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鲁西南国军地方武装抗战人物庞汝昌纪略(四) -- 小伙子学飞翔
十、追忆忠烈
建国后,庞家被划成地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历次运动中,庞家都是被冲击的对象。
每次批斗地富反坏右的时候,庞如昌的老父、遗孀、长子都被带上,经常被戴高帽子、游街、开批斗会,那时庞念普都80多岁了,还挨批斗。而庞汝昌的孙子读书时成绩非常好,但多次被赶回家里,勉强上到7年级。
但是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称,大家对庞汝昌的事迹及为人都是清楚的,所以真正参与斗争的,只有极个别的不明真相的村民,大多数人都对庞家都很友善。
其实,对于庞汝昌的历史定位可以说什么也没明确。仅仅因为他抗战时属于国民党阵营,所以那些长期的左的思潮,让他们的后人蒙羞,甚至不愿,也不敢提及先辈的抗战业绩,不能不说是另一种历史的悲哀吧。
据庞汝昌的后人介绍,庞的老父庞念普老人一生为自己共打了三口棺材,但每次都被人掠走。因为那时,作为专政对象,一个辛苦一生的垂暮老人,一个曾经浴血抗战的烈士之父,连这最基本、最朴素的愿望,对于一些极左群众,也是不能允许的。最终,老人死后,也没有用上棺木入土。
但老人乐观长寿,即使受到这样的迫害,仍然坚强豁达地生活,直至活到96岁,并且耳不聋,眼不花。
还有那块地方人士赠送的扬名匾,长期保存在庞汝昌长子家中。文革期间,曾祖父庞念普怕会惹出是非,就用刨子刮掉了字迹,做了桌面。现在观之,匾额已经面目全非,只能隐约看到“一方保障”四个字的痕迹,因为太深没有全部刮掉。
另外,庞汝昌生前的好多照片,也因怕在各种运动中给家人带来灾祸,建国后,被其长子全部销毁。庞的后人至今记得,其中一张照片上,庞汝昌端坐中间,左右各有四名剽悍的护兵,皆手持长枪,肩上斜跨匣子枪,一个个煞是英武威猛。
庞被害三十多年后,因成分不好,庞家孙辈娶妻也受到影响。一次,杨永奇给杨云鹤介绍庞家 ,杨一听是庞家后人,马上做主,把孙女嫁给了庞家。
据庞汝昌之孙小庞回忆,1980年,曾见过其爷爷的部下杨永奇和杨云鹤老人,当年自己的堂兄还没与杨家孙女结婚,但老人们看到他,回忆起几十年前的故友庞汝昌,一个个老泪纵横,感叹不已。
在饱经苦难的鲁西南盐碱地上,几十年的时光已缓缓流过,但是旧日的部属对庞团长的感情仍深沉至此,庞生前的为人可见一斑。
小庞至今记得,那时杨云鹤老人家的土屋墙上,还存有斑斑驳驳、深深浅浅的弹痕和火烧过的或褐或黑的痕迹,他说:这都是日本人烧的!
由此也勾起了老人们的遥远的思绪,随即杨永奇老人又向他讲述起当年庞团长领着他打鬼子的惊心动魄的故事,那神情,那激动,那专注,仿佛又回到了刀光剑影、浴血拼搏的沙场。
为了不忘先辈英名事迹,小庞说,在90年他曾写过一段家史,是根据其村一个本家老人庞汝文(已去世)回忆写成的,老人曾跟着庞团长干过通信员。
遗憾的是,这篇稿子不慎遗失,很多有关爷爷抗战的事迹,也可能随之永远泯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如今,根据定陶县志记载,庞汝昌属于爱国人士。
可以说,定陶县志这个关于庞如昌的定性应该是中肯的。在庞团长遇害几十年后,能得到定陶县志的肯定,这对于后人也应该是一个迟到的安慰。
回顾那血与火交融的岁月,像庞汝昌团长一样,许许多多的鲁西南英豪们,为了救亡图存,不当亡国奴,他们毅然决然,放下锄头,放弃田园庐舍,拿起刀枪,走向了抗敌的疆场,用他们的忠诚,以及他们的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抗争史,虽说他们的事迹或许在逐渐湮没尘封,但在五千年流动不息的中华长河中,将永远折射着他们热血映照的绯红的光。
注:王复亭建国后因言获罪,被打成了右派,在成武县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汶上集学校校长。
除了他,还有很多爱国者有相似的经历吧。那真是一个动荡复杂的年代。现在,真好。感谢所有爱国者。
他们同样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自由流血奋斗过,很多人奉献了宝贵的生命,而且他们壮烈殉国后,还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其家属及后人蒙羞,使他们的业绩被湮没,这都是历史的悲剧和遗憾。
1946到1949年间,庞家都做了什么?
这一段可以说没什么故事。庞汝昌及弟弟被害后,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因为他们与国军无隙,与土共无怨,于是就和鲁西南其他普通百姓一样,在战火的动荡中,逃反、喘息,再逃反、喘息,艰难度日,熬过了1946.9--1948.10的两年,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1948年夏,国民党新五军占领定陶,进行残酷的大“扫荡”,还乡团疯狂进行反攻倒算,到处烧杀抢掠,残杀革命群众。能在这种环境下安然无恙,到解放后还能被评为“地主”,说他们只是“普通百姓”,你相信么?
这个人其实一直是在日蒋之间的边缘处游走,这样的人在当时很多。日本人没有消灭他,并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一直放他一马,希望以此笼络他。他的全部贡献只是没有投日,这样的成绩,只能给个“及格”。
因为我对这个家族后来的故事是比较了解的。你说的情况不错,整编第五军在鲁西南的扫荡,还乡团的疯狂反攻倒算曾经都是事实。但我讲的庞家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也是事实,两者并不矛盾啊。庞家建国后被评为小地主,也说不了什么。像他家一样,几乎每个村里都有,有的大一点的村子,甚至能评出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地主,因为那时的成分的划分,基本都是把土地的多少,作为主要的依据来进行评定的。假如说那时庞家加入还乡团,或者再有其他罪恶,恐怕就不仅仅是简单划为地主成分就了事的了。而且,据我所知,庞家小儿子建国之初就进入了体制内--土共领导的湖西银行工作,也说明了这一点。你知道,那时的政审是十分严格的,如果其家庭那时有反共的罪恶,他若进入体制内,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通过研究鲁西南抗战史可知,那里的抗战是极其艰苦的。一是此地地瘠民贫,如1942大饥荒,就严重波及这里,直至1943年又发生严重蝗灾。二是日寇对这里的持续疯狂扫荡,甚至发生过军分区司令员及专员都在反扫荡中牺牲的事件。三是汪伪汉奸力量强大,譬如孙良诚数万人降日后,就盘踞在这一带。所以,作为蒋军地方游杂武装,不投敌,不妥协,游走于各种角力的势力之间,咬牙坚持,能存在下来,就属不易,就是对日伪力量的牵制,我们不必过于苛求他们有更大的业绩。
所以有老虎凳
不服的到老虎凳上来探讨一下。
他们也是保卫祖国,抗击外来侵略者。说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