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头盔舀干顿河水——蒙古入侵后的罗刹 -- 赫克托尔

共:💬75 🌺78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雅罗斯拉夫的儿子老六怎么死了两次?
通宝推:赫克托尔,
家园 克丘亚语Chinchays

而在加泰罗尼亚语中Chincha是中国丝绸的意思

家园 真没想到IS总部居然有钢筋混凝土大楼

美国对ISIS的精确打击去哪里了?

家园 【原创】4. 大难临头是非多

苏联地区有3大城市或城市群,西北方的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东北方的莫斯科、西南方的基辅,对应3大强队,圣彼得堡泽尼特、莫斯科中央陆军和斯巴达克、基辅迪纳摩。基辅罗斯解体后,虽然诸侯林立,但矬子里也有大个子,分化出三大强国或强国群,基本上与上述三大城市对应。它们是,西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公国,在圣彼得堡南方不远;西南方的沃伦-加利奇(Halych)大公国,在乌克兰历史上至关重要;东北方的苏兹达尔-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莫斯科公国是其后代和分支,下面对三大强国挨个说。

与圣彼得堡一样,诺夫哥罗德是罗刹开往欧洲的窗户。早在瓦良格人来之前,诺夫哥罗德就很富裕了,它控制者黑海——波罗的海商路(瓦良格——希腊商路)的北端。北方和波罗的海的商品,从芬兰湾登陆,经诺夫哥罗德,南下进入第聂伯河,再顺流而下进入黑海,抵达君士坦丁堡,瓦良格人也是沿着这条商路南下的。毛皮、蜂蜜、蜡、脂肪、大麻、树脂、钾碱、松焦油、海象牙,都是诺夫哥罗德转运的主要商品。诺夫哥罗德的市民,除了商人,多是手工业者。1016年,智者雅罗斯拉夫率领诺夫哥罗德人,与兄弟斯维亚托波尔克打内战。斯维亚托波尔克的一名将领辱骂诺夫哥罗德人说:“你们跟着那个坏蛋、瘸子(雅罗斯拉夫)来干什么?你们不是些木匠吗?我们命令你们去给我们盖房子!”

这里说下蜂蜜、蜂蜡。在中世纪,蜂蜡、蜂蜜是非常重要的商品。在近代从石油提取石蜡之前,蜂蜡是仅有的火漆来源,用于给文件袋封口。蜂蜜的地位也远比今天高,中世纪和之前,蔗糖还是高科技产品,欧洲人只能从东地中海进口,量少价高,即使在中国,蔗糖也是稀罕物,元明两朝,蔗糖的生产技术,控制在回回手里。除了蔗糖,甜味剂只有2个来源:果汁尤其是橘子汁、蜂蜜,果汁不耐贮存,所以蜂蜜是最重要的甜味剂。由于蜂蜜、蜂蜡的重要性,欧洲的封建主在交代遗嘱时,往往专门交代如何分配蜂房和蜂群。

名义上,诺夫哥罗德是公国,其实是贵族共和国,最高权利机关是市民大会(вече, Veche),所有市民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遇事敲钟召集市民开会,实际上控制城市的是商人和贵族,他们通过代理人,在市民大会上发言,向敌对者鼓噪,控制舆论和民意。另一方面,诺夫哥罗德披着一层君主制外衣,从国外邀请留里克家族成员来做王公。用来与周围的君主国打交道,获得王公们的武力保护。

同时,诺夫哥罗德对王公防范甚严,王公不能到他想去的地方打猎,不能在未经预先指定的地方牧马,他只许在经过市民会议(вече, Veche)批准的地方,采买鱼类加以储藏。关于这点以及类似细节都已经由市民会议预先规定在合同书上,而王公必须吻这一合同书上的十字架宣誓遵行。虽然多方受限制,王公们依然对诺夫哥罗德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诺城实在富裕,王公们都想来揩油,诺诚也利用王冠做赏格,挑动王公们互斗,从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王公入主。所以诺夫哥罗德维持独立到1478年,才被莫斯科伊凡三世吞并。

如果说诺夫哥罗德是罗刹的传统强国,那么加利奇-沃伦公国(Kingdom of Galicia–Volhynia)则是基辅罗刹废墟上的暴发户。加利奇-沃伦的首位强力王公是智者雅罗斯拉夫的长子的后裔,雅罗斯拉夫-奥斯莫梅斯尔(Yaroslav Osmomysl, ca. 1135—53~87)。前面说过,智者雅罗斯拉夫有6个儿子,长子弗拉基米尔早死,长孙罗斯季斯拉夫(Rostyslav Volodymyrovych of Tmutarakan, 1038—66)没得到封地,因此与叔叔们长期内战。罗斯季斯拉的后裔雅罗斯拉夫-奥斯莫梅斯尔做加利奇王公时,加利奇已经相当强大,罗刹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描述道:“加利奇(Halych)的雅罗斯拉夫-奥斯莫梅斯尔(Yaroslav Osmomysl, ca. 1135—53~87)啊!你高高地坐在/自己那金制的宝离上,/你曾以自己的铁军/ 顶住了匈牙利的高山,/阻碍了国王的道路,/关闭了多瑙河的大门,/把重兵投进云霄以外,/将法庭建立在远到多瑙河边。”

雅罗斯拉夫-奥斯莫梅斯尔死后,诸子纷争,加利奇公国陷入内乱,1189年,加利奇市民杀掉其子奥列格,邀请沃伦王公罗曼(Roman the Great, c. 1152—1205)来继位。罗曼出自另一个世系,是智者雅罗斯拉夫的第4子,基辅大公弗谢沃洛德(Vsevolod I Yaroslavich, 1030—78~93)的后代。弗谢沃洛德之子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Vladimir II Monomakh, 1053—1113~1125),是东罗皇帝君士坦丁-莫诺马赫的外孙,继承了外公的外号莫诺马赫。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能力强、寿命长、子嗣多,所以之后的有作为王公,多是他的后裔。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后代分为两个大系统,一个是长子密赤思老大王(Mstislav I Vladimirovich the Great, 1076—1125~1132)的后裔,做基辅大公,另一个是长臂尤里一世多尔戈鲁基(Yuri I Vladimirovich Dolgorukiy, c. 1099—1157)及其后裔,封到罗刹东北部,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莫斯科公国的祖先。

密赤思老大王生伊兹雅斯拉夫二世,生末代基辅大公密赤思老二世,生罗曼。1169年,密赤思老二世被堂兄弟,长臂尤里的儿子安德烈赶下台,基辅惨遭焚掠,密赤思老二世流亡君士坦丁堡,幼支取得优势,罗曼跑到基辅附近的沃伦为王公。然而貌似强大的安德烈后院起火,被迫退回北方,1174年去世。罗曼趁机崛起,又吞并了内讧的加利奇,加利奇-沃伦公国在罗曼手上成型。

罗曼的西南是匈牙利,西北是波兰,都是惹不起的大国,东面的基辅在被安德烈洗劫之后,地位一落千丈,如果要控制或兼并基辅,就必须与东北的堂兄弟们角逐。

罗刹三大强国中,最强大,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

1108年,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封儿子长臂尤里,为东北方的罗斯托夫-苏兹达尔(Rostov-Suzdal)王公。罗刹有2个罗斯托夫,一个在东北罗刹,莫斯科附近,另一个在顿河口,亚速海东北角,所以也叫顿河畔罗斯托夫。现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名气更大,本文提到的罗斯托夫,如无特别注明,都是莫斯科附近的罗斯托夫。

长臂尤里去罗斯托夫之前,罗刹的核心地域一直是从诺夫哥罗德到基辅,沿着第聂伯河的一长条,东北地区贫穷落后,天高皇帝远,罗斯托夫的贵族地头蛇们,盘根错结,难以驾驭。长臂尤里将首府迁到苏兹达尔城,发展经济,修建城市,巩固势力,所以他是东北罗刹的开创者。在他或伪托他的名字新建的城市中,有莫斯科、特维尔、科斯特罗马等。

大哥密赤思老大王死后,长臂尤里以年长王公的身份,积极谋求大公之位。尤里先从诺夫哥罗德下手,基辅大公抱怨说:“现在我的兄弟,罗斯托夫的格奥尔基(尤里/Yuri是格奥尔基/Georgi的最后一个音节,这里指长臂尤里)欺凌了我的诺夫哥罗德,从他们那里夺走了贡税,在道路上作恶多端,我将出征,将通过武力或和谈来解决这件事”。

因为尤里从东北发迹,谋取西南方基辅的大公位,所以人送绰号“长臂”(Dolgorukiy)。1149年,长臂尤里成功上位,做了大公。他这么做,动了大哥密赤思老的儿子们的奶酪,结果不到2年,1151年被侄子们赶出基辅。长臂尤里不屈不挠,1155年二次上洛,在位又是2年,这回没被赶出去,1157年在基辅暴亡。

长臂尤里的儿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Andrey Bogolyubsky. c. 1111—1157~1174),不愿意跟着老爹去基辅混,迁往克略兹马河上的新城弗拉基米尔定居,加上从老爹继承的罗斯托夫-苏兹达尔,他的公国叫做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与老爹长臂尤里迁居苏兹达尔一样,安德烈迁往弗拉基米尔城的用意,也是避开当地的地头蛇们。

按贵族们的说法:“弗拉基米尔城不是我们的公爵领地,城郊才是我们的,那里住的尽是穷措大,如奴隶、石匠、木匠、农民之流。”与很多想干一番事业的君主一样,安德烈的统治策略是拉拢下层贵族和平民,制衡贵族,加强王权。

对外,安德烈同样打算先征服诺夫哥罗德,再拿下基辅。1169年,安德烈攻陷基辅,饱掠而去,自称大公,从此弗拉基米尔公国改称大公国。然而安德烈权势、威望的提高,引起贵族们更多不安,1174年将其杀死。

为了杜绝安德烈的兄弟报仇,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贵族拥立梁赞(Ryazan)王公雅罗波尔克为大公,希望他能像在梁赞一样,维护贵族的利益。雅罗波尔克对在弗拉基米尔进行长期统治没有信心,只想着搂一把就走,把弗拉基米尔城的大礼拜堂劫掠一空,财物送到了自己的故乡梁赞,安德烈曾为装饰这座大礼拜堂花费过巨额款项。弗拉基米尔市民发动起义,赶走梁赞人,迎立安德烈的两个弟弟回弗拉基米尔做大公。哥俩很快死了一个,另一个弗谢沃洛德(Vsevolod the Big Nest, 1154—1177~1212)继位,此人生育力旺盛,生了8个儿子,所以人送绰号“大窝”(Big Nest)。

贵族们不甘心失败,再度邀请梁赞王公攻打弗拉基米尔,被大窝打败,大窝趁势清算贵族们,没收他们的庄园,大大加强了王权。梁赞王公打不过大窝,迁往贵族掌权的诺夫哥罗德寻求庇护,大窝以此为借口,远征诺城,大获成功,扶植自己的傀儡做诺夫哥罗德王公。每当诺夫哥罗德人在弗拉基米尔大公的铁掌底下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更换一个傀儡。

大窝不断向外扩张,重点方向是向东,伏尔加河上中游地区,将罗刹人的居住区的东界大大向东推进。《金帐汗国的兴衰史》认为,“蒙古鞑靼人的入侵伏尔加河,阻止了(弗拉基米尔大公国)更进一步向伏尔加河方面推进。”

经过这番变乱,大窝一跃成为罗刹头号王公。《伊戈尔远征记》盛赞大窝;“弗谢沃洛德大公啊,难道你心里就不想从那遥远的地方飞来捍卫父亲的黄金宝座?要知道,你用你的那些木桨就能荡尽伏尔加,而用你的那些头盔就能舀光顿河!”《伊戈尔远征记》的作者因南方没有一个弗谢沃洛德而惋惜,认为大窝弗谢沃洛德一定能轻而易举地战胜钦察人,对付整个罗斯的封建割据及王公“内讧”。

虽说长臂尤里、安德烈都为弗拉基米尔大公国的建立,做出过卓越贡献,但他们要么在位时间太短,要么致力于向基辅发展,所以真正让弗拉基米尔大公国成为罗刹第一强国的,还是大窝弗谢沃洛德。

与葱岭以西的绝大多数国家一样,随着英主的去世,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迅速衰落。

原来大窝的晚年,忙于在诺夫哥罗德扶植傀儡王公,遭到诺夫哥罗德人的强力反弹。留里克家族的王公有的是,想来诺夫哥罗德称孤道寡的大有人在,于是诺夫哥罗德人请来托罗彼茨克(Torchesk)王公——勇敢者密赤思老(Mstislav Mstislavich the Bold, ?—1228)。这个密赤思老出自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长子密赤思老大王一系,为密赤思老大王的曾孙,与出自长臂尤里系的大窝有着深仇大恨。

勇敢者密赤思老逮捕了大窝的代理人,此时大窝行将就木,拿不准主意要不要打仗,最终决定谈判,双方各安边界,互不相犯。1212年,大窝去世,临终前剥夺长子君士坦丁(Konstantin of Rostov, 1186—1216~1218)的继承权,传位给第3子尤里二世(Yuri II of Vladimir, 1189—1212~1216—1218~1238)。君士坦丁大为不满,勾结勇敢者密赤思老进攻弗拉基米尔。

1216年,勇敢者密赤思老带兵东进,与内奸君士坦丁联手进攻弗拉基米尔大公国。4月22日,诺夫哥罗德的西军与弗拉基米尔的东军,在利皮察河上相遇,东军惨遭失败(Battle of Lipitsa)。尤里二世放弃大公位和首都弗拉基米尔,让给大哥君士坦丁,自己去苏兹达尔,做大哥的藩臣。经此一战,弗拉基米尔大公国中衰,沦为勇敢者密赤思老的附庸。1218年,君士坦丁去世,尤里二世回到弗拉基米尔复辟,虽然恢复了大公国的独立,但弗拉基米尔的衰败却不可逆转。

还没等勇敢者密赤思老讨伐东山再起的尤里二世,蒙古洪水来了……

通宝推:桥上,五藤高庆,trilfe,忧心,关中农民,
家园 不懂,回答不了
家园 网址何在?
家园 网址在此

殿下请CaoMeng:昆明事件的背景: 阿富汗上空的幽灵

家园 克丘亚语Chinchay不是“锐利”的意思么

至于加泰罗尼亚语有类似读音的词没什么奇怪,意大利语祝酒说“亲亲”,德国人说再见说“去死”……

家园 很久以来就有这种说法

比较合理的说法是从贵霜帝国而来,兴都库什山中有一个隘口就叫Kushan Pass。

但是,维基上也提到

The Persian-English dictionary indicates that the word 'ko' [ko] is derived from the verb ('kotan' [kotn]), meaning to kill. Although the derivation is only a possible one, some authors have proposed the meaning "Kills the Hindu" for "Hindu Kush", a derivation that is reproduced in Encyclopedia Americana:

The name Hindu Kush means "kills the Hindu", a reminder of the days when Indian slaves from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died in the harsh weather typical of the Afghan mountains while being transported to Central Asia.

即绿教徒侵略印度俘虏的印度奴隶被裹挟北上的时候,受不了此山的气候,多半死掉在这个地方。

这个说法,在伊本白图泰旅行的时候(十四世纪)就有,其游记中写到:不久,我们从这里(阿富汗的昆都士)出发了....担心降雪也是我们久住的原因之一(他们在昆都士附近住了四十天左右),因途中有一山,名叫 信都库什,意思是致印度人于死地。因从印度来的男女奴隶,天寒雪大在此大批死亡。过山需走一日,我们从清晨开始过山,走了一整天到日落才走完。当时骆驼掌上都包上毡片,以免陷入雪内。(马金鹏译本,2000年版,318页。在伊本白图泰游记上部的末尾)

白图泰不过是游客,这个说法应该是在当地听到的,那么至少流传七八百年了。

通宝推:预备役师的防化,
家园 其实搞不清楚谁是老六

往年纪事 译注 279页有注:

雅罗斯拉夫和妻子伊莉娜有六个儿子:

弗拉基米尔(1020-1052)

伊兹雅斯拉夫(1024-1078)

斯维亚托斯拉夫(1027-1076)

弗谢沃罗德(1030-1093)

维雅切斯拉夫(1036-1057)

伊戈尔(1036?-1060),后面补了一句伊戈尔或许年长于维雅切斯拉夫

老五老六中,先死掉的是维雅切斯拉夫,21;伊戈尔接替他做斯摩棱斯克王公,三年后,伊戈尔也死了,最多不过24-26岁,他俩的儿子当时都是小屁孩(维雅切斯拉夫有一个儿子,伊戈尔有两个,后来分到领地),活着的雅罗斯拉维奇三兄弟就没马上给他们领地

补一句,雅罗斯拉夫是晚婚的典型,,往年纪事上说他1054年驾崩,76岁;这么算下来,他的长子出生的时候他已经42岁;幼子出生的时候,他都58了...我估计最大的可能是他没有那么老吧

此外,为啥他长子弗拉基米尔的长子罗斯季斯拉夫没分到领地尼....因为,罗斯季斯拉夫约生于1045年,雅罗斯拉夫驾崩的时候才9岁,当时罗斯王公怎么也得基本成年镇得住场子才行

家园 【原创】5. 来无影去无踪

1162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生于一个蒙古乞颜部贵族家庭,曾祖父是屯必乃汗,祖父、父亲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守灶的幼子,都没有汗号,在黄金家族的众多成员中,谈不上多么高贵。铁木真幼年丧父,在家族内讧,外族仇杀的险恶环境中长大,形成了坚韧、残酷、冷静的性格。

1185年,在安达札木合、义父王汗的支持下,铁木真掘得人生第一桶金,攻灭世仇蔑儿乞部。大约在1189年,羽翼渐丰的铁木真被拥立为蒙古汗。相继消灭两位人生贵人札木合、王汗之后, 1206年春,铁木真召集贵族及诸那颜(官员)在斡难河(鄂嫩河)源举行“忽里勒台”(大会),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敬献这个汗号的是晃豁坛人阔阔出。阔阔出,蒙古人称他为“帖卜腾格里”(通天使者)。他平日常说:“神在和我谈话,我在天上巡游”。他对铁木真说:“神命你为普世的君主”。“忽里勒台”之日,他对铁木真说:“如今,被称为古儿汗(札木合)的这个地域上的君主,已被你一手征服,你已取得了他们的领地,你可以像他们那样地,采用一个同样意义的尊号:成吉思。”关于“成吉思汗”的含义,蒙古史专家余大钧先生,在其注释的《蒙古秘史》中说,成吉思汗有5种解释,限于篇幅,本文不赘述。

与草原前辈,匈奴冒顿单于、突厥土门可汗相比,成吉思汗的起点低得多,父亲也速该虽然是草原上的强者,但也只是强者之一,黄金家族家大业大,成吉思汗的族内竞争者很多。为了巩固权位,成吉思汗对蒙古人和其他被征服民族,做了全方位改造,特别是颁布了影响深远的成文法《大扎撒》、圣训语录性质的《必里克》(必扯克),后继者只需要照方抓药即可,避免了落后民族常见的人亡政息。靠他的超强能力和巨大声望,成吉思汗后裔的统治,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内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下台。

早在1205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的前一年,铁木真便打出草原,借口西夏收留王汗之子桑昆,进攻西夏,西夏桓宗李纯佑(1077—1193~1206)被迫称臣纳贡。1211年,成吉思汗南征世仇金国,大破之,1215年不战而下金中都,金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1218年,蒙古使团兼商团,在中亚和西亚霸主花剌子模帝国东部边关——讹答剌城,遭到血洗,使者和商人几乎全部被杀,货物被洗劫。成吉思汗又派以巴合剌(西域人)为首的3名使者前往花剌子模索取肇事者。使者向花剌子模沙(Shah, 波斯语的国王)摩诃末转达了成吉思汗的原话:“君前与我约,保不虐待此国任何商人。今遽违约,枉为一国之主。若讹答剌虐杀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则请以守将付我,听我惩罚,否则即备战”(《多桑蒙古史》)。摩诃末对此置若罔闻,杀害了正使巴合剌,将两名副使的胡子剃光赶回。“这些不足取的作法是产生事端,引起恶感及仇报、猛袭的原因”,“使和平安宁遭到破坏”(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下册)。

摩诃末2次杀害蒙古使者,让成吉思汗充分占据了道德制高点。1219年,成吉思汗亲自登上高山,向长生天(腾格里)祈祷了3天3夜,率领蒙古和畏兀儿、葛逻禄皇协军西征花剌子模。唯有早已称臣的西夏拒绝出兵,西夏大将阿沙敢不挑衅的说:“兵力不足,做什么大汗!”成吉思汗气得七窍生烟,说:“怎么能容忍阿沙敢不说这种(不堪入耳)的话?先去征讨他们,又有何难?但因为现在要出征别的国家,就暂且不理他们。若蒙长生天佑护,(西征)胜利归来时,朕就去征讨他们。”(《蒙古秘史》)

虽然摩诃末气焰嚣张,当蒙古洪水真来了,摩诃末却只顾带着儿子向西逃窜,丢下国土、人民和军队,任其自生自灭。1220年年中,蒙古西征只1年,便连下花剌子模两大都城撒马儿罕、玉龙杰赤。对远逃伊朗的摩诃末,成吉思汗派遣4狗中的哲别(Jebe)、速不台(Subutai),带领2万骑兵,实施无后方轻装追杀,斩首行动,务求活要见人、死要见尸。1220年年底,穷途末路的摩诃末,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死去,临终前将王位传给长子,印度女人生的札兰丁曼古伯惕。

哲别、速不台完成追杀摩诃末的任务,没有向东返回蒙古本土,或去中亚与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主力汇合,而是继续无后方西进,搜索前进,沿途见神杀神,见鬼灭鬼,灭军破城,所向无前。相继大破外高加索的阿塞拜疆的伊尔弟吉斯王朝、格鲁吉亚王国之后,哲别速不台的远征军抵达高加索山南的设里汪(Shirvan),照例大肆屠掠,无往不胜。

设里汪现在译作希尔凡,属于阿塞拜疆共和国。设里汪王国不大,战略位置却极为重要,扼守着沟通高加索山南北最重要的关口——打耳班关(Derbend)。高加索山东西走向,横亘在黑海、里海之间,在高加索山、里海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平原,最迟在第一波斯帝国时期,山南的波斯人就在这里修建关隘,阻遏山北的游牧民南下伊朗农业区。蒙古远征军要过关北上进入南俄草原,必须经过打耳班关。

《史集》记载,设里汪人打不过蒙古人,只好据险固守,远征军轻装而来,不具备攻破打耳班关的攻坚能力,于是哲别、速不台诡称和谈,设里汪沙正愁如何送走这帮瘟神,便派出10位大臣(akabir)前来谈判,蒙古人杀死其中的一个,对其余的9人说道:“只要你们将通过打耳班的道路指引给我们,我们就饶恕你们,否则我们就把你们杀掉!”那9个活人为了保命,为远征军带路,就这样,蒙古人全须全尾的翻越高加索山,首次进入欧洲。

当时居住在高加索山以北,黑海、里海之间的是阿兰人(Alan),《元史》叫阿速,是现在奥塞梯人的祖先,以游牧为生,世代给东罗做雇佣兵。蒙古人进入欧洲的第一个对手,正是阿兰人,阿兰人自知不是对手,邀请生活在北方的顿河、伏尔加河流域的钦察人,组团对付蒙古人。钦察汗叫忽滩汗(Koten Khan, 1223~39),应邀派兵南下。蒙古人见阿兰、钦察联军势盛,便派人跟忽滩汗套近乎,说:“我们和你们(钦察)是同一部落的人、出自同一氏族,而阿兰人是我们的异己。让我们缔结互不侵犯的协定吧,你们想要金子、衣服,我们给你们,你们[将阿兰人]给我们留下吧。”钦察人被蒙古人的卑辞厚币打动,撤军而去,蒙古人轻松击破阿兰人。《元史 速不台传》说:速不台“遇其酋长玉里吉及塔塔哈儿方聚于不租河,纵兵奋击”,大概就是蒙古人击破阿兰人的战役。

蒙古人与钦察人的关系,确实有点绕。现在说的突厥人,如哈萨克、乌兹别克、土耳其,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之突厥语族,或者说,现在的所谓突厥人,是说突厥语的族群。但是在蒙古崛起前后,突厥人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概念。从南俄到大兴安岭的广大欧亚草原(Steppe)上,生活着很多游牧民族,欧亚草原(Steppe)地形平坦,缺少难以逾越的高山大河,各民族的交往频繁,文化风俗相似,在蒙古征服前,在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影响下,草原民族形成了乌古思汗(Oghuz Khagan)的传说,拉施德丁的《史集》的开篇,做了详细介绍。

《史集》说,大洪水灭了诺亚(《古兰经》叫努哈[Nuh])一家之外的所有人类,所以后来的人类都是诺亚的3个儿子的后代,其中的老三雅弗,突厥名字叫不勒札(būljeh)汗,“所有的蒙古人、突厥诸部落和一切游牧人[直译作:草原居民]均出自他的氏族”。不勒札汗生合剌汗生乌古思汗(Oghuz Khagan),所以乌古思汗是雅弗的孙子,诺亚的曾孙。乌古思汗生了6个儿子,前三个为右翼,后三个为左翼,每个儿子各生了4个儿子,总共24个孙子,各形成一个部族,这24个部族是乌古思汗的嫡传子孙,塞尔柱人是乌古思汗的第6子鼎吉思(dīnkīz)汗的第4子乞尼黑(qīnīq)的后代,比拉施德丁晚100多年的土库曼白羊王朝,自称乌古思汗第4子阔阔(Kūk)汗的长子巴颜都儿(bāi(a)ndur, Bayandor)的后裔。还有些突厥部落,不是乌古思汗的后代,而是乌古思汗的部下或堂兄弟们的后裔,如前文提到的钦察人,是其一个阵亡的部下的后代。

除了乌古思汗的子孙和部下的子孙外,还有一些草原民族,如成吉思汗所在的蒙古人、西夏的唐古特部(党项),也是突厥人,只是支系较远而已。拉施德丁指出:“蒙古人是属于突厥诸部落的一个部落;现今则由于他们的幸运、强盛和伟大,所有其他部落都被称以他们的这个专名(蒙古)。”

这样一来,雅弗——乌古思汗——突厥传说,将欧亚草原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圣经》、《古兰经》的人类起源说融合起来,欧亚草原上所有游牧民,都是突厥人,大家都是一家子,亲缘关系或远或近而已。这一传说或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例如中亚的西察合台蒙古人,就自称突厥人,再如成书于17世纪,由成吉思汗的后裔阿布哈齐写就的《突厥世系》,把成吉思汗、蒙古人、自己,都视为突厥人,《突厥世系》其实写的是蒙古人的世系,与现在的说突厥族的各民族几乎毫无关系。

到了近代,奥斯曼帝国鼓吹泛突厥主义,把跟突厥沾边的概念都翻了出来,雅弗——乌古斯汗——突厥概念,突厥语族各民族,中国两唐书中的突厥汗国,一勺烩了,造成很多概念上的混乱。现在网上常见的泛突厥地图,将蒙古人及其地盘,也算做突厥,就是因为在雅弗——乌古斯汗——突厥框架下,蒙古人是突厥人的一部分,中亚的蒙古人也的确曾经自称突厥人。

回过头来说蒙古远征,按雅弗——乌古斯汗——突厥理论,钦察人、蒙古人都是突厥,阿兰人却不在该框架下,不算突厥人,可能与阿兰人长期与伊朗波斯人、东罗希腊人打交道,生活方式倾向于农业有关。就这样,蒙古人与钦察人套近乎,钦察人贪图财物,不仅卖了阿兰人,还放心大胆的解散军队,回草原放牧去了。哲别、速不台打完了阿兰人,腾出手来进攻钦察人,夺回之前送去的财物,钦察人赔了夫人又折兵,亏大发了。

遭此打击,钦察忽滩汗收拢部众,向西北方的罗刹各国退却,求助于女婿、罗刹王公勇敢者密赤思老。蒙古人度过了1222年冬季之后,1223年重新活跃起来,向西南进军,攻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热那亚殖民城速答黑(Sudak),继而离开克里米亚半岛,向西北方的第聂伯河方向前进。

蒙古人的进逼,引起罗刹王公们的恐慌,在忽滩汗的邀约和蒙古的军事压力下,1223年初,钦察、罗刹联军组建完成,总兵力约8万人,迎战蒙军。

当时比较重要的王公有5位:

勇敢者密赤思老(Mstislav Mstislavich the Bold, ?—1228),前文提到过他,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长子密赤思老大王的曾孙,做过诺夫哥罗德王公,1216年战胜大窝的继承人尤里二世,终结了弗拉基米尔大公国的盛世,自己一跃成为首席王公。然而精于算计的诺夫哥罗德人,不愿意被另一个强大王公主宰,将其废黜,于是密赤思老突然发现自己无家可归,便去南方碰运气。此前,1205年,加利奇-沃伦王公罗曼(Roman the Great, c. 1152—1205) 出征波兰,中伏战死(Battle of Zawichost),留下遗孀安娜 (Анна) 和两个幼子:四岁的丹尼尔(Daniel of Galicia, 1201—1264)和两岁的瓦西里科 (Васипько)。加利奇-沃伦主少国疑,西面的强国匈牙利、波兰趁机揩油,瓜分了加利奇。1219年,走投无路的密赤思老,利用加利奇的混乱,赶走匈牙利人,做了加利奇王公(1219~27)。

刚在1218年复辟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二世(Yuri II of Vladimir, 1189—1212~1216—1218~1238),势力稍弱,他出自长臂尤里系,与勇敢者密赤思老有宿怨,凡是勇敢者密赤思老要做的事,他都明里暗里拆台。

沃伦王公丹尼尔,22岁,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喜欢猛冲猛打。

基辅大公密赤思老三世(Mstislav III of Kiev. ?—1212~1223),也是密赤思老大王的曾孙,与勇敢者密赤思老同出一个祖父,所以他俩是堂兄弟。当时基辅历经劫难,早已不复往日辉煌,在罗刹公国中,只能算二流。

切尔尼戈夫(Chernigov)王公密赤思老斯维亚托斯拉维奇(Mstislav II Svyatoslavich. c. 1168—1220~1223),他与前3位王公的血缘关系更远,前3位都是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后裔,这位密赤思老的高祖父,是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3伯父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所以他比前两位密赤思老高一辈,3位密赤思老的世系如下:

智者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德一世—>莫诺马赫—>密赤思老大王—>罗斯季斯拉夫一世—>密赤思老—>勇敢者密赤思老

智者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德一世—>莫诺马赫—>密赤思老大王—>罗斯季斯拉夫一世—>罗曼—>基辅大公密赤思老三世

智者雅罗斯拉夫—>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奥列格—>弗谢沃洛德二世—>斯维亚托斯拉夫三世—>切尔尼戈夫的密赤思老

上述5位王公中,只有尤里二世没有出兵,或者没来得及出兵,因为尤里的地盘远在北方,距离蒙军的进攻方向很远,所以他参战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他与勇敢者密赤思老不和睦,不愿共事。他让侄子带了一批人马南下,还没到战场就听说仗打完了,于是撤军回家。

由于这是罗刹人首次与蒙古人打交道,罗刹编年史家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有的人把他们称做塔兀儿蛮,还有人把他们称做佩彻涅格人,还有人把他们称做——似乎他们是从叶特里耶夫沙漠来的——只有上帝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蒙古人从哪里来的,要往哪里去,来了干什么,是抢劫还是征服,罗刹人一无所知,两眼一抹黑。

据罗刹编年史记载,蒙古人得知罗刹王公们准备援助钦察人后,便派遣使者向提出警告:“我们听说你们听信了波洛伏齐人(钦察人)的话要来同我们打仗。可是我们不想侵占你们的国土,既不侵占你们的城市,也不侵犯你们的村庄,我们不是到你们这里来,而是奉上帝之命来征服那奴隶和马夫,可恶的波洛伏齐人的;你们同我们讲和吧,他们若逃到你们处去时,就将他们杀死,财物都归你们所有;听说他们对你们作恶多端,我们就是为了这个来征讨他们的。”

  罗刹王公们杀死了鞑靼使者作为答复,并前去迎击鞑靼人。在出征的第17天,罗刹军队在奥列什耶附近停了下来。

  鞑靼人再次派来了自己的使者,谴责罗刹王公杀害第一批使者,并责备他们过分信任波洛伏齐人:“如果你们听信波洛伏齐人的话,杀死我们的使者,前来攻打我们,那么你们走开吧!我们没有冒犯你们。上帝明鉴。”

  这一次,使者安全地回去了,但他们毕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罗刹王公们考虑:如果今天让鞑靼人占领了波洛伏齐国,明天就将轮到罗刹。

罗刹、钦察联军,就数量而言相当庞大,达8万之多,就其组织而言,却纯然是封建式的,“这种军队的兵士同他们的直接的封建领主的关系,要比他们同国王军队指挥官的联系更为紧密”。通过前文,诸位看官可能发现一个规律,王公们很难在一个公国干到死,即使干到死,也难以把公位传给子弟。这是因为罗刹内讧太多,留里克家族成员也太多,各公国的贵族——波亚尔(Boyars),效法诺夫哥罗德,养成了从外地请王公的习惯,一不高兴就把王公踢走换一个。基辅罗刹解体之前,基辅大公相对地方王公弱势,王公时常杀进京城赶走大公取而代之;解体之后,发展到王公对本地贵族弱势,下克上导致君权不振,公国之间,公国内部矛盾重重,一盘散沙,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罗刹在莫斯科公国领导下复兴、战胜蒙古人其实是表象,实质是逐步加强大公、沙皇的个人权力,以及莫斯科对地方的中央权力,这种不断加强集权的趋势,直到苏联解体,才有所弱化,现在被普京大帝再次唤醒。

蒙军方面,除了蒙古人,还有跟着蒙古人打仗的皇协军——流浪者,他们是后来哥萨克(Cossack)的原型或前辈。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绘哥萨克的百科全书,从该书可以看出,哥萨克与俄罗斯、乌克兰之类的民族,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而是采用哥萨克生活方式的人群。哥萨克是从鞑靼、俄国、波兰出逃的,不愿意受王法管的亡命者,在顿河沿岸定居下来,其中有斯拉夫人、鞑靼人、土耳其人、卡尔梅克蒙古人(没回中国的吐尔扈特人)等等。小说第7卷,作者借一位英国谈判代表的眼睛,观察种族混杂的哥萨克:“不论什么人,一看到哥萨克人群,总会产生这种(惊讶)感觉;一个淡白头发的斯拉夫族哥萨克身旁站着一个典型的蒙古人,蒙古人的旁边则是一个头发像乌鸦翅膀一样黑的青年哥萨克,一只手上包扎着肮脏绷带,正小声跟一个白发苍苍、道貌岸然的长者谈话,可以打赌,在这位拄着拐杖,穿着老式哥萨克棉袄的长者的血管里,流的一定是纯高加索山民的血液……”

哥萨克不认为自己是任何一个民族,称俄罗斯人为“树皮做的、树条编的”庄稼佬、乌克兰人是“该死的”“霍霍尔”(也译作“一撮毛”)。《静静的顿河》第2卷第5章,哥萨克与俄罗斯人斗殴,布尔什维克宣传员施托克曼说:“我们都是俄罗斯人”,遭到哥萨克们怒斥。

蒙古、罗刹军队的先头部队在第聂伯河以西遭遇,罗刹人初战告捷,勇敢者密赤思老、沃伦公丹尼尔认为对手不过如此,两人率部渡过第聂伯河追击,希望扩大战果。其他王公见他俩渡河先行,乐得在后面跟着看热闹,于是也跟着渡河。

蒙古人再度露面,年轻的丹尼尔,正如编年史撰者所描写的:“勇敢、大胆,浑身上下找不出一点毛病的”王公,就迎了上去。丹尼尔得出结论:敌人并不厉害。罗刹人又一次战胜,他们把鞑靼人打跑了,夺取了鞑靼人的牲口。罗刹扈从们沿着草原前进了八天,把自己的本土远远地抛在后面。他们在卡尔加河上再次与鞑靼人遭遇:鞑靼人的前锋被击退,罗刹人用钦察军充当光锋,渡河继续前进。

卡尔加河(Kalchik River。《元史速不台传》为“阿里吉”)是一条近海的小河,在马里乌波尔(Mariupol)附近流入亚速海,位于现在打得热闹的东乌克兰境内。

  见战事进展顺利,勇敢者密赤思老更加自信,预先没有通知任何人,跟丹尼尔一起与鞑靼人厮杀起来。据《伊帕齐耶夫编年史》说,这是1223年6月16日的事情。丹尼尔跑在最前面向鞑靼人飞快地冲杀过去,他胸部受伤,但没有退出战斗。钦察人却抵挡不住向后溃逃,扰乱了后面步行的罗刹军队。鞑靼人获得了胜利。

在后面跟着的基辅公密赤思老(Mstislav III of Kiev. ?—1212~1223),认为勇敢者密赤思老的战术非招至覆灭不可,又对他怀有敌意,所以当看到自己人失败时却按兵不动。他驻扎在卡尔加河畔山上仓促布防起来的军营里固守,坐视两个冒失鬼全军覆灭。勇敢者密赤思老与罗曼却血战逃脱,渡过卡尔加河逃走,为了阻止蒙军追杀,勇敢者过河后毁掉船只,导致基辅大公密赤思老等人无路可逃。

鞑靼人包围其他几位王公驻守的军营,激战3天,被困的罗刹人干渴难忍,上下解体,密赤思老相信了鞑靼人会将他同他的军队放回家的诺言,率领全军投降。哲别、速不台背弃诺言,将王公们捆起来,扔在地上,上面盖上木板,蒙古将军们坐上木板,在王公们呻吟、诅咒、痛骂声的伴奏下,举杯畅饮,欢庆胜利。

卡尔加河战役后,哲别和速不台在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附近渡过伏尔加河,向北进军,打败了今喀山附近的保加尔人(不里阿耳)和乌拉尔山区的康里突厥人,掉头向东,与从玉龙杰赤向西北进军的成吉思汗长子朮赤会师,结束了围绕里海逆时针一周的里海大回环。此次远征后不久,大概在1225年,哲别去世。

鞑靼军队同部分罗刹王公及钦察人联军的头一次会战,便以这样的惨败告终。《诺夫哥罗德第一编年史》写道:“死了无数的人,城市和乡村到处充满了哀号、哭泣和悲伤——鞑靼人从第聂伯河上回去了。既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们去向何方。”

对罗刹公国们来说,他们没从卡尔加河战役学到任何东西,或者说想学也学不到。罗刹不可能在蒙古人下次到来前完成统一,蒙古人的战术、科技,罗刹也学不来,在浑浑噩噩中又过了13年。反观蒙古人,通过里海大回环的侦察型远征,对西亚、东欧的的山川地理,军政宗教状况,都获得了大量、深入的第一手情报,不久的将来,本次远征的主将之一速不台,将能成为下次更大远征军的实际统帅。

通宝推:忧心,mezhan,关中农民,五藤高庆,飒勒青,文化体制,
家园 罗科索夫斯基的父名还是他自己瞎编的。
家园 原来长臂尤里是这么来的

这厮是不是死了后封神了?因为俄军北方舰队潜艇队的"北风之神"首艇就是尤里-多尔戈鲁基 号

家园 登陆困难,看不到。谢谢
家园 【原创】起码有三个人用过成吉思这个汗号

第一个当然是铁木真。

第二个是北元的末代正统皇帝林丹汗,他是铁木真和忽必烈的子孙,更确切地说,是再次统一蒙古高原的中兴之主——达延汗的嫡系后裔。

第三个是青藏高原和硕特汗国的末代汉王拉藏汗,属于卫拉特人而非东蒙古人,虽然他们这一支自称是铁木真大弟弟哈萨尔的后裔,但仍有不少人认为其来源很可疑,祖先甚至可能是突厥人而非蒙古人。

无论“成吉思”起初是什么,起码到了后来,它肯定被认为是“大海”之意,在蒙语里等同于后来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达赖,没错,这确实是个蒙古词,本来与藏传佛教没有关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