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TG真牛逼,一边说裁军30万、一边公开两种反舰弹道导弹 -- constant
连着两次阅兵亮相的东15乙长得和潘兴II几乎一模一样,可有一个美国媒体敢说TG跑去挖美陆军坟场了?
就是山寨你们,怎么着?我东26搞出来了,你山寨不?
一条跑道需要几颗导弹?
是不是美帝的表3太厉害了
忘了,肥鸟好像可以垂直起降,是这意思吧
现实情况是保持多大的代差合适。现在有的部队是世界领先的装备(官方是这么说的),但有不少部队仍是半个多世纪前的装备。都说存在决定意识,基层指战员讲技术决定战术。一到炮场训练,操作的是59式57高、66式152加榴,你让他怎样培养高科技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思想和素质。表面上看是在生龙活虎的学习训练,其实是在一本正经的浪费,浪费青春年华,浪费财力物力。这次裁撤老旧装备部队是应该的,代差太大的部队是一种浪费。
据我所知老旧装备部队不少,不可能全裁撤。剩下的应该全面换装,换不了世界领先的,换比较先进的也行,原则就是创造一个高科技信息化条件。
我觉得不同的部队保持一代的代差还行,代差太大是一种浪费。陆军和空海军、二炮不一样,没必要人等装备。没有高科技信息化装备的部队养着也是白养,不如改成预备役部队,用少量的装备先把干部和士官培养起来。
另外,换装不仅是装备的现代化,也可以起到裁减员额的作用。某防空旅领导聊天时说,高炮旅改防空旅后,人员少了一半,营区还是那么大,哨位还是那么多,原先是战士站岗,班长带岗,连队干部查铺查哨,现在是干部也要站岗带岗,首长机关查铺查哨。现在军师团各级,炮兵连队数量早已超过步兵连队,双37高一个连队差不多有60多名炮手,换装双35高算驾驶员也就10几个人,66式152加榴9个人,换装自行152或155只需5个人,其他火炮都差不多这种情况。光是炮兵换装的话裁减员额也是相当可观的。
离19年不远了,现在把家底都亮出来,到时没新东西可咋办?总不能凉拌吧。小农过日子,细水长流不断线。
死一次和死一百次是一样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我死之前必须保证让你死一次,哪怕是同归于尽也好,这也是杀手锏。核威慑是对有核国家来说的,是流氓间的相互比划。
实际上,21C和潘兴是一类,21D和26是TG独创。
是这两种武器太难搞了么?好像也不全是。
中国这次展示的装备主要是把美国挡在西太平洋之外的家伙,不是掀桌子的玩艺儿。习总九月就要正式访美,中国还要和平崛起,致力于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美国现在应该也没有跟中国打核大战的想法和决心,但确实有以海空优势跟中国对抗的思路,也就是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付这个战略,21和26是最合适的牌。
什么时候美国开始威胁要核攻击中国的时候,41甚至更厉害的家伙就肯定要亮相了。
再加上饱和攻击的战术,航母等水面舰艇生存力大幅度下降,下一步可选的就是激光反导, 激光每发射一次要充能,而且在阴雨天气无效,激光也反不了的话就只能攻击卫星,打瞎眼睛了。
大家都打瞎眼睛会是神马情况呢? 金大侠对林平之瞎了眼睛之后有精彩描述。
所以中美大战, 纯粹的战术设计上来说,必然从大家对捅眼睛开始。TG的北斗是近中高三种轨道混合,不清楚是不是有合成孔径雷达或者光学扫描,如果有的话估计是分别提供不同分辨率的位置数据和全球追踪,已经考虑了可能的捅眼睛大战。近地卫星分辨率高,覆盖性差,容易被捅, 但补充方便,成本低, 可以即发即补,中等高度卫星, 不容易被捅,分辨率一般,补起来也不太麻烦, 同步卫星覆盖广但分辨率差,要捅也不容易。
当然,我是杀手锏武器的系统设计师的话,我会把部分功能分解到神马气象卫星,资源勘探卫星上,利用天基数据链报告可疑目标位置,再由地面或节点卫星综合分析出结论,这样的一个协调系统,MD要捅眼睛,彻底让TG变瞎,需要打瞎几百颗卫星。
不要说, 这样的行为已经升级为国家级生死对抗了,等同于首先使用核武器。
DF-21D本身是一个区域防御的战术性武器,对方破解竟然需要上升到生死存亡的战略层面, 从设计师角度来说,已经非常成功。
一是渲染中国威胁论,替军工企业赚钱;
二是贬低中国实力,方便富豪挤压中国,捞取自己利益的时候公众不担心中国反弹。
当然另一个是隐含的,美帝大部分人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理解MD的这两个维度的纠结,你就能完全理解美国媒体的各种脑残,各种左右摇摆。
时隔31年,巨大的东5再次出现在天安门前
-------
阅兵,对不太爱炫耀武力的TG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憋了好几年的话都要塞进那几十个方队中。那么作为压轴出场的最后一个地面方队,展示的只可能是镇国重器,庞大的身躯里寄托着TG想说而又不好明说的千言万语。
84年,乳白的空壳隆隆驶过,鲜红的核弹头模型庄严宣告——TG也可以把氢弹送至地球任一角落了。
99年,整洁的大圆筒被民用拖头拉着——固体的哦、机动的哦,TG开始具备核反击能力了哦。
09年,大圆筒和它的拖头终于像个武器应有的模样了——TG核反击能力已经实战部署了。
-------
15年,空壳换成绿色又回来了,这次没有鲜红的弹头、只有默绿色的整流罩——罩子里面是什么,分导弹头还是……?
为什么又把这老掉牙的液体平台拉出来?这玩意只可能用来发动第一波核打击啊,TG不是一直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么?
这东西的地位怎么可能比有限机动固体大圆筒还要高?都21世纪10年代了,还要靠液体洲际导弹镇国?
……
想不明白的事情太多
我看到的阅兵,导弹不都是藏在一个大桶里的吗?
我个人觉得,导弹都长得一个样子?阅兵亮相的东15乙长得和潘兴II几乎一模一样,这个是怎么看出来的?
没有,我参与过的东西没有展示,也许永远不会展示,只有到打起来才会展示。谁也不会在打仗之前告诉对方:你的绝招我有办法治。
按照TG一贯的作风,展示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最好的东西吧。
这大概是它这些年来最大的改进。这次拉出来我想主要目的是利用这次机会官方证实一下。它个大,而且是终极武器,所以用来压轴,但感觉不是这次阅兵的重点。事实上它也确实不如21和26那么吸引西方的眼球。
请看现场照片
技术保障(比如维护/维修之类)这块会不会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