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取经(三二)真人版火烧观音院 -- 太乙仙工

共:💬21 🌺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3
家园 后面还有吗?我在网上也只找到这些
家园 是找不到。
家园 【原创】取经(三六)过度传奇唐僧肉

《拿取经当回事儿 三十六 过度传奇唐僧肉》

终于讲到唐僧肉了,这可是取经故事的核心哪,谁还记得真经!妖魔社群里广泛传言,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于是各路妖魔顶着金箍棒的巨大压力,或强抢,或暗夺,施展各种本领擒拿唐僧,然后跟孙悟空展开一轮又一轮激战。妖魔的强烈欲念和孙悟空的通天本领构成主要矛盾,将双方连接起来的就是唐僧肉,于是唐僧更像只家畜,以肉食为剧情提供关键道具。

妖魔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关心唐僧肉的。第20回,黄风岭的虎先锋拿住唐僧,当美食进献给老板黄风怪,但是黄风怪心存疑虑,和虎先锋商量:

“且莫吃他着。”先锋道:“大王,见食不食,呼为劣蹶。”(有这么和老板说话的吗?)洞主道:“你不晓得,吃了他不打紧,只恐怕他那两个徒弟上门吵闹,未为稳便,且把他绑在后园定风桩上,待三五日,他两个不来搅扰,那时节,一则图他身子干净,二来不动口舌,却不任我们心意?或煮或蒸,或煎或炒,慢慢的自在受用不迟。”

俩妖讨论了该不该吃唐僧,何时吃,如何吃,就是没提唐僧肉的妙用,看着让人着急。看来他们还没把唐僧肉和长生不老联系到一起。

唐僧肉第一次被拿来说事是在第27回,有位个体户女妖为这传言,拿自个儿的骨头跟金箍棒比试硬度,不料白骨是套组合体,一碰就散了架。这事恰好发生在唐僧师徒吃完人参果之后,可以猜想人参果是促成唐僧肉传言的灵感来源。仔细找找,唐僧吃完人参果后出现这样的提示:

有缘吃得草还丹,长寿苦捱妖怪难。(26回)

证据确凿,确实是人参果引发了对唐僧肉的谣传!打这儿之后,故事找到了主心骨,妖魔出面阻碍取经拥有了合理口实,也才引出取经人们和妖魔不可胜数的争斗。双方闹腾得相当投入,但是长生不老当真对妖魔那么重要吗?考虑到妖魔的象征性,或许谣传里面存在某种误解,需要拎出来仔细审视。

世上要是有吃了就能长生不老的补品,人们肯定趋之若鹜,厂家早就赚翻了,名列世界企业500强不在话下。唐僧肉据说具有这种功效,妖魔听了难免心动,真就要捉唐僧来吃吃看。逻辑就是这样的,唐僧肉是宝贝,妖魔们值得花费力气去争取,但是当妖魔被看作魔性的象征,这种逻辑反而说不通。魔性不是独立主体,没有肉身,也谈不上寿命,所以跟妖魔谈论长生不老,应似向大个子推销增高鞋,对方完全不感兴趣。妖魔不是喜欢吃人吗?多吃个唐僧,附带着长生不老,不是挺好?的确,妖魔天然要吃人,然而那是象征的说法,听话听音,不能顺着表面意思瞎想。

读取经故事,始终要分清现实和象征的区别,不然到处拧巴,透着不可理喻。现实对应身体和身外可见、可感的世界,身体所能感受的,弄个探测仪,比如照相机、温度计、平衡仪什么的,都能检测到,并且比身体检测得更精确。象征则对应内心里发生的事情,包括愿望、情绪、观念、心理倾向,只有用心才能体会。比方说“他不尊重我”,拿仪器怎么量?“他不愿见我,因为嫉妒我”,人都见不着,还怎么测?象征和现实相比差别太大了,足以构成一重独立世界,人从来都同时生活在这两重世界里,各种想法时而是纯现实的,时而属于纯象征的(观念的),有时两者兼而有之。

取经故事讲的是象征世界里发生的事情,解读的时候始终要避免跟现实观念混淆,以“吃唐僧肉”而言,象征世界里的含义就和现实世界有极大差别。现实中的“吃唐僧肉”就是切割一个名叫唐僧的人的肉,蘸上酱油,撒上盐和胡椒,或蒸或烤,要么就血淋淋地生吃。当然这是不折不扣的野蛮行径。换到象征世界,“吃唐僧肉”应是“控制唐僧心思”的意思,就是使妖魔对应的观念或情绪占据唐僧这人的心思,使他依照魔性“意志”的要求去思想和行动。比方说嫉妒这个魔吃了唐僧,他就一门心思嫉妒谁;骄傲这个妖慑取了唐僧的心思,他就高昂起脑袋,对谁都瞧不上。

现实中的吃通常另有目的,填饱肚子,治疗疾病,提神保健,或者享受美味。单纯为吃而吃很罕见,要是像一群母鸡较着劲儿啄米,多半精神出了问题。妖魔的“吃”等同于“控制”,吃到人,他就实现了魔性存在的意志,除此之外,别指望吃了人妖魔就长高、长胖,那是现实肉身才有的特性。因此对妖魔来说吃人就是目的,其后没有更高目的;为吃而吃很正常,为别的目的而吃反而透着不正常。

故事毕竟是写给人读的,人很容易理解“长生不老”的愿望,所以将这种愿望安到妖魔身上,故事读起来合情合理,但是需要留意,在自以为理解了的时候,很可能已经上当了,误将点缀当正题,反而忽略了原本主题。

家园 【原创】取经(三七)妖魔敬业好处多

《拿取经当回事儿 三十七 妖魔敬业好处多》

分清“吃唐僧肉”在现实和象征上的区别,就可以重新看待故事,当然也不免生出些许愿望,仙工的直接愿望是妖魔们能够敬业一点,对付唐僧时,

把唐僧当作一个人来吃,而不是仅当作肉来吃;

吃的时候开开心心,别再为长生不老那种说辞而瞎激动;

捉住唐僧马上动手,不要想着过几日“身子干净”,那肉身干不干净不关妖魔的事;

丢开“食不厌精,(月会)不厌细”的古训,也别想着蒸啊煮的,抓起唐僧来囫囵整吞,那才是妖魔的专业吃法。

不过故事有故事的难处,如果当真捉住就吃,那就一枪扎死杨六郎——没戏唱了。妖魔有迟疑才给孙悟空提供了无数机会,紧张曲折、扣人心弦等等才派上用场。故事是一回事,解读是另一回事,仙工既然想要通过解读故事来领会真经,只好顺着自己的思路想下去,重新勾画妖魔面目。

当妖魔眼里看着唐僧,心里却想着寿桃或仙肉,是对唐僧极不尊重,同时也不尊重他们自身——能够驾云和变化身形,妖魔已经超越了野兽和飞鸟,当然也超越了人的现实存在,进入不生不死、变幻莫测境地,如果还想着吃肉和长生,就是自跌身价,去跟野兽同流。这样的妖魔要再来,给他一枪,没啥可怕的。将唐僧当作人来吃,妖魔就保持了超越存在的尊严,从而可与仙佛比肩,要知道仙佛就是作为超越存在而受到人们膜拜的。

妖魔们敬业了,还会带来两条好处,使故事读起来象征性更丰富:

1. 唐僧面对邪魔的利齿时用不着那么恐惧。

再凶恶的妖魔也只是个象征,只侵害唐僧的心灵,伤不到他的肉体。既然没有性命之忧,过度担忧就没必要,唐僧完全可以从容应对。

参考一下《魔戒传奇》里的镜头,怪物喷着火步步逼近,甘道夫将魔杖往地上奋力一戳,怒吼:“你不能过去!”,怪物果然迟疑不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换成唐僧,妖魔张着血盆大口扑过来,唐僧把取经杖往地上奋力一杵,大吼:“你吃不掉我!”妖魔冲上来咔嗒一口,把唐僧吞了下去。安静片刻,又传来取经杖杵地的声音,唐僧又一次大吼:“你吃不掉我!”……

怎么回事,刚才不是明明见着妖魔吃掉唐僧了吗?难道唐僧也会身外身功夫?孙悟空没把那功夫全拿走,或者又还给了师父?疑问一个接一个,比啤酒杯里的气泡还多。没看走眼,妖魔的确吃掉了唐僧,唐僧也的确又一次声称“吃不掉我”,这是象征世界才有的奇妙现象。既然是在象征世界,“我”就不再是肉身的我,而是指向精神的我,灵魂的我,作为观察者的我,这样的我一重又一重,无穷无尽。妖魔确实能吃掉唐僧,比如使他好奇、嫉妒、骄傲、叛逆,不停地吃吧,这是顿自助火锅,只要店家不打烊,妖魔就能一直赖着不走。店家什么时候打烊?那得看唐僧什么时候说不出“我”来,身体虚弱不算,象征世界里没有体虚口焦一说。唐僧只要还在想事儿,自然而然会用“我”来指称自己,他的自我就还存在着,妖魔也就没法把他吃干净。这么一来唐僧虽被吃了无数次,但也无数次明确体认自我的存在,根本用不着害怕妖魔。

唐僧发现妖魔确实吃不掉他的“自我”,心情放松下来,在等待大徒弟实施解救之际,完全可以找点自救措施。一个办法是疑惑,心想“我干吗这么骄傲?”于是妖魔吃下去的骄傲的唐僧被原样吐出来,同尚存的自我合为一体;他再想“妖魔有啥可怕的?”恐惧的自我又还原了;再想“妖魔跟我有啥关系,我是要上灵山的”,于是他能够面向某种美好的东西,妖魔想要下口都难。只要唐僧还能感觉到自我,他的存在意志就完好,妖魔要伸展其存在意志就受到阻碍,难以完全占据唐僧的心思。这么一来,妖魔还可怕吗?多思多想,唐僧逐渐能占据主动,他怎么就不想呢?孙悟空把他的思考能力完全拿走了吗?

2. 孙悟空跟妖魔搏斗的性质大为提升。

师父没了担忧,孙悟空更不用着急,甚至可以拄着棍子点上根儿烟,吞云吐雾间看着他俩一打一还,进行单调的吃和吃不掉游戏。可是这么一来又出现新问题,还要大师兄做啥?对了,早就猜想过,孙悟空所掌握的通天本领对应着智能,根本上不过是工具,在取经这事上,有他可以,没他也可以,现在终于初现端倪。唐僧只要善加利用自己的存在意志,妖魔能吃他,但吃不完他,他凭一己之力仍有翻盘的机会。

大名鼎鼎的孙大圣竟然面临失业的危险,往前回溯,妖魔敬业是基本原因。如果不让妖魔敬业,还把他们当野兽待,孙悟空岂不前程无忧?这相当于养寇自重,不失为救急良策,但面对已然丛生的疑问,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没有妖魔敬业一说,对孙大圣从事职业的怀疑也已出现,有人说过,他只知道跟妖魔胡殴,不过是个高级打手,他所在的团队也不像有啥远大理想,而是由一帮武力凶悍、凶神恶煞的歹徒组成的“武装集团”(潘知常《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西游记〉:逃避自由》)。大圣形象成也为妖魔,败也为妖魔,那可咋办?

既然取经是象征故事,不妨以象征为坐标,给大圣的职业重新定位。妖魔敬业之前,他是护卫鲜肉的保镖(虽然没听说过保这种镖的),妖魔敬业之后,鲜肉没了意义,师父也找见自我存在意志当护身武器,但那是消极防御,妖魔想吃师父还是能吃,要是自助餐厅赖着个长期食客,任哪个老板心里都难受。对付妖魔,金箍棒仍然大有用武之地,起的是积极防御的作用——唯我独尊是个魔,多读点书,就知道历史上和现实中大牛多了去,自个儿这个尊只是个小虾米;非我莫属也魔性十足,但是不至于忘了“地球离了谁都照转”的道理吧?嫉妒邪气不小,但是若把精力放在自我激励而不是使小性子上,魔性将转换为魔力,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些工作,妖魔很难得手,师父也就可以省下力气,把存在意志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再往前一步,敬业的妖魔即便意识到吃不完唐僧,仍然赶着来下口,目的是要把魔性灌注到唐僧心思里去,使他变得自私、狭隘、骄傲、偏激、刻薄、歹毒……,总之是不像人。这时孙悟空还可以大展宏图,运用一切智慧力量,维护唐僧这个人的优良品性,使他保持真诚、执着、理智、热情、宽容、友爱……,归结起来就是富有人味——哇噻,猴哥不简单,干的是精深的思想工作,打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性保卫战,谁还敢说他只配当打手!

除此之外,学习、思考、理性分析、明智判断等都是对付妖魔的手段,也都得经由大圣之手来完成,大圣有的是工作可做。

唐僧师徒的形象都有很大改进余地,如果说妖魔端正业务态度是关键原因,那就大错特错,关键当然在真经和取经那儿,妖魔不过是给取经总目标打下手。

妖魔的形象毕竟不太好,哪怕敬业了,也还是丑恶妖魔,和野兽不一样。人类对野兽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反过来可以改正野兽的形象了,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立法保护珍稀品种,宣传爱护动物观念,都使野兽不再跟凶恶保持固定联系。这些做法会不会用到妖魔身上,是不是要看人类能否对妖魔取得压倒性优势?别妄想了,无论人类开发出多么神奇酷炫的技术,妖魔也不准备改变食谱,飞机大炮在他们眼中形同无物。人类永远是妖魔眼中不二选的猎物,并且跟妖魔对抗的本钱依然少得可怜,所以对妖魔还是多提防着。

取经故事多番强调唐僧肉,实在是误把现实思维运用到象征世界,取经那事在对唐僧肉的隆重关注中悄然结束,人物们以从象征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方式悄悄退场,关心取经的也撤吧,台上演的是另一出,跟咱没关系。

家园 【原创】取经(三八)诗文点题

《拿取经当回事儿 三十八 诗文点题》

由取经故事改编的影视戏剧和画报数不胜数,仙工最初接触到的有戏剧《真假美猴王》(京剧还是越剧?不记得了),《三打白骨精》,动画片《大闹天宫》,广播里孙敬修老爷爷讲的西游故事,连环画也不在少数,最有名的当然还是央视连续剧。经过十多年耳濡目染,自认对《西游记》相当了解。这番拿出原著来一翻,才发现还有太多东西,孙敬修爷爷们全然没提。例如若问取经团队人员数目,十之八九都回答四个,算上白龙马至多五个。然而实际答案远不止这数,那五个在明处,暗中还有一大票贴身保镖(专业称谓是护法),分成四组,分别为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十八护教伽蓝,轮班值守保护唐僧(三位神仙徒弟已经够贴身了,那些护法更贴身,竟然没影响到长老行动)。想不到唐僧还享受元首待遇,不知远处有没有雷公电母肩扛狙击步枪手持望远镜随时待命。类似的想不到还有很多,河里也常见相关文章,不断汇报最新发现。

以前读过部分原著,描写景物和神魔鏖战时常见到韵文,不免多读几遍,搞不懂作者怎么想到那么多陌生词汇的。这回再读,注意到在刀光剑影之外,还经常出现论说道理的诗文,那更是孙敬修爷爷和影视编导们不愿提及的。然而那些诗文直接道出故事主旨,相当于取经人从象征世界穿越回现实,向观众透露故事背后的秘密。小时候看革命战争电影,最烦里面的文戏,让个把大姑娘跟战士搞暧昧,那时仙工小屁孩一个,看不出那些欲说还休是个啥意思,巴不得冲锋号响了又响,战士们端着枪往前冲。搁现在,嘿嘿,不得不承认,文戏有文戏的价值,多数时候比武戏更值得回味。

《西游记》里讲道理的诗文相当于文戏,孙悟空跟妖魔干仗当然属于武戏。电影里的文武戏讲究编排得当、水乳交融,跟大姑娘搞暧昧的战士,炮火声中得带头冲,要是暧昧由他来,冲锋没他的事,观众不答应。《西游记》里的文武戏却怎么看都像水归水,奶油归奶油,两不相关,难怪孙敬修爷爷和编导叔叔阿姨们自发帮咱把累赘文戏过滤掉,多谢哈。

如今琢磨着象征性取经,观感又不一样,应该承认那些诗文和故事情节有内在关联,而且就是在点明故事的主旨,有时候甚至故事怎么演进不用太在意,直接把诗文多读几遍就够了。仙工这就准备列举那些诗文,看看取经人到底在想啥。

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

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

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苦与非。(26回)

心上刃即忍,寸边而是耐,这是劝人要能忍,有耐心,如此才能避免犯错,远离困苦。一看就知道这是玉帝腔调,难道取经人在向玉帝输诚?

这首诗出现在人参果故事中段,孙悟空正为找能治活果树的神仙而焦头烂额,出事了才后悔当初太冲动,说明忍耐、戒怒欺之类说教的确深刻,哪怕去取真经,这些训言也不应忘记,甚至可以当作从实践中重新确认的真经来待。

“上士无争”应出自《道德经》,“圣人怀德”则指《论语》所褒奖的美德,取经人面向佛教,心里也认同道家和儒家教导,很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难能可贵。

义结孔怀,法归本性。

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

共登极乐世界,同来不二法门。

经乃修行之总径,佛配自己之元神。

兄和弟会成三契,妖与魔色应五行。

剪除六门趣,即赴大雷音。(31回)

“金顺木”、“心猿木母”、“妖与魔色应五行”,取经人对五行也很在行,这般叨念,难道把五行也当作真经重要内容?仙工对五行不感兴趣,姑且放过。

“法归本性”是讲法由人的本性而来,又回归于人的本性,因而认识人的本性方能符合“法”,合于“法”又能保守本性,可见“法”和“本性”是一体的两面,和真经非常接近。

“剪除六门趣,即赴大雷音”明确给出成正果的方法,那可不是远涉山水的身体行为,而是从意念上消除六门趣,使心思免受干扰。这里“大雷音”看上去是真经的代称,“剪除六门趣”是符合真经的作为,是不是说真经已然知晓,需要的只是行动?那么一来还要取经做什么?

德行要修八百,阴功须积三千。

均平物我与亲冤,始合西天本愿。(53回)

修德行、积阴功是传统观念的重要内容,这首诗再次宣讲,和第一首一样,重新确认了这些观念的正确性,可见取经人虽面向真经,但不准备否定原有观念,看来他不是危险分子嘛。那么火烧观音院是怎么回事,的确是场意外?或者取经人多走了些路,想法变了,真就回归传统了?仙工越读越搞不懂。

“均平物我与亲冤”既然符合“西天本愿”,一定也是真经的一部分,值得认真领会。物是物,我是我,物我差别是天然存在,这里要求消除这一差别,说明西天本愿的真经指出了物我差别是造成人生困苦的一种根源,若能消除,必成就大功一件。

亲与冤是人生常见的重要差别,更是可以想见的人生困苦的重要因由,如果能够从客观和主观上消除亲冤分别,显然生活将顺畅得多。

“均平”就是消除差别。一提到消除,自然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那是专门用来消灭妖魔的,可见物我和亲冤等差别都是妖魔,要接受金箍棒的敲打。

这首诗出现在故事的中途(100回中的第53回),距离目标似乎还很远,但是从“要”、“须”和“始合”等命令式口吻可以看出,命令的目标(德行、阴功、物我、亲冤)都是西天本愿和真经的重要内容,下达的任务也很明确(修八百,积三千,均平),连数目字都清清楚楚,是不是观音告诉了取经人,三藏真经有15144卷,激动之余还告知了里面的具体内容,德行八百,阴功三千,让他路上别闲着,先琢磨起来?

取经人一路向西,离灵山还远着呢,对真经的内容却似明明白白,他笃定了,仙工反倒困惑日甚,不明白他在想什么。他这取经越瞅越难解。

家园 别找了,真的唐僧出国前就这职称,作者顺手在这里补上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