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耶胡达·绍尔访谈:管窥以色列军队的一些情况(上) -- 梦秋
对待“敌人”的方法,有时候不是一般道德标准能约束的。
国家和民族矛盾,其实就是利益团体的博弈策略。
中国56个少数民族,云南的少数民族也不少。包括满族、蒙族,跟壮族、白族,纳西族什么的,采用的是win-win博弈,在双赢的基础上谋求自己的利益。
但是有些民族,总是喜欢选择win-lose博弈。博弈的双方,一旦一方选择了win-lose策略,比方说沙漠一神教的某些教徒们。
而选择win-win策略的另一方,就会变成输家。比方说我们中国的圣父圣母们,以及欧洲的圣父圣母们。
但是好在中国家大业大,人口众多,输得起。主动选择win-win策略,吃了亏,于是也跟对方一样,采取了win-lose博弈的策略。
因为体量大,于是对手就悲剧了。
我就是很好奇,以色列那么一个小国,在博弈中如果主动选择win-win策略,跟信誉一向很差的沙漠一神教进行博弈,输了之后,还有翻本的机会吗?
当然,我不是给以色列洗地。犹太人的宗教,也不过是另外一种的沙漠一神教。
这是以色列军事行动强化的根源,巴拉克下台后几乎鸽派再没有担任一把手的机会了。
在过度使用暴力手段对付无辜平民上面,军官看得比普通士兵清楚,知道是非,所以他们有更大的责任约束士兵,恐怕这也是主人公去接受士官培训的动机吧。而士兵控制不住自己的话,就是产生那种没人性的行为了。
再往下面探讨下去,就是上层政治领导人的责任了。
首先有一点要明确,自拉宾之后,以色列的鹰派和鸽派就逐渐合流。内塔尼亚胡固然是鹰派,就连看上去观点温和的利夫尼,其内核也是不折不扣的鹰派。要知道沙龙尚且出动军队强行撤退位于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巴拉克在六年前当国防部长的时候也组织策划过入侵加沙地带的“铸铅行动”,可见以色列这个国家从整体上来说,其政客秉持的是现实主义路线。我常常想,换了拉宾,今天他能做的也不过如此而已。
这种现实主义路线的根本基础就是如何在当下语境中为以色列保持最大的利益。和10年前相比,巴勒斯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10年前,阿拉法特去世,随后法塔赫和哈马斯分裂,巴勒斯坦分裂成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两个部分。随着分裂的发生,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偃旗息鼓。接任阿拉法特的阿巴斯上位10年,今年已经80岁。可以说,从年龄上他不是以色列政客的对手,从个人魅力上他无法与阿拉法特匹敌。他的政府极端弱势,弱势到他本人从拉马拉的总统府回到南部几十公里外的伯利恒私人住所都需要获得以色列方面的通行证。以色列已经无需通过谈判和让步来谋求和平,因为它已经靠实力获得了单方面的和平。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我觉得有一下几点:
首先,从国际大环境来说,巴勒斯坦已经很难以平等的地位和身份和以色列进行谈判。这固然是由于巴以经济政治以及军事实力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兴起,从而使巴勒斯坦在道德上的受害者形象被削弱。这几年各国对于巴勒斯坦的支持已经是口惠而实不至。美国的注意力在转向国内和东亚,阿拉伯国家自“阿拉伯之春”以来,大多自顾不暇,而海湾合作委员会又跟穆兄会以及哈马斯打得火热。约旦河西岸的地缘政治价值下降,以色列自然乐见其成。但凡哈马斯和法塔赫要取得和解,巴勒斯坦可能实现统一和团结,以色列必然出手干预。2014年夏天的“护刃行动”,打乱了本来预计年底举行的双方联合大选计划,其用意昭然天下。
其次:在长达多年对巴勒斯坦的占领和控制当中,以色列发展出了一整套完整成熟的占领模式和统治技巧,例如利用定居点掺沙子。50万定居者生活在200多万巴勒斯坦人中间,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色列的住房和建设部长就来自尤蒂亚沙漠里的一个定居点。又例如,以色列在经济上控制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进出口关税是以色列代收的,然后从以色列银行转到巴勒斯坦人手里。巴勒斯坦没有铸币权,在那里美元、欧元、以色列谢克尔和约旦第纳尔同时流通。至于其他控制巴勒斯坦的方式就更加多了。要明确一点,中国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对菜刀进行实名购买登记的国家,在巴勒斯坦这早就成为现实。在以色列我采访的一个反恐的高官跟我说,哈马斯用水泥造火箭弹,以色列必须严格控制类似产品的进口,加沙地带造一栋房子需要多少铁钉,多少水泥,多少灰浆,洗澡洗衣需要多少肥皂,这些都要经过以色列的审核才能进行。在这种精密控制之下,谁都很难闹出什么名堂出来。
第三,由于上述两个原因,造成巴勒斯坦问题在以色列国内的相对边缘化。在2011年我到达以色列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关注点已经非常集中于本国内政。2014年底我再次来访,正好遇上内塔尼亚胡内阁垮台。这种垮台完全是因为政客之间权力分配不均,争权夺利造成的,跟以色列的内政外交路线没有什么关系。由此可以推断,以色列的政坛对于巴以政策其实没有太多分歧。
第四,也是由于第一和第二点,巴勒斯坦内部精英素质也在下降,对于以色列的控制无法进行有效抵抗。反正我在巴勒斯坦看到的抵抗者,基本上都是非政府组织级别,政府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
好吧,其实奥巴马对于巴勒斯坦问题也不是不上心。但是他关心巴以问题的结果是目前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降至多年以来的最低点。内塔尼亚胡就有那个底气跟他顶着干。有人跟我总结了美以关系走低的几个原因:1.伊核谈判,以色列不爽;2.犹太人定居点的问题,奥巴马喋喋不休,以色列不爽;3.奥巴马和内塔尼亚胡的个性比较不对付,两个人都不爽;4.内塔尼亚胡跟共和党的关系太密切,奥巴马不爽。
不管是谁不爽,首先要弄明白一点,美国人曾经以为自己能够操控整个中东的局面,现在他们弄明白了其实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就算克林顿现在还当总统,阿拉法特和拉宾还能从棺材里爬出来,现在也不可能再有奥斯陆协议了。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政坛内部对于巴勒斯坦问题持鸽派观点的政客,又能上哪儿去找?
说起巴勒斯坦问题在国际上的变化,我想起一件事情。去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5周年,11月11日是阿拉法特去世10周年。纪念阿拉法特的新闻报道我是一条都没看到,柏林墙倒塌的纪念新闻却铺天盖地。由此可见西方话语权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谁跟风去欢呼柏林墙倒塌,谁就是媒体中的傻叉。不幸现在傻叉在给我发工资。想想都有点恼火。
这是一个原因。
在约旦河西岸有很多国际人权组织,他们的观察员24小时待命,一旦有冲突发生就立刻赶往现场拍摄,然后将有关资料提交各个相关机构。以色列士兵的行为相对收敛是有原因的。
在伯利恒我现场看到一场游行,只有十来人参加,媒体和观察员也有十来人,事无巨细全部拍下来了。
不过暴力终究是暴力,总是无法改变本性的。
耶路撒冷那里闹得慌。我这次去,明显感觉到气氛比三年前紧张。耶路撒冷老城的犹太人要穿过穆斯林区,得先打电话叫两名以色列保安护送。
看来巴以问题要解决,恐怕要等新一代成熟的巴勒斯坦领导人出来了,阿巴斯如果发掘不出来,他一死估计巴勒斯坦就得内乱。现在的巴勒斯坦除了找国际法庭起诉以色列以及忙着在联合国转悠,务实的东西搞的太少了,别说美国不可能投赞成票,就算通过决议能不能执行还是问题呢。另外以色列的封锁并不是那么密不透风,之前被以色列填埋破坏的那些地道很大作用就是运送物资,封锁的越厉害,偷运进来的东西就可以卖更高价,只不过这种运送的利润大部分被控制地道的哈马斯高层吞掉就是了,悲情牌哈马斯很知道该怎么用。
也许这事儿和宗教关系不大。宗教只是被利用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