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科学的欣赏流行乐 -- 比的原理

共:💬309 🌺1010 🌵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具体什么疑问呢
家园 先做图

作图的时候当然不知道谁是基频啦,也不需要知道。

然后人工观察出基频,再上线。图上的线都是辅助线,跟原图没关系的。

家园 我酒都退役这么久了还不是天天被黑
家园 是不是可以搞个软件

自动对曲子模拟各种声音进行配唱,然后参加中国好声音,让人和软件PK,呵呵。

家园 自动发声一直有人在搞阿
家园 del

我想他的置疑是有道理的。

弦和膜振动的本征频率在其它条件不变而尺度增大时是降低的。

你所说的“拉长声带”包含尺度增大和张力增大两个因素。 它们对频率的影响是相反的,最后频率是升高还是降低看哪个因素影响更大。

我对声带(膜)的生理结构不了解。但声带(膜)的两端,周边应该是固定的,就算张紧时,尺度增大也应该有限。

窃以为,把“拉长声带”改成“张紧声带”,“缩短声带”改成“放松声带”更能准确地表达频率与其它物理量间的关系。

没反
家园 我想他的置疑是有道理的

我想他的置疑是有道理的。

弦和膜振动的本征频率在其它条件不变而尺度增大时是降低的。

你所说的“拉长声带”包含尺度增大和张力增大两个因素。 它们对频率的影响是相反的,最后频率是升高还是降低看哪个因素影响更大。

我对声带(膜)的生理结构不了解。但声带(膜)的两端,周边应该是固定的,就算张紧时,尺度增大也应该有限。

窃以为,把“拉长声带”改成“张紧声带”,“缩短声带”改成“放松声带”更能准确地表达频率与其它物理量间的关系。

家园 是的,这么说确实更容易理解

我改一下

家园 是这样的。

以前在组装音响的时候看书上讲,立体声左右声道的声音是一样的。立体声不过就是双声道。对吧?

如果这个说法正确的话,有些东西我就觉得奇怪。

家园 当然不一样啊

你可以试一下把耳机拔出来半截,这时候两个声道的输出是一样的,听一下根真立体声的区别。

家园 不过,声带确实能拉长挺多的

我们是通过喉头的位置来拉长声带的,所以普通人越唱高音喉位越高呢。

家园 楼主这个贴很牛.

我对杨坤和林志炫的声音比较感兴趣.

家园 杨坤没研究过

林在我这会被黑的很惨。。。。

其实我挺喜欢林的,他不唱A4以上的歌就很好很强大。

家园 坐等专家解释

我一直觉得他的高音很强大啊。看来好听的声音和好声音之间是有区别的。以后中国好声音在评选的时候要是用上楼主的方式作为参考分,应该能减少一些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家园 第三章:共鸣及其原理

共鸣这个词大家整天听吧~可以说是声乐里面最重要的概念。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通常讨论的时候,总是把两个概念搞混,就是:

1. 固体共振

典型的案例是:两个音叉(就是一敲就响的棍子),不接触。敲其中一个,另一个会跟着嗡嗡的响。

这个原理上很简单:第一个音叉振动把声波传到空气中,空气振动带动了第二个音叉也跟着振。

固体共振必须满足“声波的频率跟固体自身振动频率吻合或者接近”的条件。

固体共振不能指数级放大音量(也许能放大音量,但极微弱)

2. 空气柱共振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k0NDAwNDI0/v.swf[/FLASH]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0NDAwNDI0.html

视频里可以看到,空气柱共振可以指数极的放大音量:音叉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但是共振产生的点上,还是能听到很大声音。(这个实验在台湾是必修课,在国内似乎不是,不知道现在的行情)

这是为什么?这要从“共振”这个概念说起:

(一般来说,共振和共鸣是同义词)

共振(resonance)

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力很小时,共振频率大约与系统自然频率或称固有频率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一些共振的例子比如有: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等。

是不是很难理解?来个例子(这个例子是英文wiki上的)

我们都知道固体发声的根本原理是周期性运动,带动空气发声。比如一根琴弦,来回振动就会发声了。就像这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考察一些宏观物体,比如荡秋千。假设一个人荡秋千,另一个人推,推的人只需每次秋千到达最高点的时候施加一点力,就可以把秋千荡的很高。我们说,这样就制造了一个周期性摆动(大约频率为0.5Hz)。

但是,如果推的人乱推,妄图打破秋千的固有频率,结果只能是废了好大力但是荡不起来。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需周期性的施加一点力,就可以维持一个很大振幅的振动。前提是:施加力的频率必须符合这个系统本来的振动频率。

为什么?因为这个系统存在着两种能量的周期性转化:重力势能和动能的不断转化使这个系统一直保有一个很高的能量值。输入的能量(推力)很好的存储在这个系统里。

这就是共振的基本原理:当外部输入的频率符合系统本身的振动频率,系统就能很好的储藏能量,保持一个很大幅度的振幅。

再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假如你想通过跑动制造“振动”,那你就要在三米的距离内反复跑动,这样也能制造振动,问题是:会累出翔。

这两个案例的区别是?第二个系统的损耗太大,能量损失巨大。同样是制造一个周期性振动,第二个系统比第一个系统多花了几百倍的能量。

回到空气柱共振的例子来说

就是外部的声波以周期性压力的形势输入,管内的压力过大就会反弹,弹出去部分空气了内部压力又不够,只好收缩回来,这就形成了一个周期性的能量转换。

更容易理解的方法是,把空气柱理解成一个弹簧,如果周期性的对它施加压力,他就能保持一个很大的振幅。

一般我们把形成空腔的扩音装置叫“共鸣箱”,人体就叫“共鸣腔”。

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小提琴的琴箱。如果我们把琴箱拆下来,就拉一根弦,那无论如何也拉不了多响的。事实上所有乐器都是有共鸣箱的:琴箱,吹奏类的管子,鼓下面的桶,钟的中空,甚至是口哨下面的那个奇怪圆形东西。

共鸣腔和波长的关系:

外链出处

根据物理原理,某一频率的声音若要在共鸣腔里产生共振,它的波长不能超过共鸣腔长度的4倍。

其实上面这句话有问题,准确的表达是:封闭管空气柱长度是1/4波长的奇数倍时,共振效果最好;开放管空气柱是半波长的整数倍的时候,共振效果最好。

这就是为什么小提琴音比较高,而大提琴音比较低:小提琴的琴箱小啊,所以共振的波长短,对应的频率就高。

注意:上面只是说共振效果最好,当声波波长不是那个数值的时候,也会产生共振,尤其是对非管状共鸣腔,共振会变得很复杂。所以用共振曲线来描述更科学,比如下面这个这个例子。

泛音唱法用实例讲解了共鸣的放大效应,固体震动的初始波大概是这个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中横坐标为声波频率,纵坐标为振幅。可以看到,它的基频最强(約167Hz),高频泛音则弱的多。

声音经过共鸣腔(管道)之后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共鸣腔(管道)会对不同频率的波进行放大或缩小。我们可以用一个曲线来描述一个共鸣腔的共鸣特性(resonance curv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个图相乘,就得到了下面的最终结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以看到,频率在3000左右的泛音被大幅度加强。

补充:共振的原理其实也是驻波。共振的时候,在共振腔内形成了大量驻波。驻波的原理也是因为共振:当外部输入符合自身系统的频率的时候,就可以形成驻波来维持系统能量。

比的原理:第四章:音色与频谱/声谱图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铁手,岑子,witten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