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十月战争中以军的苏伊士运河渡河作战 -- 晨枫
当年看"赎罪日战争(以)"和"跨过苏伊士运河(埃)"这两本书时就想,如果对手是毛子或TG,会不会认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回马枪对付那孤悬西岸的3个师?只要干掉那条钢筒桥,至少是一个阿登战役,不比过河强多了?
点击看大图, 5M~16M图
美国1938版,1:250000
美国1959版,1:250000
英国1972版,1:500000
正在打下来研读
沙龙师一直是三个装甲旅:阿姆农旅(也叫雷谢夫旅,同一个人的first name和last name)、图维亚旅(也叫拉维夫旅)、海姆旅(忘记他的last name是什么了)。渡河时增强了Dany Matt的伞兵旅,渡河之后进一步增强了Uzi的伞兵旅和其他部队,沙龙手下至少有6-7个旅的兵力。阿丹也是一样,手下加比旅一度从常规的3个坦克营扩编到7个坦克、工兵、伞兵营。
说明中国无人机紧随美国之后。现在要看飞控和ISR设备如何了,这些就不能从照片上看出来了。
以军有装甲步兵编制,这是随同装甲部队行动的,但数量不足,在十月战争期间也装备不好,半履带车被证明已经过时了,M113是以军最新锐的装甲车。除了戈兰尼旅,以军已经没有常规意义上的步兵旅了。伞兵是按照精锐步兵使用的,用于城镇、山地、水网、丛林、壕沟密集和其他特殊地形的作战。这不是翻译问题,是作战思想的不同。
如果不能从东岸切断以军,退回西岸也没啥意义,埃军自己也是通过自己的浮桥来过河的,而且由于以军重获空中优势,埃军的过河通道反而受到了更多袭击。
埃军也没少袭击
以军的浮桥等,以军为了保持其能用,也付出了上百工兵伤亡代价,直到以军把埃军的战线推出火炮射程范围。
埃方的防空导弹阵地都是沿运河西岸部署,由于大苦湖的隔断,湖的东面的防空掩护最差,埃方不敢大胆运动,只派了个第25旅,结果在向北推进时被歼,第21师在东岸向南推进至通往德维斯瓦的主要通路被以方挡住,最顺利的是西岸的116旅,但力量最弱,第116步兵旅在西岸向东推进到以方桥头阵地内在距运河只有一英里时被击退。
其兵力为八个旅;S-75共30个营,S-125共14个营,立方体一个旅10个营。
过河部队也是头顶空袭,沿着过河浮桥回去,还未必比以军过河快呢。过河早,以军看埃军回去了,自己也未必往西岸继续投放兵力,回去晚,在西岸跟以军3个装甲师打运动战,埃军也未必能占便宜。避免包围有戏,反过来消灭以军没戏。。。
埃军除了大苦湖东岸和德维斯瓦地区运河以东方向防空网无法覆盖,2,3军团从西岸到东岸方向上防空网是绵密有效的,况且埃军有备而来,架起了十座制式重型舟桥,四座轻型制式舟桥(埃军共有十二座重型舟桥),而以军只有两条非制式重型舟桥,全在德维斯瓦地区,以军每师一个燃料基数一千吨,一个弹药基数一千吨,一旦切断,沙龙就成了"张灵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