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茶的精神 -- 好猫如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茶的精神

 儿时曾与 外祖父住在一起,外祖父在地方上是小有名气的中医,一生烟酒不沾,唯一的嗜好便是饮茶。记得那时,外祖父的茶缸中一年四季总是好茶不断,每早起床洗漱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好茶一杯。受外公的影响,自有时起我便对茶颇有感情,是至今天,喝到一杯好茶时总会回忆起外公喝茶是细品慢饮的样子。

  茶与其他饮料不同之处在与茶中有着其他饮料所不具有的意境。果汁矿泉水之类口渴得急躁之时,拿来灌上一气,甚是痛快,颇能解决问题,然而也仅此而已。茶则不然,我一直认为,口渴得很急时只要是饮料喝什么都解渴,而要想真正品位茶的香酣,则应当在不渴之时。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静下心来慢慢的悉心品尝。当然环境也至关重要,其自然环境自不必说,在人的环境氛围上品茶需静,人少为宜,不失情趣。古人认为独品叫幽,非常得神,三四人则为清饮,而四五人则过泛,六七人则成了施茶。而就品茶的神韵来讲,啜一口为品,两口为解渴,而三口则被笑作驴饮了。

  在中国人的茶文化中茶的意义与作用似乎并不仅仅在于解渴,茶与人的精神品位思想凝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文化中茶被赋予了很多的精神文化内涵。茶的精神是由各个时代享受茶的思想家和宗教家确立的,在古代高品位水平的茶生活主要性质与佛教的僧侣和儒教的士子大夫和道教道学者中。他们享受着各自的茶生活,并依据各自的教义和哲学观,确立了茶的精神,建立起相关的规仪和思想。

  随着禅宗佛教的发展,寺院中的僧侣将茶引入了禅学之中,将其神话升华,使之成为心性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禅宗佛教中禅是修行的重要途径,是寺院里使用的特殊用语,指的是觉悟的方法,梵语称为禅哪,汉语译为禅,也称“静庐”,意为静心修道、心之极致。因此专心致志,一心不乱,就是禅。行住坐卧,语默动静均为禅。故凡有精神意识之处,无处无禅。

  传说禅宗初祖达磨在洞中打坐为防止困乏而撕下了眼皮,眼皮落到地上便化作了茶树生出了茶叶。禅宗僧人每日都要打坐,打坐前和打坐过程中都要饮茶,从而精神清醒意念集中,否则头脑昏沉打坐成了浑水,正思维的修行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也就有茶禅一味的说法。

  茶和禅同,这就是说,进入禅的境界大彻大悟,进入茶的真味便醒悟妙境,两者如一。

  在佛经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高僧赵州禅师有“吃茶去”的说法。某日,两名修行者来拜访禅师,一人问:何谓佛法之大意。禅师道:可曾来过此处?修行者答:位曾来过。禅师道:吃茶去.另一修行者跪拜问:如何是西来意。禅师仍道:是否来过此处?修行者答:来过一次。禅师说:吃茶去。禅师的一位弟子十分不解,于是问禅师:为何没来过的人叫去吃茶,而来过得也叫去吃茶?禅师答曰:汝也吃茶去。

  以茶传道,这是一个特殊的事例,这是说从禅和茶都能得到真意,澄清神和体,除粗俗秽污,便不难得道。另外茶有很妙的根源,而不沉迷于其根源即为般若(智慧)。这便是说不要执迷于一切法,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可执迷不悟,便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而喝茶清净思维,达到不迷之境即为妙境。

  在古代雅士特别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老庄信徒的精神生活中茶生活是十分有利于培养人的思想情操,从而拓展其精神领域。通过和一盏茶的思索空间来开拓无限的世界,通过超越时空的自我完善领悟求生的秘方,和自然合而为一,作为宇宙的一部分,获得完全的自由,通过精神自我的体现获得无所畏惧的内心宁静。

  道家认为:在太初之起,人的心情与道同在,因而平静不起波澜,但是当人遇到了欲望的风暴,便进入了迷途。迷路的人能通过一盏茶的空余,悟得人生的真谛找到丢失的本我。因此,书画墨客,诗人骚客,喜好游览天下名胜;佛家僧侣遁隐于自然,面对青山白云沉浸在深邃的思索之中,这都是富有意义的。

  我们的祖先是谙熟风雅的民族。所谓风雅,是指 人的思维和语言行为达到理想境界,品位高,有韵致,思虑深。这一切少不了行为的体现,因此在山清水秀之处要修精美停阁,种花植树,和有识之士品茶饮酒,修养浩然之气,在幽雅的环境中寻求精神的安宁和肉体的安乐。茶树坚守本土移木则萎,且就有傲冬雪迎春天的岁寒精神。于是被儒生视作了气节的象征之一。气节是指坚定不移的忠节。儒生则以饮茶来鼓励和提醒自己,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战胜饥饿和名利的诱惑,维护忠节。这样在饮茶中所达到的风雅与气节的意境与精神,也就是茶的意境与精神。

  

家园 好!

好猫,请问这个月的精萃文件打包什么时候能出来....

辛苦啦!!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