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人间词话》三段话 -- 九霄环珮
这段说得好,我记得《人间词话》里面有两句:“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正好可以做个补充。所谓胸襟气度,可以说是情感,又不完全是情感,更多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人间词话》的优点很多,但也有一最明显的缺点,就是一句也没提李清照,按照词的水平来说,李清照排名前5可能有争论,至少前10应当没问题。
《人间词话》亦当胸怀人间,难道还容不下一个女子吗?
多谢兄台指教,其实我主要是指思想的深度。文学艺术的高峰和思想哲理的高峰并不能重叠起来一概而论,这点确实值得商榷。唐诗宋词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但是初唐诗和唐朝中晚期的诗似乎不能一以概之。以我有限的唐诗根底看来,抛开技巧上的因素不论,初唐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并不能与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相提并论。同样的,北宋诗词要到檀渊之盟前后方能达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我认为这和社会的剧烈变动是有一定关联的。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诗词就一定要表述人生哲理,天下兴亡,但是文以载道,风花雪月你侬我侬是诗人本人的幸运,却是诗词的不幸。李煜正是这种体验的绝佳代表,方天兄已有论述。粗浅之言,权当抛砖引玉,见笑。
与“故作高深”相反,她的书恰恰是非常深入浅出的。这大概和她的书大部分是根据她的讲课整理的有关。罗嗦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学生听老师讲课和自己阅读是不一样的,不能翻回到前面去再读一遍。所以有的道理要反复的讲,各个角度的讲。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我揣测王国维,看他言必“境界”,赞赏冯延巳堂庑特大,感动李后主“担荷人类罪恶”,思考三重境界又是从“大学问大事业”处着眼,所有这些都是“宏大主题”,看来王国维是喜欢宏大深刻的,而李清照作为女性受到历史环境的限制不可能有宏大深刻的意识,多是小儿女情事,所以就受到王国维等人的忽略,所以王国维,包括他所受影响的清代一些词论家,并非完全是从纯文学本身出发。而从文学本身出发,李清照的确是不该忽略的。
一说“中国文人内心的一个最大的和共同的悲哀”,二说“人类共同的悲伤”,三说“没有人生就没有强烈的感发,没有强烈的感发就难出佳作”、“以血书者”,说的都是悲哀、悲伤、强烈的感发,怎么会如此感伤!也罢,古往今来,凡热闹中人,也就沉沦于滚滚红尘了,唯感怀无尽终生郁郁不得志者,其思想才会火花四溅,文章才会灿烂瑰丽,思想性、艺术性才会互为表里相映生辉。好比兰香之馥郁,只要大自然还有四季交替,这些文章就不会成为绝唱,而让后来者传响不绝。不是有句话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要条件具备,终会有“梦笔生花”之日。
您从上到下就说了一句“诗词必须是要有内在的思想感情的”,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会富含巨大的能量在其中,以至于光照千秋、以至于不朽。但您又把这些感伤分别了三六九等,在您看来,帝王将相的感伤那是最高级的,只有他们的有感而发才能流传千古,而平民布衣的感怀和愤懑竟是如此的不入流乎?无它,因为平民布衣自古以来就没有文化方面的话语权吧,就哪怕“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样的诗句,也只能见于一代诗史杜甫的感伤文字。
说到这里,还是同意您的观点吧,因为您的文章真的触动了我。再者,大概考究一下,数千年以来,也只有历史上发生大变故时期,才会有灿烂华章诞生而得以流传至今,这是个什么规律呢?难道众生于平安富足之际遇下,就真的不能迸发思想之火光吗?!
比如《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滩头绿如蓝。”“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从这两句诗看,描写清晨日出,一轮明媚丽日、无数朵红彤彤江花,耳畔还有那浩荡天风劲吹,诗人心胸已经开阔到无垠之境了!还有这月下春光山寺中,郡亭枕上那份怡然闲适浓浓惬意里,春游山寺的作者,眼中虽然看不到钱塘潮秋季才有的那份壮美,但想必作者心下此刻,正在回想着去年中秋钱塘潮涌时,万马奔腾荡涤一切的那份冲霄气势了!如此种种,哪里又见得到什么感伤在呢?!
也大多"感怀不尽终生郁郁不得志"。
所谓沆瀣一气,所谓同生以求,就是如此了。
而身登高位者,哪有时间伤春悲秋,感怀人类共同的悲哀?!
邓公即有名言:哭哭啼啼,什么出息。
《顾随诗词讲记》是叶嘉莹学生时代听课的笔记,顾随女儿顾之京整理的。同样来源的还有《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比较口语化,叶嘉莹的《十七讲》《说阮籍》等也是这样的,有的讲得很过细,似乎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可能是照顾到听众的程度不一。但是,对于没有经过古典诗词训练的年轻人,叶嘉莹的书是最好的入门;而顾随,则是和吴丈蜀、俞陛云、吴梅、朱自清、闻一多等诸多大家供后人膜拜的。
《顾随讲词曲》包括了《稼轩词说》和《东坡词说》,文章炼字简直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
我还有一本《顾随笺释毛主席诗词》,润公的诗词不好评呀……
1。讲的很好,厚积薄发。不过的确对东西方对比不太感冒,对西方的那一套一点不懂,听起来吃力。
2。人很好。八十多岁了,每天还赶早去图书馆,比我们勤奋的多多了,汗颜啊。
3。艺术这东西可能真需要天赋,作为理科生很多时候体味不出叶先生所说的美。
几乎很少读出哀愁。
最喜欢“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有可能诗词技巧和艺术上比不上专职的诗人,但是气势和心胸是所有文人都比不了的。
九霄兄此文是河里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