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无”科学家屠呦呦 -- testjhy

共:💬136 🌺518 🌵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一朵很大的浪花就是屠先生本身是“三无”产品:无出国留学经历,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我写这篇小文作一简单分析:

首先,我们要肯定屠先生是中国科学家中的佼佼者,这个定位认可后,前二个“无”其实是一会事:屠先生出生在1930年,解放后上大学,改开后年届50,这两点很大程度上产生了前二个“无”,屠先生学中医,在她年轻时代能出国只能去苏联,而且应该是中国紧缺的热门专业,学中医去苏联留学总觉得不是个滋味吧?我没有50年代是否延续博士学位的资料,但个人没有找到一个解放后改开前在国内授予博士的案例,改开后,屠先生年龄已经不适合出国读学位了。所以简单地说,前面二个“无”,简单地说:解放后主要是专业因素,改开后主要是年龄因素。

第三个“无”可能大家最有意见,其实是最无奈的,院士制度是“民主”制度-选举,这个民主制度号称的特点是:不会选最坏的,但也不保证选最好的。我加了个“号称”是这个民主制度把希特勒选上来了,但目前在世界通行的办法就是普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要经过现有院士2/3投票赞成才通过,这阻止了袁隆平,也阻止了李爱珍,这次同样把屠先生排在外面。

科学院院士从设立到选举,充满了各种争议,既有世界的普遍性,又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科学院改来改去,无法排除投票这个环节。我听说两个传闻:

1、某学部号称有两派,一般不投对方的票,这样如果被一方认可一方不认可的基本没戏,只有两边认可的才有希望。

2、有两个小学部,学部内部情况正好相反,一个学部内部和谐,大家投票前好说好商量,无非你早一点他晚一点,结果每次评选都能用满名额;另一个学部内部意见纷呈,不太统一,结果每次评选结果都与分到名额有较大距离。

以上仅是我听到的一些传闻,你能说好与不好?但象屠先生这样不去活动,不以论文标榜自己,与袁隆平先生一样很可能不会被认可的。

前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公开评论:

路甬祥表示,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科学院院士,之所以没有能当选,是因为那时候科技界,包括院士群体当中,对于一个人成就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局限和偏颇,主要强调生命科学,当时比较强调的是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是否创造了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思想,那就要求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当时袁隆平先生所做的还是用比较传统的杂交办法来做的,所以没有能够选上。

  路甬祥指出,其实,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并没有说要用什么方法,只是说他在某一个领域里面要有系统的、重要的创造和发明。袁隆平先生创造了杂交水稻,它的产量提高幅度很大,在中国能够多养活7000多万人,这是一个重大的贡献,这个技术传播到东南亚,传播到其他国家,世界上都承认他是对人类有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的贡献是重大的,而且他的成就也是系统性的。

  所以路甬祥个人认为,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误会。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看淡院士制度,让它回归学术评估机构就行,但“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从最高层就走错了,每次两院院士会议,总书记、总理都亲自出席。有些院士趾高气扬,有些官员以院士到场为荣耀,有些项目院士挂帅才放行,这些都助长了院士和院士选举中的不正之风。

以我个人角度,中国每年培养5万以上博士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不一定要依靠院士这个群体来把控,院士制度可以休也。

家园 屠先生学的可不是中医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生药学(pharmacognosy)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换句话说,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

话说刘延东屁股也够沉的,温家宝还亲自看望钱学森,--钱老的地位当然实至名归,屠先生好歹也是国内第一个理工诺贝尔奖,居然她还要委托**去看望,是国庆自驾游不在北京吗?

家园 当时号召中西医结合,屠先生本科毕业后

又学了两年中医才到中医所搞科研。

当年好像这种情况不罕见,让西医学科的毕业生给名老中医当徒弟,全国各地都有。

家园 哇。

生药学确实是冷门,不过北医,上医,南药都有的。南药的徐国钧还是唯一的院士。。

家园 官方认可

话说刘延东屁股也够沉的,温家宝还亲自看望钱学森,--钱老的地位当然实至名归,屠先生好歹也是国内第一个理工诺贝尔奖,居然她还要委托**去看望,是国庆自驾游不在北京吗?

可能是不想给诺贝尔奖官方认可,因为有些奖项的政治化因素。毕竟这就是个民间奖,虽然是影响最大的一个。

家园 当时对传统医学的保护,从医学院找了一批优秀学生去学中医

我其实很反对中西医这种说法,我们现在所说的西医更应该说是现代医学。

200多年再往前前西方的医生们折腾起人比蒙古大夫还猛。

家园 深层次是价值观的不同

屠也许是真正搞研究的人,对其他歪门邪道的东西不关注,也可能内心里就排斥。没获奖,继续研究;获了奖,还是照样继续研究,那些赞扬啊慰问啊领导关怀啊对她来讲就是浪费时间,不信走着瞧,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关于她的负面新闻来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呵

家园 对,写得草率了一些

毕业后从事中医研究。

家园 方舟子最新反动言论,大家批判性阅读

http://news.ifeng.com/a/20151006/44788247_0.shtml

凤凰网:有同行指责屠呦呦在科研成果发表时署名不够周全,您怎么看?

方舟子:屠呦呦的成果发表过程中确存在拔高自己、贬低他人、忽略别人贡献的缺点。例如在其发表的专著中,甚至会去篡改引用文献的署名。她因此备受其同事、同行诟病,也是她三次选院士都没能选上的因素之一。成果的署名起码应该做到尊重事实,不夸大自己的成就,不忽略同事的贡献。

凤凰网:屠呦呦获诺奖给我们哪些启示,或者我们应有哪些正确认识?

青蒿素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举全国之力用人海战术做出来的,这种研究过程是不可复制的。诺贝尔奖表彰的是过去的成果,不是指导科研方向。千万别因为屠呦呦的获奖就又要像四十多年前那样搞全国会战想再从草药里挖掘重大成果。草药当然还有有效的东西,但搞了四十年没能再搞出获得公认的什么素说明这是落后、低效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际上国际各大药厂现在基本不研究草药了。

家园 没看过屠先生的文章专著

对于第一点不知道该说什么。以方肘子的作风,对于这种可以很容易验证的事情他是不会胡说的。当然从当事人来说,或许当时她发表论文的时候是被迫署上某些人的名字,事后能自己做主了就把署名加以删改,这种可能性也不能说没有。只是近于掩耳盗铃而已。

对于第二点,方舟子说得没错。这个成果有很大的偶然性。是不是值得再重复那种做法,特别是是否应该在中医的指导下去做新药发现的工作,青藁素的发现基本上只能证明中医的扯淡性。几万个中医备选方案,只有一个有效。要是每个方子拿一个人来试验的话死掉万把人才有一个人治好了,这是治病呢还是草菅人命呢。

家园 俺看过一篇文章介绍早年的西医

因为当时西医还未发明麻药,给病人做手术只能让病人忍着痛,所以医生手术的速度越快病人的痛苦就越少,有一位最擅长做手术的医生,人称“小李飞刀”(原文如此,估计是作者借用来开玩笑),有一次他给一个病人做截肢手术,他拿起锋利的手术刀一刀挥去,刀切过病人的大腿,顺势切断了用力按住病人的助手的胳膊,刀子余势不衰,又从另一位助手的身上划过切开了他的肚子,刀子最后插在了一旁来观看他做手术的一位同行医生的下阴,病人失血过多而死,那位来观摩的医生惊吓过度当场死亡!。两个助手因伤口感染后来也高烧而死。一刀四命!

家园 严于律人

第一,学术界忽略别人贡献的多了去了,诺贝尔奖最多只奖励三个人,还往往互相根本毫无关系,按方的高标准每个得主都可以套上忽略别人贡献。

第二,人海战术。只有方这种善于颠倒黑白的人才会否定人海战术,才会说现在人海战术无法使用。如果人海战术不行了那美国每年数以十万计的生化PhD和博士后都是干什么的?对了,他们不是人,是奴隶,做出来的成果换诺贝尔换钱那都是老板的事。所以准确地说,人海战术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行了,现在搞的都是奴海战术。

方现在被国内封杀,要保持名声,就只能狗急跳墙,见人就咬了。

通宝推:纹石,西安笨老虎,五峰,老阿,俺老孫,
家园 难道现在西药就不是人海战术?

一期二期三期,出来的新药几个?更不要说一期以前,各大药厂各个学校的寻路过程。自己去看看大药厂的财报,往往几万人的药厂,几年重点搞的药,几行PPT就可以说完了。

家园 同时期美国筛选了几十万种化合物没有一种有效

这么比起来怕是中医完胜吧?

家园 篡改引用文献的署名,和普通的“最多只奖励三个人”太不一样

你的第一,纯粹和方说的没有任何关系

你的第二,“美国每年数以十万计的生化PhD和博士后”好像也没有在国家的统一部署要求下都挤在几个方向上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