下降难

【4】,俄罗斯1992年--1995年为什么物价上涨5000倍,其中1992年11个月就涨了26倍,关键在于盖达尔被弗里德曼萨克斯耍了

弗里德曼的理论中除了显然是故意忽略了商品量会与货币量联动这一点以外,他们也故意隐瞒了货币流通次数在极端情况下会剧变这一个事实。

本来由于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以及物价突然放开,经济体一下子不适应,导致流通商品量减少了,货架上空空如也,食品非常的少,一出来就被人们抢光---注意流通商品量减少是会造成物价上涨的,而且微观机制也是这样,供给不如需求,当然物价会上涨。

如果说商品减少最多带来俄罗斯物价上涨26 倍的2倍的贡献的话---即俄罗斯当年GDP大约减少20%,那么更大的影响是人们的抢购

抢购商品意味着什么?

工资一发到,赶紧花出去,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商品流通次数大大增加了,增加了好几倍倍。

当物价猛烈上涨的时候,除非企业不怕人们砸机器,那么必须给工人涨一点工资,原料价格也要上涨,这样企业要付工资,要买原材料就要更多地钱,尽管这个时候货币被盖达尔卡得很死,但是在物价上涨了10倍的情况下,盖达尔敢不把货币增加一倍吗?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货币总量也被迫要增加

因此俄罗斯的物价上涨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

1,流通商品量减少

2),居民抢购导致的货币流通次数大增

3),在物价已经剧烈上涨的时候央行被动的增加货币。

有人把俄罗斯开动印钞机作为俄罗斯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显然是错误的,这里俄罗斯开动印钞机是被迫的,而且前面两个因素造成的物价上涨的影响也非常大,大到你不得不开动你的印钞机。

同样可以分析中国1988年1989年的物价上涨,当年货币增加率最低,在物价已经上涨了很多的情况下,只增加1500亿元,1990年增加了5253亿元,结果物价平稳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的物价也可以这样分析

在温家宝实施宽松货币的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物价基本平稳,媒体一直攻击那是假数据,实际上水分不多,而到了再次重启紧缩货币的时候物价再次开始上扬。

希望中国的金融决策者们清醒一些,不要被弗里德曼的一些小伎俩给骗了。

家园 【讨论】谢百三:钱荒的噩梦过去了吗?

表外业务有其合理性

二、 钱荒这场恶梦过去了吗?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犹如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爆炸,在2013年6月,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严厉指示下,在银根突然收紧的“钱荒”打击下,中国股市从2100点的高度一泻千里,跌到1848点,创多年来当日最大跌幅。 由于我们还无法像央行领导那样知道更多的宏观经济信息,仍存在诸多疑问。 央行一系列导致“钱荒”的严厉措施,矛头所向,直指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影子银行)。希望对全国几百家商业银行起个警示作用,让它们对表外业务有所收敛,将资金压回“表内业务”,压回到商业银行正常的运作之中来。此外,把钱从“炒房”、“炒股票”等搞泡沫经济中压回到实体经济中来。显然,动机可以理解。据说,网上民意调查时,80%的人支持央行的“铁血纠偏”,干到底。 然而,在股市连续大跌的两天中,央行连续两天出来表态,央行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已向头寸很紧的部分商业银行及单位略有“放水”,供应些许资金。中国股市立即作出反应,从1848点当天返回到1900点以上。但这件惊天动地的金融风暴到底会持续多久,过去了吗?这样做合适吗?一、全世界都在搞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还搞紧缩? 美国伯南克虽然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一步步地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QE3);但这是他在反对党议员猛烈批评后,在奥巴马明确暗示他不会再留他连任时表的态。他既然是且战且退,一步步地退出,那说明他至今还没有退出,似也不太情愿退出。显然,他担心美国经济的复苏不扎实,不牢靠。 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就是搞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0利率,大发货币,硬要把20年的通缩搞到2%以上的通胀;股市从8000点涨到1.5万点,现在又回到1.2万点。现在,他并没有放弃原有的经济主张。 欧洲央行本月27日开会宣布:由于欧洲经济复苏的情况还很脆弱、不扎实,因此,欧洲离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有时日(还有较长时间)。 而恰在同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却搞起了“打表外业务”运动,且是“铁血纠偏”。结果,中短期利率大幅上升,3~7天的回购利率涨疯,达到8%~12%,真是匪夷所思。这也许是短期现象,但这种与世界各大国经济政策逆向行驶的做法合理吗?二、表外业务与影子银行并非全是坏事,有它的合理、正当性。 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以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民间融资的形式存在。2008年以来,其体系、规模迅速扩大。有人认为未来3~5年内,影子银行可能会对银行业的财务稳健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有相当些专家认为影子银行及表外业务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它有相当的合理性。它对当前以垄断的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中的许多漏洞和不完善是一个补充,对整个经济发展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此外,中国影子银行业务量目前是GDP的70%左右,但与20国集团比,它们平均为GDP的110%。因此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其实不是太大,而且还有发展空间。 表外业务与影子银行并非全是坏事,有它的合理、正当性。

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以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民间融资的形式存在。2008年以来,其体系、规模迅速扩大。有人认为未来3~5年内,影子银行可能会对银行业的财务稳健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有相当些专家认为影子银行及表外业务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它有相当的合理性。它对当前以垄断的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中的许多漏洞和不完善是一个补充,对整个经济发展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此外,中国影子银行业务量目前是 总之,表外业务与影子银行是有利有弊的。而现在还完全处于世界发达国家的中低水平中。这次这样突袭,扔原子弹式的打击,虽然可能会使它的发展走得更稳健些;但也已使人心有余悸,其伤害不小。三、 中国实体经济正在缓缓地、明确地向下滑动,令人深为 担忧和不安,这时搞“紧缩”有问题吗? 今日之中国,除了部分地区的房地产还在好销,还能挣点钱外,其他大多数行业都很差,可谓弱不禁风。看看:钢铁、水泥、石灰、玻璃、电解铝、铜、食品、服装,都很不景气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泱泱13.5亿人口的大国,竟然突然搞起了高利率的“紧缩政策”,搞出个“钱荒”来,符合中国国情吗?如果长期这样搞下去,全年GDP7.5%都是很难实现的。GDP大滑,一年700万学生毕业找工作怎么办? 四、“钱荒”能把资金压回“表内业务”去吗?能把钱压回实体经济去吗? 第一个目的可能会达到。商业银行今后会老实得多,(这次搞表外业务最多、业绩最好的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均出现过跌停板;这就是平时“太解放”,表外业务搞得太多所致。)。 但第二个目的完全不可能达到。试想,实体经济这么不景气,这么差,搞实业的没有什么收益,甚至会亏损;而把钱去投信托,投长期理财产品,搞一些安全的借贷,搞一些影子银行式的业务倒颇有收获。央行想通过“钱荒”将资金逼入到实体经济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逼也无用,必须在实体经济有明确好转,有挣钱效应之后,资金才会逐步流入。五、泱泱大国,为什么搞突然袭击式的“钱荒”?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13.5亿人口的大国,对付表外业务——影子银行问题,应该稳妥解决之,让它们走得更稳些,以达到安全边际之内。应该有个打招呼(窗口指导)的警示期,让它们有个改变政策与做法的时间段。像这次这样,赶在6月30日之前,突然停止往常注入流动性的做法,通过信贷紧缩来“惩处”过多放宽并依靠短期回购协议来支撑资产负债表的银行。(这和前年温州商业银行突然向实体经济的企业断贷,在形式上很相像)。 不管动机如何,总感到不对头。当年朱镕基面对全国经济狂热,亲自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取李贵鲜而代之。上任伊始,立即召开全国商业银行行长会议,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这次会议的情况。我发现行长们个个脸色严峻,面无表情,心理压力很大。 朱镕基限令行长们尽快把“炒三热”的资金收回来(三热:房地产热,股票热,开发区热),时间限在三个月之内。 请注意,这里有三个月的缓冲期,下边的行长是有办法、有时间去执行他的命令的。 我们这次打“表外业务”的做法是突然袭击式的。 为什么不在五月份就窗口指导,提前警告呢? 为什么就没有一个缓冲期呢? 六、“钱荒”还未完全过去,应尽快过去。 现在“钱荒”还未完全过去。有人估计,资金偏紧应持续到7月5日~15日。目前的回购利率还较高。 但从世界各大国的金融形势来看,中国是不GDP的70%左右,但与20国集团比,它们平均为 总之,表外业务与影子银行是有利有弊的。而现在还完全处于世界发达国家的中低水平中。这次这样突袭,扔原子弹式的打击,虽然可能会使它的发展走得更稳健些;但也已使人心有余悸,其伤害不小。三、 中国实体经济正在缓缓地、明确地向下滑动,令人深为 担忧和不安,这时搞“紧缩”有问题吗? 今日之中国,除了部分地区的房地产还在好销,还能挣点钱外,其他大多数行业都很差,可谓弱不禁风。看看:钢铁、水泥、石灰、玻璃、电解铝、铜、食品、服装,都很不景气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泱泱13.5亿人口的大国,竟然突然搞起了高利率的“紧缩政策”,搞出个“钱荒”来,符合中国国情吗?如果长期这样搞下去,全年GDP7.5%都是很难实现的。GDP大滑,一年700万学生毕业找工作怎么办? 四、“钱荒”能把资金压回“表内业务”去吗?能把钱压回实体经济去吗? 第一个目的可能会达到。商业银行今后会老实得多,(这次搞表外业务最多、业绩最好的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均出现过跌停板;这就是平时“太解放”,表外业务搞得太多所致。)。 但第二个目的完全不可能达到。试想,实体经济这么不景气,这么差,搞实业的没有什么收益,甚至会亏损;而把钱去投信托,投长期理财产品,搞一些安全的借贷,搞一些影子银行式的业务倒颇有收获。央行想通过“钱荒”将资金逼入到实体经济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逼也无用,必须在实体经济有明确好转,有挣钱效应之后,资金才会逐步流入。五、泱泱大国,为什么搞突然袭击式的“钱荒”?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13.5亿人口的大国,对付表外业务——影子银行问题,应该稳妥解决之,让它们走得更稳些,以达到安全边际之内。应该有个打招呼(窗口指导)的警示期,让它们有个改变政策与做法的时间段。像这次这样,赶在6月30日之前,突然停止往常注入流动性的做法,通过信贷紧缩来“惩处”过多放宽并依靠短期回购协议来支撑资产负债表的银行。(这和前年温州商业银行突然向实体经济的企业断贷,在形式上很相像)。 不管动机如何,总感到不对头。当年朱镕基面对全国经济狂热,亲自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取李贵鲜而代之。上任伊始,立即召开全国商业银行行长会议,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这次会议的情况。我发现行长们个个脸色严峻,面无表情,心理压力很大。 朱镕基限令行长们尽快把“炒三热”的资金收回来(三热:房地产热,股票热,开发区热),时间限在三个月之内。 请注意,这里有三个月的缓冲期,下边的行长是有办法、有时间去执行他的命令的。 我们这次打“表外业务”的做法是突然袭击式的。 为什么不在五月份就窗口指导,提前警告呢? 为什么就没有一个缓冲期呢? 六、“钱荒”还未完全过去,应尽快过去。 现在“钱荒”还未完全过去。有人估计,资金偏紧应持续到7月5日~15日。目前的回购利率还较高。 但从世界各大国的金融形势来看,中国是不GDP的110%。因此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其实不是太大,而且还有发展空间。

总之,表外业务与影子银行是有利有弊的。而现在还完全处于世界发达国家的中低水平中。这次这样突袭,扔原子弹式的打击,虽然可能会使它的发展走得更稳健些;但也已使人心有余悸,其伤害不小。[/qute]

实体经济的困境

[quote]今日之中国,除了部分地区的房地产还在好销,还能挣点钱外,其他大多数行业都很差,可谓弱不禁风。看看:钢铁、水泥、石灰、玻璃、电解铝、铜、食品、服装,都很不景气啊

让人心痛的股市

一些证券公司,很多大户很自信,纷纷来融资买股。当股市跌到1849能搞长期的紧缩政策及“钱荒”的,而且国内的严峻的经济形势也不允许这样乱棒治理的搞法的。 七、“钱荒”对股市伤害很大,股民痛不欲生! 此外,央行在大整表外业务与影子银行时,应该从方方面面考虑。比如商业银行怎么办?搞实业的企业怎么办?股市大跌几百点怎么办?这1.4亿户忙于工作、整天辛劳的股民大亏了怎么办? 一些证券公司,很多大户很自信,纷纷来融资买股。当股市跌到1849点时,各证券公司给这些大户匆忙打电话,令他们追加保证金,否则要平仓;接电话者个个心情郁闷,不少人很害怕再跌,心情烦躁。无钱追加保证金者只好自己强行平仓,割肉割在1849点附近,真是痛不欲生!普通股民几乎都麻木了,看都不敢去看它了。 【本周经济与股市】 ①下半年会进入加息周期吗?竟然有学者在陆家嘴金融研讨会上提出这一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真是见鬼了。容下次分析。 ②股市在反弹,但还是要小心。利空消息不断,在陆家嘴会议上又有人大唱开设“国际板”,这是何等之大利空;希望不要成真。 ③新股发行改革,要搞“注册制”,这按理也是利空啊。注册制比核准制容易得多,壳资源就没什么意义了,上市公司一多,会好吗?不知道这个注册制与国外有何不同。 ④经济总体情况依旧不好,投资者要小心,再小心! 再见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吉大天鹅湖 整齐的几十幢学生宿舍 南门小市场,有水果、饮食,同学很爱去消费 吉大(珠)在海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南门超市及商店 校车一元,极大方便了同学 吉大旁的房市,连万科都仅7000~8000元m2,很难涨 广东科技大学比邻吉大,也去讲过两次课,师生极为热情 听完讲座后合个影点时,各证券公司给这些大户匆忙打电话,令他们追加保证金,否则要平仓;接电话者个个心情郁闷,不少人很害怕再跌,心情烦躁。无钱追加保证金者只好自己强行平仓,割肉割在1849点附近,真是痛不欲生!普通股民几乎都麻木了,看都不敢去看它了。

能搞长期的紧缩政策及“钱荒”的,而且国内的严峻的经济形势也不允许这样乱棒治理的搞法的。 七、“钱荒”对股市伤害很大,股民痛不欲生! 此外,央行在大整表外业务与影子银行时,应该从方方面面考虑。比如商业银行怎么办?搞实业的企业怎么办?股市大跌几百点怎么办?这1.4亿户忙于工作、整天辛劳的股民大亏了怎么办? 一些证券公司,很多大户很自信,纷纷来融资买股。当股市跌到1849点时,各证券公司给这些大户匆忙打电话,令他们追加保证金,否则要平仓;接电话者个个心情郁闷,不少人很害怕再跌,心情烦躁。无钱追加保证金者只好自己强行平仓,割肉割在1849点附近,真是痛不欲生!普通股民几乎都麻木了,看都不敢去看它了。

家园 别再跟费雪方程式较劲了

以前为这个跟老兄说过两句,现在再提醒一下,那是个恒等式,早已失去任何价值,所以,根本烦不着再跟它较劲,而你想用这个错误的经济学恒等式来证明你认为正确的结论,不是缘木求鱼么?即使得到了你最后想要的结论,过程却是错误的。

布兰尼用自由市场的“自然规律”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必然难以为继;结论很正确,但过程本身却隐含了自由市场“自然规律”的真理性。这种奇怪的论证同样出现在厉以宁、吴敬琏等诸多中国市场派学者的著作里。

而你同样如此。不想再多说了,只是提醒一下。

家园 所谓费雪方程失去意义,是因为你发现不了意义

比方说如何解释日欧昧宽松,还通货紧缩,如何解释俄罗斯与中国实施休克疗法反而物价猛涨,这些就是可以用费雪方程来解释的。

这个恒等式值得分析的地方多了,比如在各种情况下,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如何改变等等。

自由市场当然会一直持续下去难道您认为计划经济才会一直持续下去?

吴敬琏鼓吹自由市场本身错得不太多但是

1,他鼓吹的是绝对的市场化鼓吹完全由市场决定,政府不要发挥任何作用

2,他所有的论调都不是他自己的,是福特基金会那一帮人给他的。

家园 教主啊,你知道不知道苏联的短缺经济?

苏联的短缺经济可不是休克疗法以后才有的,从列宁,斯大林开始就是大饥荒了,这个和休克疗法有个毛关系啊?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短缺就是通货膨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

家园 短缺本身存在,休克疗法严重加剧短缺

因为休克疗法,导致大量的企业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短缺极端严重。

物以稀为贵,所以物价就猛烈的上涨起来了。

盖达尔当年对弗里德曼的理论存在迷信,以为只要控制了货币,那么即便是出现了严重短缺,物价也能够保持稳定。

他不知道在弗里德曼模型中是忽略了货币政策对商品产出的影响的。

家园 明明就是短缺经济,短缺了几十年

所以,你的理论从根子上就没有任何依据

家园 休克疗法是不是加剧了短缺?

在休克疗法之前,短缺是有,但是是结构性的,表现为一些轻工业产品的短缺。

休克疗法这导致俄罗斯的全面的特别是食品的短缺,导致俄罗斯人不得不通宵排队买食品。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休克疗法,而不是前苏联经济。

家园 哈哈,屁股决定脑袋。

你也不看看谢百三这些年炒房炒股挣了多少钱,光一个银华金瑞他就持有2300多万份,市值2000多万。他当然鼓吹影帝那种不断放水的货币经济政策了。

家园 你的意思就是制造业和股市不管了

反正你也不是利益中人,貌似你在海外,因而那些企业因为没有流动资金纷纷倒闭与你无关是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