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天津港大爆炸检讨(前言) -- 老顽童
至于此次,不过是判断失误,不等于就没有如不能就就任其烧光的思想。我当初(文革中)被教的就是如无其他危害可能就看着其烧,避免更大危害。
当然我不是消防,但也可见这个思想本就存在。
国企的安全生产比私企抓得好,在于一线职工人员比较稳定,基本上是世代在国企工作,安全问题就算国企管理层不重视,父辈也会告诉哪些需要注意,省了出事把命搭进去。
私企因为一线职工高流动性,一般的安全培训也会做,但是有时高达50%的人员流动,这怎么可能保证管理的持续性。事故自然就多了。
至于国企管理层和私企管理层有什么区别的话,二者基本没有区别,国企好在有人员惯性存在,至于还能维持多久,谁也不知道。
其中烈士褒扬金约为94万,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约为63万。其余组成部分还有:天津港集团赔偿,40万;烈士遗属特别补助金,9万左右;因公牺牲一次性抚恤金,10万;天津港职工以及社会各界款项,10万左右;丧葬费,4万左右。
消防员因公牺牲和平民伤亡不一样,不可能全丢给企业负责。
另外,全丢给企业,有些东西就不太对劲,比如烈士褒扬金、因公牺牲一次性抚恤金、烈士遗属特别补助金这些,一看就只能出自政府。
应该让公司赔偿这次事故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再加上高额罚金。
家里那口子最近正在接待上级检查工作忙成狗,看到你话笑喷了~~(PS:不是天津出事了才来检查的哈,每年夏冬两次安全检查)
实在让我眼界大开!原来私企各种事故、各种有毒产品跟老板关系不大、跟该公司的安全保障体系没关系,都是员工的问题。那啥,您的屁股是不是坐的太正了点?
判断失误或者说无法判断是这次救火事故的原因。
这事最大的问题是混杂,各种不同的危险品混在一起,而且还不知道到底在哪。如果过去有规定,那就是违规,如果是没规定,那就是血的教训了。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说,也是从预防重于抢救的角度,应该建立大宗危险品所有动向在消防部门备案的制度,免得消防部门到了现场还不明白面对的是什么,这么做的技术条件在现在云计算的条件下显然已经成熟,也因此消防部门还是官办比较合理。
此事违规甚多,和近年来的风气有关。
国企里面上级检查难道不是为了防止出了像天津那样的事故摘帽子,而下级为了应付安全检查不是为了两块钱奖金。别告诉我每次为了应付安全检查开展的各项“活动”与实际安全生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每个领导都是將安全生产放在头等大事来看的“强责任感”,至于工人更是怎么方便怎么来,谁管安全。
私企那是能省就省,安全设备采购金额和给相关部门送礼金额互相比较,哪个划算。私企员工如果知道自己生产的是带毒产品,直接结果就是要求加工资而不是辞职不干。因此私企管理层根本就不在乎安全问题,因为这些都是藓芥之疾,无关轻重。反正真出事儿最多认栽赔钱,死的又不是他。
最后就是话说太明就伤人,谁都希望安全事故不发生,但是现实教会所有人做人,现状如此扯原因的话那就是大话题。至于措施很简单,照朱重八的方法来,做官的罢官抄家,商人家产充公流放,普通人坐监,而且责任连坐,举荐、任命的一个都不要放过。当然这是气话,现实依然是并没有什么用。
有些必须政府出,也只能是政府出。
可是,哪些该政府出,哪些该肇事者出,特别是肇事者没有负担能力时,应该如果处理,都要有个章程。不能让烈士家属受委屈,也不能让纳税人受委屈。
经营成本问题,在国企这是死规定,在私企就未必了,私企利润指标才是首位,有利润其它方面马虎敷衍一些很常见。之前昆山的爆炸案和吉林宝源禽业的火灾同样是私企安全出的问题。
讲到点子上了,化学,还博士,看来不是混出来的。以为我的经验,暴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没有出更大的损失,已经谢天谢地了。因为,绝大多数进出口企业都瞒报,假报,或者少报。一笔糊涂账,几把辛酸泪。
花
一个经营危险品的公司是要经过一些评审才能通过许可的,对于瑞海公司来讲其最主要的两个评审,一是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二是安全性评价(简称“安评”)。两评瑞海公司都通过了。
不说环评有多烂,已有人在报刋上披露其黑幕,“买资质如已买白菜”,“挂靠交织网”,因有“滋生土壤”,则从下到上“节节失守”。
这个安评公司状况如何,不晓得。在此聊聊我所认知的安评生态。
我最早看到的安评报告就是我在《材料错用》里提到的那个氨充装站,一个倒闭了的合成氨厂,原车间都租给了各乡企,里面还有住人。在数个车间之间有块空地,有人就拉来个储罐在空地中间一立,一个氨充装站就开始经营了,其安评报告打分是99、5分(满分100),分数再高也阻止不了它发生事故。
后来也接触过安评师(真不想称其为工程师,作为一个整体真给工程师丢脸),有的专业还行,有的是纯纯的南郭先生。曾有人拉我去考安评师,说待遇好、有外快。我没去,回说,搞安评不是当枪使,而是当礼炮放,说不定哪天就吃不了兜着走,去坐牢。
我还真说错了,这么多年下来,没听说哪个安评师因为放礼炮而倒霉的,这社会还真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古雷PX材料错用之后,居然动用安评来解困突围,里面的安评师就竟有几个是金属材料专家?无知无畏,敢评敢下定论,过。听说有老工程师事后自我解嘲说;咱这么大岁数了,等到出事也找不到我了。
国家设安评的目的,是为了预防事故、保障安全,若安评纯为谋利,为事故隐患保驾护航,如此安评,没有了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