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沉静的刀锋--《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 抱朴仙人
俗人事烦,难免心情焦躁。平复心情的方法,就是拿起一本勒卡雷的小说,或者翻来覆去地看两个电视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和《霍恩布洛尔船长》。一边看着,心情就渐渐沉静,沉静而又沉静,重新平和而坚毅地去面对自己的宿命。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里,吉洪诺夫演的那位打入帝国保安局的苏联间谍施季里茨,称得上每临大事有静气。那份大将风度,坚毅果决,聪慧温和,真是男人的楷模啊。整部片子里发散着俄国式的淡淡忧郁和微微的黑色幽默,也是我很喜欢的。
盖世太保头子缪勒和帝国保安局长卡尔登布鲁纳也演得很好。缪勒的表演简直值得专门大书特书。
卡尔登布鲁纳有一段独白,是他向缪勒说明他为什么怀疑施季里茨的理由:
“我听了他全部的录音,一切都正常,只有一个问题。
在这个时候(1945年3月,苏军越过奥得河,两个月后战争结束),每个人都在议论时局,有人沮丧,有人发狂,有人动摇,发牢骚。可施季里茨呢?每当有人问他,他总是回答:‘一切都挺好,会好起来的,我们会胜利的。’
我问自己,施季里茨是个傻瓜吗?他看不清形势吗?显然不是。
那么,他为什么不真诚呢?为什么要对自己的战友说假话呢?他在隐瞒什么吗?他在害怕什么吗?如果是,那么他在害怕什么呢?”
你看,多么严密的逻辑。一个间谍的暴露,竟然是因为他没有缺点!
比这部片子稍微年轻一点的吉洪诺夫,是邦达尔丘克版的《战争与和平》,他在其中演的安德烈公爵,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身穿雪白军服,手举战旗,在蓝天白云下缓缓倒地的镜头,真是美极了。(附带说一句,比起邦达尔丘克版本,美国版的《战争与和平》简直是垃圾。亨利方达演的彼埃尔像个西部牛仔,奥黛莉赫本演的娜塔莎像个交际花,还真不是一般的没文化啊。)
今年是吉洪诺夫75岁寿辰,帅哥老矣,尚能领受普京总统亲自颁发的勋章,真假间谍碰面,也很有意思吧。
抛砖引玉,有没有同好?一起来谈谈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纯雅立安人,未婚,性格内向,喜爱运动,曾获柏林网球赛冠军。与同事关系良好,对元首忠诚,作战勇敢,对帝国的敌人毫不留情。曾获得过元首的嘉奖和党卫队大队长的表扬。”
我非常喜欢缪勒,张家声的配音也是非常非常到位,简直堪称一体!
记得有本同名小说,也在南京书店遇到过。可惜当时银子不够,一直惋惜到现在。
电视剧只看过一遍,可是很多经典镜头一直藏在脑子里。
比如施季里茨和妻子见面的镜头。十余年不见的夫妻,只能在酒吧的两张桌旁对望几眼,一句话都没说。只有两双眼睛的交流,包含了千言万语。
比如施季里茨被审查那段,他一边拼命想怎么为箱子上的指纹开脱。一边下意识用火柴棍摆出的图案,一只狮子头像。偶也模仿过,呵呵,一点不像。
唉,施季里茨啊,007那种货色怎么比啊。
约翰勒卡雷直接就称之为“高级男妓”,呵呵。几乎是一点内涵都没有啊。
我也曾经弄了两盒火柴,拼命地练习着摆那些图案,到现在,豪猪和狮子都摆得出来,可就是韵味不足。
那本书我也买到了,不过还是电视剧好。耐看。
那些个档案里,好像大部分人都是运动员出身。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没有google,到处跑了去查,这个旗队长到底是个什么官啊。郁闷死了。
而且当时就有疑问,缪勒的党龄很短,怎么给他爬上去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此人在慕尼黑警察局的时候,就是专门修理纳粹和共产党的政治警察。海因里希把他拉进保安局,也算是知人善任了。
先向仙人兄唱个肥诺...我兄南海好文! 受益良多!
正好放假,和我兄探讨一下文化问题,乐何如之!
春剧我没看过,但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类似的东东是朝鲜的"无名英雄",20多年了,至今不忘...相比之下,国内的差多了...
另,仙人兄的笔名我猜是来源于一句古话"抱朴冲寡",对吗? 我记的还有个画家,画室叫"抱冲斋"...
俺也来抖两句,显得俺也有点文化...
《无名英雄》确实好,可惜找不到碟片,无缘再见了。
那个为了不在梦中泄露秘密而咬掉自己舌头的是这部戏里的吧。主角那个新闻记者,经常让我想起金无怠。
《蛇》也很棒。记得最后CIA那位局长列举主角害惨的西方情报界名人。主角断喝一声,再有两个名字就齐了!那两个?“我的,还有你的!”哈哈
正好您冒出来,我这两天玩命灌水,可是想冲进100名哦。我跟您没有仇,可是看好了您那把椅子了。
早年的表现还算慷慨激昂,后来简直就是善变小人了。
另外,有人提醒要细看其画中人物,特别象他自己。
嘻嘻。
老张不是不做大哥很久了么? (因为河伤)
20年前听过老张说苏叔阳的"故土",声音历历如前啊...真怀念...
我说副将兄,我在追你,你可不许跑啊,这怎么越追越远了呢?刚看了一下,你都78xx分了。
咦?这好像是《鹿鼎记》里公主拿刀子砍人的功夫嘛!
在那个动乱的春末夏初,事过不久,盛夏七月,在下机缘凑巧,居然一登当时红人袁半林先生宅第,见中堂一幅抱冲斋主人画作。
当其时,抱冲斋主人的去国论墨迹未干。
旧事了。呵呵。
这部片子只有两个缺点:一是拖沓.可能和那时的风格有关.二是有些场景有些单一,使得我怀疑是不是同一个场景不断的在用.
另外,剧中党卫队的制服是不是35年版的,好象不太对.
觉得里面的人物做事都特塌实,稳稳当当.
在火车上,施季里茨与那位赴意大利前线的将军:
施季里茨:那么您对前途失去信心了?
将军:不,我对前途有信心。(沉默片刻)我们必将走向灭亡。
大家一起去死,死就不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