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重读西游之行者悟空(1) -- gb2312
一番。虽然没有直说菩提老祖,但是也承认了自己的本事是学来的,不是自己原创的。
再想老祖警告猴子,要是走漏了消息,我立马就回知道。那与老祖同样能知前后的高人也可以知道吧。比如观音禅院的长老祸害唐僧,猴哥去找观音理论。却被她抢白到这都是你卖弄宝贝的结果。可见即使如观音一般的菩萨都有这样洞察事物的本领,更不用说其它佛,或是祖了。
再说说老祖交给猴哥的本领。前后大闹天宫的时候战了巨灵神,哪吒,天兵天将,二郎神等。这七十二搬变化虽然有用,但最后还是被一一识破。被捉住以后经历了刀坎斧剁,雷劈火烧,都没把猴哥怎么样。这般正经保命本事却又不像是老祖教的。至于那长生不老的法子更像是延年益寿的养生诀窍。
所以说老祖不让猴子乱说,可能只是想堵了一般众人的嘴。一般人本来也学不会这些,有理解不了自己于石猴不同。老祖即使教授这些本事也学不会,所以就不让说了。
能顶老君八卦炉烧,全靠菩提祖师长生不老经,简单说老祖只教了不死法门。
就是现代小说,尤其是现代通俗小说喜欢做完善的世界设定,所有读者也是按照这个方式来理解的
但是古代小说其实并没有这种世界设定的观念,需要人物的时候就从历史上和宗教神话上扣一个人物作为原型。至于这个人物跟其他人物跟整个世界有什么互动,那么需要的时候回去设计出来,但是大多数时候这些问题仍然处于非生非死的量子叠加态。
这种做大量设定,却只写一小部分,而把大部分设定作为暗线隐藏起来。这恐怕只有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红楼梦达到了这个层次,这是古代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而西游记恐怕到不了这个层次,顶多处于量子叠加态。
所以用佛道之争这种“主线”来解读西游记,其实是一种庸俗化的倾向。现代人创作衍生作品,当然可以用这种思路,但是要理解西游记的原著,这种倾向就是有害的。
原著里菩提祖师再没出现过
一味的苦思真的会走火入魔。
这些技能是要从别的神仙那抢法宝秘籍或涂改玄机,必然要得罪其他神仙。
这实际上就是自我教育的成果,猴哥已经是一个进行了自我教育的猴,菩提只需要通过问道来确认就够了。当然,从后面来看,猴哥的自我教育还不够彻底,或者说不太完整,就算完成了一半吧。所以,菩提不许猴哥提他的名字,菩提教的只是“术”,而猴哥要出问题会出在“道”上,这个责任菩提当然没法背。真正在“道”上教育了猴哥的人,是如来、唐僧和猴哥自己。
问题在于,自我教育之前的教育是谁来执行的?我们凡人大多不具备猴哥那样的条件,天生的好底子,可以在社会中混得下去。我们凡人并不是猴哥,寿命没那么长,能进行自我教育,往往要到三十岁、四十岁甚至更老,等自我教育得差不多了,人也快挂了。
被人打,被人骂,被人骗,很多次,依然不改初心。经五欲红尘,种种磨难,不失本心,才称得上是真英雄。
看到这里,才知道自己枉自读了西游记多少遍。当初只觉得孙大圣英雄盖世,却不知道猴哥之为英雄,是因为有一颗英雄之心,而不是神通广大。
所以孙悟空永远是神话世界里的第一英雄,即使后来在取经路上,他并不是所向披靡,甚至多次在妖怪手中吃瘪,却丝毫不会让人觉得他软弱渺小,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曾经的英雄气概,冲天壮志,是所有妖怪都不曾也不敢拥有的,他是妖仙之路上最高的山峰,无人可以超越。就像龙枪里面的雷斯林,曾经企图取众神而代之,即使他失去了魔法,他也依然是无可置疑的最伟大魔法师。
否则他和猴子的同门基本上已经成灰了。
菩提是不是佛祖,方家多有争论,仙工倒觉得关键点不在菩提或佛祖那边,而在孙悟空这边,因为他总是往有“灵”的地方去:
·他求学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方寸之间,不就是心口嘛。
·学成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总部叫灵霄殿,心灵的殿堂。到网上查查,天宫的核心一般叫做凌霄殿,唯有《西游记》改作灵霄殿,可见孙悟空前往的是很抽象的地方。
·取经的目的地,灵山,容纳心灵的山。
孙悟空另有一个名号——心猿,他本身就是心,来来去去当然还是要安置这颗心,只是各地方安置方式有所差别。玉帝修持了两亿年,是个特别能苦修的神仙。佛祖要求“断欲忘情即是禅”,要把心里的杂念以及妖魔彻底消灭干净。那么菩提应该跟那两位稍有不同,鼓励那颗心去学点什么,所以俺以为菩提不能等同于佛祖,这才显出孙悟空处境的多样和选择的艰难。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修成不死金身。正是靠着老祖所教的一身本领,猴子大闹阎罗殿,勾销生死簿,抢蟠桃盗金丹,连人参果都弄了几个来吃。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祖将该教的已经交过了,学成什么样就看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