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No Zuo No Die之一战爆发的因果报应 -- 须弥一芥

共:💬143 🌺53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按这个逻辑要不是美国的崛起和中国站起来

岂不是除非天顶星人把科技给德国 不然德国人早晚被英国揍。

我突然觉得假如没有美国和中国 德国当初想要崛起有切有有一个办法 拉拢所有的英法殖民地 宣传英法在压榨他们的事实一起伙同这些被压迫的小伙伴推翻英法

说完一看 这不是马大胡子干的么 原来人家早想到了

家园 恩格斯针对拿破仑称帝时说过

他把自己倒退到一个封建君主的水平,那些封建君主们就堂而皇之地回来把他赶跑。同样你搞一样的殖民主义,那些殖民主义的大师兄们就一起把你揍瘪。

家园 只要你还需要海外殖民地

海军就是必须的。而且一战谁有真正意义上的空军,谁可能有。

家园 水雷是不能随便乱布的

在家门口放水雷,不等于自己把自己的商船航路给卡死了。只要你还需要海外殖民地以及相应资源输入,就不能把自己家门口都放上水雷。

其实水雷是进攻方的武器。日俄战争中,日本大规模在沙俄军港前布水雷阻止其出动,可没见到沙俄布水雷去抵抗日本的。

家园 美国驻英国大使16年就半公开地说过

美国会掺合。给国内的报告也指出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合适时机)参战是唯一选择。

家园 当时美德两国海外领土相差不多。

必要再那里。你说的条件是地理条件么?德国的海军的确在一战当中成为了负资产。但是不能说有海军就活该英美来拍它。

家园 主要是这个团伙有政府官员背景。

试想一下,政府组织为黑影提供作案工具和越境手段,然后到奥匈帝国的管理的土地上对奥匈帝国的皇储进行行凶。

家园 俺觉得德国根本不需要海外殖民地

德国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最NB的东西是重型机器,主要市场其实在工业国家,殖民地根本用不上这类先进玩意,跟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棉布消费市场的情况完全不同。

比如当时俄国的工业发展就相当依赖德国的机器。记得前一段有人提出俄国1914年钢铁产量比法国多,那为什么一战中俄国军火产出还那么悲剧呢?原因就在于俄国想扩大军火生产需要德国的机器,光有钢铁啥用也没有。其实德国还不如跟俄国搞好关系,让俄国当德国的经济殖民地,资源俄国有的是,尤其是德国缺乏的石油。至于俄国工厂用德国机器造出的消费品卖给谁的问题,就让俄国去扩张殖民地去吧。。。

家园 原料呢

德国本土能有什么原料去发展工业。世界大战之前都有列强门户关闭阶段,就是说,你掏钱也买不到东西,至少是不能顺利买到的阶段。

家园 煤铁德国本土不缺啊

主要缺的是石油,不过当时石油还不重要,交通运输和化工都是以煤为主。

德国曾经缺粮,在n多殖民地干的其实就是圈地种粮,但19世纪末德国率先搞起了化肥工业,粮食逐渐不再是个问题。

到一战前德国又率先搞出了合成氨,这个不但是农业的大福音,更是彻底摆脱了制造炸药需要进口智利硝石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需要进口橡胶,但一战中德国也搞出合成橡胶了。

家园 德国1917年才搞出合成橡胶

而且到一战结束才产了两千多吨。当时质地很差,只能凑合用,完全不能取代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成气候,质量提高并可以大规模生产要等到五十年代了。

至于石油在当时重要不重要,英国一战前花大血本把所有军舰都改成了内燃机,大大提升了性能。包括后期坦克使用,也是协约国先投入,明显依赖于内燃机以及油料消耗。德国缺石油,又不能从海外引进,不等于看着对方升级内燃机干瞪眼。

一战这种级别的战争矛盾都是累计十几年几十年才会打到这个地步,我看到的资料中至少追溯到1906年英国和沙俄就开始合作抑制德国,为此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的英国,战后反对日本要价削弱沙俄。换句话说德国此前至少受各种限制十来年了。你里面列举的,一战前产业化比较成功的合成氨也是1913年才成熟,其他从产业规模的角度而言都是不行的。自己不武装点东西去打破限制,难道等大家发善心。

家园 英国从来这样

有利就干,谁管你表兄弟还是亲兄弟。1906年俄法联合通过所谓《俄法洋款合同》向清政府贷款9051万两,作为对抗英德联合强迫向清政府贷款9762万两(英国声称如果清政府不接受贷款,将诉诸武力)。同年为了遏制德国,开始联手沙俄,并反对日俄战争后日本向沙俄的要价。左手打右手拉,不会因为拉了就不打,也不会因为打了就不拉。

家园 俺不说了嘛,跟俄国合作啊

德国的机器换俄国的原料,皆大欢喜,石油俄国大大的有

硝石矿全世界只有智利有,而且控制在英国人手里,德国不发展合成氨根本就打不了一战,再怎么发展殖民地也没用

天然橡胶实在没办法了,凑活吧

反正德国一战能撑四年说明德国不靠殖民地也能过下去。

家园 【原创】谁先动手谁先死(1)

一战前正是科学昌明的时代,社会科学各种思潮,各种理论蓬勃发展。军事科学也是如此。

一战前占统治地位的军事理论就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的著名论断,通俗的讲叫“先下手为强”。

所以,按照逻辑的三段论就可以清楚的推理出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一、如想获胜,就要先下手为强;

二、为了能实现先下手为强,就必须抢先发起进攻,就是要先军事动员,做好战争准备工作;

三、谁先军事动员,谁就是想要战争。

下面是一战开战时各国动员时间表,年份都是1914年。

7月25日下午3点,塞尔维亚针对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发布总动员令。注意下午3点时还没有到奥匈帝国最后通牒的截至时间,截至时间是下午6点,塞尔维亚明确知道其实所谓的回复就是拒绝了最后通牒。

7月25日晚,奥匈帝国发布了局部动员令。注意这个局部动员令是奥匈的B计划,只针对塞尔维亚的动员。

7月26日零时,俄罗斯帝国进入“战前准备期”,覆盖俄罗斯的整个欧洲部分。陆上包括面对德国的华沙、维尔纽斯两个军区;面对奥匈的喀山、基辅、莫斯科和敖德萨4个军区。海上动员了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这两个舰队都跟奥匈八杆子打不着)。

7月27日,法国驻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部队局部动员,准备坐船登陆法国本土。俄国的“战前准备期”扩展到鄂木斯克、伊尔库茨克、土耳其斯坦和高加索军区,覆盖了整个俄罗斯帝国。

7月28日上午11时,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用电报的形式宣战。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炮击贝尔格莱德。

7月29日晚9时,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了总动员令,后应德皇威廉二世的恳求在晚10时收回了总动员令。

7月29日,英国舰队进入备战状态。

7月30日下午4时,沙皇重新发布总动员令(总动员从7月31日零时开始),下午5时(俄国时间下午7时)法国调动军队守护德法边境。

7月31日下午3时,德国启动“临战状态”。德国的“临战状态”约等于俄国的“战前准备期”。奥匈帝国发布总动员令。德国向俄国提出停止总动员的12小时最后通牒(8月1日零时-12时),向法国提出要求法国中立的12小时最后通牒(8月1日零时-12时)。

英国强行收缴了应该交付给奥斯曼土耳其的两艘战列舰。

没人理会奥匈帝国下午宣布了总动员,实际启动要到8月4日。

8月1日凌晨3点,俄国向法国通告:“俄国不能满足德国的要求...预计战争就要来临”。法国回复俄国:“法国....下定决心参战。”

下午3时法国总动员。

下午5时整,德国总动员。

下午5时30分德国对俄国宣战。

8月2日晚德国向比利时提出借道的12小时最后通牒(8月2日晚8时-8月3日早8时),被比利时断然拒绝。

8月3日晚7时德国对法国宣战。

8月4日早8时,德军入侵比利时。下午2时,英国向德国发出5小时最后通牒,停止侵略行为,保证比利时中立。被德国拒绝。

8月4日晚11时(英国时间,德国时间是12时),英国和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to be continue...

家园 沙俄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矛盾剧烈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盟友,注定德俄关系好不了。除非德国抛弃奥匈这个盟友,这个困难到了基本不可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